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村

白溪村

浙江省長興縣白溪村距縣城3公里。南與雉城鎮相接,東和下箬寺鄉交界,北與陸家、南北莊為鄰,西與新湖村隔河相望。村前有一條小溪,分城北箬溪之水入太湖(長興港、合溪新港未開通前),因流水清澈,碧波常年,名白溪,村名由此而得。白溪村轄白溪、南頭浜、殷家浜、東浜村、周家、小陸家、戴家浜、河上等9個自然村26個生產隊。村委會駐地白溪。隸屬於後漾鄉。1992年有624戶、2102人,2749畝糧田。

基本信息

苗源基地

白溪村白溪村
白溪村有104國道南北貫通村區,鄉村土路與各自然村相通,西有塘港,水陸暢通,屬浙北平原區。常年以生產稻麥、油菜為主,蠶桑漁業、水果為輔。70年代為長興縣"豐產方"、"噸糧田"的樣板,近幾年糧食總產年平均2000餘噸。村民都利用門前屋後菜地,培植瓜果等苗,作為商品送到千家萬戶,這是白溪村民發展第三產業的一大優勢。白溪村歷史上有繁育蔬果秧苗的傳統。長興有"苗源出白溪"之說,人稱白溪為"苗源村"。不管任何季節,遍村有蔬果菜秧苗。一座座塑膠暖房,秋冬早春皆是,門前屋後、田頭地角呈現出一片苗圃景象。家家戶戶,一年四季套種,季季相銜接。一般農戶種植得法,二三分地的年收入四五千元,小戶也有幾百上千。白溪人說:"城市要解決菜籃子,我們管好菜園子;小中得益,方便一家一戶。"一到種植季節,白溪人挑籮帶框上街頭、村頭、田頭,送貨上門。據統計,白溪年生產各種菜苗上千萬棵,紮根千家萬戶。如江蘇宜興的丁山、張渚、湖、大港及長興的和平、煤山、李家巷等地,都有白溪的秧苗出現。苗圃成了白溪人的“聚寶盆”,成為白溪最佳化農業唯一的家庭副業項目。白溪人為了不使品種老化,從季節、品種、播種方法、管理措施等方面,不斷改革,保持市場上有競爭力,特別是在栽培上實行科學化,生產逐步趨向專業化。

產業發展

白溪村白溪村

改革開放使白溪人價值觀念發生變化,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出現了象朱紀根、陸阿文、臧滿英等村民,闖商場,走經商辦企業的路子。朱紀根,當上了縣民政工業公司的經理。他獨具慧眼,有企業家的膽略,填平楊家塘,興建學校;招商接線,引進資金、人才,搞活了長興與白溪的經濟網路。陸阿文原是白溪皮件廠的一名普通工人,現任後漾鄉製革廠廠長。製革廠生產的皮件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並在深圳有了自已的"視窗"。他和妻子臧滿英,都成了辦企業的能人。臧滿英在浙江工學院讀了二年書,在鄉村工業中掌握加工技術,她設計的皮件產品銷往日本、香港,和丈夫陸阿文在深圳開了一家40多人的皮件加工廠,自己經銷,並站穩了腳跟。《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日報》報導了臧滿英"農村婦女闖特區"的事跡。還有朱紀昌的沙發,高復生的皮包,在長興也小有名氣。1990年,白溪村工農業總產值達25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元,60%以上的戶住進新樓房。村級經濟不斷鞏固,現有固定資產36萬元。村辦企業有蓄電池廠、紙袋廠、葡萄場、魚業場、104國道停車場、飯店。

歷史沿革

白溪村的名勝古蹟有聖旨廟、聖旨橋、朱家祠堂(原名白溪畫莊)。聖旨廟、聖旨橋在毛家浜,現為村文化中心,學校、村辦公室駐地。據傳,長興下箬人南朝陳武帝(霸先),未做官時,一天在此幹完農活後休息,夢見一老人走來,對他說,你當大貴。當陳霸先當了陳朝皇帝後,回憶起夢裡老人的話,便下聖旨,在此建廟、造橋,以紀念這位老人。現聖旨廟已圮,遺址尚存;聖旨橋為三孔石橋,現保存良好。聖旨廟原地名為陳家浜,系陳氏所居。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占領陳家浜,並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因當地人稱太平軍為"長毛",故後來把陳家浜改名為"毛家浜"。朱家祠堂為明末隱士朱升所建,名白溪畫莊,系歇山頂磚木結構,形似北京大和殿。內有木柱4根。大殿與兩面廊屋基本完好。祠堂前面,原有一對大石獅,高圍2*1.5米,為縣內罕見之物,毀於"文化大革命"之中。朱升世居白溪,8歲能文,9歲補諸生,時明懷宗崇禎)需才,亟命大司成合,較國學12000人,只拔朱升等6人。後有人阻撓而放歸鄉里,過隱居生活.朱升論古有獨到見解,尤工書法,鐘王筆意,築白溪畫莊,隱居教授,卒年66歲。善謀略,多遠見,博學多才。且是研究茶葉的專家,著有《茶譜》四卷、《最樂堂》詩文三集等。

