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峰

陳鶴峰

陳鶴峰,男,京劇生角,原名陳鴻聲,浙江鄞縣人。出生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逝世於1981年,農曆辛酉年。表演《楚漢相爭》、《觀畫跑城》、《四進士》、《打嚴嵩》、《明末遺恨》等“麒派”名劇深得師傳要旨,演得栩栩如生,為觀眾喜愛。在1949年武漢市第一屆戲曲會演上獲表演一等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被授予獎狀。1956年湖北省第一屆戲曲會演,獲省人民政府獎狀及表演一等獎。

基本信息

藝術經歷

13歲從師謝月亭學唱京劇老生。兩年後演唱於浙江及江蘇南部各地,常演《斬黃袍》、《斬馬謖》、《轅門斬子》、《碰碑》等唱功戲,兼演武生戲。1929年到上海,搭班周信芳主演的老天蟾舞台,改名陳鶴峰。他傾慕“麒派”藝術,揣摩仿效其唱念表演。一次演出《八本封神榜》,票已全部售出,周臨時患病不能登場,戲碼也無法更換,前後台都十分焦急,陳自薦代演聞太師一角,聲容動作酷似周之表演,不斷博得熱烈掌聲。由此得周器重,於1932年收其為徒,悉心教導,使其藝術更為精進。以後和張翼鵬(名武生),雲艷霞(名旦角,後與陳結婚)合作,在榮記大舞台演出《西遊記》,名聲更為上海觀眾熟知。其後在“新天蟾”領銜主演《金鏢黃天霸》、《華麗緣》等連台本戲,連場爆滿,盛極一時。1943年首次來武漢,演出於漢口大舞台(今人民劇院),深受武漢觀眾歡迎。1948年春節第二次來漢演出,至次年3月去長沙。

1949年9月由長沙回上海路過武漢,經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文藝處挽留,演出於民眾樂園大舞台,並參加籌建中南京劇工作團。1950年1月,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任副團長。1952年中南京劇團改為武漢市京劇團,繼續任副團長。1953年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去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登台演出。在1954年武漢防汛鬥爭中,率隊深入工地演唱,榮立三等功。1956年隨中央代表團赴西藏慰問演出。1960年調任湖北省戲曲學校副校長。

藝術特色

其表演風格以“麒派”為基調,博採眾家之長,同時依據自身的秉賦條件,創新發展。表演細膩,神完氣足,身段大方瀟灑,嗓音寬潤、吐字清晰,有強烈的感染力。

代表劇目

表演《楚漢相爭》、《觀畫跑城》、《四進士》、《打嚴嵩》、《明末遺恨》等“麒派”名劇深得師傳要旨,演得栩栩如生,為觀眾喜愛。

獲獎情況

在1949年武漢市第一屆戲曲會演上獲表演一等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被授予獎狀。1956年湖北省第一屆戲曲會演,獲省人民政府獎狀及表演一等獎。

活動年表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滿堂紅》(楊鼐儂,金碧玉)

《岳家莊》(小楊月樓,小奎官)

《瓊林宴》(言菊朋)

《戰宛城》(麒麟童飾張繡,荀慧生飾鄒氏,劉奎官飾典韋,金仲仁飾曹昂,曹毛包飾曹操,陳鶴峰飾賈詡,馬富祿飾曹安氏,蔣寶印飾許褚)

《取滎陽》(馬連良,金少山)

《取帥印》(高慶奎)

《花木蘭》(徐碧雲)

休息

七時開演

《馬蹄金》(尚小雲,貫大元,龔雲甫)

《挑滑車》(劉宗楊)

《二進宮》(梅蘭芳,譚小培,金少山)

《林沖夜奔》(李萬春)

《弓硯緣》(雪艷琴,姜妙香,雪艷舫)

《臥虎溝》(李吉瑞)

《忠義節》(程艷秋,譚富英,王少樓)

《八大錘》(楊小樓飾陸文龍,馬連良飾王佐,劉漢臣飾岳雲,劉硯亭飾金兀朮,劉奎官飾狄雷,高雪樵飾何元慶,馬富祿飾乳娘,張質彬飾嚴成方,張國斌飾岳飛)

《五花洞》(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高慶奎飾張天師,金少山飾包公)

《慶賀黃馬褂》(麒麟童,王英武,趙如泉,劉漢臣,金素琴,劉奎官)

