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禮

馬長禮

馬長禮是譚富英的弟子,又是馬連良的義子,他曾認真刻苦地鑽研過楊寶森的唱腔。在他身上兼著譚、馬、楊幾家之長,像譚派的《紅鬃烈馬》,馬派的《十老安劉》《借東風》,楊派的《伍子胥》《洪羊洞》等劇目他都演的很精彩。代表作品現代京劇《沙家浜》。2016年11月22日16點10分,在北京友誼醫院病逝,享年8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馬長禮馬長禮
馬長禮(1930——),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京劇院老生演員,原名崇禮,祖籍北京。他幼年入北京榮春社科班學藝,出科後,向劉盛通學老生並私淑楊派,苦心鑽研,頗得楊派藝術真諦。後拜譚富英為師,又得馬連良(為馬連良的義子)、李少春的指點,技巧更加嫻熟。他博採眾長,能演唱多種流派名劇。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體現了楊派藝術典雅凝重、韻味醇厚的特點;他演唱的《四進士》、《甘露寺》等,顯示了馬派藝術瀟灑飄逸、俏麗多姿的風格。他還善於運用不同色彩的聲腔塑造人物形象,在現代戲《沙家浜》中,將一個外表溫文爾雅、內心狡滑奸詐的國民黨特務刁德一刻畫得惟妙惟肖。1991年參演春晚京劇聯唱:《甘露寺》選段。

出演作品

從五十年代後期到文革前是馬長禮藝術生涯的一個高峰期,這時的他嗓音清婉純淨、行腔圓整規矩,特別是在使用“擻音”的時候能夠優美而不花哨、響亮而不呆板,是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的。這一階段他以演出譚、楊兩派戲為主如《探母回令》《大探二》以及從《戰樊城》開始的全部《伍子胥》,都是很有水平的演出劇目。
文革之後,馬長禮更多地演出了馬派戲,如《借東風》《十老安劉》《甘露寺》《胭脂寶褶》《趙氏孤兒》《一捧雪》等等,使馬派戲迷得到了滿足。
馬長禮是一個很有創作能力的演員,他能夠在繼承前賢的基礎上對演出的角色充分發揮,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文革前他在現代戲《青春之歌》中扮演“盧嘉川”、在《草原烽火》中扮演地下共產黨員“李大年”、在《智擒慣匪座山雕》中扮演“楊子榮”、在《杜鵑山》中扮演“溫七九子”都得到觀眾的好評。至於他在《沙家浜》中扮演“刁德一”,更為反面人物行列中增加了一個“光彩”的形象。
文革中除了扮演《沙家浜》里的“刁德一”之外,他還在《紅燈記》里扮演過“李玉和”《智取威虎山》里扮演過“參謀長”、《海港》中扮演過老工人“馬洪亮”。只是那時候政治氣候要求“學演樣板戲要一絲一毫不走樣”,馬長禮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依樣畫葫蘆”了。
文革後馬長禮在新編古代戲《管仲拜相》中扮演“管仲”,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古代宰相的形象。
現在馬長禮先生已經移居香港,但他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內地京劇事業的發展,他經常頻繁來往於香港、內地之間,熱心地指導年輕演員繼承傳統戲。同時他還親臨現場指導、親自協助京劇愛好者、上海名票張宇先生組織演員、排演全部《沙家浜》。

