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潑水

馬前潑水

成語“馬前波水”用來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也是二人轉經典曲目之一。出自《朱太守風雪漁樵記雜劇》。西漢時,書生朱買臣家貧如洗,妻崔氏不耐清貧,遏買臣寫休書,改嫁暴發戶瓦工張三。朱發憤苦讀,中第,任會稽太守。赴任時,已淪為丐婦的崔氏跪於馬前,請求收留。朱命人取盆水潑於地,若崔將復水收回盆內,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絕,羞愧撞死。汪笑儂據《爛柯山》傳奇改編,為汪派代表作之一。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拼音

mǎqiánpōshǔi

解釋

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典故

出自錢鍾書《圍城》:“雖然‘馬前潑水’,居然‘破鏡重圓’。”

近義詞

覆水難收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涉及內容

漢朝朱買臣有滿腹才學,卻未得到到功名,只得以打柴為生,入贅本地崔二公家為婿。因為貧富懸殊,夫妻經常吵鬧。崔二公也嫌朱買臣不肯進取,便讓女兒向丈夫討休書(即離婚)。一天,大雪紛飛,朱買臣無法砍柴,剛進家門就遭到妻子的無情奚落和惡毒咒罵,並堅決索要休書。朱買臣勸妻子忍耐,許諾第二年可能得官。崔家女則認為朱買臣一輩子也不會發跡,非要休書不可。朱買臣忍無可忍,一氣之下寫了休書。後來由於司徒嚴助的舉薦,朱買臣做了官,任家鄉會稽郡太守。當朱買臣的好友王安道宴請朱買臣的時候,崔二公父女登門求見。崔家女一見朱買臣便下跪、認錯;朱買臣把昔日的妻子數落一番,拒不相認。在場的朋友再三相勸,崔家女也誓言要投河自盡,都無濟於事。朱買臣讓崔家女把一盆水潑在地上,堅持要重續婚姻,除非把地上的水全收起來。王安道見此情況,便把崔二公暗中托他送盤纏給朱買臣的事和盤托出。朱買臣心生慚愧,遂回心轉意。據《漢書》朱買臣本傳載,朱買臣之妻離異後,與後夫上墳,路遇朱買臣,尚款待酒飯。朱買臣富貴後回鄉,見前妻與其夫修路,令人將二人載入太守府,加以奉養。月余,其妻自縊死,朱買臣厚贈其夫。崑曲始將朱買臣之妻變成毫無情義的潑婦,京劇因襲其舊。

京劇劇目

劇情簡介

西漢時,書生朱買臣家貧如洗,妻崔氏不耐清貧,遏買臣寫休書,改嫁暴發戶瓦工張三。朱發憤苦讀,中第,任會稽太守。赴任時,已淪為丐婦的崔氏跪於馬前,請求收留。朱命人取盆水潑於地,若崔將復水收回盆內,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絕,羞愧撞死。汪笑儂據《爛柯山》傳奇改編,為汪派代表作之一。

演出歷史

民國元年(1912)6月14日首演於天津天仙茶園,民國五年12月15日在上海首演于丹佳第一台,汪笑儂飾朱買臣,王蘭芳飾崔氏,此劇塑造了守貧苦讀的朱買臣形象,休妻時的無奈,相逢時看透崔氏的勢利、無情,均通過唱做,有層次地揭示出來。休妻時[西皮倒板]、[原板],和潑水時的[二六]唱段,詞文通俗易懂,吐字清晰,唱腔質樸,感情充沛,為當時流行唱段。劇本收入《汪笑儂戲曲集》,另有《戲典》、《戲考》、《戲學匯考》、《戲學指南》及寶文堂等刊本。汪笑儂、恩曉峰、金小樓、劉天紅有唱片行世。[3]

唱詞

[西皮導板]
朱買臣提筆淚不乾,
[原板]
一旦間拆散好姻緣,
崔氏女她未曾把七出條犯,
都只為書生我手無錢,
朱買臣我休妻我為吃飯,
那時節鴛鴦分離兩邊。
寫罷了休書十字按,
[搖板]
無有中人也枉然。
九載的夫妻一朝散,
只怕我妻你就後悔難。
[二六]
狗賤人說的你是哪裡話!
朱賣臣心中自覺差。
想當年我將你娶家下,
實指望夫唱婦隨我宜室又宜家。
朱賣臣貧窮並非假,
正所謂家徒四壁我日對著芙蓉花。
日用三餐費用雖不大,
怎奈是我肩不能擔擔,
手不能夠提籃,
我又不能買賣做生涯。
那一日深山把柴打,
偏遇著北風冽冽、大雪紛飛上山滑,
我才無可奈何轉還家。
你逼定我休書來寫下,
那時節鴛鴦兩分叉。
也是我賣臣福份大,
你看我身穿大紅;腰扣玉帶;
足蹬朝靴;頭戴烏紗,是顫顫巍巍兩朵紅花。
十字街頭攔住了馬,
你叫我將你帶回家。
我若是將你帶家下,
豈不被街坊鄰人恥笑咱。
千差萬差你自己差,
結髮的夫妻就變成了活冤家。
來來來,將桶水潑地下。
[散板]
你若能收覆水我帶你回家?

二人轉曲目

劇情簡介:漢朝的朱買臣自幼家境貧寒,打柴為生,不忘發奮讀書。其妻崔氏嫌貧愛富,威逼朱買臣寫下休書,後改嫁匠人。崔氏好吃懶做,直弄得匠人家業敗盡,崔氏只好流落大街要飯。正趕上朱買臣得中狀元,被封太守衣錦還鄉。崔氏馬前認夫,朱買臣取一盆水潑於馬前,說若能把水收回盆內則可相認,崔氏連泥帶水也沒湊夠半盆,羞愧自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