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頭村

石山頭村

石山頭村位於桐鄉縣西南隅,距縣城21公里。北與義馬鄉田塍村交界,東與青石鄉南莊村毗鄰,西、南分別與永秀鄉金家浜村、屈家浜村相連。民國時期,為崇德縣南莊鄉。1949年後為永秀鄉十一村。1958年,桐鄉、崇德縣合併,歸屬桐鄉縣洲泉人民公社南松大隊。1961年建立石山頭大隊,1983年為永秀鄉石山頭村。1992年,全村231戶,956人,以李、沈為大姓。水田733.7畝,旱地115畝,桑地225畝。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石山頭村石山頭村
石山頭村歷史悠久,1971年在村北發現良渚文化遺址。據發掘的木壁水井、侈口鼓腹黑陶罐、紅陶卷沿瓮口沿和黑陶貫耳壺器等文物考證,遠在4000多年前,這裡已有村落,石山頭的村名,始於神話傳說。相傳有三仙女見這一帶風景秀麗,只遺憾有水而無山。故三仙女約定分別在此造山,以一夜為期。大姐來到石山頭,用村中的石塊壘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山頭。不料這些石塊是村民用來建房屋的。天一亮,就被村民搬走了。石山頭仍舊無山,石山頭的村名卻流傳至今。

農業發展

石山頭村石山頭村農田
石山頭村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與320國道相近,離桐德公路僅2.5公里,桐永公路穿越全村。境內河道縱橫,游槎港縱貫全境,南通京杭大運河,北達含山塘,為該村航運、灌溉之要脈。農作物以稻、麥、蔬菜、油料作物及栽桑養蠶為主,蠶桑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40%。家庭飼養以豬、羊、雞、鴨為大宗,近年來,魚類、牛蛙養殖業也有較大發展。特產蠶絲、小湖羊皮暢銷海內外,大白菜聞名杭州。長期以來,農閒時節,石山頭人多做泥工、木匠,手藝均系家傳,技術精湛。婦女養蠶織布,扯棉兜,其中絲棉產品遠銷國內外,頗有聲譽。
1975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20噸,平均畝產481斤;蠶繭總產量12.7噸,平均張產49斤。全村經濟總收入16.02萬元,年人均收入109元。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蠶桑生產穩步發展。自1986年以來,每畝桑地產繭年年超過300斤,屬桐鄉縣前茅。村辦工業蒸蒸日上。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3339.0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226.3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6%。糧食產量534.9噸,畝產1472斤;油菜籽產量28.85噸,畝產249.6斤;蠶繭產量350.7噸,張產63.8斤。年人均收入達到1797元。農村經濟由以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為以工為主,工農業生產齊飛躍的新格局。

工業振興

石山頭村銅芯
1980年,7位村民走出田頭,挑起廢品收購擔,沿村串戶收購廢塑膠。又借了一間民房,一台被淘汰的擠塑機,白手起家,創辦石山頭塑膠廠,開石山頭村辦工業之先風。至1992年,已有永達電器有限公司、永秀電磁線廠、永秀五金配件廠、永秀電器廠4家企業。固定資產288萬元,務工村民361人,占全村勞動力的60%。

永達電器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資企業。原名永秀塑膠電線廠,1983年由原塑膠廠轉產改建而成。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銅芯、電線、套管等產品,計5大類,400多個品種,年生產量900餘噸。工廠從上海塑膠線廠聘請6位老師傅擔任技術指導,引進新工藝。1984年投產後,即打入上海市場。與上海電器集團公司、上海紅光電器材料商場等企業橫向聯營。1989年在上海市溧陽路設立辦事處,建立常年特約銷售網。在開拓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1990年RVVP聚氯乙烯絕緣話筒、聚氯乙烯護套線等產品試製成功,通過新產品鑑定,填補嘉興市空白。1981年經電工產品認證委員會認證合格,電線電纜產品質量複查驗收合格;1990年三級計量定級,標準化管理驗收合格;1991年全面質量管理合格。幾年來,企業聲譽鵲起,產品行銷全國10多個省市。1992年全廠產值達3068.8萬元,人均年產值12.79萬元。同年,該廠在上海浦東開發區投資75萬元興建分廠。1992年,與香港利豪貿易公司合資,達成外銷30%的協定。該公司的興旺,帶動了其他企業的發展。與深圳超音波有限公司聯營的永秀電磁線廠,為永達公司配套工廠,年生產銅拉線、編織線600噸,經濟效益逐年遞增。永秀電器廠,職工僅30人,年產值超100萬元。生產家用電器配件,各類電線、插頭。1992年經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認可為合格產品,獲國家家用電器廣州督促站的安全認證。
1992年村辦企業獲得利潤290萬元,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3500元。自1989年以來,石山頭村連續被市、縣評為工業產值超千萬元的先進村。石山頭人靠集體致富,致富不忘國家。1990-1992年,村辦企業上交稅金470.89萬元,人口僅占永秀鄉5.77%的石山頭村平均每年稅金額占永秀鄉鄉村辦企業稅金總額的30%。

