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筍

雷公筍

雷公筍,學名閉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1.2米,頂部常分枝,莖有節,稍帶紫紅色。

雷公筍

雷公筍雷公筍

學名:閉鞘姜

英文名:costusspeciosus

別名:又稱白石筍樟柳頭海南姜水蕉花廣東商陸

簡介

雷公筍雷公筍
雷公筍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高1-2米,頂部常分枝,莖圓有節,稍帶紫紅色。葉互生,單葉,螺鏇狀排列,長圓形成披針形基部抱莖,背部密生灰色絹毛,葉鞘寬而封閉,故稱“閉鞘姜”。

花序狀頂生,橢形或卵形;苞片卵形,紅色,具銳尖頭;花萼3裂;花白色,雄蕊花瓣狀,白色,基部橙黃色。蒴果木質紅色。根莖橫走,塊狀,多纖維,名姜,但無辛辣味。花期7—9月,果期9—11月,春季至10月中均有嫩莖從地下抽出,冬季休眠,地上部分停止生長,以地下根莖膨貯藏養份過冬。閉鞘姜喜溫暖,不耐寒,20度以下生長緩慢。不耐強光,喜潮濕,散射光性良好。由於其嫩莖似筍,喜蔭濕,風雨雷電交加天氣長得更好,故海南人稱之為“雷公筍”。

雷公筍是黎族地區野菜的一種。遍布瓊南山區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里、嶺腳下。每逢四五月春風化雨時破土而出。莖筍約食指般粗細、筷子般長短。將其削成細條煮山蟹或醃酸煮鮮河魚,是下酒飯的上等名菜。

分布

多分布於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東南亞及南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

食用方法及營養

酸雷公筍湯又是清熱解毒良藥,一年四季常喝雷公筍湯,可少生病。民間多將其鮮嫩桿莖用洗米水醃製,作家常小吃,或拌炒魚、肉,味酸質脆、肉嫩鮮美、消食去膩,是具有白沙山區特色的“綠色食品”。

雷公

雷公筍雷公筍
筍是海南著名的食用野菜。它營養價值高,莖中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等。每逢四月春風化雨時會破土而出,莖筍約食指般粗細,筷子般長短。將其和魚、肉同煮,味道鮮美。食用後清涼開胃、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壓、有治療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種食用功效。

海南地區開春後2—10月上山採回生的嫩莖食。食用方法為鮮食或將莖製成酸筍。醃製方法為將煮沸的米飯水冷卻後加入少許鹽,放入切成段的嫩莖醃漬,5—7天發出誘人酸味時可食用。製成的筍呈淺黃,可生食涼拌或炒、煮食,加入魚、肉等同煮味更佳,食後清涼開胃、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壓,有治療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種食療功效。鮮莖食用方法為將嫩莖切成片後於沸水中煮2—3分鐘後炒食或煮湯或涼拌。花亦可食,炒食或煮湯,既美觀又美味。但根頭新鮮時有毒,不可鮮食根頭。

沙炒雷公筍

備料及製法:

1.從壇中將雷公筍撈出,用洗米水洗淨,去酸味,瀝乾(約400g)。
2.花生油60g入淨鍋座火,投入蒜茸,放入雷公筍,猛火煸炒,下少許白糖、鹽、雞精、麻油、濕粉勾芡,猛火收汁,出勺裝盤中即成。
特點:酸甜清爽,鮮香。
注:雷公筍是“南條”中的一種,取出嫩梗芯,經鹽擦後入壇中,煮地瓜水注入封好壇蓋,置陰冷處分15天撈出煮食,也有生食的,但要注意衛生,在通什、樂東一帶均有醃製的,在市場上出售。

藥用功效

除了食用功效外,它還有顯著的藥用功效。根狀莖用內服治水腫,外洗瘡癤,利水、清腫、拔毒。主治腎炎、浮

雷公筍雷公筍
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腎結石等。又因其含有豐富的皂甙、總黃酮,對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有特別的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其肉質厚、質鮮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增進健康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經農業部熱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檢疫總局批准為“無公害天然綠色食品”,其產品可製成鮮筍、清水罐頭、醃製品、乾製品和飲料。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雷公筍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認識不斷提高,雷公筍的消費量在逐年增加。日本美國法國進口量都在逐年增長。雷公筍開發種植並未被人們重視,產量增長不是太大。雖然海南南部地區和某些農業企業均有零星栽培,但都以小規模(1—10畝)為主,目前除了西達農場外還沒有其他地區商業性規模化開發種植。
正宗野味新品牌,綠色食品請君嘗。我們熱情歡迎各方客商前來與我們共同開發種植雷公筍。

