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百歲

高百歲

高百歲(1902~1969),字幼齋,號智雲,又名伯綏。出生於北京。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京劇老生演員。

基本信息

藝術經歷

高百歲 高百歲

幼年經常隨父入票房聽戲,學會許多唱段,深得名票呂正一喜愛,收為入室弟子,親授《鎖五龍》、《探陰山》等劇。8歲從李正義學戲,10歲帶藝搭班進入“富連成”,初學淨角,後改老生,以演劉派(劉鴻聲)戲初露頭角。坐科兩年,為京劇挑梁老生。12歲應上海丹桂第一舞台之聘,以童伶掛頭牌老生,主演《打嚴嵩》、《鍘美案》等劇,兼演老生和花臉戲,轟動上海灘。鏇即挑班演出,輾轉於天津、瀋陽、哈爾濱、海參崴、安東、長春、吉林、營口、煙臺、大連等地。15歲拜周信芳為師,專心鑽研“麒派”藝術,兼演高派、汪派戲,偶爾還演淨角戲。1927年參加由田漢組織的南國社,和田漢、歐陽予倩、洪深等人發起戲劇改革運動。曾與周信芳合演過話劇《雷雨》,曾與歐陽予倩、周信芳等合作排演了由歐陽予倩編導的《武松與潘金蓮》。1947年與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周信芳等發起組織京劇改革促進會。1948年應漢口新市場(今民眾樂園)大舞台之聘,來漢演出,後去長沙。

1949年9月,由武漢市文化局派人去長沙接回武漢,參加籌備中南京劇工作團。該團於1950年6月成立,高任副總團長兼第一團團長;1952年改為武漢京劇團,高任團長。與高盛麟、郭玉昆、關正明、陳鶴峰等長期同台合作,巡迴演出於全國各地,均獲好評。晚年致力於演出現代戲和新編劇目。

代表劇目

高文武兼長,戲路寬廣,極富創新精神。擅演劇目有《追韓信》、《徐策跑城》、《四進士》、《清風亭》、《臨江驛》、《哭祖廟》、《逍遙津》、《古城會》、《華容道》、《罵閻羅》及新編現代戲《柯山紅日》等。

任職情況

曾任武漢市京劇團團長,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南戲曲學校校長、武漢市藝術學校第一副校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等職。

藝術特色

在唱腔藝術方面,他以“麒派”為基礎,吸收其他流派之精華,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高派”唱腔藝術。其特點為樸質蒼勁,深沉渾厚,平中見奇,寓巧於拙。在演唱中,嚴謹規矩,平穩酣暢,韻味醇厚,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尤以演老頭兒戲著稱,如《趙五娘》中的張廣才、《三打祝家莊》中的鐘離志、《豹子灣戰鬥》中的朱爺爺等,表演恰到好處,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獲獎情況

曾榮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會演、中南地區戲曲會演、湖北戲曲會演、武漢戲曲會演獎狀。他參加排演的新編歷史劇《三打祝家莊》,曾獲華東地區春節戲曲競賽一等獎及榮譽獎。

活動年表

10年代-20年代

1916年,農曆丙辰年:周信芳收高百歲為徒

周信芳收高百歲為徒。

1923年2月,農曆癸亥年:周信芳脫離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

周信芳脫離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在海輪上改寫《臨江驛》劇本,在煙臺與高百歲師徒兩處演出,聲勢極盛。再次加工《追韓信》,並參加義務戲演出,從此自飾蕭何。並去天津、大連等地演出。

1927年5月8日,農曆丁卯年四月初八日:周信芳首演頭、二本《龍鳳帕》

上海天蟾舞台老闆顧竹軒特地請揚州評話名家王少堂到滬為周信芳講演《龍鳳帕》故事,周據以改編的頭本二本《龍鳳帕》在天蟾舞台首演。

《龍鳳帕》寫的是宋神宗時朝廷內忠奸鬥爭的故事。太師陸元忠之女及奸臣龐文仲之女均為皇妃。神宗寵信龐文仲,陸元忠,陸妃以及包拯之孫包貴(開封府尹)都受到迫害。陸妃被打入冷宮。因身懷六甲,神宗有旨,如生下太子,可免其罪。龐文仲又派張奎去冷宮謀害,陸妃盡訴前冤,張為之感動,願捨命救護太子。陸妃用龍鳳帕將初生太子——慈雲太子包裹,託付張奎帶出宮門。由此開始了一系列曲折驚險的故事。劇情極其緊張,唱做也很注重。