社會事業

石山頭村改善水利設施
村辦企業的崛起,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後,對農業的投入也隨之增加。1991年投資8萬元,成立村農業服務站,全村形成統一布局,統一機耕,統一放水,統一防病治蟲的免費服務體系。同時每年投資5萬元,改善水利設施,挖土2萬多土方,改造河岸;澆築2800米水泥渠道,便於農田灌溉。1991年還投資40餘萬元,購置一套變電設備,兩台發電機,建立180千伏配電房,裝機總容量400千瓦。村中架起電力主幹線,三相線拉到田頭和每戶村民家中,保證全村動力用電,民用電長年不斷,成為桐鄉縣第一個電氣改造標準村。
1988年投資12萬元建自來水塔一座,深井泵一台,總容量50噸,日供水量100餘噸,安裝自來水管7.96公里,家家戶戶都喝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1992年投資20萬元,建起電視轉播鐵塔,購置兩套電視接收器,配置機房前端設備、放大器、錄像機、攝像機、電視室等全套設施。為全村安裝390多隻電視用戶盒,建立閉路電視網,為桐鄉縣第一家閉路電視村。幾年來,村容村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修建的簡易公路全長1900米,縱橫貫通各個自然村,道路兩旁安裝路燈,樹木成蔭。70年代末期至今100%的戶翻造了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在70平方米以上,特別是1985年以來建造的三層新樓房,造型美觀,裝潢華麗,使石山頭村變了樣。全村每戶電視機、電風扇、腳踏車普及率已分別達110%、303%、310%。冰櫃、洗衣機、機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也進入村民家中。
石山頭村石山頭村--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初具規模,形成網路。全村向縣保險公司投保35.5萬元實行“三保險”,一是村辦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凡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職工每月可領退休金120元。二是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壽保險;老人死亡,家屬可得500元以上的喪葬補助費;三是村民家庭財產保險。此外,村每年對60周歲以上的老年村民發放養老補助金30元。村民治病可報銷20%-70%的醫療費用,解決村民對生、老、病、死的後顧之憂。
1992年投資20餘萬元新建教學大樓,澆制學校水泥操場,改善學校環境。1986年起,全村學齡兒童免費入學,入學率年年達100%。家家裝上有線廣播。村里還有文化活動室、電視室、閱覽室、民兵之家,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石山頭村,自1988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市、縣級文明單位,市級鄉村企業先進村,縣級先進黨支部,縣級標兵支部紅旗村。

土地流轉

石山頭村石山頭村鰻魚養殖
在洲泉鎮石山頭村原磚瓦企業的空地上,村幹部和養殖大戶們正在測量和實地查看經過復墾後的土地情況。去年土地整理時,石山頭村拆除了原有破舊的磚瓦企業,整理出了80餘畝土地,準備全部租賃給養殖大戶。

隨著石山頭村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企業不斷增多的同時也帶來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許多平日裡務農的農民們紛紛“洗腳上岸”進企業當了工人,土地拋荒無人看管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石山頭村深入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村集體對農民土地進行統一租用,並在確保農民收益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再對外承包出去。

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將土地流轉給集體或簽訂協定的形式,把土地承包給農業龍頭企業、經營大戶,農民退出土地經營,到企業中就業,農民不但獲得土地租金,降低了自身經營風險,同時增加了勞務收入。

經過幾年的探索,石山頭村把目標集中在了高效、生態、科技的現代農業項目上,以使土地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湘溪生態牲畜養殖基地嘉洲鰻魚養殖場等高效生態農業項目紛紛上馬。石山頭村已流轉土地200餘畝。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們,在收取土地租賃金的同時,還有外出打工收入,年收益比純粹務農時有了成倍的增長。

石山頭村通過土地流轉的120多畝土地,由養鴨合作社建起了養殖小區。原先散養的10餘戶養殖戶實行集中統一飼養,一改原來環境污染嚴重、技術不到位、預防不統一的局面。石山頭村養鴨合作社產值100多萬元,全村農戶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時加上自己養鴨收入,收益達到了50多萬元。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