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浩梁

錢浩梁

錢浩梁,京劇老生、武生。原籍浙江紹興,生於上海。其父錢麟童,上海新華京劇團麒派主演。1943年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取名錢正倫,錢浩梁在紅燈記種扮演李玉和後受到重用,曾任中國京劇院革委會領導成員,又任院黨委副書記,。“四人幫”被粉碎,錢浩梁被認作“爪牙”投入監獄接受審查,最後被定為“犯有嚴重政治錯誤,免於起訴”。1982年初才恢復自由。1989年,錢浩梁被評為“高級講師”職稱。從藝術角度講,廣大觀眾想念“李玉和”,盼望他出來演戲。錢浩梁夫婦合演了《白毛女》選段,掌聲雷動。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錢浩梁錢浩梁
錢浩梁6歲隨父學藝,1943年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取名錢正倫,與關正明顧正秋張正芳孫正陽、程正說到京劇《紅燈記》,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錢浩梁。錢浩梁不僅在最後的電影定型版中飾演李玉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也是除李少春外,最早扮演李玉和的演員。在京劇界,錢浩梁確實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演員,因為他曾經成為江青搞樣板戲的得力助手。回顧一下錢浩梁的經歷,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年輕成名,“文革”紅人,年老磨礪,重返舞台。泰等為同學。由於年齡偏小,儘管進步很快,總也輪不上他擔任主演。1945年該校停辦。錢浩梁有時在家練功,有時隨父演出,1950年,北京原四維戲校改建為中國實驗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校前身),錢浩梁進京趕考,以一出《林沖夜奔》得到主考周信芳的賞識,從而帶藝進入學校研究班深造。師從尚和玉、遲月亭、沈三玉茹富蘭、傅德威等名師。系統學習長靠武生戲。1956年畢業後加入中國實驗京劇團任主演。1962年選調中國京劇院一團。在幾年演出實踐中,先後跟李少春學《野豬林》,跟李盛斌學《伐子都》,跟李洪春學《截江奪鬥》,跟高盛麟學《挑滑車》,跟劉硯芳學《連環套》,跟傅德威學《金錢豹》,跟蓋叫天學《一箭仇》等。由於博採眾長,學貫南北,刻苦磨鍊,使得這位棟樑之材演藝精進,武功卓著。不僅能唱楊(小樓)派、尚(和玉)派大武生戲,文武老生戲,而且能演蓋(叫天)派武生戲。代表劇目為《伐子都》、《艷陽樓》、《挑滑車》、《連環套》、《一箭仇》、《金錢豹》、《長坂坡》、《漢津口》、《甘寧百騎劫魏營》等。為了提攜後人,李少春主演的《野豬林》等戲讓他來演,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等為他助演。

走紅全國

錢浩梁於1962年被選調到中國京劇院

在中國京劇院學習期間,有一天,劇院演出《伐子都》,主要演員突然因病不能上場,副團長李殿華急得團團轉,忽然想到錢浩梁演過這齣戲,就找他來救場。於是,錢浩梁披掛上陣,粉墨登場,演得十分賣力。當晚,江青前來看戲。錢浩梁年輕武生的扮相和演技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她記住了中國京劇院有個錢浩梁。這對江青日後提攜錢浩梁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決定了他“文革”結束後曲折的命運。

1964年2月,中國京劇院在排京劇現代戲《紅燈記》時,選定李少春作為扮演主人公李玉和的A角。按慣例另需配備一名B角,作為錢浩梁的師父,李少春很自然地想到徒弟。在排練中,李少春手把手地將演李玉和的精髓傳授給錢浩梁。頭腦靈活的錢浩梁結合自己高大魁梧的扮相特點,在刻畫李玉和的表演中摻入了一些粗放豪爽的個人特點。

因李少春身體不好,錢浩梁作為B角在《紅燈記》中頻頻亮相,又在當年第六期《戲劇報》封面上獲得了飾演李玉和劇照的刊載機遇,開始在全國走紅。錢浩梁的表現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她曾建議:“以後李玉和還是小錢演吧。李少春不像個工人,倒像個站長……”

改名

錢浩亮錢浩亮
1966年6月,中國京劇院貼出了第一張大字報,聲稱“中國京劇院的文藝黑線又臭又長”。“文革”爆發後,演出活動不得不停止了。阿甲、張東川、李少春、劉吉典等人都成了“牛鬼蛇神”,關入“牛棚”。

江青的“關懷”下,京劇《紅燈記》成了首批八部樣板戲之一。在《紅燈記》修改過程中,阿甲、李少春等人因不屑於江青的指手畫腳,已引起江青的不滿。錢浩梁為了自己的前途,將這些人與林默涵等“文藝黑線”掛上鉤,當作“破壞樣板戲的階級敵人”開火。錢浩梁的表現讓江青非常高興。1968年底,在一次“革命文藝戰士”會議上,江青笑著指著錢浩梁說:“小錢,咱不要錢了,錢是資產階級的。你就叫浩亮吧!”錢浩梁非常激動:“謝謝江青同志,這個名字又響亮又好記!”