周信芳飾演慈雲太子,合演者有琴雪芳、劉漢臣、王芸芳、高百歲、白牡丹、彭春珊等。

30年代-40年代

1937年12月31日,農曆丁丑年十一月廿九日: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成立

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參加的劇種包括話劇、京劇、楚劇、漢劇、川劇、陝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滇劇、桂劇、粵劇、評劇以及雜藝(雜技曲藝等)。協會理事當中,京劇界有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高百歲、王泊生、趙小樓六人。前四人當時不在武漢。王泊生、趙小樓還被推選為常務理事,趙小樓兼平劇組長,馬彥祥被推選為常務理事。

1940年1月23日,農曆己卯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海進步人士為救濟難民聯合舉辦慈善義演話劇《雷雨》

上海進步人士為救濟難民,聯合舉辦慈善義演。在卡爾登戲院演出話劇《雷雨》,周信芳客串,扮演主角周朴園。同台演員有金素雯、桑弧、胡梯維、高百歲、馬蕙蘭等。由朱端鈞導演。

1947年,農曆丁亥年:周信芳與高百歲被淞滬警備司令部傳訊

周信芳與高百歲被淞滬警備司令部傳訊。不久,藝友聯誼會被迫解散。

1948年8月,農曆戊子年:高百歲1948年赴武漢演出

漢口民眾樂園大舞台本月聘來高百歲,伴隨而來的有旦角劉淑華、姜雲霞、花臉張宏奎、老生於宗昆等。

1949年9月,農曆己丑年:高百歲、陳鶴峰加入民族歌劇院

民眾樂園管理處從長沙接回高百歲,陳鶴峰從長沙回上海路過武漢,也被挽留下來,兩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劇院。

50年代-60年代

1950年1月18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

民族歌劇院、民眾樂園京劇場和人民劇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劇藝人聯合組成“中南京劇工作團”。總團長為正在民族歌劇院演出的周信芳。下設兩個分團,分別由高百歲和陳鶴峰擔任。《中南京劇工作團章程》載明:“本團受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藝處直接領導”、“本團經濟自給自足,若有不足呈請上級補助之”。成立大會上,總團長和分團長被授予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的任命狀,全團演職員工從此成為國家藝術工作人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經在根據地政權和人民軍隊內成立過戲曲團、隊,而中南京劇工作團則是建國後最早建立的國營戲曲劇團。

1950年2月17日,農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劇工作團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劇工作團赴上海演出,演於中國大戲院上演。晚場推出《三打祝家莊》。這齣戲是根據延安平劇院劇本整理排練,高百歲前鍾離老人後孫立,郭玉昆飾石秀,陳鶴峰飾樂和,楊菊萍飾顧大嫂,其餘名演員賀玉欽、張宏奎、董少英、楊玉華等都在劇中飾演角色。當時上海市舉辦春節戲曲競賽,共有榮譽獎和優勝獎兩類獎項,《三打祝家莊》獲京劇榮譽獎。文藝評論界在肯定這齣戲演出水平的同時,更對眾多名演員投入一齣戲,團結合作,嚴肅認真的新型舞台作風,感到難能可貴。上海的京劇同行到後台來看望老朋友,發現這裡名演員和一般演員一齊住在後台,吃公傢伙食,遵守集體作息制度,親切和睦的相處,一派積極向上的氣氛,都稱讚不已。周信芳未參加這次演出並被留在上海參加華東戲曲改革工作。

正是這次上海之行,劇團及賀玉欽邀請了高盛麟赴武漢參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後半生藝術發展生涯。

1952年,農曆壬辰年:武漢市京劇團成立

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中南京劇院同時改名武漢京劇院,從民眾樂園劃出來,專供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和排練。

