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鹿加群島

摩鹿加群島

馬魯古群島是印度尼西亞東北部島嶼的一組群島。屬馬魯古省,有哈馬黑拉、塞蘭、布魯等島。西臨西里伯斯(Celebes,印度尼西亞語稱蘇拉維西)與摩鹿加海,東界紐幾內亞與塞蘭海,南瀕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及帝汶海(Timor Sea),北界菲律賓、菲律賓海與太平洋。山嶺險峻,平地少,多火山。許多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西比拉山高2111米,在巴漳島。赤道橫貫,有乾季和雨季,森林覆被率76%。有鎳礦。種植稻、玉米、椰子和西谷,出口木材、豆蔻、魚蝦和珍珠。巴漳島有東南亞最大的魚乾廠。古時即以盛產丁香、豆蔻、胡椒聞名於世,被早期印度、中國和阿拉伯商人稱為香料群島。香料生產和貿易繁榮到16世紀。歐洲殖民統治者占領後被摧殘殆盡,現在僅有少量生產。島際交通主要靠輪船。較大島嶼的內地有與海岸平行的公路。哈馬黑拉島的賈伊洛洛(Jailolo)建有機場。安汶是省會。其他重要城鎮有特爾納特、楠勒阿(Namlea)、瑪索希(Masohi)、圖阿爾(Tual)、索阿休(Soasiu)、莫羅泰(Morotai)和拉布哈(Labuha)。

基本信息

簡介

摩鹿加群島,又稱馬魯古群島,是屬於印度尼西亞的一片群島,為馬來群島的一部分。在蘇拉威西島東面,紐幾內亞西面,帝汶海北面。屬馬魯古省,有哈馬黑拉、塞蘭、布魯等島。山嶺險峻,平地少,多火山。許多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西比拉山高2,111米,在巴漳島。赤道橫貫,有乾季和雨季。中國和歐洲傳統上稱為香料群島的,多指這個群島。大多數島嶼為氣候濕潤的山地,有些有活動火山。
島際交通主要靠輪船。較大島嶼的內地有與海岸平行的公路。哈馬黑拉島的賈伊洛洛(Jailolo)建有機場。安汶是省會。其他重要城鎮有特爾納特、楠勒阿(Namlea)、瑪索希(Masohi)、圖阿爾(Tual)、索阿休(Soasiu)、莫羅泰(Morotai)和拉布哈(Labuha)。

歷史

摩鹿加群島摩鹿加群島
“香料群島”是公元15世紀前後歐洲國家對東南亞盛產香辛料的島嶼的泛名。它說明了當時歐洲人對東方香辛料的渴求,也是導致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展開的其中一個原因。摩鹿加群島最早被葡萄牙控制,最後落入荷蘭人手中。
早在歐洲人聽說“香料群島”之前,摩鹿加北部的丁香及中部島嶼的肉豆蔻已在亞洲交易。1511年,安東尼奧·德·阿布雷烏率領3艘船偵察摩鹿加群島,在完成任務返航時,一艘船觸礁沉沒,船長弗朗西斯科·塞爾旺獲救,被帶到了摩鹿加群島的特爾納特島,後來他擔任了蘇丹顧問。塞爾旺設法使蘇丹與葡萄牙結盟,1521年,葡萄牙在此修建了炮台等軍事設施,後來又步步推進,1522年占領雅加達,1545年又在萬丹建立了貿易中心。1562年和1564年,安汶和特爾納特先後成了葡萄牙的屬地。這樣葡萄牙終於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島,在東方建立起了以果阿荷姆茲馬六甲為核心的東方貿易網路。此時的西班牙藉助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通過南美洲南部也到達了亞洲。
面對香料群島,西班牙人垂涎三尺。由於沒有計算摩鹿加群島地理坐標的可靠方法(這一問題直到18世紀才解決),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聲稱根據《托爾德西拉斯條約》摩鹿加群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兩國開始了激烈爭奪,為此還爆發了小規模衝突,即使教皇出面調解也沒有什麼作用。直到1529年,由於同英國和法國作戰,陷入了財政危機,西班牙不得不向葡萄牙貸款,並同意了葡萄牙提出的放棄爭議群島一切權利的條件。1529年4月,兩國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西班牙放棄了對摩鹿加群島的主張,並接受了兩國在東方的分界線,即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的子午線。
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之間的持續不斷的衝突中,最後荷蘭人獲勝。這期間爭奪該地區控制權的鬥爭使很多人喪生。得勝的荷蘭人贏得了巨大利潤。但到18世紀末葉,香料貿易大幅衰落,摩鹿加經濟變成死水一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荷蘭人為了在東印度群島重建殖民統治而設定東印度尼西亞州時,將摩鹿加併入該州。

1950年,摩鹿加群島成為印尼下轄的一個獨立省份。1999年,該群島被劃分為馬魯古省和北馬魯古省兩個行政區。
1999-2002年間,此地的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發生了宗教衝突。

島嶼組成

摩鹿加群島摩鹿加群島
由約1,000個島嶼組成。幾乎環繞班達海。群島被珊瑚礁和深海包圍。有極小的環狀珊瑚島和巨大的多山島嶼如哈馬黑拉島(Halmahera;約17,780平方公里〔6,865平方哩〕)、塞蘭島(約17,148平方公里〔6,621平方哩〕)和布魯島(Buru;約9,505平方公里〔3,670平方哩〕)。
特爾納特島(PulauTernate)有活火山,海拔1,651公尺(5,416呎)。塞蘭島附近的安汶島常發生地震,但無活火山。很多較小島嶼無人居住。
多山島的山坡上覆蓋著茂密的松樹、杜鵑花樹、木麻黃和桉樹等常綠林,沿海長滿紅樹和淡水沼澤森林。

