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蹄蓋蕨

東北蹄蓋蕨

猴腿蹄蓋蕨(Athyriummultidentatum),別名猴腿、東北蹄蓋蕨,蹄蓋蕨科蹄蓋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東北各地,小興安嶺、長白山盛產,生於雜木林中或針闊混交林中及林緣的濕潤處、溝邊河岸草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中文名:東北蹄蓋蕨

拉丁名:AthyriumbrevifronsNakaiexKitagawa

屬種:Athyriummultidentatum

屬名:蹄蓋蕨屬

科名:蹄蓋蕨科

屬種名定名:Athyriummultidentatum(Doll.)Ching

別名:猴腿猴腿蹄蓋蕨

植物形態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植株高60-75厘米。根狀莖斜升,密生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5-35厘米,深禾稈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葉片厚草質,矩圓狀卵形,長35-40厘米,寬20-25厘米,三回羽裂,羽片密接,基部對稱,平截,有短柄,下部1-2對略縮短;小羽片近平展,鈍尖頭,基部略與羽軸合生,羽裂1/2-2/3;裂片頂端有2-4個細鋸齒,側脈單一,伸入鋸齒。孢子囊群生於裂片基部的上側一脈;囊群蓋條形,邊緣齧斷狀。多齒蹄蓋蕨A.multidentatum(Doell.)Ching近本種,但體形較大,小羽片較長,漸尖頭,裂片邊緣有長尖齒。

分布範圍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國內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小興安嶺帶嶺)、吉林(長白山)、遼寧、內蒙古(大興安嶺)、北京(懷柔、密雲坡頭)、河北赤城、淶源、龍關、蔚縣小五台、興隆霧靈山、遵化東陵)、山西(霍縣、遼武、沁縣煩、洪洞、交城)和山東北部。

國外分布: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有分布。

營養成分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每100克嫩莖葉含蛋白質2.2克,脂肪0.19克,糖類4.3克,胡蘿蔔素1.97毫克,維生素B20.25毫克,維生素C67毫克;每克乾品含鉀31.2毫克,1.9毫克,125微克,81微克,鋅62微克。此外,還含有尖葉土杉甾酮、促脫皮甾酮、鞣質等成分。食用方法:開袋後用水沖洗兩遍後,用豬瘦肉等炒食,也可用蒜泥等進行涼拌,或用於做湯,做餡,脆嫩可口,馨香宜人。冷熗、涼拌或以肉絲炒食均可,味道鮮美,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

猴腿葉乾品含有胺基酸16種,胺基酸總含量為13.46%,其中含人體所必需的7種胺基酸的含量為4.52%,谷氨酸含量最高達2.22%,其次是天門冬氨酸。谷酸是人體大腦需要的重要成分,被譽為“智慧酸”,能消除腦代謝過程中氨的毒害,保護大腦,提高智力,是有效的腦代謝促進劑,並有促進紅細胞生成的作用;天門冬氨酸對氨中毒也有顯著的延緩作用。賴氨酸作為人體第一限制胺基酸,在猴腿乾品中含量為1.03%,接近全能營養品—花粉中的含量(1.196%),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它是合成大腦神經再生性細胞和其它核蛋白及血紅蛋白等重要蛋白質所需要的胺基酸,它還能促進骨骼發育和牙齒的形成,抑制病毒性感染等,特別對嬰幼兒、孕婦營養的補充有很大意義。

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參與氧氣的運輸,是衡量營養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鋅是人體內200餘種酶的組分,參與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為生命系統的正常運行所必需。常吃猴腿能補鐵、鋅,能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化記憶,延緩腦的衰老,減少毒素的吸收。

主要用途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幼嫩葉可食,春季採摘拳卷狀幼嫩葉,沸水焯1~3分鐘,浸泡片刻後可炒食、涼拌,亦可乾制、醃漬或速凍。風味獨特,營養價值較高,具有一定的食療滋補作用,與蕨菜相似。

猴腿菜含有各種營養素,比栽培蔬菜營養豐富,其味道鮮美而獨特,藥用價值與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藥用山野菜之一,鮮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即可當蔬菜又可制飴糖、餅乾、代藕粉和藥品添加劑。猴腿菜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止血殺蟲的功效,經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昏、子宮出血、關節炎等症,並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猴腿根作中藥貫眾用。性味:苦、涼。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治風熱感冒、溫熱斑疹、吐血、衄血、腸風便血、血痢、血崩、帶下;用葉治療癤腫。

