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空斬[京劇《失空斬》]

失空斬[京劇《失空斬》]
失空斬[京劇《失空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失空斬,是一組中國京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的合稱,這三齣戲故事前後銜接,但大多數時候只單演《空城計》。取材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失空斬失空斬

這個劇本是根據王世續、王泉奎、蕭盛萱、徐世宸老師授課本整理,並請侯喜瑞、李洪春先生閱訂;由龍文偉、鈕驃校注,安志強記譜,王誠標註鑼鼓。

該劇描寫三國時,蜀魏交兵,司馬懿統領魏軍兵至祁山,諸葛亮料定魏軍必奪漢中咽喉要地街亭,選將防守;馬謖請令前往;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切須慎選營地,勿有疏虞,並命王平同往相佐。
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諫言,紮營山頂,致遭魏軍圍攻,街亭失守。司馬懿乘勝直取西城,蜀軍兵將俱被調遣在外,西城空虛。倉卒間,諸葛亮難以抵禦,遂用空城之計,將城門大開,穩坐城樓,撫琴飲酒,鎮定自若。
司馬懿疑有伏兵,未敢進城,率軍而去。馬謖貽誤軍機,諸葛亮為嚴明軍紀,雖惜馬謖之才,終於揮淚斬之。並以任人不當,奏明幼主,自請罪責。

人物

趙雲(老生)、馬岱(生)、王平(老生)、馬謖(淨)、
八蜀軍(四紅龍套、四綠龍套)、諸葛亮(老生)、四蜀兵(四上手)
四魏軍(四白龍套)、司馬懿(淨)、張郃(淨)、旗牌(生)
四魏兵(四藍龍套)、司馬師(淨)、司馬昭(小生)、琴童甲
琴童乙、魏探子(醜)、蜀探子(醜)、老軍甲(醜)
老軍乙(醜)、刀斧手甲、乙

劇情唱詞

第一場

〔大鑼原場、四擊頭,趙雲上,起霸。〕

趙雲(念)二十年前掛鐵衣①。

〔四擊頭,馬岱上;趙雲歸里,馬岱起霸。〕

馬岱(念)文韜武略②蓋世奇。

〔四擊頭,王平上;馬岱歸里,王平起霸。〕

王平(念)斬將擒王扶社稷。

〔四擊頭,馬謖上;王平歸里,馬謖起霸。〕

馬謖(念)協力同心保華夷③。(大鑼歸位)

四將俺--(大鑼一擊)

趙云:趙雲。

馬岱:馬岱。

五平:王平。

馬謖:馬謖。(大鑼住頭)

趙云:眾位將軍請了。

眾將請了。

趙云:丞相升帳,你我兩廂伺候。

眾將請。

〔設“三軍司令”大帳,奏嗩吶曲牌【大開門】,趙雲、王平、馬岱、馬謖分兩邊虛下。八蜀軍站門上,曲牌止。大鑼原場,諸葛亮上。八蜀軍喊軍威,諸葛亮至台口中間,大鑼歸位。〕

諸葛亮(引)羽扇綸巾④(台答台)四輪車,(答答)快似風雲;(台令台)陰陽反掌定乾坤⑤,(台答台)保漢家,(答答)兩代賢臣。
〔沖頭,奏嗩吶曲牌【水龍吟】,八蜀軍喊軍威,諸葛亮歸內場座。趙雲、王平、馬岱、馬謖分由兩邊進帳,面向內橫列一排,曲牌止。〕
四將:參見丞相!
諸葛亮:眾位將軍少禮。
四將:啊。(大鑼歸位)
諸葛亮(念)憶昔當年居臥龍⑥,萬里乾坤掌握中。(小鑼二擊)
掃盡狼煙⑦歸漢統,人曰男兒大英雄。(大鑼歸位)
________
①鐵衣--古時武將臨陣所穿的鎧甲。
②文韜武略--《六韜》、《三略》是古代的兵書,後來也稱用兵的謀略為韜略。
③華夷--中華疆域的代稱。
④綸巾--綸音官guan,綸巾是古代用青絲絛帶做的頭巾。
⑤乾坤--《周易》中八卦的兩個名稱。乾象徵天,坤象徵地,後引申為天地、世界或國家。
⑥臥龍--臥龍崗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傳說是諸葛亮佐劉備以前隱居的地方。
⑦狼煙--狼糞曬乾,燃燒起來,煙直不散。古代用作報警的烽火,戲曲中常用狼煙一詞代表戰爭或兵亂。
老夫,(撕邊一擊)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大鑼住頭)先帝白帝城①託孤②遺言,掃蕩中原,保留漢室。聞得司馬懿兵至祁山③,必然奪取街亭,必須派一能將,前去防守,方保無虞④。--啊,列位將軍。
四將:丞相。(大鑼一擊)
諸葛亮:哪位將軍願領一哨⑤人馬,鎮守街亭,當此重任?
馬謖:(兩個撕邊一擊,沖頭、叫頭)且住!丞相傳下將令,滿營將官,並無一人應聲,待俺馬謖,進帳討令。(大鑼五擊,進帳)丞相,末將不才,願帶領一哨人,鎮守街亭。(撕邊一擊)
諸葛亮:喔,馬將軍願往?
馬謖:當報國恩。
諸葛亮:那司馬懿雖然年邁,用兵如神,將軍不可輕敵。
馬謖:(大鑼叫頭)丞相!末將跟隨丞相多年,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何況那小小的街亭!(撕邊一擊)