自然氣候

摩鹿加群島為熱帶氣候,年降雨量因地區不同而從2,000~3,800公厘(80~150吋)不等。昔日曾覆蓋大部分島嶼的常綠熱帶雨林,在某些地區已被剷平,闢為耕地。群島上時有小塊開闊的熱帶草原,沿海常可見到紅樹林沼澤。摩鹿加是亞洲和澳大利亞動植物群的過渡帶,群島上的動、植物中有許多當地特有的品種。

物產資源

很多島上植被茂盛並包含雨林。森林覆被率76%。有礦。種植稻、玉米、椰子和西谷,出口木材、豆蔻、魚蝦和珍珠。
巴漳島有東南亞最大的魚乾廠。古時即以盛產丁香、豆蔻、胡椒聞名於世,阿拉伯人稱為“香料群島”。香料生產和貿易繁榮到16世紀。歐洲殖民統治者占領後被摧殘殆盡,現在僅有少量生產。

行政區劃

該群島構成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Maluku)省,下轄︰

北馬魯古縣

印尼馬魯古群島教派衝突造成22人死亡摩鹿加群島
包括特爾納特(Ternate)、莫羅泰(Morotai)、巴占(Bacan)、蘇拉(Sula)、奧比(Obi)諸島嶼及哈馬黑拉(Halmahera)島北部和南部。

中哈馬黑拉縣

包括蒂多雷(Tidore)、蓋比(Gebe)諸島嶼及哈馬黑拉中、東部。

中馬魯古縣

包括塞蘭(Ceram)、巴魯(Baru)、哈拉古(Haruku)、沙巴魯(Saparua)、塞蘭海、班達海(BandaSea)諸島嶼與安汶島(安汶市除外)。

安汶市

安汶市(Ambon),為馬魯古省府;

東南馬魯古縣

包括卡伊(Kai)、阿魯(Aru)、塔寧巴爾(Tanimbar)諸群島,韋塔(Wetar)、巴爾巴(Barbar)諸島及其間較小的島嶼。

人口分布

印尼馬魯古群島教派衝突造成22人死亡教派衝突
土著居民是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但在殖民統治下數人數急劇減少,後來從荷蘭殖民到印尼統治期間,大量馬來人移入這裡是東(巴布亞人)、西(馬來人)兩人種區過渡帶,加之和荷蘭人葡萄牙人爪哇人通婚,人口種族成分複雜。
沿海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內地大部分居民信仰有靈論。除了北哈馬黑拉、蒂多雷、特爾納特和莫羅泰外,所用語言均屬澳斯特羅尼西亞語系(又稱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食物來源於狩獵、漁業和採集含澱粉的西谷。普遍栽種椰子。主要出口物品有椰乾、林產品、香料和魚。
塞蘭島有油田。居民主要為沿海的馬來人和內地的阿富人(Alfoers)。其他少數民族有南部島嶼上的塔尼姆巴爾人(Tanimbarese)、中部島嶼上的安汶人和北部島嶼上的特納坦人(Ternatan)、蒂多爾人(Tidorese)、馬基安人(Makianese)、托貝洛人(Tobelorese)、巴占人(Batjan)和薩瓦伊人(Sawai)。

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也有許多基督教徒。人口約1,895,000人(2000年統計)。

自然災害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訊息,台北時間2014年11月15日10時31分,印度尼西亞東北部海域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47公里。震中位於印尼德那第西北154公里。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布訊息稱,距離震中300公里之內的海岸地帶有遭遇海嘯的危險。
2015年9月16日,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信息網訊息,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附近16日發生6.4級地震。

太平洋島嶼

主要島嶼
庫頁島 | 千島群島(含俄控南千島群島)| 琉球群島 | 釣魚台列島(日控)| 台灣島 | 崇明島 | 舟山群島 | 香港島嶼 | 海南島 | 加里曼丹島 | 菲律賓群島 | 蘇門答臘島 | 紐幾內亞島(伊里安島)| 紐西蘭群島 | 馬里亞納群島 | 爪哇島 | 小巽他群島 | 蘇拉威西島 | 摩鹿加群島 | 廖內群島 | 新加坡島
玻里尼西亞島群 夏威夷群島 | 中途島(美)| 威克島(美)| 埃利斯群島(屬吐瓦魯)| 湯加群島 | 社會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 土布艾群島(屬法屬玻里尼西亞)| 土阿莫土群島(屬法屬玻里尼西亞)| 馬克薩斯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 紐埃島(紐西蘭)| 薩摩亞群島(分屬薩摩亞美屬薩摩亞)|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庫克群島 | 萊恩群島(屬吉里巴斯)| 菲尼克斯群島(屬吉里巴斯)| 強斯頓環礁 | 瓦利斯群島(法)| 富圖納群島(法)| 皮特凱恩群島(英)
美拉尼西亞島群
俾斯麥群島(屬巴新)| 索羅門群島 | 聖克魯斯群島(屬索羅門群島)| 新赫布里底群島(即萬那杜)| 新喀里多尼亞島(法)| 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島群
馬里亞納群島(分屬北馬里亞納關島)| 加羅林群島(分屬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南中國海諸島
東沙群島(台控)| 西沙群島(中控)| 中沙群島(無人)| 南沙群島(台、中、越、菲、馬分控)
日本列島
本州島 | 四國島 | 九州島 | 北海道島 | 對馬島 | 隱歧島 | 伊豆諸島 | 淡路島 | 佐渡島 | 小笠原群島 | 南鳥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