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盜鳥

古盜鳥

遼寧古盜鳥("Archaeoraptor")是一個科學騙局,文物販子將不相關的兩件動物化石拼湊起來販賣給美國猶他布蘭丁恐龍博物館館長史蒂芬·賽克斯,而後者聯繫了國家地理學會以及一名古生物學家來證明其真偽。後來國家地理學會發表了證明“古盜鳥”兩件化石不屬於同一品種,最後整個騙局被揭穿。這隻“古盜鳥”,不但使得有百年盛譽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顏面掃地,在國內也引起了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徐星博士等人之間的一場軒然大波。

事件簡介

化石化石
“古盜鳥”是一件從我國走私到美國化石標本。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被這一中國農民人為製造的“新物種”所欺騙,不惜篇幅,宣稱發現了一種特徵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新類型,由此引起軒然大波。2000年,我國學者徐星、周忠和、汪筱林等在《自然》發表了有關小盜龍的文章,並發現“古盜鳥”的尾巴就是小盜龍正型標本的副模。由於小盜龍身體的其它部分和“古盜鳥”身體的其它部分完全不同,因此確認“古盜鳥”肯定是人為拼接的化石。至此,“古盜鳥”之爭告一段落,然而,對於用來拼接“古盜鳥”的鳥類化石的真相一直沒有解開。2000年,隨著“古盜鳥”被順利歸還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們便開始了對它的進一步研究。

馬氏燕鳥是周忠和、張福成2001年在我國《科學通報》上發表的一種進步的鳥類。他們當時推測這種鳥類可能是食魚類的,但沒有直接的證據。在這一期的《自然》文章里,他們還報導了一件新的燕鳥標本,發現胃中保存了魚類的殘骸,從而證實了以前的推測。
2001年,美國學者蒂姆?羅等人曾經在《自然》上發表文章,利用CT分析推斷,“古盜鳥”可能由2至5件標本拼接而成。然而,根據周忠和等人的文章,組成“古盜鳥”主體部分的鳥類很可能來自同一個燕鳥的個體。換句話說,最新的研究推斷,“古盜鳥”可能是農民用一件十分進步的食魚鳥類的骨架,再加上一個爬樹馳龍的尾巴人為製造而成的。
有專家指出,“古盜鳥”事件本身是一件悲劇,也是一個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學教訓。但不可否認的是,組成“古盜鳥”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本身卻又具有各自重要的科學價值。

事件起因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長達十頁的版面,以醒目的大字標題刊出了一篇題為“霸王龍長羽毛了嗎?”的文章。
文章中首次報導了一塊來自中國的奇特動物化石,一種名叫“遼寧古盜鳥”的“新物種”。它的出現立刻引起了全球範圍的轟動,這個“新物種”被認為是連線恐龍類向鳥類進化過程中

