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笑儂

汪笑儂

汪笑儂(1858—1918),又名孝農,號竹天農人。滿族,生於北京。自幼聰穎好學,喜好戲曲,汪是當時譽滿京城的京劇名家,汪派的創始人,是京劇改良的先驅。以擅長演唱表達悲憤慷慨情感的《戰長沙》、《文昭關》、《取成都》而著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汪笑儂(1858~1918)

中國京劇作家,表演藝術家。滿族。北京人。1858年5月15日出生,本名德克金(亦作德克俊),字潤田,號仰天;又名僢,字舜人,號孝儂,別署竹天農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聰明,1879年(光緒五年)中舉,但他無意追求功名。翌年,其父給他捐一河南太康知縣,因性情剛直,被劾罷職。轉而投身戲曲界。

他的表演做功細緻、逼真,唱功戲也得心應手,取汪桂芬、譚鑫培、孫菊仙之長,融會徽、漢二調,自成一派,在藝術形式上有所創新,世稱汪派。且他是京派改良運動的先驅。

他學識淵博,擅長詩詞。一生創作、改編、整理了京劇劇本多種,對劇本的文學性十分重視,要求情節合理,情文並茂,而又流暢上口。他創作、改編的戲曲劇本大多取材歷史故事,借古喻今,隱刺時政。對清政府腐敗,激於義憤,自編自演二十餘出戲,來抨擊社會,抒發情懷。他滿懷愛國熱忱,但寄希望於聖主、賢相。

藝名由來

晚清名伶汪笑儂本名德克津,又作德克金,酷愛京劇。22歲中了舉人,做了一段時間的知縣,後辭官“下海”,遁身梨園,曾以“王清波”(一說王清泉)的藝名在上海演出。德克津喜歡京劇老生行演員汪桂芬演唱中的蒼涼勁健的金石之音,輾轉找到汪桂芬,表達了拜師學藝的想法。

汪桂芬性情有點古怪,看了看德克津,輕蔑地一笑,淡淡道出一句“談何容易”,也就不理他了。面對著心中偶像的無情嘲諷,德克津默默離開,回到家就提筆在紙上寫下3個大字:汪笑儂。“儂”在上海方言中有“你”的意思,“汪笑儂”的意思則是“姓汪的笑話你”的意思。汪笑儂給自己起的這個名字無言地說明了他的志向——這輩子無論怎么的他都要唱戲,都要學汪桂芬。取了這個新藝名後,德克津涅槃重生,終於成為一代名伶。

生平

汪笑儂 汪笑儂

汪笑儂,正黃旗滿洲人,原名德克俊(一作德克金),又名僢,字潤田,號仰天,別署竹天農人。他生在北京城裡的一戶官宦之家,自幼聰明好學。22歲時雖中了舉人,卻無意於仕途,一心想要在藝術上成就事業。其父擔心他會被親友們嘲笑為“不務正業”,便在他並不情願的情況下,花錢給他捐了個河南太康的七品知縣。誰知他上任未久,就因為主持正義、懲辦邪惡,惹惱了當地的土豪劣紳,他們向太守行賄,將汪笑儂罷了官。

汪笑儂離別官場,隻身來到天津,決意就此進入戲劇界,以唱戲為生。他十分敬慕在京劇表演方面造詣高深的名角兒汪桂芬,登門表達了拜師學藝的想法,沒料到汪桂芬很不以為然地說了句:“談何容易!”便拒絕了他的請求。從此以後,他就給自己取了“汪笑儂”的藝名,意思是汪桂芬曾經譏笑過我,為的是發憤努力,一定要在京劇界闖出一番局面。經過多年不懈的磨礪,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成了享譽梨園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與劇作家。

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異常黑暗同時又呼喚著大變革的時代。極富正義感和社會使命感的汪笑儂,並不以僅只擁有藝術家的名氣為滿足,他一心要通過自己的戲劇藝術,來推動民族的覺醒和自強,促進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在當時的京劇界,他最為重視戲劇的社會教育作用,常常親自編演一些特別感人的作品,進行頗具成效的宣傳。他的一首《自題畫像》詩,真切地展現了獻身戲劇改良運動的人生追求:“手挽頹風大改良,靡音曼調變洋洋。化身千萬倘如願,一處歌台一老汪。”

