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鶴村

五鶴村

五鶴村位於安吉縣西南部,東、南、西三面環山,形似盆地。境內的公路支線北與省道彭(公)、安(吉)公路聯接。歷來以林業生產為主,為安吉縣著名的毛竹產區之一。

基本信息


村情簡介

五鶴村村口
相傳清代以前,境內荒無人煙。後有5名逃難婦女棲居。清同治年間,人口漸增,命名五女莊。本世紀初至60年代,又不斷有移民入境定居,其中有蕭山、富陽、桐廬、紹興、永康、義烏、天台、青田、東陽、平湖、寧波等地從事造紙和開礦的工人;有安徽省安慶地區的移民;有上海杭州市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還有從江蘇丹陽嫁來的婦女。全村有108姓,其中以汪、鄒、孫、盧、葉姓人口居多。

清屬移風鄉;民國期間屬南嶼鄉;1950年屬港口鄉;1956年,取五雲里和鶴嶺兩地名的首字,成立五鶴農林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屬青山人民公社,為五鶴生產隊(後稱大隊);1960年9月屬港口人民公社;1983年5月屬港口鄉。轄西路、敘石塢、五雲里、清吏、查家頭、樹景塢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五雲里。1992年共545戶,1935人。
村區資源豐富,擁有相當儲量的鐵礦石。1958-1979年間,嘉興地區鋼鐵廠曾在查家頭北面的礦山開採鐵礦石,並建成一條通入村區運輸鐵礦石的專線公路。縣屬靈峰寺林場在村區五雲里設立港口分場。

1896年出生於五雲里的章雲,生前與民國高級將領胡宗南關係密切;曾任孝豐縣第一、第二屆參議會議長。

經濟產業

五鶴村毛竹林
全村擁有毛竹林面積9627畝。1949年前,每畝竹林的立竹量100株左右,毛竹胸圍平均7.5寸。60年代開始,毛竹生產由生產隊統一管理,採取護筍養竹、防病治蟲、除草、鬆土施肥等措施,做到合理砍伐,適時購銷。70年代開始,實行“砍八留六”,提高竹林的立竹量。1984年開始,開發筍、竹兩用山,使每畝竹山的出筍量由62.5公斤提高到115公斤。目前,毛竹蓄積量達到212萬株,平均每畝立竹200株以上;每度砍伐毛竹53萬支;筍、竹兩用山達到2000畝。毛竹的質量和長度均有提高,最大的毛竹胸圍達15.7寸。大坑的毛竹以高、大、均勻而著名,自1956年以來,曾先後有原蘇聯加拿大印度越南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專家和旅遊者前來參觀、遊覽,如今已成為省旅遊線定點單位。

70年代初,五鶴村始辦糧食加工廠,廠房簡陋,設備落後;1977年擴建廠房,更新設備,經營範圍為碾米、軋粉、飼料和年糕加工。1980年創辦農機修配廠,生產農用打稻機,但規模不大。1984年,投資16萬元創辦筍廠(後定名為五鶴罐頭食品廠,成為浙江省水煮筍集團成員廠),次年建成投產,年產水煮筍能力80噸。1986年開始,由王建平(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承包經營,並擴建廠房、倉庫,增添殺菌、漂白、鍋爐等生產設備,形成一套蒸煮、剝筍、分級、殺菌、包裝生產流水作業線,年產水煮筍的能力增加到300噸;同時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加強產品質量管理,開拓銷售市場。1990年和1991年,產品質量名列全省第一。1992年,水煮筍的年產量達到703.1噸,實現產值309萬元,出口外銷670噸,被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出口創匯先進企業。

1991年上半年,村、鄉聯辦五鶴竹製品廠,投資70萬元,10月底投產。擁有廠房773.7平方米以及編織機、烘房、蒸煮等成套設備,生產涼蓆等產品。1992年,產值287萬元。

1992年6月創辦鶴遙竹製品廠,投資75萬元,11月投產。擁有1500平方米廠房和拉絲機、編織機、針機、烘房、蒸煮等設備,主產涼蓆,日產200床左右,並以廢料加工沙發坐墊、小背包、小旅行包等副產品,提高毛竹的利用率。產品銷勢良好。

此外,還先後興辦建築運輸和服務等行業。目前,全村擁有載重5噸汽車2輛、工具車3輛、轎車1輛、拖拉機17輛、機動三輪車11輛,分別為村辦工業裝運毛竹、石灰石煤和為村民服務。1992年,3個運輸、服務性企業總收入達30.9萬元。

村辦工業的興起,解決了全村勞動力的出路,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轉為工業生產的固定勞動力有350多人,季節性勞動力150多人,人均月工資收入在150元以上。

僅有耕地749畝的五鶴村,始終不放鬆糧食生產。1949年以來,通過修水利,造水庫,辦良種場,使糧食生產穩步發展。1992年,糧食總產550噸,平均畝產734公斤,比1980年增長17.8%。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08.34萬元,比1980年增加13.95倍;人均純收入1546元,比1980年增加5.5倍。

民俗風情

五鶴村中秋圓月
八月十六度中秋
每年夏曆八月十五日夜晚,舉國上下,家家戶戶都要暢敘一堂,共賞明月,同食月餅,歡度中秋佳節,以享天倫團圓之樂。可是浙江省寧波地方歡度中秋節,卻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說起原由,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南宋寧宗時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彌遠,是明州(今寧波)人。他權勢日盛,專權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熱愛故土。每年夏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總要從京城臨安(今杭州)趕回寧波,與親屬團聚,與民同樂,一起賽龍舟,賞明月,吃月餅,共慶團圓。

有一年,中秋節前夕,史彌遠因處理朝廷公務,遲了一天,騎馬急急趕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於趕路,馬又失蹄,坐騎受傷,只好回宿紹興。等到第二天趕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彌遠心中非常苦惱。因為年年中秋,都如期趕到,今年中秋遲了一天,不能與民同樂了。誰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從早思盼到夜晚,還不見史彌遠回來,就一直未過中秋,等著他回來。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彌遠趕到,才一起歡歡喜喜,共慶中秋佳節。從此以後,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的風俗,改為八月十六日。一直從南宋延續到現在。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都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沒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的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婚俗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淨茶杯底,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亞拜生”。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蓆子下,稱“安床”。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店,稱“細便飯”。

坐花轎
閨女出嫁均坐花轎。迎親日,花轎出門,以淨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新,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含有現在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面”湯果

上轎
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餵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

拜堂
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

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新娘須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淌出。酒

文教衛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相應發展。目前設在姚山的村辦國小,已擁有13間兩層樓和三層樓的教學樓以及完備的教學設備和體育活動器材,基本上達到“六配套”要求。1992年辦起村級衛生室,將原來的個體醫療轉為村辦、鄉管的村級醫療保健站。目前,全村已有80%以上的戶參加合作醫療保健;95%的戶已飲用自來水

五鶴村1992年被評為安吉縣十個“明星村”之一。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