繁殖方式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孢子繁殖

孢子的採收和處理:孢子的成熟時間在7月中、下旬。孢子成熟後很快脫落。因此在採收孢子時應及時進行。孢子成熟的標緻是可在孢子葉片上見到葉背部的邊緣處的孢子囊顏色已由淡黃色變為灰黑色或黑褐色。這時可以採收。採收時,將帶有孢子囊的葉片一同採下,裝入口袋中,然後放在蔽光、乾燥的條件下保存。可在地上鋪一層塑膠布,將孢子囊葉鋪在上面。陰乾。幾天后,孢子囊開裂,孢子散落到下面的塑膠布上。蒐集,清除雜質。放在乾燥的容器中。採收後的孢子應立即播種。如不能立即播種應將孢子放入冰櫃中保存。使溫度保持在0-7℃的溫度條件下。

配製培養基:培養基的原料可用山皮土、園田土、珍珠岩、河砂、篩細的腐熟農家肥等。其配製的方法是:園田土(山皮土) 農家肥 河砂(珍珠岩)比例為1∶1∶1,加放適量的水。使培養基的含水量在65%左右。混合均勻,用細篩過篩。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酸性為宜。Ph在6?7。裝入耐高溫的塑膠袋中,然後放入蒸鍋中蒸氣滅菌4?5個小時。取出。待溫度下降時播種。

播種:先做一個盛裝培養基的木箱。一般高度為12-15厘米,長為1米,寬為50?60厘米。並根據木箱的尺寸,剪出包果培養基料的塑膠布,放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數分鐘,取出鋪在木箱底層。然後,將消毒後的培養基料放入木箱中。待料溫下降到20-25℃時便可以播種。消毒後的培養基料在操作的過程中應儘量不要裸露。以避免雜菌感染。將猴腿的孢子粉均勻地撒在培養基上。不需要蓋土。撒種後,木箱的表層用消毒後的塑膠布封嚴。置於潮濕、蔽光的環境條件下。溫度控制在18?25℃。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乾
田間管理:孢子播種後,在溫度、水份等生長條件適宜的情況下,25-30天左,孢子在培養基的表層形成淡綠色的扇形原葉體。這時應將培養基木箱置於光照較少的環境條件下。增加光照,每日的光照相時間在4小時左右。同時要保持培養基中的水份充足。經常澆水,小水勤澆。培養基中的濕度在80-90%左右。撒種後大約50天左右,生成的配子體的小植株。播種後的70-80天左右,幼體可長到4-5厘米高,這時可以進行移栽定植。

定植: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地塊作為定植田。在田內鋪施腐熟的農家肥。每畝用量在3500-4000公斤。深翻地。做床。床畦的高度在8-10厘米,寬度在1.2-1.5米。在床畦上開出定植溝,溝的深度在3-4厘米,溝寬在5-6厘米。每溝的行距在12-15厘米。將幼苗栽入溝內。保持株距在4-5厘米。蓋土,澆水,澆水時,要小水勤澆,不可大水漫灌。經常澆水,保持床土的潮濕。幼苗定植後,還要進行遮光。遮光的方法可用遮陽網進行,也可以用帶葉的樹枝插在床畦上。

根莖繁殖

根莖的採收和處理:利用猴腿的根莖進行栽培,生長的速度較快。易成活。而且栽植的季節不受限制。在一年的四季當中,均可以進行栽培。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猴腿的根莖在採收時,應盡力保持根系的完整。生長年限較多的根莖較粗大。而且生長著幾個或多個子根莖,相互纏繞在一起。將其挖出,並將每一個子根莖從上邊分離開,進行分株繁殖。在劈開根莖時,要保護好每一個子根莖頂端的生長點。內有許多猴腿的未萌發的幼葉捲曲頭。採收後的根莖,應放在蔽光、潮濕的地方保存。上蓋稻草簾,灑些水以保持濕潤。

栽植

栽植的方法與孢子繁殖中幼苗的培育中相同,可參照進行操作。

栽培管理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保護地的環境要求
近年來,由於工業“三廢”的排放,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空氣、水質、土壤等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而生產地的大氣、土壤、水質、氣候等環境因素是影響野菜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的要求選擇空氣、水質、土壤等環境適宜的區域進行猴腿野菜生產,同時產地要避開公路主幹線和重金屬背景值高的地區,這樣才能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無公害山野菜場菜產品。為了保證猴腿商品野菜的優質無公害,在選擇栽培地的時候,應確保無污染的良好生態環境。

另外,對於生產猴腿的土壤條件,要求土壤肥沃、疏鬆、腐殖持含量豐富。而且土壤的含水量較好的地塊。供水方便。土壤的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酸性為宜。

整地施肥

施肥時,應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要求,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嚴禁使用化學化肥。重施有機肥:有機肥應經高溫堆漚腐熟,殺死病菌、蟲卵後施用,這樣有機肥就不會導致蔬菜硝酸鹽污染,不僅品質好,而且耐貯存。沼氣廢渣液肥效高,經常施用,病蟲少,可減少農藥用量,提高蔬菜產量。用沼氣渣生產的蔬菜,是最佳的無公害蔬菜。

