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節蕨

羽節蕨

羽節蕨,蹄蓋蕨科羽節蕨屬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羽節蕨羽節
根狀莖細長橫走,先端被淺褐色卵狀披針形的鱗片;葉通常遠生,有時近生。能育葉長(16-)20-50(-76)厘米;葉柄長(8-)15-32(-51)厘米,直徑可達3.5毫米,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向上光滑;葉片三角狀卵形,長(7-)15-20(-27)厘米,寬(7-)14-22(-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一回羽狀-羽片羽裂或二回羽狀,小羽片深羽裂;羽片(3-)5-8對,對生,斜向上,下部1-4對具柄,以關節著生於葉軸,基部一對羽片最大,長三角形,長(4-)8-15(-18)厘米,基部寬3-7(-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平截形,柄長(0.8-)1-2.5(-3.5)厘米,略斜向上,一回羽狀,小羽片羽裂或深羽裂;一回小羽片5-8對,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近平截,對生或近對生,下部一至數對以關節著生於羽軸,通常無柄,有時基部一對具短柄,長1-3(-12)毫米,羽片基部下側小羽片最長,約1-5(-7)厘米,寬(0.7-)1-2.3厘米,向下斜展,一回羽狀或羽裂;裂片5-10對,長方形至長卵形,先端圓鈍,基部彼此分離或以狹翅相連,邊緣具淺圓齒;第二對羽片距基部一對(2-)4-5(-7.5)厘米,長三角形,遠較基部羽片小,長4-8(-12)厘米;從第三對羽片起為闊披針形,向上各對逐漸變小。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小脈通常二叉,有時單一,極斜向上,明顯可見。葉乾後草質或紙質,上面淡綠色,下面淺灰綠色;葉柄上部、葉軸、羽軸多少具透明或淡黃色短腺體。孢子囊群小,圓形或長圓形,生於小脈背上,靠近末回羽片或裂片的邊緣。孢子表面有裂片狀褶皺,上面有小穴狀紋飾。染色體數目2n=80。

地理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小興安嶺、饒河、伊春、寶清、鏡泊湖)、吉林(通化)、遼寧、內蒙古(大興安嶺、大青山、東老頭山、烏拉山、白狼、索倫、昭盟喀旗、伊列克特、昭馬達盟)、北京(密雲坡頭、懷柔、百花山、東陵)、河北(圍場、承德、灤平、興隆霧靈山、龍關、懷來、涿鹿、蔚縣小五台山、淶水、淶源、內丘)、山西(五台山、五台、寧武、五寨、關帝山、交城、離石、霍縣、沁水、靈空山、興縣、中陽、離山、渾源、繁峙、朔縣、沁縣、靈石、介休、婁煩、文水)、河南(太行山、伏牛山)、陝西(太白山)、寧夏(涇源)、甘肅(榆中、興隆山、連城、舟曲、康縣)、青海(湟源、門源、循化)、新疆(布爾金、福海)、四川(松潘、南坪、天全、蘆山、小金、金川、九龍、理縣、稻城、乾寧、甘孜、丹巴、道孚、馬爾康、康定、得榮、鹽源、白玉)、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德欽、維西、蘭坪、貢山獨龍江怒江分水嶺)和西藏東南部(察隅、波密、吉隆、米林、南迦巴瓦)等省區。生林下陰濕處或山坡,海拔450-3975米。也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遠東區和北美洲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植物之蹄蓋蕨科(二)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