建設規劃

白溪人勤勞儉樸,在歷任黨支部書記朱阿清、朱景榮、陳粉林等帶領下,村貌日益改變。1992年,村里投入10萬多元,改造了2000米長的低壓線路。是年冬投入5萬多元,拆建村辦國小,建造8間240多平方米。又投資5000多元,改造了從白溪到殷家南頭浜道路3000米,可通麵包車和工具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種植巨峰葡萄39畝,水面放養珍珠蚌20多萬隻。在104國道旁新建飯店、停車場7家。

湖南省郴州市白溪村

白溪村村民鏟草皮
郴州市蘇仙區橋口鎮白溪村,是全省聞名的依靠草皮種植富裕起來的小康村。2000年前的白溪村,可謂是一窮二白,有的村民窮得連鹽都買不起。一一個名叫黃開洋的小伙子退伍的時候從部隊帶回三平方米草皮種子,他嘗試著在自己的田裡種起來,由於不懂技術,結果試種失敗。支、村兩委一班人發現這一情況後,敏銳意識到這是白溪人走出貧窮的產業結構調整項目。於是,他們及時地對村民進行引導,並先後多方籌資7萬多元組織村、組幹部、全體黨員及部分青年骨幹到上海、江蘇、廣東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與此同時,還邀請省農科院和湖南大學的專家、教授來村里講課。村民們很快掌握了草皮種植技術和防蟲防病技術。並在專家、教授們的幫助下,先後引進了天鵝絨、馬尼拉、高羊茅、美國一號、美國二號、馬蹄筋等耐旱性好,枯黃期短,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經過白溪人10多年來的努力打拚,白溪草皮逐漸走出了湖南,走上了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和京珠、京滬、衡昆、昌贛等13條高速公路。白溪人用草皮美化了城市,綠化了公路,同時,也植富了自己的家園。
草皮成了白溪人共同致富的朝陽產業和品牌產品。草皮種植面積已達4300多畝,草皮總收入占全村年總收入的90%以上。2005年,全村僅草皮收入就達1800萬元,人均純收入4700元,全村5萬~100萬元的存款戶占85%,有10%的家庭存款在100萬元以上,還有5%的家庭存款已超過了500萬元。村里現有廣州本田、上海奧迪、別克、寶馬等中高等私家車20多輛,有25%的農戶裝上了寬頻網,有32%的農戶新蓋了小洋樓。
白溪人先後投資120多萬元修建了6000多米的高標準通組水泥路,修通了4條到組的沙石公路。如今,一條寬9米,長1.5公里的商業大道已初顯雛形,總投資3000萬元的外資企業海華木業,一個高標準的游泳池和一棟高規格、多功能的村部綜合辦公大樓在商業街上安家落戶。 綠意盎然的草坪,新潮氣派的小樓,寬闊平整的街道……來到郴州市白溪村,美麗的景色讓人眼前一亮。而村口大理石上雕刻的“湖南省首批小康示範村”幾個大字,告訴我們這個村確實非同一般。
白溪村原來是個很普通的小村子。10多年前的白溪村堪稱是“地少路窄房屋破,清茶淡飯生活苦”。可現在不一樣了,10年過去,白溪村建成了郴州市最大的草皮、苗圃基地,村民過上了家家住新房、戶戶有存款的幸福生活。
談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發出同樣的感慨:感謝親人解放軍,是子弟兵把我們領上致富路的。

村莊的年代歷史

白溪村是怎樣擺脫貧窮落後狀況的呢?駐地76112部隊91分隊部隊長羅智介紹說:駐地村民的窮牽動著部隊幾任班子的心,然而,財力共建,部隊經濟能力有限,智力共建,部隊技術又用不上。一次,部隊“一班人”外出學習,在參觀某園林公司時找到靈感,勾勒出一幅“種植草皮、銷售草皮、實現經濟創收”的藍圖。隨後,部隊領導帶領村民反覆論證,南下廣州取經,試點先行,不到半年時間,“種草促發展、創收奔小康”的方案正式實施。
授藝先授技。部隊在派出3名骨幹外出進修的同時,請來專家給村民傳授種養基礎知識,手把手教規程,並專門從江蘇引進“天鵝絨”草種進行試種。官兵們熱火朝天地乾,不少村民卻站在一邊觀望——他們心裡沒底,擔心投入的錢打了水漂,產生不了效益。對此,部隊領導採取部隊先墊資、創收後再還貸的辦法,打消了村民的思想顧慮。
1998年3月,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部隊官兵在亂石灘中開荒換土,20天時間,新開發土地30多畝。部隊領導堅守一個信念,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課餘時間,他們帶領技術人員,一頭扎進田間地頭,研究不同類型草皮適宜什麼樣的土壤。當年5月,第一批7個品種的草皮播種後,他們組織人員精心養護,加強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批草皮種植大功告成,平均每畝獲益5000多元。為了暢通銷路,部隊領導發動親朋好友聯繫買方,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隨後,由於草皮種類多、質量好、信譽高,先後又有8家企業提前簽下了訂貨單。
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穫綠色的夢想。10年來,部隊官兵先後幫助白溪村引進“台灣青”、“馬尼拉”、“馬蹄筋”等草皮新品種,引進新設備和新技術,實現了人工種植向機械化種植的轉變。白溪村在地方各級領導的指導幫助下,建成了郴州市最大的草皮、苗圃基地,種有草皮10000畝,苗圃5400畝。他們的草皮、花木不僅在中南五省頗具影響,還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