諸葛亮: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啊!
馬謖:末將此去,若有疏虞⑥,按軍令施行。
諸葛亮:軍無戲言。
馬謖:願立軍狀⑦。
諸葛亮:當帳立來。
馬謖:遵命。(沖頭)馬謖呵!
〔奏嗩吶曲牌【大鑼急三槍】大鑼住頭,馬謖寫軍狀,呈諸葛亮。〕
諸葛亮帳外候令。
馬謖:嗻。(大鑼原場,下)
諸葛亮:眾位將軍!
眾將:丞相。
諸葛亮:那位將軍,願協同馬謖鎮守街亭,當帳請令?
王平:王平願往。(撕邊一擊)
諸葛亮:王將軍願往?
王平:當報國恩。
諸葛亮:好,此番到了街亭,必須靠山近水,安營紮寨;紮寨之後,將山勢營盤,畫一圖形,速報我知。
王平:得今!(大鑼長尖,出帳,左手捋髯,右手拿令,凝思,略露悔意,長尖切住,接沖頭,撤步轉身舉令下)
諸葛亮:趙老將軍聽令!
趙云:在。(大鑼一擊)
諸葛亮:帶領三千人馬,鎮守列柳城。
趙云:得令。(大鑼原場,下)
諸葛亮:馬岱聽令!
馬岱:在。(大鑼一擊)
諸葛亮:解押糧草,軍中聽用,不得有誤。
馬岱:得令。(沖頭,下)
諸葛亮:馬謖進帳。
蜀軍:馬謖進帳!
馬謖:(內)來也!

〔大鑼原場,馬謖上,諸葛亮命坐,馬謖坐。〕

馬謖:末將正在校場點兵,丞相傳喚,有何密令?

諸葛亮:今逢大敵,非比尋常,我有一言,將軍聽了!(慢長錘,唱【西皮原板】)兩國交鋒龍虎鬥,各為其主統貔貅⑧。管帶三軍要寬厚,賞罰中公平莫要自由。此一番領兵去鎮守,靠山近水把營收。(大鑼一擊)

馬謖:丞相!(閃錘,唱【搖扳】)丞相不必叮嚀就,差池願當軍令收。辭別丞相出帳口,(快長錘,出帳,接唱)好似順水送行舟。(大鑼一擊,下)

諸葛亮:(閃錘,唱【西皮搖板】)先帝爺白帝城叮嚀就,漢諸葛保幼主豈能無憂!但願得此一去掃平賊寇,〔閃錘,八蜀軍兩邊分下。〕

諸葛亮:(接喝)免得我親自去把賊收。(大鑼原場,下)

