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是指急性疾病過程中同時或序貫繼發兩個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或衰竭:例如:嚴重的膿毒症、創傷或燒傷,可繼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腎衰竭、應激性潰瘍等。各系統器官的功能障礙,有的在臨床方面表現比較明顯,有的要待病變進展到相當程度才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心血管、肺、腦和腎的功能障褥大多表現明顯;而肝、胃腸和血液凝固系統等的功能障礙,至較重時才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定義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同時或相繼發生功能障礙。評估標準:

1、肺臟 低氧血症,需機械通氣支持至少3-5d。
2、肝臟 血清膽紅素≥34.2-51.3μmol(≥2-3mg/dl)或肝功能試驗≥正常的2倍。
3、腎臟 少尿(≤479ml/d)或肌酐≥176.8-265.2μmol/L(≥2-3mg/dl)。
4、腸道 腸梗阻,不能耐受進食超過5d。
5、血液 血小板計數<60×109/L。
6、中樞神經系統 譫妄,輕度定向障礙。
7、心血管系統 射血分數下降,或者出現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

治療要領:在病因治療的同時,注意維護臟器的功能。

症狀體徵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MODS的臨床過程可有兩種類型:

①一期速髮型,是指原發急症發病24小時後有兩個或更多的器官系統同時發生功能障礙,如ARDS+ARF、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ARDS+ARF。此型發生往往由於原發急症甚為嚴重。但發病24小時內因器官衰竭致死者,一般歸於復甦失效,未列為MODS

②二朝遲髮型,是先發生一個重要系統或器官的功能障礙,常為心血管或腎或肺的功能障礙,經過一段近似穩定的維持時間,繼而發生更多的器官系統功能障礙。此型的形成往往由於繼發感染持續存在毒素抗原

各系統器官的功能障礙,有的在臨床方面表現比較明顯,有的要待病變進展到相當程度才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心血管、肺、腦和腎的功能障褥大多表現明顯;而肝、胃腸和血液凝固系統等的功能障礙,至較重時才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利用化驗,心電診斷、影像和介人性監測,方法,可以較早且較為準確地發現器官功能障礙。例如:血氣分析可以顯示肺換氣功能;尿比重和血肌酐等的測定可以顯示腎功能;心電圖中心靜脈壓、平均動脈壓監測、經Swan-Ganz導管的監測可以顯示心血管功能;等等。所以,MODS的診斷需要臨床表現和醫技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

疾病病因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發病基礎在外科,MODS可能發生於下列急性病症過程中:

1、創傷、燒傷或大手術等致組織損傷嚴重或失血、血液成分多。
2、各部位感染性病變造成嚴重膿毒症
3、各種原因的休克,或心跳呼吸驟停經復甦後。
4、其他,如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絞窄性腸梗阻、全身凍傷復溫後等等。病人如果原有某種疾病,遭受上列急性損害後更易發生MODS。①慢性器官病變如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腎病等;②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用免疫抑制劑(皮質激素、抗癌劑等)、營養不良等。此外,輸血、輸液、用藥或呼吸機套用等的失誤或失宜,也是MODS的誘因。

病理生理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發病機制MODS的發病機制在近年有不少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總的來看,機體受到嚴重的損害因子侵襲,發生劇烈的防禦性反應,一方面可起穩定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起損害自身的作用。後一方面是指體液內出現大量細胞因子、炎症介質及其他病理性產物,對細胞組織起各種損害作用,可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啟動MODS。

各種急性病症有共同的病理生理變化,即組織缺血-再灌注過程和(或)全身性炎症反應。組織缺血可由休克、大量的失血失液、嚴重的損傷、心跳驟停等引起。此時機體的應激反應有兒茶酚胺、血管加壓素等釋放,致使血管收縮和微循環障礙。經過輸液輸血等處理,組織得到血液再灌注。然而,曾受缺血損害的細胞發生凋亡(胞膜皺縮、核固縮碎裂、染色體DNA斷裂等),可使6S官功能失常。

腸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和嚴重損傷後的應激反應造成腸黏膜屏障破壞.由於腸管內本有大量細菌,導致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隨之發生全身性內皮細胞活化,啟動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釋放,觸發全身炎症反應。結果可使肺、心肌等受損。全身性炎症反應可起源於感染或損傷。局部發炎時即有白細胞、內皮細胞等變化,並有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的釋放,原來可起對抗感染和修復損傷組織的作用。但當炎症加劇時,過多的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釋放、酶類失常和氧自由基過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調,或加以細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體溫、心血管、呼吸、血細胞等多方面失常(所謂“全身性炎症反應綜合徵”)。如果合併組織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就更容易造成MODS。