江青替錢浩梁改名的訊息不脛而走,給錢浩梁很大的“面子”,也讓他在文藝界成為響噹噹的人物。隨著京劇《紅燈記》被拍攝成電影,字幕上飾演李玉和的“浩亮”大名在中國家喻戶曉。錢浩梁開始青雲直上,他被任命為中國京劇院黨委副書記,而實際上他是京劇院的第一把手。1969年4月,在江青的安排下,錢浩梁當選為中共“九大”代表。1970年5月,錢浩梁開始參與國務院文化組對全國文藝的領導工作。

錢浩梁是個好演員,卻並非一塊當行政領導的料。但在江青眼中,他是個馴服聽話的好乾部。1975年四屆人大後不久,錢浩梁又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此後,錢浩梁從狹窄的劇院宿舍搬了出來,住進了原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寓所。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錢浩梁被列入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而入獄。經過數年隔離審查,錢浩梁被定性為“犯有嚴重政治錯誤,免予起訴”。

1982年年初,錢浩梁恢復了自由,回到了昔日的工作單位——中國京劇院,名字也改回了本名——錢浩梁,搬到海淀區魏公村一幢筒子樓兩間背陰的小屋。他雖然回到了中國京劇院,但是卻不能再上舞台。

藝校任教

1983年底,錢浩梁“發配”石家莊,與夫人曲素英同到河北省藝術學校任教。省領導及學校領導對錢浩梁夫婦很關心,鼓勵他“放下包袱,大膽工作”。並給予多方面的照顧。幾年裡,他對一批批入校不久的“生坯子”學生因材施教,嚴格訓練,使這些學生有很大進步。1983年,錢浩梁的命運有了轉機。河北省委副書記高占祥當時分管文教衛生工作,他很喜歡京劇,也愛惜人才。高占祥很賞識錢浩梁,他認為,對錢浩梁要真正落實黨的“治病救人”的政策,指示將其調到河北藝校任教,培養戲劇人才。

調令下來後,錢浩梁一直沒來,高占祥便安排河北省文化廳幹部到北京去看望錢浩梁。但是有人提出異議:“浩亮一直沒到河北來,怎能主動去看他呢?”高占祥大度地說:“雖然浩亮沒來上班,但他已經是咱河北的人了,我們應該主動關心他。”

河北省文化廳的張處長和幹事帶了點錢和慰問品找到了錢浩梁。原來,錢浩梁的妻子曲素英患乳腺癌住院開刀了。做手術時,刀口從腋下直至腰間,身上插著許多管子,錢浩梁陪伴侍候著她,一家人日子過得很艱難。正當他們處於困頓之中時,沒想到河北省文化廳的同志到家裡來探望,還送來現金和慰問品。據曲素英後來講,這是他們夫妻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那時錢老師剛做完手術,我照顧他的同時,檢查身體時,不幸發現我得了乳腺癌,已經是二期,唯一的女兒也不在身邊。老錢還不得不拖著病體照顧我。”

1984年春節剛過,錢浩梁便來到了河北藝校報到。在歡迎會上,他激動地說:“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組織上既然把我安排在這兒,我要努力工作。我是唱戲的,不懂教學,在教學上沒經驗,希望大家多幫助。”對於河北藝校領導的抬愛,錢浩梁投桃報李,投入到忘我的教學工作之中,為國家輸送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人才,欣喜之餘錢浩梁更希望能重返舞台。

晚年再返舞台

錢浩梁錢浩梁
1988年,喜愛京劇的宋任窮同志了解到錢浩梁的近況後,批示希望錢浩梁重返舞台,1988年12月中國戲曲學院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3天義演,在演出陣容中列上了錢浩梁的名字。

接到通知後,錢浩梁興奮不已。訊息傳出,寂靜的中山公園突然喧鬧起來,人們紛紛湧向音樂堂去看京戲。據說,10元一張的戲票(當時,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京劇的最高票價),黑市交易高達30元。

