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果蝠

菲律賓果蝠

鬃毛利齒狐蝠又名菲律賓果蝠,是一種稀有的狐蝠科,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蝙蝠。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基本信息

詞典釋義

菲律賓果蝠菲律賓果蝠

(哺乳動物)Acerodon jubatus EN瀕危
1. acerodon jubatus
[貓(11)]:...菲律賓果蝠 acerodon jubatus

2. acerodon
翼手目 Chiroptera...菲律賓果蝠 acerodon...

描述

菲律賓果蝠金髮碧眼,臉上間斷長有灰白色條紋,看起來更像是一隻狐狸,因此它也被稱為狐蝠或“民都洛島條紋臉果蝠”。狐蝠類最有名的是果狐,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的熱帶島嶼上,也是蝙蝠中最大的種類。這種蝙蝠廣泛分布在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一帶。有些種類喜好獨居,有些則集群居住。大多數果蝠棲息在樹林裡的開闊地,但有些也棲息于山洞、岩石或者建築物中。

菲律賓果蝠是夜間活動的,翼展最少闊1.5米,重約1.2公斤。它們可以飛行達40公里來覓食,主要吃多種的果實,尤其是無花果。由於它們專吃果實,可以幫助傳播種子,對森林的重植有很大貢獻。

它們正處於瀕危狀態,有可能因獵殺而滅絕。菲律賓政府正有計畫保育鬃毛利齒狐蝠,免受滅絕的威脅。它們的數量曾逾千隻,但因失去棲息地及遭獵殺而大幅減少。

覓食絕招

果蝠在飛行過程中,通過舌頭髮出咔嚓聲來定位目標食物的位置。這種咔嚓聲能產生一種扇形聲吶,在觸及食物之後,能夠反彈回來,被果蝠接收,進而捕獲食物。

科學家發現,果蝠的回波定位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神奇強大。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者們發現,果蝠不僅僅可以自由控制聲納,而且還可以通過控制所發出的咔嚓聲的音量大小來調節聲納傳播的距離遠近。即使處於混亂的環境中,果蝠仍可以自由飛翔,尋找食物。 

覓食生態

菲律賓有九種食果蝠,主要棲息於原始森林里,高度依賴森林中的植物資源為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 因此,人類開發森林以作為農墾地,或過度利用森林的天然產物都會嚴重影響棲息。

菲律賓果蝠菲律賓果蝠

在森林中動物(包括狐蝠)的族群量與生存繁衍;反過來說,森林中食果性動物種類與數量的銳減亦會影響當地森林植物種類的分布與拓殖。 Utzurrum ( 1995 )曾在菲律賓原始森林對食果蝠資源利用型式進行研究,來證明食果蝠與當地森林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研究方法以調查被食果蝠利用的植物種類、利用的部位與型式,再藉由種子散布的型式( seed shadow patterns )與種子萌發試驗( seed germination tests )來評估食果蝠取食果實後,對種子的播遷造成的可能結果與重要性,結果發現,在22種被取食的植物種類中,有11種屬於桑科榕屬,另11種屬於7個科。 其中, 54.5%的果實為綠色, 22.7%為橙至鮮紅色, 18.2%為深紅至暗紫色,只有一種為暗黃棕色。並非所有的食果蝠取食所有的果實種類,不過,不同種間重疊性相當高。 由觀察兩種榕屬種類在四條調查之穿越線所得到種子密度與距離發現,不同種的蝙蝠有不同的種子播遷型式:大型食果蝠主要在樹上直接將果實取而食之( sit and feed ) ,殘果與種子絕大部分掉落於樹下或接近處;而中小型的食果蝠則會在果樹間表現出一種〝往往返返( shuttling ) 〞的行為,通常會暫棲於樹上,取得果實後會移至他處食用,因此,其殘果與種子大多散落於離母株樹種較遠的地方。 另外,種子萌芽試驗發現:排遺中種子的萌芽率最高,達71.7% ,自嘴中噴出殘果的種子次之,為47.7% ,而直接取自果實內之種子則最低,僅32.5% 。
可見許多種子必須由果蝠取食,經其消化道排出後,始有較高的萌發率。 由上可見,菲律賓食果蝠的食性相當廣泛,幾乎所有的種類都是廣食者( generalist ) ,不只取食一、二種果實。 然而,不同種的食果蝠對於果實的選擇重點有別,果樹高度以及單位面積(如一棵樹)里可獲得之果實密度對長距離飛行而至進行“坐而食”的大型食果蝠而言較為重要。 而往返頻繁的中小型食果蝠則以果實的顏色(能量多寡)為選取對象。 因此,大型食果蝠所食用的果實多為綠色或暗色,而中小型食果蝠則以鮮艷顏色、含較高之蛋白質脂肪、糖份的果實為主。 不過,不論它們是採取何種覓食策略,理論上每一次造訪所得到的能量一定多於能量的耗費。 此外,不同體型的食果蝠所採取的覓食策略,對於種子的傳播貢獻亦有所不同。 較小型的食果蝠對於局部區域的種子散播有重要的影響,而較大型的食果蝠雖然大部份的殘果、排遺都掉落在樹下,但是由於其長距離的飛行能力,即使只是少數的個體會在飛離母樹後始排遺,已足夠對大型植物種子長距離的播遷有決定性之影響。 因此,不論體型大小、覓食選擇與策略如何,菲律賓的食果蝠群對當地廣大而多樣性的熱帶森林之形成與維繫供獻良多。

發現飛狐

曉長舌果蝠曉長舌果蝠

一種有著橘紅色皮毛、臉上有三條白條紋的新種飛狐,在菲律賓民都洛島上被發現。
飛狐實際上是一種果蝠,之所以叫飛狐,是因為它們的腦袋像狐狸,並且有棕紅色的皮毛。

這種飛狐被命名為民都洛果蝠,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菲律賓獨有的動物品種。

利弊

愛吃果子的果蝠有利有弊

翼手目是真正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其中大蝙蝠以水果和花蜜為食,故俗稱果蝠,狐蝠是果蝠的一個科。

狐蝠科蝙蝠主要分布在舊大陸地區,僅有少數種類能發出超音波,其他種類則依靠視覺和嗅覺尋找食物,包括果實、植物的花、花蜜或花粉。在熱帶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中,果蝠在取食的同時,也擴散種子和傳播花粉。事實上,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原始森林裡,大多數熱帶植物的幼苗在親本樹冠下根本無法正常發育,一些母樹甚至產生毒素阻止其幼樹成熟。因此,植物種子必須傳播到遠離親本的地方才能保證種群的繁衍和擴散。

果蝠採食水果時往往將果實帶到遠離母樹的地方,果核或未經消化的種子隨之被擴散,許多種類的果蝠可以將種子擴散到至少十幾公里的範圍內。因此,在森林系統更新、衰退、生境恢復,以及對穩定生態系統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有人類活動的地區,果蝠分不清哪些是野果,哪些是栽培果,也毫不客氣地攝食人類辛辛苦苦栽種的水果。目前,我國華南地區大面積栽植龍眼荔枝。當地的一種果蝠——棕果蝠的適應能力很強,繁殖速度快,個頭比較大,給一些地區的龍眼和荔枝種植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