診斷檢查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利用化驗,心電診斷、影像和介人性監測,方法,可以較早且較為準確地發現器官功能障礙。例如:血氣分析可以顯示肺換氣功能;尿比重和血肌酐等的測定可以顯示腎功能;心電圖和中心靜脈壓、平均動脈壓監測、經Swan-Ganz導管的監測可以顯示心血管功能;等等。所以,MODS的診斷需要臨床表現和醫技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
診斷MODS,應做到下列幾點:

1、熟悉MODS的高危因素,一旦發現前述的發病基礎,應即提高警覺。對急症病人常出現的呼吸加快、心串加速和血壓偏低、神志失常、尿量減少等,不可籠統地歸於“病情較重”而不深入檢查識別,必須考慮到MODS的可能性。

2、運用症狀診斷學知識,結合具體病情作出鑑別診斷。例如:對呼吸加快,應鑑別呼吸系統病變(梗阻、炎症、肺不張、ARDS等)、心力衰竭、全身性病變(發熱、酸中毒、貧血等)抑或精神因素(過度緊張等)。又如:對尿量驟然減少.應鑑別腎前性(脫水、休克等)、腎後性(尿路梗阻)抑或腎性(急性腎小管壞死、其他腎內廣泛性損害)。鑑別應從分析病史和體徵著手,有目標地選用醫技檢查方法.以節省時間和減輕病人負擔。

3、診斷器官系統功能障礙的病變,愈早愈好。然而,器官病變的早期可能表現不典型.或當時缺少所需的檢查儀器,一時難以確定病變性質。遇此情況可進行試驗性治療,可能有助於診斷。例如急腹症病人呼吸加速、有窘迫感且煩躁不安,尚無發紺椰肺部呼吸音改變。在缺少血氣分析等監測條件下,可先試用氧治療。如果用一般的經鼻吹氧法無效,而用面罩增高吸人氧濃度和輔助呼吸有效,則應考慮可能為ARDS。正式使用呼吸機支持呼吸,密切觀察其過程,需用機2日或更久時間,則可診斷為ARDS。

4、發現某一系統器官有明顯的功能障礙,即應根據其對其他系統器官的影響。病理連鎖反應的可能性,檢查有關的病理生理改變。例如:發現出血傾向可疑DIC時,應注意有無ARDS、ARF、胃腸出血、腦出血等,觀察病情變化和作有關的檢驗,利於預防和治療。

預後預防

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
預防MODS發生進展後有相當高的死亡率,必須積極救治以挽救病人生命,而預防更有事半功倍的優點。各個69官衰竭的預防方法各有特點,下述五項是預防MODS的基本要點:

1、處理各種急症時均應有整體觀點,儘可能達到全面的診斷和治療。診斷不但要明確主要的病變(部位、病損性質及程度),還要了解主病以外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有無改變(包括併發症、原有的疾病等)。治療要根據具體病情的輕重緩急採取措施,首先是搶救病人生命。搶救治療當然要有重點,還應避免顧此失彼而誘發MODS(前述的醫源性誘因)。訂立處理各種急症的常規,使檢查診斷和治療比較周全,具有整體觀點。例如:急性胰腺炎的檢查項目,除了腹部體徵、胰酶、血鈣等,還應含心血管、肺、肝、腎等的功能檢查。ICU具備精密儀儀器裝置和專門人員,監測井治療重要器官的病症.能挽救下少危重病人的生命。

2、重視病人的循環和呼吸,儘可能及早糾正低血容量、組織低灌流和缺氧。現場急救和住院治療(含術前、術中和術後)的過程中,都要及時處理失血、失液、休克、氣道阻塞、換氣功能低下等。強調時間性,因為組織低灌流和缺氧的時間愈久.組織損害愈重,缺血-再灌注綜合徵也嚴重。例如:腎缺血過久可造成ARFI腦缺血過久可造成腦水腫甚至腦壞死。所以要積極支持循環呼吸,儘快改善各器官的功能。然而實施救治方法時,還需注意避免誘發或加重某些器官的病變。例如:快速的大量輸液雖能迅速擴大。

健康保護

1、處理疾病時要有全身的整體的觀念
2、維持好呼吸和循環,積極糾正低血容量和缺氧。
3、積極防治感染
4、改善病人營養狀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5、及早治療任何一個首先發生的器官功能不全,阻斷連鎖反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