1933年4月,農曆癸酉年:楊寶森二次赴滬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冠以“譚派正宗文武鬚生”頭銜。合作者有武生馬玉龍、青衣張艷卿、花臉金少山及高雪樵、陳鶴峰等。演期50天。

1933年4月21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七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七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複劇目。

演出劇目

全部《打金磚》(楊寶森飾劉秀,張艷卿飾皇娘,金少山飾姚期,陳鶴峰飾馬武,高雪樵飾牛毛)

1933年4月22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廿八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八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八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連演全部《打金磚》。

演出劇目

全部《打金磚》(楊寶森飾劉秀,張艷卿飾皇娘,金少山飾姚期,陳鶴峰飾馬武,高雪樵飾牛毛)

1933年4月23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廿九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九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九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連演全部《打金磚》。

演出劇目

全部《打金磚》(楊寶森飾劉秀,張艷卿飾皇娘,金少山飾姚期,陳鶴峰飾馬武,高雪樵飾牛毛)

1933年4月24日,農曆癸酉年三月三十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連演全部《打金磚》。

演出劇目

全部《打金磚》(楊寶森飾劉秀,張艷卿飾皇娘,金少山飾姚期,陳鶴峰飾馬武,高雪樵飾牛毛)

1933年4月25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一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一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複劇目。

演出劇目

《寶蓮燈》(楊寶森飾後劉彥昌,張艷卿飾王桂英,高雪樵飾楊戩,金少山飾秦燦,陳鶴峰飾前劉彥昌,粉菊花飾楊真人,韓金奎飾書童,王富英飾後沉香)

1933年4月26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二日: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二天

楊寶森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二天,演於天蟾舞台,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複劇目。

演出劇目

全部《風波亭》(楊寶森飾岳飛,王富英飾狄雷,高雪樵飾關鈴,張艷卿飾岳夫人,陳鶴峰飾周三畏,韓金奎飾萬戶侯)

1948年2月,農曆戊子年:陳鶴峰二次赴武漢演出

春節,陳鶴峰二次來漢口大舞台,隨行的除了其妻雲艷霞,姨妹周嘯盧,還有他的女兒陳瑤華。

加入民族歌劇院

1949年9月,農曆己丑年:高百歲、陳鶴峰加入民族歌劇院

民眾樂園管理處從長沙接回高百歲,陳鶴峰從長沙回上海路過武漢,也被挽留下來,兩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劇院。

中南京劇工作團

1950年1月18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

民族歌劇院、民眾樂園京劇場和人民劇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劇藝人聯合組成“中南京劇工作團”。總團長為正在民族歌劇院演出的周信芳。下設兩個分團,分別由高百歲和陳鶴峰擔任。《中南京劇工作團章程》載明:“本團受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藝處直接領導”、“本團經濟自給自足,若有不足呈請上級補助之”。成立大會上,總團長和分團長被授予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的任命狀,全團演職員工從此成為國家藝術工作人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經在根據地政權和人民軍隊內成立過戲曲團、隊,而中南京劇工作團則是建國後最早建立的國營戲曲劇團。

1950年2月17日,農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劇工作團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劇工作團赴上海演出,演於中國大戲院上演。晚場推出《三打祝家莊》。這齣戲是根據延安平劇院劇本整理排練,高百歲前鍾離老人後孫立,郭玉昆飾石秀,陳鶴峰飾樂和,楊菊萍飾顧大嫂,其餘名演員賀玉欽、張宏奎、董少英、楊玉華等都在劇中飾演角色。當時上海市舉辦春節戲曲競賽,共有榮譽獎和優勝獎兩類獎項,《三打祝家莊》獲京劇榮譽獎。文藝評論界在肯定這齣戲演出水平的同時,更對眾多名演員投入一齣戲,團結合作,嚴肅認真的新型舞台作風,感到難能可貴。上海的京劇同行到後台來看望老朋友,發現這裡名演員和一般演員一齊住在後台,吃公傢伙食,遵守集體作息制度,親切和睦的相處,一派積極向上的氣氛,都稱讚不已。周信芳未參加這次演出並被留在上海參加華東戲曲改革工作。

正是這次上海之行,劇團及賀玉欽邀請了高盛麟赴武漢參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後半生藝術發展生涯。