________

①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劉備伐吳兵敗,歸途患病,死於城內。白帝城在歷史上因此得名。
②託孤--臨死前把自己的孩子,托咐給信賴的人負責照料。劉備臨死前,把兒子阿斗托咐給諸諸亮。
③祁山--在今甘肅省境內。是三國時,蜀魏長期交戰的地方。
④無虞--沒有憂慮。
⑤一哨--一隊。
⑥疏虞--因疏忽而未曾預料到。
⑦軍狀--古時軍中武將討令出征前所具的保證書。
⑧魏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名,常借喻勇猛的軍士。
第二場
〔大鑼長尖、沖頭、水底魚,四蜀兵站門引馬謖上。〕
馬謖:(念)高山插寶劍,斬斷飲馬泉。(大鑼住頭)
馬謖:(倉匝)奉了丞相將令,鎮守街亭,不知何人的副帥?--來!
四蜀兵有。
馬謖:伺候了!
四蜀兵:啊。

〔大鑼水底魚,四蜀軍引王平上。大鑼原場,王平下馬,與四蜀軍同挖門。〕
王平:參見元帥!(撕邊一擊)
馬謖:原來是王將軍的副帥。
王平:伺候元帥。
馬謖:王將軍,此番到了街亭,必須協力同心,奮勇殺賊!
王平:全仗元帥。
馬謖:王將軍請來傳令。
王平:不敢,元帥請來傳令。
馬謖:你我一同傳令。
馬謖、王平:(同)眾將官!(大鑼一擊)
眾有。
馬謖、王平:(同)帶馬,街亭去者。
眾啊。
〔大鑼長尖、沖頭,馬謖、王平上馬,起大鑼水底魚,四蜀軍、四蜀兵插門領下,大鑼原場王平、馬謖下。〕
第三場
〔大鑼原場,四魏軍站門上,喊軍威,四擊頭,司馬懿上,大鑼原場、大鑼歸位。〕
司馬懿(唱【點繹唇】)
殺氣沖霄,(小鑼二擊)
兒郎虎豹;(小鑼三擊)
軍威浩,(小鑼二擊)
地動山搖,(小鑼三擊)
要把(大鑼一擊)狼煙掃!
(大鑼原場,歸內場座。念)
白髮蒼蒼須似銀,
要學孫武①顯才能;(小鑼二擊)
我今掛了元帥印,
神鬼也要膽戰驚!(大鑼歸位)
老夫,(撕邊一擊)司馬懿。(大鑼住頭)奉了魏王之命,統領人馬,奪取街亭。--來!
四魏軍:有。
司馬懿:張郃部進帳。
四魏軍:張郃部進帳!
張郃:(內)來也!(大鑼五擊,上。念)大將逞威勇,臨陣立奇功。(大鑼住頭,進帳)參見都督,有何將令?
司馬懿:命你帶領人馬,奪取街亭,不得有誤!
張郃:得令!
司馬懿:掩門!
〔大鑼原場,張郃出帳,下;四魏軍兩邊分下,司馬懿由里首下。〕
________
①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古代軍事家。
第四場
〔大鑼水底魚,四蜀軍、四蜀兵引馬謖、王平上,挖門。〕
眾來到街亭。
馬謖來此街亭,下馬山頭一觀。
王平請。
〔大鑼原場,馬謖、王平同下馬,上山,四蜀兵、四蜀軍一翻兩翻。〕
馬謖(撕邊一擊)啊,王將軍,你來看,街亭的形勢,扶山帶水,你我將營扎在山頂之上,魏軍至此,或戰或守,豈不是自便!(撕邊一擊)
王平慢來,慢來。你我臨行之時,丞相再三地叮嚀:此番到了街亭,須當靠山近水,安營紮寨,方保無虞,依俺王平之見,即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救濟。想丞相囑託之言,元帥你不可大意!
馬謖將軍說哪裡話來!我在高山,賊在低處,多備滾木檑石,從上而打下,勢如破竹,豈不是一戰而成功!(撕邊一擊)
王平參軍此言差矣!若屯軍于山上,倘魏軍到來,斷去水道,我軍不戰自亂矣!(撕邊一擊)今觀此山,乃絕地也!就此五路總口,安營下寨,築起城垣①,諒魏兵縱有數萬,亦難偷過。想俺王平跟隨丞相出兵多年,每逢重要之處,何處安營,何處紮寨,何處伏兵,何處助戰,皆蒙丞相盡意地指教,難道說丞相的智謀,就不如元帥你么?(撕邊一擊)
