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腹鷹鴞

赭腹鷹鴞

赭腹鷹鴞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鷹鴞屬。分布於華萊士區,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東帝汶等島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赭腹鷹鴞
【拉丁學名】Ninoxochracea
【命名時間】Schlegel,1865
【英文名稱】Ochre-belliedHawk-owl,Ochre-belliedBoobook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鷹鴞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鴞形目的鳥類(三)

鴞形目Strigiformes有2科27屬205種。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