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笙

唐韻笙

唐韻笙(1903年12月28日-1971年3月13日),愛國藝術家,抗日戰爭時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國後曾任瀋陽京劇院副院長,先後主演了《雲羅山》《鄭成功》《詹天佑》等新編歷史劇。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唐韻笙(1903-1971),男,京劇文武老生,兼演紅生。原名石斌魁,滿族,原籍瀋陽(有資料說是福建人)。

幼年流落街頭,被河北梆子演員金剛鑽的琴師楊景雲收為義子,遂入天津“小四喜”科班學藝,取名唐韻笙。主演文武老生,兼演紅生,為紅生三大流派之一。戲路寬博。先後隨師在山東、河北、上海、東北等地演出。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東北享有盛名。

藝術特色

唐韻笙多才多藝,功底深厚,昆亂皆精,文武兼備。除去本工老生外,淨、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當中的多面手,例如他演《拾玉鐲》劉媒婆時,吸收了東北地區生活習慣,在舞台上耍菸袋,下場之原板從末句起,手托長桿菸袋,鏇轉於掌心,做出許多花樣,隨腔走三個圓場,尤為絕跡。他在《目連救母》中飾演老旦應工的劉青堤也是一絕,在與大鬼開打“拋杈”一場,他能接杈甩“錁子”,范兒起的高,落地無聲,形如元寶。另外,他還演架子花臉應工的《紅逼宮》的司馬師,銅錘花臉應工的《鍘美案》的包公。他的紅生戲《古城會》《屯土山》《灞橋挑袍》等演來也是別具風采。

代表劇目

他擅演的劇目有《甘寧百騎劫魏營》《長坂坡》《艷陽樓》《金錢豹》《鐵籠山》《刀劈三關》《古城會》《驅車斬將》《鬧朝撲犬》《絕龍嶺》《摘星樓》《追韓信》《徐策跑城》《未央宮》等。

詳細經歷

唐韻笙 唐韻笙

唐韻笙,字懿,號育風,乳名強子,祖籍瀋陽。滿族,為外八旗正紅旗人。原姓石,其祖父石秀川,原系清朝軍官,駐防福建,後定居福州。所居河東街寓所掛有“瀋陽石寓”牌,門前石板路,院內種有荔枝、龍眼等樹,院外有清溪,環境幽雅,秀川雖為行伍出身,對其子壽臣教育有方,使其成為文章出眾的秀才,為一郎姓大戶人家選中,將女蕙蘭適其為妻,生有三男一女,長子斌拴,次子斌魁,即後來被譽為“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三子斌賢,後為唐氏管事。

當年有一戲班來此演戲,班主唐景雲,原系河北寶坻“永勝和”坐科,工刀馬旦兼花旦。他夫婦與主演恰在石家院內借住,每日在此練功、吊嗓、排戲。強子自幼酷愛戲曲,這下更是“走火人魔”,天天在旁觀看,還跟著比劃,並幫助做些零雜活兒。唐景雲見他生得眉清目秀,人又機靈,自己苦於無兒無女,便深深愛上了這強子,便產生收其為徒之念。通過試探詢問,得知強子非常願意,但此等大事須徵得家長同意,便對其祖父、母親闡明心意,但他們捨不得再次骨肉分離,經多次勸說方達成協定,雙方立下了學藝八年的契約,唐景雲付給石家三百大洋錢,就這樣年僅9歲的小斌魁即告別親人,踏上了藝術的道路,斌魁天資聰慧悟性好,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好嗓子,在唐師的極力培育下13歲即於上海新新舞台演出汪笑儂、劉鴻聲兩派之戲,一炮而紅。唐景雲遂取笙管笛簫之悠揚韻味含意,將其藝名改為“唐韻笙”。