武漢市京劇團

1952年,農曆壬辰年:武漢市京劇團成立

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中南京劇院同時改名武漢京劇院,從民眾樂園劃出來,專供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和排練。

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陳鶴峰、高盛麟、郭玉昆、於宗昆、李福德(專職幹部)。當時名家雲集:老生有:高百歲、陳鶴峰、董少英、關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賀玉欽、倪海天;小生有:高維廉、楊玉華;旦角有:楊菊萍、李薔華、陳瑤華、王婉華;淨角有:葉盛茂、張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張嘯莊.此外還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員,完全可用“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名家雲集、流派紛呈”來形容,堪稱國內的一流劇團。梅蘭芳曾不無讚嘆的說:武漢和北京上海是京劇的三大碼頭。

組隊赴朝鮮前線

1953年,農曆癸巳年:武漢市京劇團組隊赴朝鮮前線

該年夏天,武漢市京劇團組織分隊赴朝鮮前線,演員有高盛麟、、陳鶴峰、王玉蓉、於宗琨等,在坑道內為志願軍指戰員演出,受到了“志司”總部的通報嘉獎。這年冬天組團參加全國人民慰問團去朝鮮慰問志願軍。

1953年10月4日,農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5000餘人離京赴朝,總團團長為賀龍,老舍為14人總團副團長,劉芝明任文藝工作團總團長,馬彥祥任文藝工作團副總團長。參加慰問團的北京市的藝術家有:梅蘭芳、洪深、陳沂、史東山、程硯秋(第一總分團副團長)、譚富英、裘盛戎、馬連良、新鳳霞、陳書舫、喻宜萱、王昆、張君秋、良小樓、白鳳鳴、關學曾、尹福來、顧榮甫、魏喜奎、王世臣、李憶蘭、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藝術家有:周信芳(任副總團長)、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漢高盛麟、陳鶴峰、王玉蓉、於宗琨、陳伯華;以及袁金凱、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聯和北京市文藝處幹部江山、考誠分別擔任慰問團評劇團的協理員、輔導員赴朝協助工作與體驗生活。

在朝鮮前線,周信芳、梅蘭芳合演《打漁殺家》,周信芳、馬連良合演《群英會·借東風》,程硯秋演出《罵殿》、《三擊掌》,程硯秋、馬連良合演《審頭刺湯》、《法門寺》、《甘露寺》、《桑園會》等劇,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親切接見。

各藝術表演團體在朝經過兩個多月的慰問演出後,先行陸續回國。

1955年7月,農曆乙未年:武漢市京劇團1955年赴長江沿線城市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陳鶴峰、關正明、李薔華、雲艷霞一行則赴長江沿線城市演出。

1962年5月,農曆壬寅年:武漢市京劇團1962年赴華東演出

5月至7月,武漢市京劇團陳鶴峰、高盛麟率團赴南京、上海公演。

1970年,農曆庚戌年:湖北省京劇團成立

湖北省戲校京劇科畢業生組成湖北省京劇團,團址在武昌區街道口。全團演職員145人。其中有陳鶴峰等著名演員及優秀導演余笑予。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李宏圖[京劇小生]
常東
陳大濩
陳少霖[京劇老生]
程正泰
杜喆
高寶賢
高彤[京劇老生]
賈洪林
金仲仁
李和曾
李萬春
包飛
李光[京劇演員]
錢浩梁
茹元俊
時慧寶
尚和玉
唐韻笙
汪笑儂
王鴻壽
汪桂芬
余叔岩
言興朋
俞振飛
周少麟
鐘鳴岐
費賀楠
高慶奎
高盛麟
畢英琦
高百歲
白家麟
顧典劇
貫大元
貫盛習
高連甲
關盛明
黃炳強
何澍
黃元慶
黃月山
黃齊峰
何金海[京劇演員]
韓劍光
黃正勤
黃世驤
胡盛岩
安舒元
曹藝斌
賈勁松
靳萬春[京劇演員]
姜鐵麟
劉鴻聲
劉榮升
梁慶雲
李甫春
劉硯芳
李卜春
李鳴盛
李浩天
蔡榮貴
李寶春
李玉聲
蔡寶華
李伯培
李盛藻
李德彬
李世霖
劉漢臣
李文林[京劇老生]
劉勉宗
李春來[京劇武生]
雷喜福
李亮[京劇武生]
劉世勛
梁一鳴
露蘭春
曹世嘉
李寶櫆
劉宗楊
劉奎官
李桂春
李吉瑞
李家載
李金聲