1989年,錢浩梁被評為“高級講師”職稱。從藝術角度講,廣大觀眾想念“李玉和”,盼望他出來演戲。因此全國各地許多文藝團體和電視台紛紛請錢浩梁前去演出。在不斷接到各地演出邀請時,錢浩梁仍是那么小心翼翼。出於慎重,他總向來人要當地最高一級政府的公函邀請信,對僅是團體和單位的邀請他一般都拒絕。每次去外地演出,他都跟藝校打招呼,還嚴格遵照契約,每演一場就交給藝校100元錢。同時,在每次演出前,錢浩梁手持話筒幾乎都要說上這樣兩句話:“感謝大家還記得我。現在我為大家做匯報演出。”由於怕涉及過去,錢浩梁演出的基本上是傳統戲。但幾乎每次在觀眾的強烈呼聲中,總是要唱一段《紅燈記》才能離開舞台。1989年10月,《新體育》雜誌為慶祝創刊40周年,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晚會,經請示文化部同意,邀請錢浩梁夫婦露演,戲迷們高興地奔走相告。當晚,錢浩梁夫婦合演了《白毛女》選段,掌聲雷動。錢浩梁飾高登演出了《艷陽樓》,唱、念、做、武功不減當年。觀眾強烈要求他演唱《紅燈記》,於是他清唱了“提籃小賣”一段,引起長時間鼓掌。1989年12月下旬,錢浩梁、曲素英夫婦與李世霖、谷春章翁婿到滄州獻藝,演了《龍鳳呈祥》、《長坂坡》、《漢津口》等戲。在《龍鳳呈樣》中,錢浩梁前飾喬玄,後演趙雲,唱表精湛,身段繁重,功底相當深厚。周瑜追兵到來又創造性地加了一段火熾的開打,觀眾紛紛叫好。《長坂坡》、《漢津口》是錢浩梁的拿手戲,表演起來身上很溜,舉重若輕,工架大方,穩健凝重, 1990年,錢浩梁夫婦與滄州京劇團合作,在河北、山東一些城鄉演出,極受歡迎,十分叫座。

從1989到1991年的3年間,錢浩梁為找回失落多年的舞台生涯,經常到各地演出,而且常常在同一齣戲中分飾幾個角色。

1992年1月,錢浩梁應邀到濟南出演《龍鳳呈祥》,一人飾演三角,由於過度勞累,58歲的他突發腦溢血,倒在了舞台上。幸而搶救及時得以脫險。

1992年底,錢浩梁結束了河北省藝術學校的教師生活,被批准病退回京。當時他病情很嚴重,半身癱瘓,語言能力也失去了。病休一年後,錢浩梁的身體得以恢復。他能繞著居所步行一周。他每天除遵醫囑休養外,閒時看報看電視,電視節目中他最愛看體育節目,京劇節目則堅決不看,以免引起對舊日的懷念。

經過超乎常人的刻苦鍛鍊後,錢浩梁終於在1998年開始恢復練功,並重返舞台。1998年,中國戲曲學院組織校友為學校捐資義演,錢浩梁、曲素英夫婦重新登上了長安大戲院的舞台,受到首都觀眾不同尋常的歡迎。2000年12月16日,石家莊舉辦中國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錢浩梁、曲素英作為大軸出場,先是合演了《白毛女》選段,受到八千觀眾的熱烈歡迎。之後,錢浩梁又演唱了《洪羊洞》、《紅燈記》選段,特別是唱《紅燈記》時的亮相,酷似當年,得到長時間喝彩。唱“無產者一生奮戰求解放” 一段,儘管唱錯了兩句詞,人們不僅原諒他,還報以鼓勵的掌聲。

2001年5月26日、27日,為迎接建黨80周年,袁世海、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孫洪勛、谷春章等京劇名家,再度聯袂復出。他們大部分都多年不登台演出了。一個中風癱瘓年近七旬的人不但站起來了,會說話了,還能重登舞台,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他們不顧高齡,以原班人馬的整齊陣容在北京舉行的京劇名家演唱會上,再次演出30年前原版《紅燈記》中的精彩選段。

活動年表

1961年12月9日

農曆辛丑年十一月初二日: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1961年赴上海演出

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在中國大戲院公演。主要演員有劉秀榮、錢浩梁、謝銳青、劉長瑜、李長春、王夢雲等。