馬謖昔日韓信②,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俺馬謖幼讀兵書,深通戰策。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何故相阻也?(撕邊一擊)
王平依俺王平之見,還是山下紮營的為是。
馬謖本帥的計謀,誰敢攔擋?(撕邊一擊)
王平元帥一定要在這山頂紮營,末將也不敢攔阻,可將人馬撥與俺王平一半,在山西扎一小寨,以為犄角之勢,元帥你的心意可否?
馬謖嗯!(撕邊一擊)好便好,只是一件!
王平哪一件?
馬謖成功之日,你卻分不得功勞。(大鑼一擊)
王平(冷笑)忒哈哈哈……(撕邊一擊)元帥說哪裡話來!末將奉命前來,不過輔助元帥你,這干係哎呀,可盡在你一人的身上!成功之時,末將焉敢與你爭功?末將不敢,不敢!啊,不敢,不敢!(撕邊一擊)
馬謖哼,諒你也不敢!--眾將官!(大鑼一擊)
眾啊。
馬謖將人馬撥與王平一半。
王平帶馬離山,十里紮營者!
〔大鑼原場,王平上馬,四蜀軍領下;王平行至大邊台口外,大鑼原場切住,王平在馬上斜臉仰視山頂,撕邊一擊,輕聲嘆息,憂憤交加,沖頭下。〕
馬謖:(兩個撕邊一擊,向山下左右兩望)嘿!(大鑼一擊)看王平年幼無才,哪裡曉得用兵之法。--眾將官!(大鑼一擊)
四蜀兵:有。
馬謖:小心防守!
四蜀兵:啊。
〔大鑼原場,四蜀兵、馬謖下。〕
________
①城垣--城牆。
②韓信--漢代輔佐劉邦興兵滅楚的名將,以善於因時因地靈活運用兵法破敵制勝而著名。
第五場
〔大鑼水底魚,四蜀軍站門引王平上,王平下馬。〕
王平:(沖頭、叫頭)且住!馬謖一定要在山頂紮營,倘若街亭有失,豈不連累俺王平!(大鑼叫頭)有了!俺不免畫一地理圖形,去往西城投遞。--來!
四蜀軍:啊。
〔沖頭,王平入內場椅,旗牌溜上。〕
王平:王平呵!
〔奏嗩吶曲牌【大鑼急三槍】,王平畫圖,住頭;畫畢,持圖出位。〕
王平:喚旗牌!
旗牌:在。
王平:連夜送往西城投遞,不得違誤
旗牌:得令!(沖頭,下)
王平:眾將官!
四蜀軍:有。
王平:帶馬巡營去者!
四蜀軍:啊。
〔大鑼長尖、沖頭、水底魚,王平上馬持槍;四蜀軍、王平下。〕
第六場
〔急急風,四魏兵引張郃由上場門、四蜀軍引王平由下場門,兩邊分上。“二龍出水”會陣;四魏軍、四蜀軍兩邊分下;王平、張郃開打,王平由下場門敗下,大鑼原場,張郃追下;四魏兵上,隨張郃追下。〕
第七場
〔大鑼原場、歸位,四蜀兵引馬謖上。〕
馬謖:(念)旌旗遮日月,殺氣滿山頭。
〔亂錘,四蜀軍上,大鑼長尖、沖頭,王平上,下馬,歸大邊見馬謖。〕
王平:參見元帥!
馬謖:勝負如何?
王平:大敗而歸。
馬謖:哼!(大鑼一擊)無用之將,謹守大營!
王平:唉!(沖頭,下)
馬謖:眾將官!(大鑼一擊)殺!〔急急風,四蜀兵、馬謖歸大邊;四魏兵引張郃上場門上,“二龍出水”會陣;四魏兵,四蜀兵分兩邊衝下;張郃與馬謖開打,崩登倉,馬謖由下場門敗下。〕
張郃:追!〔急急風,四魏兵急上,隨張郃追下。〕
第八場
〔亂錘,長尖、沖頭,四蜀兵引馬謖上場門上;四蜀軍引王平下場門上。“兩碰頭”。〕
王平:請問元師,勝負如何?
馬謖:大敗而歸。
王平:你也敗了么?(撕邊一擊)
馬謖:哪有許多言語!--眾將官!(大鑼一擊)
眾:有。
馬謖:人馬撤出街亭!〔急急風,四蜀軍、四蜀兵、王平下場門過山,下。馬謖上山,橫槍望山下。四魏兵、張郃由上場門上,八答倉,張郃用槍刺馬謖,亂錘,互相拉槍,馬謖面外,張郃面里,下山,同下;四魏兵過山,追下。〕
第九場
〔亂錘,馬謖、張郃拉槍同上,歸中間,八答倉,至台口亮相;亂錘、大鑼三擊,雙方用力三扯,鬆開。急急風,馬謖、張郃使槍互刺,單過合,馬謖歸小邊;張郃轉身向大邊勾王平上。馬謖、王平同時用槍壓住張郃槍;張郃用槍挑開,馬謖、王平同歸小邊,張郃歸大邊;三人持槍過合,張郃換至小邊,馬謖、王平換到大邊;馬謖往裡走,張郃用槍刺王平,王平橫槍阻擋;馬謖向前,張郃用槍刺馬謖,馬謖橫槍上下阻擋,八答倉;沖頭,王平下,馬謖續下。四魏兵兩邊上,張郃歸中間,沖頭切住。〕
