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紅斑

結節性紅斑

瓜藤纏是以小腿起紅斑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脛,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好發於小腿伸側為臨床特徵的皮膚病。可見於現代醫學的結節性紅斑。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素體血分有熱,外感濕邪,濕與熱結,或脾虛失運,水濕內生,濕郁化熱,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瘀阻經絡而發;或體虛之人,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寒濕之邪乘虛外襲,容於肌膚腠理,流於經絡,氣血瘀滯,寒濕凝結而發。

臨床表現

發病前常有低熱、倦怠、咽痛、食欲不振等前驅症狀。皮損好發於兩小腿伸側,為鮮紅色疼痛性紅腫結節,略高出皮面,蠶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對稱性分布,若數個結節融合在一起,則大如雞蛋,皮損周圍水腫,但境界清楚,皮膚緊繃,自覺疼痛,壓之更甚。顏色由鮮紅漸變為暗紅。約經幾天或數周,顏色及結節逐漸消退,不留痕跡,不化膿亦不潰破。在緩解期,常殘存數個小結節,新的結節可再次出現。皮損發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數病人可發於上肢及面頸部。

診斷

皮損好發於小腿伸側,呈結節略高出皮面,色淡紅或鮮紅,繼而變為暗紅或紫紅色,不潰破,常對稱發生。自覺燒灼性疼痛。發病前常有發熱、全身不適、關節痛等症狀。好發於青年女性,春秋多見,常反覆發作,患者多有風濕病或結核病史。

辨證施治

1.內治法

(1)濕熱瘀阻

1)證候 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伴頭痛,咽痛,關節痛,發熱,口渴,大便乾,小便黃;舌微紅,苔白或膩,脈滑微數。

2)治則 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3)主方 萆蘚滲濕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2)寒濕入絡

1)證候 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伴有關節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乾;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

2)治則 溫陽健脾,通絡理濕。

3)主方 當歸四逆湯合三妙丸加減。

2.外治法

以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為原則。

(1)皮下結節較大,紅腫疼痛者,外敷金黃膏、四黃膏或玉露膏。

(2)皮下結節色暗紅,紅腫不明顯者,外敷沖和膏。

(3)蒲公英、丹參、紫草,荊芥、丹皮、當歸,煎水外洗。

預防

1.注意休息,適當抬高患肢,以減輕局部腫痛。

2.注意飲食宜忌,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避風寒,防潮濕,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復發。

常見疾病

疾病的存在,是從痛苦和不適等自覺症狀開始的。疾病,有如健康一樣,從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最常套用的定義是"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現代醫學對人體的各種生物參數(包括智慧型)都進行了測量,其數值大體上服從統計學中的常態分布規律,即可以計算出一個均值和95%健康個體的所在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