藝術之路

馬長禮(右)馬長禮(右)
有當今梨園老生翹楚之美譽的馬長禮先生,現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馬先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1930年春生於北京城南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變”前,年方7歲的馬長禮經人介紹進入名聞遐邇的京劇“榮春社”科班學藝。學藝期滿後向著名的余派老生劉盛通投師,走向了一條攀登京劇藝術高峰的不平凡之路。
精於傳統
解放初期正值風華正茂的馬長禮為了藝術的進一步提高,特地向名揚華夏的京劇四大鬚生之一馬連良先生問藝,慧眼識才的馬先生也早就發現這是一棵將來必成大器的藝術苗子。在隨後的二十幾年間,已在京劇老生藝術上身懷絕技的馬先生傾心傳授其多出拿手劇目。與此同時著名京劇譚派第三代傳人譚富英先生也同樣看到馬長禮的藝術天賦與專業素質,主動表示願將其收為入室弟子。兩位著名梨園名家同時收他為徒,一時成為梨園“佳話”。
對藝術追求永無止境的馬長禮並未有絲毫的滿足感,他又向著名老生名家楊寶森、李少春等先生問藝。同時還向大師級老生奚嘯伯先生虛心請教。
眾所周知,馬長禮學馬、宗譚是其正宗的看家本事,可他偏偏又特別喜愛京劇老生另一著名流派“楊(寶森)派”。“楊派”形成於上世紀40年代中期,成熟於50年代初。其主要成就在於它具有鮮明特色的行腔兒與演唱風格,通俗地講是由譚(鑫培)腔兒徐徐切入,自余(叔岩)腔兒一氣而出,揚長避短進行二次藝術加工所創造的一種新成果。其行腔吐字力求穩重蒼勁,不浮不飄,被行家贊為“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馬長禮對此感觸頗深,因而有這樣一番對楊派的深刻評述:“馬、譚、奚、楊四位名家都先後教過我,馬、楊兩家對我影響最大。雖然我以較多精力繼承馬派藝術,但對楊派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忘懷。像老戲《伍子胥》、《空城計》、《捉放曹》、《李陵碑》等我都是宗法楊派路子來唱的。”正是楊派這種獨特的令人回味的藝術風格,令馬長禮先生一直十分痴迷。
隨著時光推移與不斷的舞檯曆練,馬長禮完全可以輕車熟路地演出馬派經典劇目《四進士》、《十老安劉》、《甘露寺》等,還可以熟練地演出譚派名劇《武家坡》、《法門寺》、《二進宮》等。更擅長演出楊派名劇中的代表劇目《失空斬》、《伍子胥》、《三家店》等。這些為馬長禮進一步拓寬戲路、摒棄門戶之見,吸取不同名家之精華,開闊眼界、豐富藝術修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法諸家
提起馬長禮,人們還會聯想到曾風靡一時、產生在那個特殊年代的現代戲《沙家浜》中的刁德一。這個狡詐陰險國民黨軍隊的反面人物被馬長禮演繹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令人稱道的是,他大膽汲取和運用傳統經典流派藝術細緻入微地塑造人物,使人物性格十分鮮明。
尤其在“智斗”“斥敵”兩場戲中僅有的二十幾句唱詞,馬長禮幾乎就融匯了馬派一貫的瀟灑流暢,余派特有的圓潤挺拔,楊派醉人的行腔韻味,真不愧是異彩紛呈、絲絲入扣、起伏跌宕,並具有高低音過度不露痕跡等特點,讓人無盡回味。這些著名的經典唱段,曾在大江南北風行一時。
馬長禮的藝術人生可以說是令人稱道的不平凡一生,他多方面地探索、吸取、融化、創新,終於使其逐步形成了繼承馬派、譚派,兼及楊派的藝術風格,最終形成自身行腔清朗圓潤,音色純正甜美,高低音過渡自如,鬆弛有度的特色。專家點評馬先生的演唱委婉細膩,感情深沉,悅耳動人,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廣大戲迷、票友更是貼切地稱之為“新馬派。”
救場收徒
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省京劇團著名京劇裘派表演藝術家方榮翔應邀去香港演出,組織方還特邀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葉少蘭、劉長瑜、張春華、張學津等人聯袂前往,訊息傳開立刻轟動整個香港,門票被搶購一空。
原定6月19日的演出,打炮戲是馬派老生張學津主演的《群英會》,可就在18日下午,北京發來急電,張學津突然遇上車禍,不能如期演出。京劇團內一時議論紛紛,主辦方如坐針氈,劇團領導更心急如焚。最終,劇團電邀北京馬長禮先生前來香港救場。馬先生接到電報後,毫不猶豫地將其他演期推遲,於19日下午乘機赴港,傍晚到達。因時間緊迫,只休息片刻,即淨臉化裝。當前台主持人宣布:“張學津先生因遇車禍,特邀馬長禮先生趕來救場”時,場下頓時掌聲雷動。
馬長禮在港連演兩場,取得圓滿成功。到第三天時,馬長禮在《清官冊》里扮演寇準,不料他剛化好裝,突然嗓子失音,連喊數聲竟一字不出。這個場該如何救呢?大家面面相覷!這時山東省京劇團團長方榮翔,忽然瞥見了上半場扮演楊六郎正卸裝的青年演員李軍,果斷地對他說:“《清官冊》,你上!”李軍此時像懷裡揣了小兔子似的心情緊張得怦怦直跳。馬長禮一邊整理服裝,一邊向李軍叮囑,同時向舞台監督一揮手:“梁慶雲是我的師兄,李軍是他的徒弟,就是我的學生,開戲!”
大幕拉開了,後台的演員都為李軍捏了一把汗,馬長禮又再次走到李軍身邊,李軍看到馬長禮老師親自把場,如此信任自己,勇敢地登上了台,剛一出場就博得滿堂彩兒。李軍扮相瀟灑,做派倜儻嚴謹,嗓音響亮,吐字清晰,每唱一句都有新聲,當唱到二簧慢板“一輪明月……”時得到一陣陣爆彩兒,把演出推向高潮。
演出結束後,馬長禮走向前去緊緊握住李軍的雙手興奮地說:“你為我圓滿地救了場,你這個學生我是收定了!”當即,由站在旁邊的香港名票李和聲夫婦出面主持,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拜師儀式。
翌日一早,這個訊息通過媒體像長了翅膀似的轟動全香港,同時為山東省京劇團首次赴港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而錦上添花。

