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第

博陵第

元代瓷器的一種款識,又稱為“古相·博陵第”。是一種貼上在瓷器底部的牌記款,陽文、陰文俱有。

(圖)博陵第
 
“博陵第”系列種類與器形

“博陵第”系列瓷器種類繁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紅釉里紅青花紅綠彩青花五彩琺華彩,等等不同風格、不同工藝的品種。
“博陵第”系列瓷器器型豐富:瓶類有圓形玉壺春瓶圓形梅瓶八棱葫蘆瓶八棱梅瓶八棱玉壺春瓶獸耳直頸廣口瓶長頸天球瓶等;罐類有八棱罐獸耳罐直口圓罐荷葉蓋罐等;壺類有長頸帶蓋執壺短頸帶蓋執壺四系扁方壺等;盤類有折沿菱口盤葵瓣菱口盤荷葉菱口盤等。

“博陵第”系列瓷器的紋飾圖

博陵第博陵第
“博陵第”系列瓷器的紋飾圖有歷史故事、戲曲人物仙道圖雲龍圖海水龍圖(多為三爪龍、四爪龍,較為精彩的有五龍紋)、蓮池鴛鴦圖富貴牡丹圖綬帶錦雞圖鳳凰穿花圖雜寶獅獸圖瓜藤草蟲圖歲寒三友松竹梅圖纏枝蓮花圖纏枝菊花圖雜寶花卉圖蓮池鷺鷥圖庭院孔雀圖飛鳳圖蘆雁圖飛鳳瑞獸圖瓜藤竹石圖星月梅花圖等等。多採用兼工帶寫的畫法,平塗留白邊,造型準確,生動自然。常採用多層次繁密構圖,主題明確、突出,元代繪畫特徵十分明顯。
“博陵第”系列瓷器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傳世的,全部是窖藏品。而在所有發現博陵第瓷器的窖藏中,都有一塊記錄有某些文字內容的瓷板,我們稱之為謹記牌或謹記暗碑。從已經發現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窖藏中謹記牌的內容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有前面的姓氏、後面的瓷器數量和日期。到目前為止,這個謹記牌究竟是真是假?是誰寫的?內容為何一樣?起什麼作用?還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博陵第是真的嗎?

如果說博陵第是真的,至少有以下疑問不好解釋
1.為什麼在2004年之前幾乎沒有聽人說起過,也幾乎沒見到什麼出土瓷器?可是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2005年以後,幾乎一夜之間就發現了諸多的博陵第瓷器,數量要以幾十來計了。而進入到2006年則更甚,博陵第瓷器已經要以幾百上千來計了。
2.為什麼博陵第窖藏的謹記牌匾除了姓氏和瓷器件數,其他內容均基本一樣?尤其是“自幼喪父少年亡母,孤身浮梁當學徒”、“七年藝滿放佛”、“蒙天垂愛暮年得子”,這樣一些關係到個人身世的特定文字,為什麼也都一樣呢?如果說是一種統一的禮制文字格式,絕沒有必要寫上這些特定的身世字句呀。
3.為什麼會在謹記中寫上“日後若遇困境,將故居古相博陵第東廂房丙牆拆五斗過三,取泥磁硯廢之半塊,……”且不說不同的姓氏子孫怎么會有同一個博陵第故居,就說這塊牌匾也是埋於窖藏之中的陰碑,不挖開窖藏根本不會給後人看到,這樣的謹記又有什麼意義或者實際作用呢?
4.為什麼博陵第的謹記暗碑上都沒有具體的製作人(作者)落款呢?只有一個年月日,後代會知道這是誰留給他們的呢?如果窖藏是前人留給後人的福蔭,那么,有什麼理由不留下自己的姓名?
5.為什麼2006年之前發現的牌匾都是青花的?2006年不僅博陵第瓷器出現了大小不同的青花器、釉里紅,連五彩、法華、描金元代瓷器都有了,而且謹記牌匾的五彩器也出現了。落款也由至順年發展到了至正年。難道博陵第在地下也在與時俱進?
6.為什麼元代的出口瓷器中從沒見到過五彩、琺華器?而博陵第瓷器中卻屢見不鮮,難道博陵第的工藝水平、裝飾水平會超過景德鎮官窯(浮梁磁局)?或者說元代出口瓷就不生產五彩器?即便出口瓷不生產五彩器,那么越南、高棉這些當年的元朝屬地應該會出現這類五彩器吧?為什麼也從未見到?
7.為什麼博陵第、漢都這類款式的瓷器上,有的還會有張文進造的落款?博陵第與漢都什麼關係?博陵第與張文進又是什麼關係?該如何解釋?
凡此種種,莫不讓人疑竇頓生。這博陵第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博陵第是假的嗎?