凌珂
李蘭亭
李桐春
李岩[京劇演員]
李環春
鮑吉祥
穆宇
閔兆華
那正鑫
錢富川
秦占寶
遲月亭
鮑福山
茹萊卿
茹富蘭
瑞德寶
白玉昆
畢高修
孫盛輔
孫興珠
沙世鑫
孫毓堃
沈金波
沈富貴
孫盼雲
孫鈞卿
宋寶羅
孫元彬
孫洪勛
時佩璞
宋鋒
德珺如
白元鳴
王金璐
董文華[京劇武生]
汪正華
王九齡
杜鵬
王珮瑜
王平[京劇武生]
王立軍[京劇演員]
翁國生
王世續
王喜秀
王和霖
武正豪
王雨辰[京劇老生]
王榮增
辛寶達
蕭潤增
奚嘯伯
夏月潤
徐小香
蕭潤德
小王桂卿
徐東明
奚中路
蕭連芳
邢威明
余三勝
楊淼
葉金援
楊乃彭
丁俊
楊少彭
楊盛春
葉鳴蘭
楊長秀
傅希如
於世文
尹月樵
楊菊芬[京劇演員]
葉春善
楊隆壽
傅德威
於萬增
樊德春
張榮培
張建國[京劇演員]
趙麟童
張建峰
張文涓
周龍[京劇演員]
張桂軒
趙永偉
趙如泉
張元智

張盛利
朱秉謙
祝元昆
趙松樵
張春彥
鄭永春
房玉麟
周少樓
周仲博
張世蘭
蘇德貴
高世壽
孫柏齡[京劇老生演員]
高亞樵
關正良
李如春
高牧坤
沈鶴鳴
劉春喜
高維儒
孫盛雲
蘇富恩
尚長春
安雲武
程繼仙
董維賢
高維廉
董玉傑
李鑫甫
李桂芬
宋玉慶
丁晨元
譚孝曾
譚正岩
劉雪濤
王文源
王少樓[京劇老生]
龍德雲
王少生
李繼春[京劇武生]
厲慧良
劉奎童
王寶利
關維芳
王則昭
李鳳翔
郭三增
王小蟬
王璽龍
陸地園
王斌芬
王楞仙
吳盛珠
王世霞
王元綱
王慧群
李少樓[京劇武生]
丁震春
高蕙蘭
郭玉昆
李宗義[京劇老生]
董鳳岩
曹韻清
王大興
王榮山
陳富康
遲世恭
李順亭
筱蘭英
薛印軒
許蔭棠
鮑盛啟
何連濤
盧勝奎[京劇老生]
恩曉峰
筱高雪樵
謝正喜
劉盛通
范以程
薛鳳池
徐元珊
黃雲鵬[京劇武生]
遲金聲
夏蔭培
言少朋
葉盛長
陳鶴峰
梁益鳴
姚宗文
劉木鐸
哈寶山
程富雲
李紫貴
婁廷玉
楊少春
俞菊笙
俞振庭
梁慧超
韓長寶
葉慶榮
呂君樵
俞大陸
產保福
俞步蘭
蔣慕萍
江世玉
方震濤
陳盛泰
駱連翔
姜培培
由奇
袁金凱
張克[京劇演員]
馬長禮
孟筱伯
米喜子
曹連孝
朱寶光
馬少山
張少樓
朱丁奇
馬德成
張春孝
周維俊
朱素雲
江長春
張幼麟
張威[京劇小生]
倪海天
朱桂芬
張榮奎
裴永傑
張連福
張軍強
潘月樵
朱福俠
陳喜光
江世升
康雲翔
關正明
張世麟
李保良
鄭法祥
常連環
茹富華
趙世璞[京劇老生]
鄭亦秋
張增明
陳喜興
張二鵬
周正榮
高雪樵
鄭盛薌
孫岳[京劇演員]
張淇林
朱福
朱金琴
周瑞安
雙闊亭
趙盛璧
張翼鵬
張盛祿
厲慧蘭
郭仲衡[京劇老生]
康喜壽
許錦根
陳秀華
費世威
朱雲鵬
馮蕙林
李元瑞
張躍孚
韓金福
夏月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