人物評價

馬長禮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一個長於刻畫人物,善於演唱多種流派名劇的老生演員。他演唱的《伍子胥》、《失空斬》等劇,體現了楊派藝術典雅凝重、韻味醇厚的特點;他演唱的《四進士》、《十老安劉》、《甘露寺》、《春秋筆》、《趙氏孤兒》等劇,顯示了馬派藝術瀟灑、飄逸、俏麗多姿的藝術風格,頗受觀眾的喜愛和歡迎。
馬長禮的嗓音清朗圓病理,音色甜美,高低自如,鬆弛深厚。唱腔委婉細膩,感情深沉,悅耳動人,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還善於運用不同色彩的聲腔,塑造不同人物的音樂形象。他對藝術富有創造精神,積極排演反映現代生活的京劇《沙家浜》、《智擒慣匪座山雕》等,充分發揮了他長於刻畫人物的特長。既成功地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偵察員虎膽英雄楊子榮的藝術形象;又在《沙家浜》中,把一個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卻狡詐狠毒的國民黨特務刁德一,刻畫得惟妙惟肖,成為京劇藝術畫廊中一個獨特的形象。他在新編古代劇《管仲拜相》中扮演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管仲,雍容儒雅,大氣磅礴,榮獲了演員表演獎。還曾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的歌唱比賽中榮獲銀質獎章。

演藝經歷

1954年,譚富英收馬長禮為徒;
1954年9月12日,在民主劇場演出《鐵面無私清官譜》;
1955年4月12日,在中和戲院演出《盜宗卷》;
1955年4月14日,在吉祥戲院演出《柳林會》;
1955年4月16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盜宗卷》;
1955年4月17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柳林會》;
1955年9月1日,在蘇聯展覽館劇場演出《包龍圖·鍘美案》;
1955年9月15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包龍圖·鍘美案》;
1955年12月,北京京劇團成立。在北京市文化局領導和協助下,馬連良京劇團與北京市京劇二團合併,於1956年初由文化局正式定名為“北京京劇團”。馬連良任團長,譚富英、裘盛戎任副團長,高樂春、張仲傑任輔導員。當時主要演員有馬盛龍、劉盛通、高寶賢、馬長禮、譚元壽、張洪祥、楊盛春、黃元慶、李毓芳、李多奎等;
1956年9月1至4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馬長禮演出了《八蜡廟》;
1957年1月2日,北京京劇團合團紀念演出在長安大戲院舉行,馬長禮演出了《龍鳳呈祥》;
1957年10月26日,受魏震山邀請,劉長瑜、劉秀榮、馬長禮領銜的中國京劇院慰問團到“花牛山”地質隊慰問演出,當天演出劇目有《白蛇傳》、《玉堂春》、《打漁殺家》,魏震山表演《借東風》,深受觀眾好評;
1958年6月,隨北京京劇團赴山東演出,演出劇目《包龍圖·鍘美案》;
1958年12月31日,北京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舉行,馬長禮演出劇目《穆柯寨·穆天王·轅門斬子》;
1960年3月,隨北京京劇團赴廣州演出,演出了《紅鬃烈馬》、《狀元媒》、《望兒樓》等劇;
1960年7月17日,在吉祥劇場演出《狀元媒》;
1963年,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馬長禮、李多奎等赴長春拍電影《秦香蓮》
1965年5月1日,北京京劇團在滬首演《沙家浜》;
1969年,譚富英為馬長禮教唱《法場換子》唱腔並錄音;
1975年4月,“中央文革”成立錄音錄像組錄製傳統戲,參加的人北京的有李金泉、賡金群、高盛麟、洪雪飛、萬一英、侯少奎、李宗義、杜近芳、李慧芳、馬長禮等,上海的方洋、劉異龍、閔惠芬等;
1976年演出劇目:《珠簾寨》倪啟勛張春孝張學敏李玉芙。
1987年4月30日至5月7日,由譚元壽、馬長禮領銜在人民大舞台演出《定軍山》、《將相和》、《蘇武牧羊》、《三家店》等;
1990年10月,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演出,馬長禮參加了演出;
1991年春節聯歡晚會馬長禮、辛寶達等京劇聯唱《甘露寺(選段)》;
1991年2月23日,馬連良誕辰九十周年舉辦紀念演出,參加演出的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王金璐、譚元壽、馬長禮、李世濟、景榮慶、王玉敏、馬先生之女馬小曼和弟子等多人;
2000年2月4日,2000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馬長禮、尚長榮演出了京劇《文王訪賢》;
2002年2月11日,2002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馬長禮、李尤婉雲演出了京劇《武家坡》選段;
2003年1月31日,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馬長禮演出了京劇《三家店》;
2004年1月21日,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馬長禮、杜鎮傑演出了京劇《淮河營》;
2004年6月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慶典,馬長禮參加了演出;
2005年10月14日,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馬長禮攜弟子參加了演出;
2006年1月7日,馬長禮收沈利為徒,舉行拜師會;
2006年1月29日,2006南北演藝名家迎春戲曲大反串晚會播出,馬長禮參加了演出;
2006年10月13日,第八屆天津“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開幕,馬長禮等擔任決賽評審;
2007年12月30日,2008年新年京劇晚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譚元壽、馬長禮、馮志孝等演出了《空城計》;
2008年2月3日,2008年大連新春京劇晚會舉行,馬長禮參加了演出。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