如果說博陵第是假的,至少也有以下現象無法解釋:
1.博陵第瓷器的工藝的確不凡。我不知道博陵第款瓷器有沒有通過國搏機檢的實例,就我見過的博陵第款瓷器來說,無論畫工、釉色、器形、雕工都相當有水準。如果是新制贗品,也絕對應該是高仿品。即使它不用博陵第款,一樣可以進入至正型元青花的高端領域,這樣畫蛇添足、編造一個聞所未聞的“博陵第”款對造假者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必要?
2.如果是新制贗品,其底部的火石紅銹色、入骨土沁,絕對難以仿造。尤其是這些銹色、土沁的形狀、色彩、類型各不相同,需要多大的精力來仿照?
3.如果是新制贗品,沒有必要增加更多讓人懷疑的疑點。而許多博陵第瓷器造型怪異、前所未有,裝飾複雜(許多瓶罐上面都雕塑有形狀複雜的壁虎)。這樣做一方面增加了製造難度,另一方面也無端端地增加了人們懷疑的程度。
4.如果是新制贗品,其他的方面已經可以仿到如此高的程度。再添加一個謹記牌匾有必要嗎?即使要仿一個謹記牌匾,也會仿得各不相同,何必使用相同的內容,讓人產生這么嚴重的懷疑呢。
5.如果是新制贗品,其目的是什麼?按道理當然應該是牟取暴利呀。可是這批製作如此精良、工藝如此複雜的高仿品,市場價格並不高,幾千元、甚至幾百元就能收到一個,這比景德鎮的元青花高仿品價格低得太多了。如果造假者不這樣泛制,而是只高仿幾十個標準的至正型元青花,其價值會超出現在的幾十倍、幾百倍。那他為什麼要造這么多呢?除非造假者的本意並不是謀取經濟利益,而是要譁眾取寵、與中國瓷器收藏界開一個國際玩笑。
6.如果是新制贗品,已經一兩年了,不可能找不到贗品製作窯口。據我了解的情況,這些博陵第瓷器的來源很廣、而且都不相同,江西福建安徽都有發現。作假窯場通過這么多的渠道對外銷售,不可能做到絕對保密。在博陵第已經在收藏界炒得沸沸揚揚的今天還能不露廬山真面目這也是不可思議的。
凡此種種,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博陵第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雷氏博陵第瓷牌銘文現世