四魏兵:得了街亭。
張郃:報與都督知道。
四魏兵:啊。
〔大鑼原場,四魏兵、張部下。〕
第十場
〔亂錘、大鑼長尖,王平上,馬謖跟上。〕
馬謖:嘿!(大鑼一擊)悔悟不聽將軍之言,失守街亭,如何是好?
王平:哼,事到如今,並無別計,只好去往西城,丞相台前請罪呀!
馬謖:事到如今,也只好是一走哇!
王平:走哇!
馬謖:走哇!
王平:走哇!
馬謖:走哇!
王平:(高聲怨忿地)走哇!(撕邊一擊)
馬謖:(輕聲愧疚地)走,走,走……!
〔大鑼原場,二人向下場門緩行;王平轉身怒視馬謖。〕
王平:俺王平的性命斷送你手!
〔崩登倉、沖頭,王平下。崩登倉,馬謖將槍倒至左手,撕邊一擊,馬謖向大邊一望;又一個撕邊一擊,馬謖回至台口中間,左手橫槍,同右掌高拱;又一個撕邊一擊,用右手托髯凝思,崩登倉,甩髯,左手橫槍顫抖,右手揚至腦後,撫脖頸往下矮身,悔懼交加,大鑼原場,馬謖膽怯地下。〕
第十一場
〔大鑼原場、歸位,四魏軍、司馬師、司馬昭站門引司馬懿上。〕
司馬懿:(念)眼觀旌角起,耳聽好訊息。
魏探子:(內)報!(大鑼長尖、沖頭上,進帳,單腿跪)張郃得了街亭。
司馬懿:再探!
魏探子:啊。(大鑼五擊,下)
司馬懿:張郃得了街亭,乃我主洪福也!
魏探子:(內)報!(沖頭,上,進脹,跪)西城乃是空城。
司馬懿:再探!
魏探子:啊。(沖頭,下)
司馬懿:(大鑼叫頭)且住!探馬報導,西城乃是空城,正好奪取。--眾將官!(大鑼一擊)
眾:有。
司馬懿:兵發西城!
眾:啊。
〔大鑼長尖、沖頭、水底魚、大鑼原場,四魏軍、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懿過場下。〕
第十二場
〔大鑼原場,琴童甲、乙引諸葛亮上,小鑼歸位。〕
諸葛亮:(念)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馬懿。
〔小鑼五擊,旗牌上。〕
旗牌:(念)人行千里路,馬過萬重山。
來此已是,門上哪位在?
琴童甲(出門)什麼人?
旗牌:王將軍差人,求見丞相。
琴童甲:候著。啟丞相,王將軍差人求見。
諸葛亮:傳。
琴童甲:是。(出門向旗牌)丞相傳你,小心了!
旗牌:是。(進門)與丞相叩頭!
諸葛亮:罷了,起來。
旗牌:謝丞相!
諸葛亮:奉何人所差?
旗牌:王將軍所差。
諸葛亮:手捧何物?
旗牌:地理圖。
諸葛亮:展開!
〔奏嗩吶曲牌【小鑼急三槍】,二琴童展開畫圖,諸葛亮看圖震驚,接【大鑼急三槍】;諸葛亮揮扇示意,命琴童收圖,命旗牌退去,旗牌欲行。〕
諸葛亮轉來!
旗牌:在。(大鑼一擊)
諸葛亮:速速去列柳城,調趙老將軍回營,不得有誤!快去,快去!
旗牌:得令!
〔沖頭,旗牌下。諸葛亮雙手攏扇沉思。〕
諸葛亮:啊?(撕邊一擊)好個大膽的馬謖哇!(大鑼一擊)臨行之時,怎樣對你言講,靠山近水,安營紮寨,怎么,偏偏在山頂紮營?(撕邊)哎呀!(大鑼一擊)大略街亭難保!
蜀探子:(內)報!(沖頭,上)馬謖、王平失守街亭。
諸葛亮:(沉重地)再探!
蜀探子:啊。(大鑼五擊,下)
諸葛亮:如何?(撕邊一擊)果然把街亭失守了!(撕邊一擊)唉!雖然馬謖失守街亭,亮之罪也!
蜀探子:(內)報!(沖頭,上)司馬懿統領大兵奪取西城!
諸葛亮:再探!
蜀探子:啊。(大鑼五擊,下)
諸葛亮:(撕邊)嗚呼呀!(大鑼一擊)司馬懿居然帶兵奪取西城來了!(撕邊一擊)唉!(大鑼五擊,起立,感慨自責地)先帝爺白帝城托孤遺言:馬謖言過其實,終無大用。如今錯用馬謖,失守街亭,悔之晚矣!(歸座)
蜀探子:(內)報!(沖頭,上)司馬懿大兵離西城不遠!
諸葛亮:(震驚地)再、再、再探!
蜀探子:啊。(大鑼五擊,下)
