笑鴞

笑鴞

笑鴞屬於鴞形目(Strigiformes)鴟鴞科(Strigidae),體長35.5-40厘米,翼展26.4厘米,分布在紐西蘭,可能已經滅絕。因叫聲像人類的笑聲而得名。1880年以後數量銳減,最後一隻標本採集於1914年,1960年曾發現過笑鴞蛋的碎片。笑鴞是鴞形目(Strigiformes)鴟鴞科(Strigidae)的一種絕滅鳥類,學名Sceloglaux albifacies。原產於紐西蘭。最後一次讓人看到的時間是在1990年代初期。營巢於地面上,結果淪為貓、鼠和鼬的捕獲物。體長約40公分(約1.3呎),體羽呈淡褐色。吃齧齒類、蜥蜴和昆蟲。

基本信息

物種概述

笑鴞笑鴞

笑鴞(Sceloglauxalbifacies)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貓頭鷹,然而已滅絕。在歐洲人於1840年到達紐西蘭時,它們的數量仍很豐富。它們的標本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其科學描述於1845年出版。

笑鴞的羽毛呈黃褐色,有深褐色的斑紋。肩膀上有白斑,有時在頸後也有。背部羽毛有白邊,雙翼及尾巴有淺褐色斑紋。腳上有橙黃色羽毛。眼睛周圍及下方呈白色,向中央漸變成灰色。一些笑鴞較為紅色,面部呈褐色。最初認為它們是一個亞種,但更有可能是個別的變異。雄鳥色彩似乎較為豐富。眼睛呈深橙色。它們長35.5-40厘米,翼長26.4厘米,雄鳥較雌鳥細小。它們重約600克。

笑鴞的叫聲像陰深的笑聲,故得其名。另外亦有指它們的叫聲像狗吠聲、像尖聲的呼叫聲、或是憂鬱的嗚響聲等。只有在夜間、雨後或它們飛行時才聽到它們的叫聲。在飼養的笑鴞中紀錄了多種吹哨聲、笑聲及喵喵叫聲。 有指笑鴞會被手風琴演奏的音樂所吸引。

名稱類別

中文學名:笑鴞
拉丁學名:Sceloglauxalbifacie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鴞形目
科:鴟鴞科
種:笑鴞
命名時間:Gray,1844
英文名稱:laughingOwl

生態及行為

笑鴞一般生活在充滿岩石及低雨量的地區。它們亦會在北島的森林地區出沒。它們吃很多不同的食物,包括甲蟲、鳥類及老鼠等。它們似乎是捕獵地上的獵物,多於在空中捕獵。這些都是從它們唾餘的化石及亞化石得知的。這些唾餘對於晚更新世及全新世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很有幫助。

從笑鴞的食性可以知它們周邊的生態,包括有鋸鸌奧克蘭鷸紐西蘭啄羊鸚鵡蚯蚓等。緬甸小鼠曾一度入侵紐西蘭並令當地的獵物數量減少,不過笑鴞卻能夠改變食性,並以它們作為食物。當歐洲人到達殖民時,笑鴞的數量仍很豐富,而且可以面對大家鼠的入侵。不過用來控制野兔及野貓的白鼬,卻對它們造成威脅。 絲角亞目下的Strigiphilus是寄生在笑鴞的。

笑鴞於每年的九月至十月間繁殖。它們的巢是以乾草造成,並築在地上或石縫間。每胎會生下兩顆白色圓蛋,長44-51毫米,闊38-43毫米。蛋需要25天來孵化,孵蛋期間雄鳥會餵食雌鳥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鴞形目的鳥類(三)

鴞形目Strigiformes有2科27屬205種。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