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圖

雲龍圖

《雲龍圖》為宋代陳容的作品。該畫為絹本,水墨 ,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圖中描繪一條巨龍騰躍雲天,龍身曲折盤旋.龍首高仰,須目怒張。畫家以潑墨寫意的筆凋表現周圍的雲氣,龍身在雲霧中或隱或現,顯得靈動非凡,氣勢恢宏。

畫作內容

雲龍圖 雲龍圖

該畫上有畫家自題: “扶河漢,觸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所翁作。”畫上鈐有幾方收藏印章。

創作背景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一種由不同種類動物綜合而成的圖騰標誌。在中華民族的想像之中,龍被賦予變幻無窮的能力,特別是興雲作雨的能力。南宋畫家陳容作的《雲龍圖》用兩幅絹拼合後畫成。

藝術鑑賞

龍為吉祥之物,是華夏民族的圖騰象徵,我們中華民族自傲地以龍的傳人著稱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自古以來龍就成為藝術家們謳歌、描繪的對象。此處介紹的是一幅《雲龍圖》,以水墨畫成,又謂《墨龍圖》。在雙拼絹大幅上,畫有一幅充滿神奇色彩的圖I畫,在水墨濃淡渲染出來的雲霧間,一條蛟龍騰空舞動,龍首昂起,縱躍而下,騰躍雲天,周身雲霧翻湧,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磅礴氣勢。畫家筆下的龍形,軀十扭曲,彎曲扭擺,腿爪翻轉,龍爪捲起,爪端尖利,長須飄動,鱗片顫抖,是動感很強的游龍。其姿態盤旋矯健,怒目須張,利爪奮攫,真有人海升天、氣吞山河、凌駕雲霄的磅礴氣勢。為什麼陳容能畫出這樣龍形呢?清代葛金煨評道:“所翁寫龍,全龍在胸,蒙以雲氣於雲勢開闔中,露騰攫盤旋之態,十濕互用,虛實相生,像物之法,無施不宦”(《愛日吟廬書畫續錄》)。這就是對作者畫龍技法恰當評述。作者在畫法上,採用較粗放的筆觸,大膽揮灑,然後用粗勁的線條勾出輪廓,濃淡墨色暈染其主要部位,雲霧以濃、淡水墨渲染,使龍的形象清晰突出,可謂描繪得活龍活現,成功地表現了非現實的想像中的形象之神氣。

重要展覽

2012年春節,由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鄧拓捐贈中國古代繪畫珍品特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其中鄧拓捐贈的南宋陳容《雲龍圖》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展出後,專家學者結合中國美術館館藏《雲龍圖》,圍繞陳容畫龍遺作進行討論。

作者簡介

陳容,生卒年未詳。南宋畫家。字公儲,號所翁。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進士,曾為同子監主簿,出守莆田。詩文豪壯。善畫龍,得變化之意。潑墨成雲,噗水成霧。醉余大叫,脫出濡墨,信手塗抹,然後以筆成之,或全體,或一爪一首,隱約不可名狀。若不經意而得,皆入神妙。賈似道嘗招致賓幕,醉輒狎侮之,賈不為忤。傳世作品有《九龍圖》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