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天雷[《水滸傳》中人物綽號]

轟天雷[《水滸傳》中人物綽號]

凌振是當時的火炮專家,他造的火炮能打十四五里遠。凌振又精通武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呼延灼攻打梁山時,請來轟天雷凌振。凌振善造火炮,凌振炮轟梁山鴨嘴灘,大顯火炮神威。晁蓋用計,使阮小二在水中捉了凌振。凌振投降了梁山,專為梁山兵馬造大小火炮,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英雄。受招安後,凌振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基本信息

原著經歷

人物出場

凌振綽號“轟天雷”,祖貫燕陵,號稱“宋朝天下第一個炮手”,善於製造火炮,能打十四五里遠。更兼深通武藝,弓馬熟嫻,原來在官軍任職,是東京甲仗庫副使炮手。
呼延灼攻打梁山時,因軍馬過不得水泊,向高俅請凌振協助。凌振炮擊梁山時,被吳用用很兒戲的誘敵之計引到水中,阮小二在水中活捉凌振。凌振被捉上山後,宋江“親解其縛”,凌振在宋江和已歸順梁山的呼延灼副將彭玘的勸說下,歸順了梁山。
調轉炮口
凌振投降梁山後,為梁山造炮,並把炮口對準了呼延灼。之後韓滔被擒,凌振與彭玘一起勸韓滔入伙。後呼延灼投奔青州慕容知府,宋江率軍打青州,凌振隨孫立、楊林、歐鵬第四撥出兵,為合後。
兵指大名
梁山軍打大名府時,凌振在飛虎峪放“風火等炮”,但只是作為伏兵的一部分,讓守將聞達、李成的軍勢更混亂一些。後來扮作道童,帶風火轟天等數百個,跟隨公孫勝混入大名府,在號火起時放炮,增加聲勢。
兩路出兵
宋江、盧俊義分取東平、東昌時,凌振隨盧俊義去取東昌府,但沒有突出表現。
排座次
梁山大聚義、排座次時,根據天降石碣的顯示,凌振對應星號為地軸星(有的版本為“地輔星”),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職務為“掌管專造一應大小號炮”。
敗童貫、高俅
童貫前來征討梁山,梁山布出九宮八卦陣時,凌振負責帶著副手二十餘人,圍繞在杏黃旗後的炮架周圍。
後來輪到高俅帶兵征討梁山時,凌振曾負責於四望高山上放炮為號。
南征北戰
梁山受招安後,凌振隨軍四處征戰,繼續發揮特長。征遼國時,凌振在檀州施放號炮,震懾敵軍。又在薊州用火炮幫助攻城。征田虎時,凌振曾受命連徹夜放連珠炮,攪得蓋州主將鈕文忠等人徹夜不得安眠。
征王慶時,凌振主要仍做放號炮之事,還曾以步兵頭領的身份親自上戰場搏殺。而王慶部下猛將袁朗,死於炮擊,也是凌振部下炮手所為。
征方臘時,凌振多次在攻城戰中放炮,起到轟塌城樓或震懾對手的作用。攻打睦州時,還將曾經砍斷武鬆手臂的方臘手下靈應天師包道乙一炮打死。
結局
宋江人馬征討方臘攻打杭州時,解珍解寶起獲方臘的解糧船。凌振等人將火藥藏於船內,混入城中,當夜二更時分,凌振取出九箱子母等炮,在吳山頂上放炮,軍威大振,遂下杭城。征討方臘奏凱還朝,凌振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因凌振為非凡炮手,仍在火藥局御營任用。