雷氏“古相·博陵第”有關的瓷牌銘文“謹記”的於07年現世,對目前業內爭論較大的元青花證考有了重大的突破。該瓷牌為豎式,高43厘米,寬33厘米左右,瓷牌上方為半圓狀,牌坊重檐頂部畫有喜鵲牌坊上方重檐下書有“古相 博陵第”豎匾,牌坊中間為白瓷青字謹記銘文,右側起始:“雷氏子孫謹記”;左側落款“至正十一年秋月吉日”;瓷牌上共書寫文字238字,牌坊與文字均用進口鈷料繪製書寫,字型秀麗、大方;下方中間開有7級台階,左右門庭上,畫有一對鳳凰,牌坊左右立柱各有一條上升的(三爪龍)盤龍抱柱,二龍相向。整幅牌坊繪畫精緻、古樸、非常幽深、典雅,極具古相之味(見圖)。牌坊銘文:“雷氏子孫謹記:人生諸多不測,貧富不過幾代,莫過眼前千日好,要知花無百日紅。自幼喪父,少年亡母,孤身浮梁當孝徒,朝出砍柴暮擔水,嚴冬酷暑不言苦。七年藝滿,仿佛東方見魚肚,初涉商途不知起落有幾度,坎坷人生路,梅(枚)舉不勝數。慈母之叮囑,時時響耳鼓,人生之短道(之,加)長,不苛不曲方能見烈祖。君子愛財能有道,不留別人數。蒙天垂愛,暮年得子,望幼兒將能成大器。日後若遇困境,將微州路豐臺縣故居,古相博陵第東廂房丙牆,拆五斗過之,取泥中(磁,加)硯廢(之半,加)塊,再加西磨坊欄石下,取泥中瓷硯廢之半塊,方知。窖內置:青(磁,加)、五彩、斗金、紅綠彩總計二百六十八件。至正十一年秋月吉日”(原文無標點,為方便閱讀而加)。可惜的是,該瓷牌已經破裂,並有缺損,但並不影響對它的認定及作為元青花佐證依據。“古相 博陵第” 瓷牌“謹記”的出現,對解開“博陵第”款元青花瓷器多年來疑惑未解之迷又是一個重要的佐證。從這塊瓷牌破損的情況看,上面被開鑿有幾個小洞,洞口的痕跡已經十分陳舊,並形成了銹跡,可以斷定該窖在瓷器出土以前並且在很古時就被人盜過,那時盜賊只偷金銀首飾,瓷器沒有要。直到現代基建大興土木,瓷器才被出土。
該瓷牌與《錢氏子孫謹記》等瓷牌有著較為相似之處,不僅從瓷牌、繪製的牌坊圖文、用料、銘文形式、部分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繫。從瓷牌出土和銘文內容及主人的用意可以引出下文:
1、“博陵第”款瓷器當時已是一種寶貝。它之所以被窖藏,是因為它當時已成為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十分名貴,屬於寶貝,受到了許多商賈富人的喜愛和珍藏,並作為傳家之寶或家庭財產窖藏起來,作為一筆遺產留給子孫後代,希望子孫永久保存下去,非到萬不得已時不得動用。
2、當時主人窖藏瓷器時的瓷牌已經埋入窖中,他另外留給其後代的還應有一種藏寶示意圖或其它找寶指意物件。這“微州路豐臺縣故居,古相博陵第東廂房丙牆,拆五斗過之,取泥中瓷硯廢之半塊,再加西磨坊欄石下,取泥中瓷硯廢之半塊,方知”,是否就是我們現代講的藏寶指示語,也就是藏寶示意圖,憑此可以找到窖藏之地。而且,除了入埋窖內的這塊瓷牌外,還應有與之配對的其它的物件留給後代,可能因為戰亂和社會動盪造成該找寶的物件失落,或該後人死亡失傳,致使藏寶之地消失,而最後被現代人發現或意外挖掘出土。
3、雷氏謹記(至正十一年秋吉日)與中國民間元青花藏品研討會博陵第課題組趙根山、華國良等提到的“錢氏子孫謹記”( 至順九年九月塈旦)和中國鑒寶網上公布的“張氏子孫謹記”( 至正六年五月吉日),還有公布的另一“張氏子孫謹記”( 至正八年六月吉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在浮梁當過學徒,說明當時在浮梁當學徒學商或學陶的類似人員很多,他們都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很可能是師兄弟,或是制陶師傅,或同是“博陵第”的傳人,或是富商,或是官僚貴族,他們都熱衷收藏陶瓷,對“博陵第”瓷器情有獨鍾,他們為了把財富留給後人,將其收藏象徵財富的瓷器窖藏或隨主人埋葬起來,才給我們留下這么多的寶貝。
4、雷氏錢氏張氏等他們所置得瓷牌圖案和所寫的“謹記”的格式和很大部分內容也有相似,這可能當時社會上流行這種以瓷牌作記錄的格式做法和流行寫“謹記”的風俗,並且流行著這種“謹記”的格式和圖案的畫法,或根本就出自一個窯口或一個人(制瓷人)之手。