諸葛亮:(撕邊)啊?(大鑼一擊),可馬懿的大兵,他來得好快呀!(大鑼一擊)嗯!(撕邊一擊)人言司馬用兵如神,今日一見,令人可敬哪,(大鑼一擊)令人可服!(兩個撕邊一擊)哎呀且往!(大鑼五擊,起立)想這西城的兵將,俱被老夫調遣在外,所余者儘是些老弱殘兵,倘若司馬兵臨城下,難道叫我束手被擒!(大鑼一擊)這、這束手……(大鑼一擊、亂錘,左手微顫捋髯,右手持扇輕敲額際,向大邊走小半圓場,焦慮思考;撕邊一擊,立台中向大邊看,仔細尋思;撕邊一擊,再三考慮;小鑼一擊,微微點頭,已胸有成竹)來!
琴童甲
琴童乙:(同)有。
諸葛亮:老軍們進見。(歸座)
琴童甲
琴童乙(同)老軍們進見。
老軍甲
老軍乙(同)(內)來了!(小鑼五擊,上)
老軍甲(念)司馬兵到。
老軍乙(念)心驚肉跳。
老軍甲(念)參見丞相。
老軍乙(念)有何差遣?
諸葛亮:爾等可是西城的老軍?
老軍甲
老軍乙(同)正是。
諸葛亮:命爾等將四門大開,每門上二十名老軍,打掃街道;司馬到此,不可驚慌浮躁,違令者斬!
老軍甲
老軍乙:(同)是。
老軍甲:(念)丞相吩咐我。
老軍乙:(念)準死不能活。
〔小鑼一擊,老軍甲、乙下。〕
諸葛亮來。
琴童甲
琴童乙(同)有。
諸葛亮帶了瑤琴、寶劍,敵樓去者。
琴童甲
琴童乙(同)是。
諸葛亮(小鑼一擊)天哪,(大鑼一擊)天!(大鑼五擊)漢室興敗,就在這空城(大鑼一擊)一計也!(閃錘,唱【西皮搖板】)
我用兵數十年從來謹慎,
錯用了小馬謖無用的人。
沒奈何設空城計我的心神不定,
〔閃錘,琴童甲、乙下。〕
諸葛亮(接唱)望空中求先帝大顯威靈!(大鑼抽頭,下)
第十三場
〔急急風,四魏軍、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懿上;過場急下。〕
第十四場
〔急急風,四蜀軍、趙雲上;過場急下。〕
第十五場
〔撤鑼,奏胡琴曲牌【小開門】,老軍甲、乙執笤帚從城門內上,分向兩邊望門。〕
老軍甲
老軍乙(莫名其妙地)唉!
〔軟長錘,琴童甲、乙分捧琴、劍引諸葛亮由城內出城,琴童甲、乙在城前站立,諸葛亮至台中,長錘切住,行弦,中間加兩個大鑼一擊,諸葛亮兩望。行弦上。〕
諸葛亮(閃錘,唱【西皮搖板】)
馬謖失街亭令人可恨,
這時候倒教我難以調停。(行弦)
老軍甲:喂,夥計。
老軍乙:怎么著?夥計。
老軍甲:咱們丞相老糊塗啦?
老軍乙:怎么老糊塗啦?
老軍甲:你想,司馬懿帶兵奪取西城,就該將四門緊閉的才是,如今反將四門大開,真可謂奇哉怪哉呀!
老軍乙:什麼奇哉怪哉呀?簡直的是讓咱們送死嘛!
諸葛亮:嗯!
老軍甲:他說的。
諸葛亮:(閃錘,接唱)
老軍們因何故紛紛議論?(行弦)
老軍甲:非是小人們紛紛議論,司馬懿大兵奪取西城,就應當四門緊閉的才是,您反叫四門大開,小人們是擔驚害怕呀!
諸葛亮:(大鑼單楗鳳點頭,接唱)
國家事用不著爾等勞心。(行弦)
老軍甲:國家事用不著小人們勞心,話雖如此,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想這西城通往漢中,乃是咽喉要路,您可得拿個準主意才好哇!
老軍乙:是呀!
諸葛亮:(閃錘,接唱)
西城地原本是咽喉路徑,
〔空匡,諸葛亮用扇指城內,老軍甲、乙向諸葛亮扇指處望。〕
諸葛亮:(接唱)
我城內早埋伏十萬神兵。(行弦)
老軍甲:(笑)咦哈哈哈……!我說夥計,怨不得丞相這么不慌不忙的,敢情城裡頭埋伏著十萬神兵哪!
老軍乙:是嗎?我瞧瞧去。(向城內探看,笑)咦哈哈哈……。夥計,你猜怎么著?
老軍甲:有多少?
老軍乙:一個也沒瞧見。
老軍甲:你這肉眼凡胎的,哪兒瞧得見神兵啊?聽丞相的。
老軍乙:對,聽丞相的。
諸葛亮:(閃錘,接唱)
叫老軍掃街道把寬心放穩。
〔慢扭絲,琴童甲、乙引諸葛亮入城門,上城,琴童甲、乙分立左右,諸葛亮立中間。鼓聲。〕
諸葛亮:(大鑼雙楗鳳點頭,唱【散板】) 退司馬保空城全仗此琴。(坐下,看書)
司馬懿:(大鑼導板頭,內唱【西皮導板】)

