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村

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西北部龍山鄉境內,地處余英溪北支流河畔。距縣城15公里,有公路相通。村境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2.1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民國時期屬安仁鄉三保。1949年後屬長安鄉三村。1956年9月為龍山鄉三村。同年12月由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大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併入施宅大隊。是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地區。本文還介紹了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新豐村;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陶樓鄉新豐村;廣東省惠陽區新圩鎮新豐村。

基本信息

革命老區

新豐村新豐村美麗的土角厝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
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經濟建設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
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村莊狀況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
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

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新豐村

新豐村新豐村
高橋鎮新豐村位於桐鄉市南部,東於屠甸晏城交界,南接越豐村,西北與迎豐村相鄰。全村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55畝,以種植水稻、桑樹、蔬菜、菊花為主。現有27個村民小組,647戶人家,總人口2341人。村黨總支部共有黨員49人,其中9名黨員帶頭搞經商、運輸、個體加工業致富。
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9027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45.3萬元。近幾年來,新豐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文明程度,富裕村民生活”為宗旨,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帶領全村廣大村民,把握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陶樓鄉新豐村

新豐村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陶樓鄉新豐村黨委會
位於陶樓鄉西北角,全村耕地4380畝,18個自然村莊,人口2580人,該村在省委省政府實施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以來,村兩委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改傳統麥、油、稻生產習慣,大膽嘗試果樹栽培。以村書記陶德山為代表的三戶首先在自家承包地栽植果樹,並喜獲豐收,相比常規作物增收3-5倍,民眾看到栽果樹收入高、致富快,紛紛前來拜師學藝。由於陶德山等先行戶傳授果樹栽培技術,並認真做好示範帶動,新豐經果林面積如雨後春筍,面積不斷擴大。現發展果林基地面積近2000畝。無論從種植規模及品種都是全省結構調整閃光點。果農從中得到實惠,住房及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呈現在果園一棟棟“水果樓”拔地而起。人均年純收入都在3200元以上,比全鄉人均純收入增收近1000元。新豐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村、富裕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新豐經果林基地2005年度被縣江辦列為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項目。下達計畫修建林間砂石路4.5公里,現項目已完成,可方便180多農戶果樹生產,水果成熟方便水果上市銷售。改變過去因陰雨天交通不暢水果腐爛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提高了果農積極性,有利於果樹面積擴大,對加快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地方規模經營意義深遠。

廣東省惠陽區新圩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新圩鎮中心地域,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村集體年收入60萬元。現常住人口1674人,外來人口較多,村內交通便利,道路基本實現硬底化。

村下轄塘口、小碧、高聯3個村民小組。塘口村小組年收入約15萬元,村內有歷史悠久的塘口國小,2007年8月在政府撥款、民企集資約80萬元興建了塘口村民活動中心,內設有休閒設施和農家書屋等豐富了村民生活;小碧村小組年收入約50萬元,是區、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近年在鎮黨委政府、村委地共同努力下,增設了路燈、綠化了道路、亮化了舊房,建設成效顯著;高聯村小組占地0.8平方公里,現正籌劃開發中。

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新豐村

地理位置
新豐村位於中山市橫欄鎮北部,毗鄰小欖鎮、古鎮鎮,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戶數970戶4125人。 新豐村一角新豐村地理環境優越,岐江公路、環鎮路等交通幹道通過該村,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該村毗鄰小欖、古鎮,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及交通、地利之便,集農、工、商、貿、服務業於一體,是橫欄鎮繁華地帶之一。
村委組成
新豐村現有村兩委幹部7人,黨員96人,班子成員團結一致,求真務實,領導有方,努力帶領全村向小康社會邁進。在支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新豐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各項指標不斷進步和提升,今後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該村現擁有固定資產1157萬元。2007年集體經濟純收入450多萬元,人均收入 9427元,達到市平均水平。
榮譽稱號
新豐村曾多次榮獲鎮榮譽稱號,最近獲得有“計生合格村”、“徵兵工作全優單位”、“獻血先進集體”、“2004年市優秀工會”“市衛生村”“省衛生村”稱號。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合作制改制和農村養老保險的購置該村都已按時完滿完成任務[1]。

浙江省嘉興市高橋鎮新豐村

簡介

新豐村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西北部龍山鄉境內,地處余英溪北支流河畔。距縣城15公里,有公路相通。村境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2.1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民國時期屬安仁鄉三保。1949年後屬長安鄉三村。1956年9月為龍山鄉三村。同年12月由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大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併入施宅大隊。是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地區。

革命老區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 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經濟建設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 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村莊狀況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 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

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新豐村

高橋鎮新豐村位於桐鄉市南部,東於屠甸晏城交界,南接越豐村,西北與迎豐村相鄰。全村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55畝,以種植水稻、桑樹、蔬菜、菊花為主。現有27個村民小組,647戶人家,總人口2341人。村黨總支部共有黨員49人,其中9名黨員帶頭搞經商、運輸、個體加工業致富。 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9027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45.3萬元。近幾年來,新豐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文明程度,富裕村民生活”為宗旨,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帶領全村廣大村民,把握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新豐村