社會評價

唐韻笙 唐韻笙

唐韻笙曾受汪笑儂、夏月潤、潘月樵、馮子和等對京劇改良的影響,對他後來勇於創新,起到一定作用,他借鑑了旦角的唱腔,花臉的念白,武行的跌扑,恰到好處地揉進所演角色之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他文武兼精昆亂不擋,戲路寬綽演技全面。他本工老生,且能武生、紅生、大嗓小生、銅錘、架子花、老旦、彩旦乃至旦行,演來皆有獨到之處,為內外行一致推崇。他在舞台上塑造角色之多,在京劇史上是少見的,而且還是一位集編、導、演、教於一身的全才藝術家,他常一晚演文武雙出,並能三戲連演,如“三逼宮”(《白逼宮》、《黃逼宮》、《紅逼宮》)、“三鍘”(《鍘汝寧王》、《鍘龐吉》、《鍘包勉》),在大戲中常連趕數角,如《岳傳》的宗澤、岳母、岳飛;《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的魯肅、諸葛亮、關羽;《雪弟恨》的張飛、黃忠、劉備、趙雲,《目連救母》的目連、劉青提、地藏王。其中老旦應工的劉青提不僅有優美的身段和繁難的唱段,而且“錁子”起范高、落地輕,形如元寶令人叫絕。《法門寺》前飾劉媒婆,後演趙廉。此戲劉媒婆為唐景雲親傳,極有特色,下場所唱末句拖腔競走三個圓場,而且菸袋變化花樣地在手指上飛快鏇轉,堪稱一絕。早年曾與李桂春合演《十八扯》飾孔秀英。1951年於雲南演出《五花洞》飾假潘金蓮。唐派關羽戲獨樹一幟,不僅臉譜、扮相別有創新,就連青龍偃月刀也相應加大加長,精湛的表演,連擅演關羽的林樹森、周信芳亦連連稱道。1960年晉京演出《古城會》,受到極大讚譽。

唐韻笙 唐韻笙

由於他具有一定文化,熟讀《三國》《列國》《東西漢》,編演了不少列國戲,被稱為梨園才子,亦有“唐列國”之稱,《好鶴失政》所飾弘演,繁難的耍髯、跌扑、園場都有獨創之處。與周信芳之《追韓信》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周追唐趕”之讚譽。《陳十策》、《絕龍嶺》連演是出文武並重之戲,所飾聞仲花臉應工,融銅錘、架子花為一體,唱、念、做、打、表獨具匠心,所創雙鞭出手與開打為淨行所少見。楊亦所演《絕龍嶺》片斷,為唐氏弟子張鐵華所授。《刀劈三關》是據汪笑儂本改編,壓縮場次增加唱段和武打,成為唐派代表作。

個人其它信息

1960年晉京演出頗受好評。《驅車戰將》之南官長萬,手執特製雙頭戟,雖為武生應工,卻極重唱做,“見母”的大段唱腔,“殺官”的細膩表演,“戰將的新穎開打,都煞費苦心反覆設計,從扮相、唱念、武打及場次,不斷精心修改,成為唐派藝術之精品。1932年他首次晉京初試鋒芒,即以此戲打炮演於廣德樓,惜此劇多年不見舞台。1996年,唐之女婿趙乃義茳沈展演此劇,戲迷奔走相告,轟動瀋陽,其扮相、表演、唱念、武打都頗具唐派風範,出場亮相就是碰頭好,耍戟、拋戟、接戟堪稱一絕,台下“炸了窩”的好,所贈“弘揚國粹京劇,發展唐派藝術”錦旗耀眼奪目,可見唐派藝術影響之大,在觀眾心目中早已深深紮根。這位早在30年代即有“關外麒麟童”美譽的“唐老將”與“麒老牌”(周信芳),“趙老開”(趙如泉),在滬上被尊稱為“三老”。40年代是唐韻笙的鼎盛之期,出神入化的精湛表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與麒麟童、馬連良鼎足而立,被譽為“南麒、北馬、關外唐”。

唐韻笙在近60年的舞台藝術生涯中,親自製作改編的劇本約有50餘部。其代表作多以《東周列國志》、《史記》及《三國演義》等為題材的歷史正劇。所扮演的多是不懼生死的愛國將領、歷史名人,加之受到東北民眾欣賞習慣的影響,使他的唱、念、做、打,呈現出唐派特有的凝重、深厚、大氣的藝術風範。關公戲的工架必須要有老生的韻致、武生的筋骨、花臉的氣勢;必須唱、做、念、打樣樣皆精,還必得演出那種特有的“精、氣、神兒”來。唐韻笙扮演的關羽,之所以能在莊嚴中寓風流,威武中見瀟灑,氣韻生動,寫意傳神,既得益於他老生戲根底深厚,武生戲技藝精湛,花臉戲造詣頗深,更得益於他那種勤於開拓、刻意求工的精神。