1965年3月12日

農曆乙巳年二月初十日:中國京劇院在滬首演《紅燈記》

中國京劇院一團在人民大舞台公演《紅燈記》。主要演員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演出42場,觀眾11萬多人次。

1990年4月22日

農曆庚午年三月廿七日:紀念高盛麟逝世一周年藝術研討會暨專場演出舉行

4月22日至4月25日

為紀念高盛麟逝世一周年,由文化部及武漢市、中國戲曲學院共同舉辦了“高盛麟表演藝術研討會”暨專場演出。文化部高鑽祥副部長題詞:“藝德雙馨桃李芳香”。中國劇協副主席郭漢城、中戲院長朱文相、文化廳長龔笑嵐及武漢市文化部門等等領導同志及京、滬、魯、鄂、漢的戲劇專家、學者、文藝界知名人士、高的弟子、學生、親屬200餘人出席了會議。

主持者致詞後,梁斌和高小麟以高門弟子和家屬代表身份向與會各位致歡迎詞,表示感謝。

三天的會議由朱文相主持,先後有鈕驃、尚長春、蘇移、胡金兆陳國卿孫毅蔣錫武等20多人作了發言,劉曾復、劉乃崇、陶雄、蔣健蘭、朱文相、蘇移、周笑先、趙斐、胡金兆宣讀了論文。

這次會議開得十分熱烈,眾多發言者深切緬懷和充分肯定了高先生的技精功深、藝德雙馨一代武生大家的業績,深入探討了高先生的獨步一時的個性化藝術實踐和教學實踐,會上還正式提出“高派”武生藝術的概念,許多專家在發言或論文中論述“高(盛麟)派”的形成及個性化特點。受到了會議肯定。也為後來的京劇武生界所接受。會上,許多學者。專家表示,這樣的研討會必將對弘揚京劇藝術事業產生深遠影響。這次會上將部分名家發表的論文、回憶、研究文章等,編輯成《高盛麟表演藝術》一書出版。

研討會上,還播放了高生前表演的多部電影、錄象、錄音,展覽了高先生的舞台表演、教學、藝術活動的圖片資料。

三天晚上的專場演出由高門弟子及向高請益過的武生名家參加,演出了高先生生前代表作,在武漢江夏劇院舉行,一千多人的劇場場場暴滿,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演出劇目

四演《挑華車》(茹元俊,丁震春,鄭丹,徐駿);

演出劇目演出劇目

戰冀州》(丁震春);

《艷陽樓》(錢浩梁,谷春章,劉恆斌);

《走麥城》(高德春);

連環套》(俞大陸,吳鈺璋);

《武松打店》(李景德,劉淇);

鐵籠山》(倪海天);

《霸王別姬》(陳鴻均,王婉華);

《一箭仇》(梁斌);

《闖潼關》(白士林);

《洗浮山》(江長春);

火燒裴元慶》(劉子蔚)。

晚年生活

2002年12月7日,農曆壬午年十一月初四日,晚:袁世海末次演出

在瀋陽南湖劇場,袁世海演出了《紅燈記》1至6場。袁世海時年87歲高齡,同台演出 的錢浩梁也已68歲,孫洪勛65歲。此外,錢浩梁的夫人曲素英飾演李鐵梅,趙葆秀飾演李奶奶。

此為袁世海最後一次登台演出,回京後不久便因病去世。

2002年12月22日,農曆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19時10分:紀念京劇電影藝術片《野豬林》拍攝四十周年演出舉辦

紀念京劇電影藝術片《野豬林》拍攝四十周年演出在北京舉行。演出前由“紀念京劇電影藝術片《野豬林》拍攝四十周年演出”執行主任萬伯翱致詞,他簡單介紹了李少春和《野豬林》的產生以及《野豬林》電影的拍攝。並提議全場觀眾起立為袁世海先生的逝世默哀。

林沖的扮演者分別為:錢浩梁(上香、菜園、大雪飄)、王立軍(東獄廟、買刀、白虎堂、火燒草料場武打)、于魁智(長亭分別、野豬林);林娘子的扮演者分別為:曲素英(上香)、黃清新(東獄廟)、李勝素(長亭分別、趕製寒衣);楊赤的魯智深,鄭岩的高衙內,孫桂元的高俅,陳國森的陸謙。錢浩梁時年69歲,曲素英時年65歲。

2003年2月7日,農曆癸未年正月初七日,19時15分: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七天

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七天,在政協禮堂舉行。

演出劇目

夜場(19時15分)

《連環套》(魏積軍,趙永偉,錢浩梁(特邀),李長春(特邀))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