5、從目前現世的窖藏瓷器看,散落在民間的元瓷數量不少,遠不止有人講的只有300件。如從雷氏錢氏張氏等瓷牌“謹記”看,真正元青花的精品並不在國外,而是在國內,並且不少。雷氏謹記中寫到有268件,錢氏謹記中寫到有119件,張氏謹記之一中寫到有369件,張氏謹記之二中寫到有169件,光這四起窖藏數量就有925件,就算有一部分破碎毀滅,至少應有數百件以上。據了解,在民間收藏的還有其它 “謹記”出現。總之,既然這些“謹記”瓷牌已經出土,那么牌中記載的元青花可能都已經現世,本人也收藏到其中的一些精品,如冀寶齋雲龍軒博古齋景鴻堂 等民間藏館收藏的元青花的出處就可能從這裡來的。據報導,泉州燈星社區的民間收藏愛好者陳四海,一人就收藏了36件“鬼谷下山”圖案的瓷器,件件畫工精美,畫風多豪放,名氣大得驚動了央視。
6、這些瓷器是屬於窖藏瓷器,還是屬於禮葬瓷器,本人認為二者都兼而有之。一種是主人在世時就進行窖藏,另一種是主人死後,由其家屬後人進行隨葬,且這種瓷牌謹記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主要是為了記錄窖、葬瓷器來歷的艱辛、數量和對後人的教誨。從目前發現的幾種瓷牌看,“謹記”的內容、格式有所雷同,但主人的身世、發家的軌跡和住宅形式是不可能一樣的,但制瓷牌時卻套用了這一格式。
7、從目前現世的“博陵第”元青花的器型種類看,幾乎看不到完全一樣的,分門別類,品種繁多,器型有:瓶、罐、香爐、觚、壺、盤、碗、盞等,並且大都是大型的精品器件。元青花裝飾圖內容豐富,有:歷史人物故事、元戲曲故事、雲龍圖、海水龍圖、蓮花鴛鴦圖、富貴牡丹圖、授帶錦、雞圖、鳳凰穿花圖、雜寶獅獸圖、瓜藤草蟲圖、歲寒三友松竹梅圖、纏枝蓮花圖、纏枝菊花圖等等。在色彩上有:青花釉里紅五彩斗金鬥彩紅綠彩寶石藍寶石紅白釉黑釉黃釉,還有刻瓷雕瓷等。有落款的和無款的,落款形式有底款:古相博陵第、博陵第,上款:大元國至正(至順)某年制等。目前發現以個人名字落款的有:張文進(較多)、張進成、陳景陶等,他們應是制瓷人,而且是博陵第的傳人,如本人收藏就有督窯官陳景陶的落款。
8,現有發現的元青花瓷器,不管大件小件都非常精美,應是元代當時收藏界收藏的精品,能保存到至今,確實難能可貴,不愧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寶。為什麼元青花製作工藝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卻在我國歷史上沒有發現有確切的記載,連國家故宮博物院收藏得也較少,最近特別是自佳士得“鬼谷下山”拍品再現後,民間相繼再現了不少的元青花?本人專門根據收藏渠道進行了究根尋源和研究分析,認為:一是由於元代晚期長期戰亂致使傳世的很大一部分元青花毀滅,所剩無幾,而現在出現的元青花大部分是出土、出水的。二是明朝政府效仿秦始皇焚書坑儒,要消毀元朝政府的痕跡所為。由於當年朱元璋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視元朝為異族統治,滅元後,將有記載大元國等元代字樣的一切器物、文字都摧毀一空,以至元青花瓷器和中華民族由文字記載的歷史到了元代幾乎成了斷層,沒有了史實資料可考。所以,在國內有紀年的元青花幾乎沒有,只有被窖、埋藏在地底下才得以保存下來。三是因元人是主要以背為生的,瓷器生活用具容易碰碎,根據史料記載,元朝蒙古統治者不太習慣使用瓷器,宮廷中多用金屬製品。所以在元代皇宮貴族中傳世的青花瓷很少,尤其是明朝政府施行的毀瓷政策後,宮廷中的元青花就絕跡了。
9、目前關鍵是要找到元青花的窯口或窖藏地,進行考古查證,才是最有力的證據。建議有關專家要破除陳舊觀念,深入民間和收藏界的有關人員進行調查研究,考證元青花的出土來源和實地,找出物證依據,儘快解開元青花、博陵第的謎團。有關科研機構文博部門要抓緊研製出有權威的檢測設備,提高機測水平,讓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重新顯示在眾人面前。

博陵第參考資料

1、 http://www.mycollect.net/blog/10847.html
2、 http://opmm333.blog.sohu.com/71784779.html
3、http://bbs.socang.com/topic.aspx?topicid=10776

相關詞條

瓷器 青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