唐派京劇藝術的傳承

唐派藝術的主要傳承人有:徐榮奎、張海濤,唐韻笙之女婿,為唐山市京劇團著名演員,代表作有《節振國》等。邵麟童,1954年拜唐韻笙為師,成為蘇州市京劇團著名老生演員。唐登年,唐韻笙之子,自幼學戲,曾演出唐派劇目《華容道》等。汪玉麟,瀋陽京劇院著名文武老生演員,1960年拜唐韻笙為師,曾演出唐派劇目《古城會》等。汪慶元,唐韻笙再傳弟子,上世紀70年代拜李剛毅、王玉海為師,成為瀋陽京劇院目前能夠較多演出唐派劇目的演員,如《古城會》、《走麥城》等劇目,並錄製了《華容道》等的音配像。趙萬鵬,唐韻笙妻侄,曾獲唐韻笙的傳授,演出《古城會》、《華容道》、《截江奪鬥》、《驅車戰將》等劇目,曾任天津京劇院導演。

唐派藝術已列入國家、省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對於發展有東北特色的京劇,建立“關東京劇”這一藝術品牌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唐派藝術由於唐韻笙的親傳弟子較少,熟知唐派藝術的老演員相繼離世,能夠演出劇目的演員有限,且都在中年以上,青年演員傳承起來難度大,目前唐派藝術已處於瀕危狀態。有關方面計畫以唐韻笙藝術研究會為中心,以瀋陽京劇院為基地,自2006年至2010年,組織人員重新挖掘、蒐集唐派藝術相關資料,每年研究、整理、復排2出唐派劇目並製成音像資料,出版、發行唐派藝術論文集等。

唐韻笙著名弟子徐榮奎

徐榮奎(1924-1968)男,京劇老生。北京人。農曆甲子年生,農曆戊申年去世。

八歲入山東省立劇院京劇班,用名徐志良。民國二十六年(1937)入尚小雲主辦的榮春社改名徐榮奎,向著名老生教師蔡榮貴學了《珠簾寨》、《賣馬》、《打金磚》、《馬義救主》等戲,很快就成了榮春社的尖子。出師後便開始了搭班唱戲跑碼頭的藝術生涯。先後奔波於德州、太原以及江、浙兩省各地。民國三十五年初進上海,拜唐韻笙為師,學了《刀劈三關》、《徐策跑城》和《走麥城》。其後,活動於杭(州)、嘉(興)、湖(州)一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二進上海,在黃金戲院參加周信芳戲班演戲。1949年後,參加天蟾舞台實驗京劇團,曾被選為團長。1955年參加唐山市京劇團,1959年後,任副團長、團長。徐榮奎的藝術學於北方,成於南方。他主張“北戲南唱,南戲北唱”,周信芳的表演給他以深刻影響。他不僅唱做俱佳,而且能編、能導,尤在現代戲唱腔設計上有突出成就。他主演的《白毛女》、《林海雪原》、《春雷》、《楊立貝》等戲,在唱腔設計上做過多種嘗試,如在《節振國》里,為表現節養傷時的複雜心情,創造性地將西皮與二簧巧妙地糅合在唱段中;在節振國的另一段唱腔中,還打破了行當界限,運用了[娃娃調]。這些創造,均收到了較好效果,為京劇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

活動年表

劇照 劇照

1953年2月,農曆癸巳年:瀋陽市京劇團成立瀋陽市京劇團成立。主要演員有:唐韻笙、黃雲朋、李麟童、趙世朴、呂香君、林艷蓉、王玉梅等。

先後排演了新編歷史劇《雲羅山》、《鄭成功》、《詹天佑》等。

1959年11月11日,農曆己亥年十月十一日:瀋陽京劇院成立

遼寧京劇團和瀋陽市京劇團合併,組建瀋陽京劇院,聚集一大批遼寧省內外著名的京劇演員,有唐韻笙、秦友梅、黃雲朋、管韻華、焦麟昆、尹月樵、諸世芬、張小賢、李麟童、趙世朴、呂香君、李春元、王玉梅、林艷蓉、呂東明等。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