先在地表上鋪施腐熟的農家肥,每畝用量在4000?4500公斤。深翻地,使農家肥與土壤充分混合。破碎土塊,清除雜質。為了防止病害的發生,在施肥的同時,撒入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10克左右。將農家肥、農藥一翻入土中。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栽植

為了增加溫室內的栽植密度,在溫室內常採用池畦栽植。按南北方向挖出寬度為1.5米,深度為20厘米的坑池。將猴腿的根莖擺入池內。根莖要緊密擺放。每平方米可栽植較大的猴腿根莖60-80株。較小的根莖,每平方米可栽植100-120株左右。擺滿池畦後,填土。填土時,應將猴腿根莖的項端留出地表1?2厘米。將根莖間的空隙用床土填平。澆水。待覆土滲下後再填平。澆水。在栽植時應依次進行。即栽完一床後,再進行下一床的栽植。澆足底水。

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根莖定植後,第一次底水澆足後,不宜澆水,用水量以土壤潮濕為度。以免由於溫室內的水量過大而降低溫室內的溫度。等幼葉長出地表前應適量澆水。在採收前應小水勤澆。不宜缺水。在幼葉生長的整個過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份

當幼葉長出後,可追肥一次。用人畜糞水澆於床面上。也可以施用液態有機肥。另外,在幼苗長到4?5厘米高時也可以施用濃度為1∶2000倍的赤黴素溶液,噴施於葉片上,有著較好的增產效果。在每次採收後的一周可以進行第二次追肥。

溫度和光照:根莖定植後到幼葉長出前這一時期,溫室內應保持較高的溫度條件。白天的溫度應控制在18-25℃,夜間的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2℃以上。根莖定植後大約25-30天,幼葉便可以長出地表。當幼葉長出地表後,溫室內的溫度不宜過高。白天的溫度應在15-22℃,夜間的最低溫度應在10℃以上。在這一時期,應保持溫室內有較大的溫差。溫度應在10-18℃之間。在這種溫度條件下,幼葉生長的鮮嫩、肥胖、捲曲頭不宜伸開,有時可以長到25-30厘米高而不伸開捲曲頭。

出土的幼葉在溫度達到5℃以上時便可以生長。但生長較慢。幼葉不耐寒。在-2℃的低溫下幾個小時便受凍害。受到凍害的捲曲頭髮軟、色澤變黑色。地下根莖可以在-40℃的溫度下而不受凍害。幼葉長出地表時,應採取必要的遮光措施。幼葉在弱光的環境條件下不易老化,葉柄鮮嫩、肥胖,產量高,質量好。遮光的方法可在溫室內搭設遮陽網,也可以在溫室的外層鋪設稻草簾來遮光。

加工方法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猴腿為龍骨科猴蹄蓋蕨,多年生草本植物。漬、曬猴腿的製作工藝如下:
1、採摘當幼苗長出12厘米高、尖端生捲曲葉、表面附生鱗片狀時即可採摘。除去雜草和雜質,分開綠莖和紫莖、粗壯菜和瘦弱菜。
2、鹽漬菜與鹽的比例為10:4,一層鹽一層菜把缸擺滿,上壓重石,醃漬10天后撈出,用清水洗去鹽粒。
3、晾曬揉搓將鹽漬菜放入曬席上,1公斤攤成一個環形,曬40分鐘後進行揉搓,要求搓掉鱗片,揉斷組織內部纖維。並不斷翻動,每隔40分鐘翻一次,大約揉搓4次,曬乾為止。
4、整理把菜形直挺不捲的老化菜挑出去,把帶有鱗片和揉斷纖維的菜也剔除,萊形捲曲的即為成品。

發展前景

東北蹄蓋蕨東北蹄蓋蕨
猴腿蹄蓋蕨因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藥理效能廣泛、天然無污染,被譽為“山珍之王”,身價倍增,走俏國際市場。近年來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形成了一股“野菜熱”,本、韓國每年都從中國進口大量蕨類野菜。

猴腿蹄蓋蕨資源在中國分布廣泛,尤其在東北各林區集中分布且蘊藏量十分豐富。但近年來隨著“野菜熱”,這些蕨類資源被無序開發,出現了資源危機。由於蕨類植物生命力極強,極易栽種,生長快,產量高,應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次生林改造、天保工程、生態建設,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進行大面積成片種植蕨類野菜,既不占農田又可提高廣大林區職工和農民的經濟收入,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野菜治百病

野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每一次品嘗,都是和自然的親密接觸。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亦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野菜不僅能夠豐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