“古盜鳥”化石及復原圖“古盜鳥”化石及復原圖

一個真正的“缺失環節”。這小小的骨架就是無數古生物學家,長期夢寐以求的打開鳥類起源秘密的一把鑰匙。
一時間,這個“遼寧古盜鳥”成了國際古生物界的一顆耀眼的明星。這個不可思議的鳥身龍尾的“新物種”,真的是最原始會飛的恐龍嗎?
這就是用八萬美金買下“古盜鳥”化石標本的布蘭丁博物館館長賽克斯及夫人,他們都是藝術家。一九九九年二月,就在買下古盜鳥化石標本大約一周后,賽克斯夫婦便邀請他們的老朋友菲利普·柯里討論了這塊化石,他們希望柯里參與合作共同完成一篇論文,柯里對此很感興趣。
菲利普·柯里是著名的加拿大科學家,研究獸腳類恐龍方面最有經驗的專家,是鳥類恐龍起源說的權威學者,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由於菲利普·柯里經常向《國家地理》提供古生物方面的諮詢,所以,他把這件事告訴了雜誌的有關編輯。編輯認為《國家地理》也許可以寫一篇關於這件化石的報導。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和科學家的道德要求,各國科學家是不能研究走私化石的。但是,如果這塊化石標本能夠回歸中國,那情況就不一樣了。於是,柯里和雜誌編輯費盡周折說服了化石標本的擁有者賽克斯夫婦,在完成研究之後,把標本歸還中國。並邀請中國有關學者參加研究工作。
就這樣,徐星和菲利普·柯里等國外三位學者一起來研究這塊化石標本,共同發表科學論文,報導這個“古盜鳥”。同時,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在他們進行科研論文的同時,也想做一個科普的文章,來向公眾介紹這個重大的發現。
然而,由於徐星博士在國內工作比較繁忙,去美國研究的計畫一直沒有付諸實施。因此,在參與研究過程中,徐星博士也一直未能親眼觀察到“古盜鳥”化石標本。
與此同時,《國家地理》有關古盜鳥的文章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並決定把此內容加入將於十一月發表的《霸王龍長羽毛了嗎?》一文,把這一重要發現及時介紹給公眾。
當有關“古盜鳥”文章發表的日期,一天天逼近的時候。菲利普·柯里此時卻正在千里之外進行恐龍的野外發掘工作,他的工作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的。
在這期間,《國家地理》決定把古盜鳥,作為十一月刊登的《霸王龍長羽毛了嗎?》一文中“古盜鳥”的部分突出,使之成為整個故事中引人注目的主角。
雖然《國家地理》的權威性一向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了確保這一期文章不會出現科學方面的問題,雜誌急需尋求有關的科學支持。所以,論文稿件在修改了近二十遍後,由賽克斯、柯里和徐星等四位學者共同署名的論文被寄往英國,世界著名的《自然》雜誌編輯部。
《國家地理》和具有學術權威的《自然》雜誌,出版協調失敗後。科學家們又匆忙將論文稍加修改,投向另一份權威的《科學》雜誌,但想不到的是,《科學》雜誌也將文章進行評閱後拒絕了。理由是說,它們需要更多的古盜鳥似鳥特徵的證據。

文章一次次修改,又一次次被權威的科學刊物拒絕發表!甚至,在上百萬本刊有古盜鳥文章的《國家地理》開始印刷之後,有關它的學術論文卻仍未被任何科學刊物接受。因此,《國家地理》徹底失去了它渴求的科學支持。
一九九九年十月,徐星博士在《國家地理》的贊助下來到美國,還在倒時差的過程中,他就匆忙從華盛頓趕往猶他州。在布萊丁恐龍博物館中,徐星博士終於第一次觀察了古盜鳥化石標本。

揭露真相

徐星博士在當時觀察化石標本時,發現了這塊化石標本的一些拼接處不太協調。
這年的十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和展覽,在華盛頓按原計畫如期召開。在新聞發布會上菲利普·柯里和賽克斯先生介紹了,他們研究“古盜鳥”化石的科學意義,徐星博士介紹了中國鳥龍和意外北票龍的發現和有關研究情況。在這次會議期間,徐星博士還代表中科院古脊椎所與賽克斯先生,簽署了古盜鳥化石標本將回歸中國的正式協定。
新聞發布會上的展覽和宣傳非常成功,公眾對這一“缺失的環節”的發現非常感興趣。形態組合奇特的動物才是進化研究的最好素材,這也正是“古盜鳥”化石標本引起世界廣泛注意的主要原因。
然而,就在徐星博士返回中國一個月後,一個令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小機率事件發生了。
徐星:“在十一月的時候,我去了遼寧,做了一個很短的野外工作。在野外期間,我有幸在農民家看見了一件標本,當時我看見標本的時候,非常非常的激動,因為這個標本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但是個體非常小的肉食性恐龍標本。這個標本跟我研究的中國鳥龍比較相像,應該說非常相像。”
這塊化石被帶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後,專業的修理人員日夜加班,對化石標本進行了修理。很快,徐星就開始對這塊化石標本,進行仔細地科學觀察。
回到實驗室,他把古盜鳥照片跟正在觀察的這塊化石標本,一點一點的比較。結果,這一比較令徐星博士大吃一驚。
徐星:“後來我發現,當時研究小盜龍的尾巴和古盜鳥的尾巴是一模一樣的。然後,我對它的骨骼進行了對比,對骨骼周圍的岩石進行了對比,我發現這兩個尾巴就是正負模。也就是