人物生平

轟天雷轟天雷
凌振,燕陵(今河北北部,當時應該在遼國的控制下)人氏,原任東京國防部營級技術軍官,北宋第一火炮專家。呼延灼攻打梁山初戰不利時,向高俅推薦了凌振,因此凌振被任命為中校炮兵營長受呼延灼節制,率部討伐梁山。 凌振的火炮技術十分厲害,水滸上說他是"宋朝盛世第一個炮手"。呼延灼在推薦凌振時提到,"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假設呼延灼沒有誇大的話,射程十四五里相當於7000至7500米的火炮,而且威力很大,"天崩地陷,山倒石裂"。這凌振的炮兵部隊可以算是宋朝最強大的高科技戰略部隊了,好比今天的二炮部隊(真實歷史上,宋代沒有那么厲害的火炮,我們這裡以水滸為準,戲說為主)。不久後,凌振的火炮就顯示了其名不虛傳,"一連放了三個火炮,兩個打在水裡,一個直打到鴨嘴灘邊小寨上"。火炮一下就打到了梁山駐地,而且命中率達到1/3。一下子令宋江和梁山眾人都深感憂慮
無齋主人主人看到這裡,覺得呼延灼要是贏不了這一仗,真應該自殺以謝國人了。3000連環馬的重裝騎兵,加上凌振的500火炮,武器上的優勢太明顯了,而且政府軍還能得到各市、縣的支援。其實這一仗也不難打,讓附近市、縣堅壁清野,不讓糧食、布匹、食鹽等物資流入梁山,逼宋江出來決戰。然後戰術上5000步兵拱衛凌振的500火炮,3000重甲騎兵作為機動,必要時可以把連環馬拆散。先讓凌振的火炮猛轟一陣,壓制住梁山軍,然後重甲騎兵幾個密集衝鋒,馬軍衝鋒時步兵在逐步推進,步炮協同作戰,梁山軍馬必定崩潰。呼延灼將門世家出身,又是主動要求凌振參戰的,這樣簡單有效的戰法恐怕不應該不知道吧。
而呼延灼竟然把凌振的炮兵部隊當作尋常步兵使用,以至於吳用的拙劣之計竟然奏效。梁山見識了凌振火炮的威力,知道凌振的重要性,吳用就設計引凌振的炮兵孤軍深入,並利用梁山水軍方面的優勢將其擒獲。其實只要呼延灼好好部署,吳用的計策根本就是行不通的。首先,炮兵陣地附近毫無防衛,所以李俊、張橫才能得手破壞炮架,要是呼延灼非常重視這支戰略部隊,豈能讓李俊、張橫帶四、五十個小嘍羅得手且全身而退,恐怕梁山會多折了這兩個頭領。其次,凌振率1000人去追趕更是形同兒戲,凌振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他炮兵部隊的戰鬥力,上陣衝鋒,顯然不應該是他一個炮兵營長應該去做的事。若呼延灼事先派遣將領護衛凌振的炮兵陣地,並告誡一下凌振炮兵營的重要性,顯然凌振不會親自追擊。凌振作為技術軍官容易犯錯,但呼延灼卻不應該如此有勇無謀。由於呼延灼的指揮能力低下,導致了吳用這條弱智的計策成功,結果凌振被梁山活捉。
被俘後,凌振的表現也同其他降將們基本相同,馬上就投降了,隨後就立馬掉轉槍口對付呼延灼的政府軍。同時梁山也尋找到了破解連環馬的方法,把軍事技術專家徐寧騙上梁山,讓他教授梁山人馬鉤鐮槍,而鉤鐮槍正好可以克制呼延灼的連環馬,好比現在的反坦克飛彈對重裝坦克一樣。從徐寧上梁山的過程來看,呼延灼根本就沒有要求梁山附近的市、縣配合政府軍的圍剿行動,否則徐寧和他的家屬兩撥人如何能如此順當地進入梁山的勢力範圍?終於,呼延灼為他的無謀付出了沉重代價,凌振反戈一擊,用大炮猛轟政府軍,而徐寧訓練出來的鉤鐮槍部隊又成功地擊潰了重裝騎兵連環馬,呼延灼全軍覆沒,隻身一人逃往青州。
按理說凌振可以說是梁山乃至整個大宋首屈一指的軍事技術人才。其作用要遠高於徐寧,因為徐寧的鉤鐮槍只能對付連環馬,而凌振的火炮技術可以對付任何部隊。射程7000米以上、威力巨大的大炮如能善加使用,在冷兵器時代就是一種非常有威懾力的戰略性武器,就好比今天的彈道飛彈一樣。如果梁山各大寨都裝備了凌振的火炮,豈非固若金湯。若開封城上大量部署凌振的火炮,焉能發生靖康之恥?要是宋軍每支部隊都能有一支裝備凌振火炮的炮兵分隊,恐怕完全可以同金、遼在戰場上決一雌雄。雖說這裡有些唯武器論,但沒有人能否認武器的優劣的確可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這就好比哪怕伊拉克人再英勇,還是不可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要是宋江能用凌振成立一支精銳炮兵部隊,再配合上五虎八彪將,據州占府開闢根據地,恐怕未必沒有一爭天下的本錢。就算不能爭天下,割據一方也不成問題。
可惜凌振上了梁山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排名僅為52,這個排名恐怕還是因為他是前政府軍中校營長身份的因素居多,職司僅為"專造一應大小號炮"。讓凌振這樣一個北宋首席火炮專家、高科技人才負責造號炮,這就好比讓錢學森博士去研製普通大炮一樣可笑而可悲。梁山眾人包括宋江、吳用在內都是見識過凌振火炮威力的,豈能不知如此利器棄之不用可惜?這就好比上天給了薩達姆一個造核子彈的機會,但他不知道珍惜而放棄了。北宋政府也根本沒有意識到凌振這個人才的重要性。梁山平定方臘後,凌振是九死一生的倖存者之一。宋政府雖然知道他"炮手非凡",但也不過讓他以都統領(上校正旅級)的身份回火藥局御營任職,當個小官僚,最多一個副局級。日後似乎也沒有任何出眾的事跡,碌碌無為地淹沒在人眾之中。