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陳鶴峰、高盛麟、郭玉昆、於宗昆、李福德(專職幹部)。當時名家雲集:老生有:高百歲、陳鶴峰、董少英、關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賀玉欽、倪海天;小生有:高維廉、楊玉華;旦角有:楊菊萍、李薔華、陳瑤華、王婉華;淨角有:葉盛茂、張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張嘯莊.此外還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員,完全可用“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名家雲集、流派紛呈”來形容,堪稱國內的一流劇團。梅蘭芳曾不無讚嘆的說:武漢和北京上海是京劇的三大碼頭。

1955年7月,農曆乙未年:武漢市京劇團1955年赴華北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高百歲、郭玉昆、楊菊萍、陳瑤華、高維廉一行對北方10個市作了7個多月的旅途公演。

1958年3月,農曆戊戌年:武漢市京劇團1958年赴華東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高百歲、高盛麟率團赴蕪湖、南京、上海、南昌演出3個多月。

1961年10月,農曆辛丑年:武漢市京劇團參加第十屆廣交會

應廣州秋季交易會邀請,高百歲、高盛麟率武漢市京劇團赴廣州演出。

1962年3月,農曆壬寅年:張君秋、高盛麟“走馬換將”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時,張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僅有陳少霖、劉雪濤、李四廣、鈕榮亮等幾人隨同,演出班底則為武漢京劇團。他來漢為武漢京劇團作助演,武漢文藝界齊到車站歡迎,演出中一票難求,場場演出爆滿,掌聲經久不衰。武漢京劇名家高百歲、關正明、王婉華等均配合演出,亦轟動三鎮。除了拿手戲《望江亭》、《狀元媒》、《詩文會》等代表作外,還演出了《玉堂春》、《鳳還巢》、《秦香蓮》等劇目。其中與武漢市京劇團聯合合演《四郎探母》,關正明、高百歲分飾前後楊四郎,楊菊萍飾蕭太后,高維廉飾楊宗保,董少英飾佘太君。聯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與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公主。此二場戲連團體票也不出售,個人限購2張,最高票價為1元8角。

武漢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僅帶倪海天、朱寶康、陳鴻鈞、楊正義等人,其餘由北京京劇團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譚元壽、馬長禮、張洪祥、李世濟、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圓滿返漢。其間場場暴滿,轟動京師,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戲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別是形成了街談巷議楊派武生藝術氛圍,北京藝術界的名家和理論家還召開了研討會,對高的武生藝術進行了藝術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師蕭長華老先生親自為高先生配戲演出贊高的《挑滑車》,稱其撲、跌、騰、翻,整場步伐一步不亂。在北京先後演出了《挑華車》、《英雄義》、《鐵籠山》、《洗浮山》、《走麥城》、《連環套》、《長坂坡》等戲,頗受好評,特別是《鐵籠山》一劇,被楊派專家朱家溍列為榜首。期間周總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觀看演出並與高親切會見,而以蕭長華以及侯喜瑞為首的富連成科班在京之喜、連、富、盛、世、元、韻,各科師兄弟場場不拉,京劇武生名家孫毓堃、李少春、張雲溪、厲慧良、王金璐等先後或多次到場,台上觀摩,台下切磋,交流氣氛極為熱烈,在京掀起了熱議楊派武生藝術的熱朝。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連環套》,高盛麟飾黃天霸,裘盛戎飾竇爾墩,谷春章飾朱光組(原定其師葉盛章),馬長禮飾施公,高寶賢飾彭朋,張洪祥飾梁九公。演於北京展覽館劇場,兩天演出的6000多張戲票,兩小時一搶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長,工力悉敵,台下觀眾應接不暇興奮不已。演出後,觀眾在場外將他們重重包圍,高呼二人之名。氛圍熱到極至。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長坂坡》,高盛麟飾前趙雲後關羽,裘盛戎飾曹操,馬長禮飾劉備,李毓芳飾糜夫人。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走麥城》,馬盛龍、劉盛通、高寶賢均參加合作飾廖化等,譚元壽則飾高之馬童。高的關羽形象,被專家和觀眾稱為有天上關帝威嚴,有人間英雄氣概,各場演出後,總是在暴風雨般掌聲中多次謝幕。

