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蹄蓋蕨

黑龍江蹄蓋蕨

黑龍江蹄蓋蕨,根狀莖短粗,直立。分布於黑龍江東北部(伊春縣)、海拔800米針葉林下。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黑龍江蹄蓋蕨Athyriumrubripes(Kom.)Ko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2)卷蹄蓋蕨科ATHYRIACEAE蹄蓋蕨組Sect.10.AthyriumS.K.WuetR.C.Ching
31.黑龍江蹄蓋蕨(蕨類名詞及名稱)
Athyriumrubripes(Kom.)Kom.inBull.Jard.Bot.Kieff13:145.1931;FomininKom.Fl.URSS2:54.1934.——Athyriumfilix-femina(L.)Rothvar.rubripesKom.inBull.Jard.Bot.Petr.16:149.1916.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連同葉柄基部被深褐色、闊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50-65厘米;葉柄長20-28厘米,基部直徑1.5-2毫米,黑褐色,向上粉紅色,略有光澤,近光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0-40厘米,中部寬12-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變狹,二回羽狀;羽片約15對,近互生,斜展,近無柄,下部2-3對羽片略縮短,基部一對長約3厘米,中部的羽片披針形,長8-10厘米,基部寬1.7-2厘米,漸尖頭,基部截形或下部斜楔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2-20對,近對生,近平展,長圓形,長8-12毫米,寬3-4毫米,尖頭或鈍頭,並有短尖鋸齒,基部上側近截形,下側斜楔形,下延在羽軸上成狹翅,彼此相連(基部1-2對彼此分離),邊緣銳裂達1/3;裂片5-7對,近長方形,先端有3-4個小尖鋸齒。葉脈兩面可見,主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裂片上側脈二至三叉,但基部上側裂片上為羽狀,每鋸齒內小脈1條,伸達頂端。葉乾後薄草質,綠色或黃綠色,兩面光滑;葉軸和羽軸下面禾稈色,略帶粉紅色,略被小鱗片和棘頭狀短腺毛。孢子囊群長圓形,每小羽片4-5對,略靠近主脈,並在主脈兩側各排成一行;囊群蓋多為長圓形,少為彎鉤形或馬蹄形,淺褐色,膜質,邊緣齧蝕狀,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

地區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東北部(伊春縣)。生針葉林下,海拔800米。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烏蘇里江流域)。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