簡介

新豐村位於南翔鎮北首,地處滬宜公路薀藻浜大橋北測與馬陸鎮樊家村交界,滬嘉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全村轄區內總面積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3畝,共有15個農民組,615戶農民家庭,2165個農民,402戶出租戶,外來流動人口2216人。現有企業38家,擁有集體固定資產1735萬元,工業產值3.4億元,利潤2173萬元,入庫稅金2089萬元。從1997年起被評為市級衛生村,1999年被評為區級文明示範村,2000年至今被評為市級文明村,2001年評為區星級村。

中心工作不動搖

村黨支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發展奔大步,在尚不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下,穩步健康的發展。在2000年擁有15家企業的情況下,加大土地開發,招商引資迅速增加到現在的38家,村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引進上海新時達電氣有限公司龍頭企業後,村的發展勢頭進一步看好,今年年初新時達公司又延升兩家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產值達到2.5億元利潤4500萬元,入庫稅金1500萬元。在這基礎上我們抓大扶小,積極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工作,使得各家企業在本村發展既放心又安心,受到各家企業好許,他們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地方回報社會。

招商引資是出路

進入2004年,私營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黨支部緊緊抓住大好的發展機遇,求真務實、銳意創新、不斷進取、再攀新高,實現新形勢下新發展的良好開局。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啟動,村支部認真落實南翔鎮私營經濟工作大會精神,積極做好設立辦事處,選派人員,培訓上崗,以服務到位吸引客戶來城註冊。到3月底已有20家公司註冊登記。利用原有土地建造標準廠房15000平方米,吸引更多的實業型企業註冊登記落戶本村發展。預計年增加可指配資200萬元,稅收500萬元。在這良好的開局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抓落實,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招商目標,為2004年工作做好堅實的基礎。

農業生產不放鬆

在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的同時,認真貫徹上級對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精神,在前階段土地開發未批拋荒的情況下,對雜草叢生既不開發又不種植的土地進行全面清除,組織農機人員翻耕,落實種植糧食人員和各類農用物資,確保今年種植糧食950畝,增加糧食100萬斤,促使土地得到利用,村民的收入有一定的提高,整體形象有進一步美化。
[編輯本段]7、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與華城交界處,下轄3個村民小組,132戶,702人;山地面積2221畝,耕地面積381畝,其中水田面積280畝,旱地面積35畝。現有村委幹部3人,黨支部委員3人,黨員12人。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新豐村

【地名含義】 取所轄自然村新埔的“新”字和大埔村之別名“台峰”的“峰”字,合稱為“新峰”,亦諧稱“新豐”,並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民國33年(1944年)屬霞坡鄉新峰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石龜鄉;1961年屬龍湖公社大埔大隊;1982年改稱新峰大隊;1984年改龍湖鎮新豐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新豐村系晉江市龍湖鎮轄區行政村。下轄大埔、新埔兩個自然村,位於晉江市東南沿海、龍湖鎮東北方,距龍湖鎮政府8公里;北面緊鄰石獅市區,交通便利;南面連線後溪村;東面橫亘著一條山脈,俗名仙山,中芒光崖,南擂石鼓,山頂有一天然的三石重疊景觀,名“三疊石”,雄偉壯觀,古時為深滬、梅林兩漁港之自然航標。一條明朝泉州府至深滬古驛道貫通村中。新豐村旅居台、港、澳、及菲律賓的鄉賢眾多,達三千多人,為龍湖鎮旅外僑胞重要祖籍地。 【村落與居民】 龍湖鎮新豐村北面與石獅市區相鄰,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住戶700餘戶,人口2100人,旅居台、港、澳、及菲律賓的僑親鄉賢3000多人,新豐村有施、王、張、何、戴等姓氏。分五個片區,12個村民小組。 【村容村貌】 全村全面實施路面水泥硬化,村容整潔,綠樹成蔭。為晉江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多次獲評晉江市文明村,晉江市一流計生協會等稱號。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溫度18—21°C ,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東南風。耕地面積1125畝,農作物主要有甘薯、花生、大豆、蔬菜等,礦產有花崗岩。村經濟主要以加工業為主,涉及的產業主要有紡織、服裝及其配套產業、五金、機電、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新豐村將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美好的新豐。 【交通運輸】 新豐村東面山脈橫亘,西與秀山村相隔,北面與石獅市區相接,南與後溪村毗鄰。位處龍湖北部與石獅交界,交通便利。在各級政府、海外僑親以及各界社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環村路、新埔南環路等的建成,使村間道路水泥硬化率得到提升,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 【紀念地、風景點、名勝古蹟】 東面橫亘著一條山脈,俗名仙山,中芒光崖,南擂石鼓,山頂有一天然的三石重疊景觀,名“三疊石”,雄偉壯觀,古時為深滬、梅林兩漁港之自然航標。一條明朝泉州府至深滬古驛道貫通村中。村中有凌霄宮,又稱“三太子宮”,內供奉玉皇大帝三太子,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另有“三仔爺宮”,內供奉帝君公;“七仔爺宮”內供奉七仔爺公。 【域內設施、文化生活、企事業單位】 區域內有新豐村委會、新豐村老人協會、新埔綜合樓、新埔活動中心、部隊醫院、衛生所、大坡國小、大坡幼稚園、籃球場、室外健身路徑等辦公、醫療、活動設施,成立了新豐村老人女子鼓樂隊、凌霄南音社等;入駐企業有:晉江龍湖新富貴服飾有限公司、晉江市力豐電結構廠等多家公司。 【下級組織】老年協會、婦聯、計生協會、治安大隊。[2]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大渡口鎮新豐村

