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位於印度尼西亞萬丹省,爪哇島的最西端,毗鄰印度洋。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個建立的國家公園,並在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列。

基本信息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印尼語:Taman Nasional Ujung Kulon)位於印度尼西亞萬丹省,爪哇島的最西端,毗鄰印度洋。這個國家公園包括喀拉喀托火山以及巴娜依丹(Panaitan)、漢都倫(Handeuleum)、貝塢藏(Peucang)等其他一些島嶼。公園總面積為1206平方公里(包括443平方公里的海洋),主體部分是朝向巽他海峽突出的馬戎格庫龍半島。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並引發了一場海嘯,毀滅了巴娜依丹島海岸地區的村莊與作物,同時也在當地土地上覆蓋上了一層厚約30厘米的火山灰。這次災難引發了附近居民的大疏散,從而致使這個地區成為許多動物、植物物種的天堂。

概述

喀拉喀托火山喀拉喀托火山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所在地區全年降水豐富,濕度較大,但亦會出現個別月份的乾旱。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屬熱帶雨林氣候。
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個建立的國家公園,並在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列,旨在保護留存在爪哇島上的世界最大的低地雨林。較常見的植物為棕櫚樹,並有著大面積的沼澤與紅樹林。公園內還保護有57種稀有植物物種。
這裡也是極危物種爪哇犀牛僅有的兩個棲息地之一,約有五十至六十隻爪哇犀牛生活在此,另外有十隻或更少的這種瀕危動物棲息于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烏戎庫隆國家公園其他珍稀哺乳動物有爪哇野牛銀白長臂猿、爪哇烏葉猴、食蟹獼猴、爪哇豹爪哇鼷鹿和水鹿等。另外,還有72種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以及240逾種鳥類。

保護

1930年烏戎庫隆的爪哇犀1930年烏戎庫隆的爪哇犀

現屬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的一些區域早在20世紀前期就已經得到了保護,喀拉喀托島在1921年就已經被宣布成立自然保護區,巴娜依丹島和貝塢藏島也在1937年成立自然保護區。1958年,馬戎格庫龍自然保護區成立。1992年,馬戎格庫龍自然保護區被建立為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至2005年,烏戎庫隆國家公園又被指定為東南亞國家聯盟遺產公園。
另外,印度尼西亞政府還以法律的形式對爪哇犀進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