雷公筍的來歷

雷公筍雷公筍
桐君,黃帝時人(距今已有4000餘年),黃帝命巫彭採藥求道,止於桐廬縣東山(現在的桐君山)桐樹下,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有《桐君草藥錄。他定的中藥處方格律君、臣、佐、使,沿用至今,桐君老人與他的徒弟雷公一生行醫行善,濟世救民不留姓名。在桐廬縣合村鄉有一座山名叫“雷桐山”,文革前山上有一座“雷公祠”,現在知道“雷桐山”來歷的人已不多。據知情的老人講,雷桐山是有來歷的,“雷”就是紀念桐君的徒弟雷公,“桐”就是紀念桐君老人。“雷公祠”就是合村老百姓專門紀念雷公的。雷公當年從桐廬到合村一百餘里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他幾乎所有的藥材都是從合村各地特別是大溪等地採集的。他一邊在合村採藥,一邊順便為當地的老百姓看病,合村的“麻姑”看上了他,所以麻姑就是雷公的妻子。雷公每次從桐廬回到合村,到雷公家看病的人就絡繹不絕.雷公還擅長接骨,看跌打損傷,相傳用刀把新開丫的筍竹砍斷,雷公能用接骨藥把毛竹重新接活。當時雷公接活的筍竹就是我們現在的早竹,也就是現在老百姓公認的雷公竹。解放前分水後岩村何某有一手接骨的好本領,相傳他們的祖師爺就是雷公。如今,有一種治療風濕病的叫“雷公藤”的草藥也是以雷公的名字命名的。雷公有一次在合村高上采“吊蘭”時,爬在石壁上由於不小心,從石壁上掉下來不幸遇難。麻姑在家左等右等,不見雷公回家,叫了一幫村民上山尋找雷公,當發現雷公時,雷公早已斷氣。村民後來就把雷公安葬在雷桐山上,並在山上建了“雷公祠”,以紀念雷公的豐功偉績。雷公遇難以後,麻姑就承擔起了合村方圓30里的老百姓的看病任務,如今合村有大量的地名是以麻姑的名字命名的。由於雷公的遇難,麻姑悲痛萬分,她最後到了“仙姑尖”(合村與臨安交接的一座大山)定居,並最終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雷公最終到了天上做了“雷公菩薩”,麻姑到了天上做了“仙姑娘娘”,人們把雷公接活的那種筍叫著雷公筍。

栽培技術

雷公筍雷公筍
1、雷公筍性喜溫暖、濕潤環境下生長,生於疏林下、山谷陰濕地、路邊草叢、山坡、水溝邊等處,呈野生狀態的雷公筍能長勢良好。對土壤適應性強,適於各種土壤生長,根系分布深而廣,吸收能力強,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層周圍。根莖好氣性強,在根莖分枝處易發生分枝和氣生根,因此,應選擇水源充足、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種植為宜。雷公筍喜溫、喜光,生長適溫為20—30℃,在華南地區春、夏、秋三季均可生長,冬季呈半休眠狀態。其耐寒力較強,能耐0℃以上的低溫,霜凍時,地上部受凍害、枯死,翌年地下根莖株芽萌發出新株,在北京部分地區也可栽培。在35℃以上高溫仍能生長,但長勢緩慢,生長不良。秋季是其開花的最佳季節。生產實踐證明,雷公筍適應性強,粗生快長,鮮切花產量高。

2、栽培要點

(1)種苗繁殖技術

雷公筍以分根(株)法和扦插法繁殖為主。分根繁殖一般在春季進行,挖取其地下根莖,以1—2個株芽連根莖分開種植於大田即可。扦插法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方法是:剪取老熟的枝莖條,以2—3個節位為一小段剪斷,斜插於通透性良好的砂床或半砂質性的壤土,堅持淋水,保持砂床濕潤狀態,大約15天后,在其莖節位芽眼處即可長

雷公筍雷公筍
出新株,一個月後即可移植于田間。

(2)種植季節及種植方式

雷公筍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但以春季、夏初種植為好,有利於當年獲取高產。一次種植,多年生產。因其生長旺盛,分生能力強,在稍好的肥水管理條件下即可獲得高產,因此栽培上以成片種植為好。在田間須預留肥水管理和鮮花採收用的通道,並開好排水溝,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使用率

(3)田間管理

雷公筍管理粗放,稍加肥水管理就能獲取高產。但要獲取優質的鮮切花產品仍要良好的肥水管理。因其生長量大,分生能力強,因此,在其整個生育期間要有充足的N、P、K三要素肥供應。但要防止植株徒長,分櫱過密,長勢太旺等,如植株過密則應疏除部分,以利於提高花的品質。冬季停止生長後,宜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壓肥,清除田間枯莖爛葉,減輕病蟲侵染源,以利翌年生長。

(4)病蟲害防治

雷公筍管理較粗放,抗病性強,病蟲害少。主要應防治毛蟲、毒蛾類等危害葉片,可用敵敵畏1000—1500倍液、滅掃利、大功臣等藥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5)鮮切花採收與保鮮

雷公筍俗稱“白頭到老”,主要指其開花時每次從下向上只開放兩朵白花,直開到頂端花謝為止。因此,花的採收在其開花時就可進行,也可等其花穗足夠長而大時採收。採收時從莖基部剪除,剝乾淨葉片和葉鞘,然後浸於水中保鮮。作乾花用的,可等其花完全開完,採收其紅色革質狀的穗狀花序。

相關資料

1.http://www.e-hifarms.com/huiyuan/xida/feijiaonongye.htm

2.http://www.hq.xinhuanet.com/travel/2008-03/14/content_12704093.htm

野菜治百病

野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每一次品嘗,都是和自然的親密接觸。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亦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野菜不僅能夠豐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