藝術經歷

曾入翠鳳庵票房學唱京戲,又得孫菊仙指點,技藝日進。後在上海丹桂茶園用王清波名掛牌演出,正式成為職業京劇演員。他編演新戲,力主戲曲改良。辛亥革命後擔任過戲劇改良社社長。1916年再度赴滬演出,因貧困成疾,卒於上海。

藝術特色

汪笑儂 汪笑儂

汪笑儂是與老生“後三傑”同時期的老生演員,他的唱腔於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劉鴻升之外,另闢蹊徑,於清末民初蜚聲南北,亦稱“汪派”。

汪笑儂吸收各家之長,借鑑了孫的豪邁、譚的清雋、汪的雄勁和劉的激越,又採用了徽調、漢調的唱腔、韻味,結合自己的嗓音,創造出一系列獨特的唱腔,使人耳目一新。

汪笑儂總的演唱風格是突出個性,聲情並茂。他的唱腔清越激昂,通俗而不庸俗,雖變化多端而不顯生硬勉強,或自高昂處跌宕而下,或於低回處曲折而起,都能傳情、動人。

汪笑儂的嗓音窄而高,氣力稍單弱,因此,在唱法上注意控制、運用氣息,突出抑揚、吞吐和收放的對比,用抑、吞、收來反襯揚、吐、放,以造成效果。於唱段收尾時,多在似急流奔瀉的行腔之後,強力頓住、然後用全力一放,使尾腔噴薄而出,格外飽滿。

汪笑儂尤善於駕馭超長的唱段,如《哭祖廟》中的大段反二黃共120句,最長句達40餘字,他並不從頭至尾平均使用力氣,而是將它分為7個層次,每個層次中都由弱至強、由低至高,盤鏇而上,形成各自的高潮,7個高潮又依次遞進增強,自然地推上頂峰,造成總體上的慷慨激昂,將劇中人悲憤之情宣洩無餘,給人以一氣呵成的印象。短段唱腔則儘量迂迴委婉,重點唱句也有鮮明的特色,如《刀劈三關》的二六、流水板。汪笑儂善於刻劃人物,表演有書卷氣,能充分體現文人、賢士、書生的氣質,如《馬前潑水》中朱買臣的寒酸,《罵閻羅》中郭胡迪的狂狷,都能不溫不火,恰到妙處。

汪笑依能演靠把戲,武打精煉而不花梢。

創作經歷

汪笑儂曾在政治上深受康有為、梁啓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影響,對清末的腐敗朝政深惡痛絕。

他先後創作了許多出借古諷今、具有鮮明進步傾向的劇作。《罵王朗》、《罵安祿山》、《罵毛延壽》、《罵閻羅》等“罵戲”,在他的創作中是很有名的,這些劇作充分體現了對冥頑昏聵的封建統治者的強烈不滿。而《喜封侯》、《將相和》等劇目,則集中地表達了作者對開明政治的渴望和憧憬。戊戌變法在清政府頑固派的無情鎮壓之下失敗了,汪笑儂對譚嗣同赴刑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情無比敬重,發出了“他自仰天長笑,我卻長歌當哭”的慨嘆,隨即編寫上演了四場京劇《黨人碑》,借鞭撻宋代奸佞蔡京、高俅、童貫之流的劣跡,來控訴鎮壓變法維新的反動勢力。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廷被迫簽訂庚子條約,更使汪笑儂悲痛欲絕。他創作而且演出了六場京劇《哭祖廟》,以三國時期劉禪投降後其子劉諶殺妻斬子又殉國家的故事,抨擊當權者的賣國行徑。劇中的一句台詞“國破家亡,死了乾淨”,一時竟成了觀眾們議論時局的口頭禪。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篡位復辟,他又由崑曲原作改編上演了京劇《博浪錐》,借劇中人張良之口唱出:“我想把專制君一腳踢倒,我想把秦嬴政萬剮千刀,我想把好乾坤重新構造,我想把秦苛政一律勾消。本是我祖國讎理當應報,恨不能學專諸刺殺王僚!”