大隊人馬往西城,
〔急急風,四魏軍、司馬昭、司馬師引司馬懿上,向城樓一望。〕
司馬懿:〔大鑼雙楗鳳點頭,唱【散板】)四門大開為何情?(大鑼叫頭),且住!適才探馬報導:西城乃是空城。老夫大兵至此,為何四門大開?(撕邊,一望)嗚呼呀!(大鑼一擊)看諸葛亮又在城樓弄鬼,其中定有緣故,不免先傳一令。--眾將官!(大鑼一擊)
眾:有。

司馬懿:聽老夫一令!(閃錘,唱【流水】)坐在馬上傳將令,大小三軍聽分明:哪一個大膽把西城進,定斬人頭不徇情!
諸葛亮:(慢長錘,唱【西皮慢板】)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的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戰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①周室大振,
漢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撫琴,奏月琴【琴歌】,笑)哈哈哈……!
(大鑼奪頭,唱【西皮原板】)
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②。
司馬懿:(過門中加小鑼一擊,唱【西皮原板】)有本督在馬上觀動靜,(過門中加大鑼一擊、小鑼一擊)諸葛亮在城樓飲酒撫琴。左右琴童人兩個,打掃街道俱都是老弱殘兵。我本當傳將令殺進城--
眾:殺!(大鑼一擊)
司馬懿:殺不得!(閃錘,接唱【西皮快板】)又恐怕中了巧計行。勒住絲韁把話論,尊聲南陽諸葛孔明。任你設下千般計,棋逢對手(答答)一般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