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蹄蓋蕨

秦氏蹄蓋蕨

秦氏蹄蓋蕨(學名:Athyrium chingianum)為蹄蓋蕨科蹄蓋蕨屬下的一個,,蹄蓋蕨屬,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約1-2毫米,疏被深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特產於雲南(貢山及瀘水高黎貢山),生於灌叢間或常綠闊葉林緣,海拔3000-3660米。模式標本采自貢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秦氏蹄蓋蕨
種拉丁名:AthyriumchingianumZ.R.WangetX.C.Zhang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蹄蓋蕨屬
屬拉丁名:Athyrium
國內分布:特產於雲南(貢山及瀘水高黎貢山)/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Bull.Bot.Res.11(3):12.f.3:1-3.1991]
中國植物志:3(2):246

形態描述

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約1-2毫米,疏被深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能育葉長10-25厘米;葉柄長5-15厘米,直徑約1毫米,禾稈色,光滑,基部疏被深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4-6厘米,先端漸尖,一回羽狀;羽片狹披針形,基部上側稍大,斜展,無柄,羽狀深裂;裂片5-10對,近對生,稍斜展,長圓形,邊緣有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葉片乾後草質,綠色,光滑無毛,上面佯片狹披針形,基部上側稍大,斜展,無柄,羽狀深裂;裂片5-10對,近對生,稍斜展,長圓形,邊緣有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葉片乾後草質,綠色,光滑無毛,上面沿主脈及側脈有針狀軟刺。孢子囊群著生於中肋基部著生;囊群蓋邊緣齧蝕狀。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分布

特產於雲南(貢山及瀘水高黎貢山),生於灌叢間或常綠闊葉林緣,海拔3000-3660米。模式標本采自貢山

相似植物

本種葉片外形略象黑足蹄蓋蕨A.nigripes(Bl.)Moore,常和俞氏蹄蓋蕨A.yuiChing生長在一起,形態也很相似,但根狀莖細長橫走,羽片較長對數較少(僅6-10對),孢子囊群不是在羽片上靠羽軸著生排成1列,而是常在羽片之裂片上靠中肋著生。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