古盜鳥原來是一個拼接的特種古盜鳥原來是一個拼接的特種

說,它們原來是同一塊標本,在化石採集過程當中,岩石一分為二,一半的尾巴在這塊岩石上,另外一塊尾巴在另外一塊岩石上,也就是說,這兩個尾巴其實都屬於小盜龍。但是,後來農民把這個小盜龍的尾巴的一半放在了一個鳥類的身體上,這樣就人為的製造了一個古盜鳥,這一個嶄新的物種。”
這一證據的偶然發現,使徐星博士非常震驚。原來,“古盜鳥”竟是一個人為拼接而成的“新物種”。隨後,就在這天深夜,徐星博士迅速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的合作者以及《國家地理》的有關編輯。
“非常抱歉,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壞訊息!”徐星博士以不祥的語言開了頭……。最後,他寫道,“儘管我不願意相信這一事實,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們,古盜鳥化石標本確實是一件偽造的標本。”
“古盜鳥”化石是一件偽造的標本,這一訊息震驚了包括《國家地理》雜誌主編在內的所有人。二零零零年一月,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網站,據此發布新聞告訴公眾。這個“遼寧古盜鳥”化石很可能是由不同動物的化石拼接而成的。
這一爆炸性新聞,隨即在西方國家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火上澆油般地把這一事件炒得沸沸揚揚,“遼寧古盜鳥”頓時變成了古生物界的特大醜聞。
剛跨入新世紀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這時承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壓力……。隨後,《國家地理》在三月份出版的雜誌上發表了中國學者徐星博士來信。他在信中說:“在觀察了一件私人收藏的新馳龍標本。並且把它與遼寧古盜鳥化石進行比較之後,我百分之百肯定,遼寧古盜鳥是一個拼湊起來的動物……
二零零零年四月初,美國國家地理協會邀請徐星博士,攜帶有關新的化石證據,前往華盛頓,接受一個由國際古生物界著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的最終確認,以便徹底澄清有關疑問。
真相大白後,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網站,正式對公眾發布了審定結果:認為經過專家評審團精密的鑑定,中國學者徐星博士提供的有關證據確鑿,這個“古盜鳥”化石標本的確是由不同動物拼湊而成的。也就是說,它的確是一件“假標本”,是一個贗品。
儘管“遼寧古盜鳥”是一個贗品。但是,這個化石標本的不同部分,分別包含著不同的科研信息,它還是一件重要的化石標本嗎?
徐星:“這個標本,雖然沒有當初大家想像的這種科學的意義,但是它依然非常重要。因為它的鳥類身體部分,帶有很進步的,具有相對比較高的飛行能力的早期鳥類,對於研究鳥類早期演化非常重要。而它的恐龍尾巴也保存著一些很有趣的結構,為恐龍的演化,為恐龍變成鳥類,這個假說也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古盜鳥標本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本。”

事件意義

這一事件給中國的古生物界敲響了警鐘。近年來,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的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北票龍、孔子鳥等化石標本都是從農民、化石商手中購得的。這種不可再生資源,小到狼鰭魚,大到鳥類、鸚鵡嘴龍甚至長羽毛的恐龍等珍貴化石被瘋狂倒賣。
一部分成為“收藏家”的藏品,另一部分被再三倒賣,走私出國,終於徹底流失。這些現象更讓研究者們憂心忡忡。
“古盜鳥”事件發生後,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二零零一年一月,遼寧省人大通過“遼寧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這是國內第一件立法的古生物化石條例。它將化石作了嚴格的分類,使化石資源能得到充分保護、研究、開發和利用。
如今,遼西的北票市、朝陽市等地區,已先後建立起了有關的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中國第一個鳥化石博物館也坐落在這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