人物起源

凌振不見於宋元史料,也不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這些早於《水滸傳》的作品之中,也不見有專門負責火炮、火器的頭領。因此,凌振這一角色,應屬於小說《水滸傳》的創造。

武器考證

凌振是中國傳統古典小說中罕見的以火器為攻擊手段的武將之一,其“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金輪炮、風火炮車箱炮、轟天炮等,書中對於這些火炮的描述較為模糊,基本上只寫了其發射後的效果,而沒有描寫其裝填和發射的方式。因此在現代,對凌振“火炮”所指為何物,多有爭議,說法包括投石機、爆竹以及真正的利用火藥發射的、管狀的火炮等。
而在很多水滸相關的畫作、影視、衍生文學等當中,採用的多是“真正的火炮”的說法,20世紀下半葉以史學眼光閱讀古典小說的學說興起後,支持“投石機說”等的也多了起來。如凌振的畫像,多數都表現他使用管狀火炮,但另外也有一部分表現他使用投擲式火器
反對“真正的火炮”說的觀點中,有一部分的理由是,北宋沒有這么先進的火器,至少不可能大規模使用。但是考慮到《水滸傳》的成書最早也在元末,而凌振這個人物也不見於早於《水滸傳》的文學作品,作者很可能會根據當時的兵器發展情況來描寫,元明時代,中國已經有大量管狀的、用火藥發射的火炮、火銃用於作戰了,因此,《水滸傳》中出現元明時代的火炮也屬合理。但是,古代戰爭中同時使用多種火器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情況同樣適用於凌振。

人物評價

原著贊詩
火炮落時城郭碎,煙雲散處鬼神愁。轟天雷起馳風炮,凌振名聞四百州。
評點者評價
余象斗:觀凌振用此炮,真得其傳,若非梁山,則他處被其破矣。
現代評價
凌振長期以來,是一百單八將中較為不起眼的一個角色。然而,近現代以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有很多評論者將凌振視作《水滸傳》中難得的科技人才,認為他在宋朝官軍和梁山泊都一直沒被重用,經常被派去“放號炮”,是“中國歷史上科技不受重視的一個典型個案”。正如魯迅所說的“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一樣,令人惋惜。

後世影響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風雲雷電》中,主角之一凌鐵威,便被設定為凌振的後人,
綽號也是“轟天雷”。

衍生形象

續書形象
在明末清初陳忱所作百回本續書《水滸後傳》中,征方臘後倖存的凌振,最終到了暹羅國,與其他倖存梁山好漢一起,成為暹羅國新國王李俊的臣子。凌振擔任火藥正總管。
在各種70回本(金聖歎評本)續書中,凌振結局各有不同。如在《蕩寇志》中,凌振捨身攻城,自己也被轟死在地道中;在《賊三國》中,他的結局也與《蕩寇志》中的類似;在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中,凌振則與其他許多好漢一同中了計飲下毒酒身亡。

影視形象

2011年鞠覺亮版電視劇《水滸傳》:耿懿飾凌振。
2013年電影《轟天雷凌振》:張明健飾凌振。

背景分析

轟天雷轟天雷
宋朝的科技水平是比較發達,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是在這時候出現的,主要是民間的科技力量,政府似乎沒有重視。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曾經這么說:"這三種東西改變了整個世界--尤其是在航海、文學和戰爭三方面。由此產生的巨大影響,是世界上任何人、任何教派與任何國家都比不上的。"可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清朝末年,列強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和火藥來打中國,而義和團還在用大刀長矛這樣的冷兵器和人家的火槍大炮對著掄,問題出在哪裡?出在對科技的極度冷淡!宋朝首都東京開封府雖然已有生產火藥武器的部門,也就是凌振供職的甲仗庫,即使擁有凌振這樣的高科技人才,政府也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否則怎么同樣是火藥專家,人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諾貝爾搞了個諾貝爾獎,而把黑火藥技術發揚光大的凌振同志就不能來個"凌振獎"?宋朝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錯過了一個不應該錯過的機會,凌振更是無法意識到歷史賦予他的沉重使命,只是滿足於老宋組織給予他的排名五十二的虛名,沒有繼續做他的科研工作,墮落到製作號炮,僅僅把火炮當成聯絡工具來使用。老宋不是沒看到科技的威力,但我們知道這裡涉及到一場由冷兵器向熱兵器過度的革命,相應引起的是各個利益集團的重新整合。如果過度成功,傳統格局下的冷兵器技術優秀的集團將被淘汰,而這個集團是以主流的五虎八驃為代表的,利益的衝突必然導致整個利益集團向凌振施加沉重壓力。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於當時宋朝乃自很長一段時期的中國社會。加上幾個遊牧民族的統治,中國的軍事科技一而再再而三的喪失了革新的機會,直到列強兵臨城下。
凌振不被重用的悲劇,正是中國歷史上科技不受重視的一個典型個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