高在京期間,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廣和劇場組織兩次藝術報告會,由高先生作武生藝術的報告,受到文藝界聽眾和北京各劇團武生演員們、戲校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這次走馬換將,文化部還下達二人各自收徒任務。因此,張君秋在武漢收了陳瑤華、王婉華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楊少春、李可後,茹富蘭堅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為徒,並要茹元俊正式磕頭拜師收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後四團又推薦俞大陸拜高為師。經高推薦,裘盛戎也收陳鴻均為徒。此次張、高二人走馬換將時間一個多月,掀起了京劇在京漢兩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園傳為佳話。

1962年6月22日,農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漢市京劇團1962年赴滬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員有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楊菊萍、李薔華、高維廉、張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梨園軼事

1928年,高百歲參加了田漢創建的南國社,與周信芳、歐陽予倩等人合作進行戲曲改良活動。其間,與進步人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還參加了田漢、夏衍組織的抗日救亡協會,積極開展為抗日將士義演和募捐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田漢回到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了安全起見,曾向高百歲提出住在他家的要求,高百歲一口答應了,讓田漢住在他家樓上一間小房裡面,還囑咐自己的夫人劉劍影每天去田漢房間打掃衛生,並在田漢枕頭下面放些零花錢。

田漢每日早出晚歸,從不與高百歲打照面。三個月過去了,一天,高夫人有位女友張某,她的男友在上海偽警備司令部當司機,得知偽警司在近期內要去高百歲家中抓捕田漢的訊息。這個訊息馬上傳到高百歲耳朵里。就在那天晚上,高百歲演出完畢後回家,沒有按時就寢,而在房裡看書,等待田漢歸來。到了深夜兩點多鐘,聽見樓上小房內有點響動,便急遽上樓敲開田漢的房門,並將獲得的訊息如實相告。田漢聽了以後,略加思索後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東西,對高百歲說:“我現在就離開這裡。如果有人問起我的去向,你就說不知道!”高百歲連連點頭稱是,並說:“您也要多加小心。”於是,兩人匆匆作別。

事隔兩天之後,上海偽警司果然派來二十多個憲兵於深夜來到高家,將其住處反覆搜了個遍,結果,一無所獲,悻悻離去。第二天上午,偽警司傳訊了高百歲,問:“你家裡住著誰?”高百歲回答:“是一位姓田的先生。”“他住在你家乾什麼?”“為我改劇本。”他到什麼地方去了?”“不知道。”結果他們再次一無所獲,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就在這年秋天,高百歲正在演出,分別了半年之久的田漢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田漢貼近高百歲的耳朵悄聲說“有兩個特務盯住了我,甩了半天沒甩掉,你快給我想想辦法避避。”高百歲聽後,急中生智將自己的跟包外號號小九子的叫到跟前來說:“你快去拿件胖襖、水衣和彩褲來給這位先生穿上。”小九子立即照辦,等田漢穿好水衣胖襖和彩褲之後,高百歲將田漢拉到畫臉匣旁,操起勾臉筆,迅速給田漢勾了一個大花臉,並叫田漢坐在一個衣箱上,叮囑他不要吱聲。當田漢的化妝剛剛完成不久,那兩個特務就闖進後台,在那裡走來走去,東瞧西瞧,仔細搜尋每個角落。他們還從坐在衣箱上的“大花臉”面前來回走過好幾趟,可就是沒有認出田漢來,最後,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後台。等這兩個特務走後,戲也演完了,高百歲先給自己卸了妝,然後再幫田漢擦去臉上的油粉,並叫田漢不要穿原來的西裝,順手將他的青長衫給田漢穿上,還給他帶上了一副墨鏡。這樣,高百歲給田漢再一次化了妝。於是,田漢大大方方地隨著大夥一道離開劇院。出門時,看見那兩個特務還站在附近“守侯”著他哩。可是,當田漢再次從他們面前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這兩個特務卻依然"不識廬山真面目"。田漢又一次安然脫險了。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