有《耕塵會劇話》一書中形容汪笑儂的演出說:“檀板一響,淒涼幽郁,茫茫大千,幾無托足之地。出愁暗恨,觸緒紛來,低回咽嗚,慷慨淋漓,將有心人一種深情和盤托出,借他人酒杯澆自己之塊壘。笑儂殆以歌場為痛苦之地也!”

主要作品

汪派特有劇目大都為他自己創作、改編,有的系由其他劇種移植,《哭祖廟》、《刀劈三關》、《馬前潑水》、《黨人碑》、《受禪台》、《博浪椎》、《罵閻羅》、《桃花扇》、《罵王朗》、《煤山恨》、《分金記》等是他代表作。他演其他傳統劇目也往往進行加工、改造,使之別開生面,新穎而有活力,如《柴桑口》、《喜封侯》、《八義圖》、《失街亭》、《逍遙津》、《鎮潭州》、《四郎探母》等。為紀念他誕辰100周年,1957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汪笑儂戲曲集》。

藝術傳人

汪笑儂的傳人較多,以女演員恩曉峰成績最好,金小樓、石月明、何玉蓉等學汪亦有似處。此外,唐韻笙及北京票友王泊生等亦能演唱汪派劇目。

藝術成就

汪笑儂在京劇老生行當的表演方面,也具備很突出的造詣。他的唱功與道白,都有獨到之處。在行腔上,以汪桂芬為宗,兼取孫菊仙、譚鑫培之長,形成了個人的流派。他的嗓音,於高亢中顯現深沉,唱腔設計奔放流暢。象《哭祖廟》中的劉諶唱段,竟有一段多達一百多句唱詞的,在京劇唱腔寶庫中,也是特別具有魅力的。

汪笑儂在藝術領域的創造性表現在多方面。他一生寫出過十幾個話劇劇本,其中較為有名的包括《不平鳴》、《恨海》、《千古恨》、《人道賊》、《新茶花》、《採花奇案》、《問天》等。可以說,在中國話劇事業奠基的過程中,汪笑儂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梨園佳話

《哭祖廟》可謂汪笑儂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編寫的這個劇本,其句凝練,含義深邃,素為梨園內外行所推崇。劇中由他獨創的“血淚眼功”更被梨園傳為佳話。

為了使劉諶進祖廟哭祖的情景達到逼真動人的效果,汪笑儂創造了雙眼流血淚的絕招。他把紅色的顏料嵌至眼角,這樣可淌出血淚。但人眼容不得一丁點兒灰塵摻進,以致嗆得他雙眼流淚,疼痛不已。但他鍥而不捨,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痛楚,終於練就了血淚眼功。

汪笑儂在藝術生涯的後期,時逢華夏大地遭列強蹂躪踐踏,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他演的劉諶,進廟時瞥見歷代帝王的牌位,想起劉備南征北戰而創立起來的功勳,悲憤至極,以致雙目泣血,使觀眾不知不覺中與人物感情上達到了一種共鳴,同呼吸,共悲泣。汪笑儂的血淚眼功,堪稱舉世無雙的“絕招”。

相關評價

汪笑儂又是一位詩人、書法家和畫家。他的詩歌作品,尚有二百餘首傳世;而書、畫作品,則失傳了很多。

汪笑儂後期的思想,由主張愛國、擁護改良而進步為贊同民主革命。他在寫於20世紀初的詩作中,曾為民主大潮在國土上的湧起而倍感鼓舞:“廿紀政權到處伸,上天非不與黃民。自由若背服從義,數遍中原盡主人!”

這位深受廣大觀眾愛戴的京劇藝術家,晚年貧病交困。其逝世於上海以後,家中竟無錢料理後事,還是靠朋友們集資,才得以安葬。身後被世人稱作“伶聖”的汪笑儂,隨著時代的更迭,得到了中國戲劇界的普遍推許。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