大渡口鎮新豐村2007年12月底由原新豐村和原牛場村兩個村合併而成,村黨總支、村委會幹部共7人組成,地處大渡口鎮的中心206國道1247-1249地段,全村有土地6000餘畝,人口5200餘人,村民小組41個。有中共黨員110人,下設6個黨支部。村集體有固定資產100餘萬,村集體年經濟收入20餘萬元,建成了新農村規劃點一個。 新豐村以村部為中心,以206國道為主線加速馬路經濟的城鎮化建設,建成了新豐村商貿小區,已形成各類商業網點20餘家,其中餐飲5家、菜市攤點3家、理髮服務、開水爐5家、醫務室3家等等。 新豐村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從2004年至今以個私、聯營等方式興建的棉花加工企業7家、木板材企業8家,還有飼料廠、植物油廠、家具廠等等,全村企業總產值達億元以上,固定資產達900多萬元,利稅達到80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達600人以上。新豐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已修通了水泥路面道路7公里,建成了水利涵閘30餘座,加快社會公益事業和農田水利基地設施建設步伐,早日完成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任務。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新寮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廣東省徐聞縣新寮鎮西北部,轄有東坑、馬草港、西山、後村仔、井溝、場東、場西、南村仔、港頭等9條自然村,614戶2583人,耕地面積800多畝,養殖面積500多畝,村民主要種植水稻、蕃薯、花生等農作物和從事海上捕魚、海水養殖業。該村委會現有黨員33名,幹部7人(其中“兩委”幹部4人,村聘用幹部2人,計生專職幹部1人),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215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2000元,是一個較為貧窮的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該村委會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了10多公里長的硬底化村道,有的村莊還建起了水塔,用上了自來水,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告別了茅草房和進行改水廁。該村委會還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客商投資置業,除外地客商在這裡興辦2間蝦苗孵化場外,台灣商人邱朝雄先生興辦的文蛤螺孵化場也落戶在該村[3]。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蓬街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蓬街鎮的東南 ,東臨新星村,南接新市村、金清新聯村 ,西連新龍,北與新紅相連。全村共有面積0.89平方公里,耕地900畝,全村共395戶,人口1388人;村兩委共有6人,全村共有黨員39人 。該村主要以種植大棚為主,家庭工業以塑膠、鐵件為主。2008年農民純收入9833元, 村集體收入18.73萬元。[4]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塘街道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03省道東複線東側,由十間樓村與西河沈村合併成立,全村下屬14個村民小組、350戶、1400在冊人口,有工業企業16家、年產值15000萬元。[5]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龍山鄉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德清縣西北部龍山鄉境內,地處余英溪北支流河畔。距縣城15公里,有公路相通。村境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2.1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民國時期屬安仁鄉三保。1949年後屬長安鄉三村。1956年9月為龍山鄉三村。同年12月由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大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併入施宅大隊。1961年8月從施宅劃出,重建大同大隊,1982年全縣地名普查時改名新豐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轄方安村、田畈心、陸家墩、南棋圩、官地圩、扣行里、河圖里、周家嶺8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周家嶺。1992年底有9個村民小組,共241戶,1015人。有田1049畝,桑園186畝,山2570畝,塘164畝,茶園250畝,竹林125畝,果園156畝,是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地區。 昔日為救國 捨身護理傷病員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 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今日建家園 興農辦廠譜新篇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 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 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6]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新豐村

新豐村,曾稱田墩三村,由田墩、曾葛、佃厝三個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北一公里,三村皆位於潮汕公路西側,南為田墩,中為曾葛,北為佃厝,全長1公里,村西與隴美、橋湖交界,南接徐隴,北鄰西郊,東與洪巷接壤,面積0.86平方公里。新豐三村皆系明代創村。田墩姓楊,創村明初,始祖來自庵埠內文里,先居鬥文村“雙忠爺宮”前,後遷此創村。曾葛村姓曾,創村於明中葉,先民從彩塘金砂分割而來,“割”與葛諧音而故名。佃厝姓佃,明中葉由草雇佃厝村遷此,原稱新隴村,後稱洋東佃村,建國後稱佃厝村,以佃姓故名。 耕地787畝,多屬輕粘質土,主種水稻、黃麻、甘茨、花生。建國後因興修水利,耕地多由北關引韓灌溉。田墩以南耕地,受益於安揭引韓水利,排灌自由,旱澇保收。 民國期間,每村曾辦私塾學堂l所,但入學人數不多。抗日戰爭勝利後,部分學生就學於徐隴襯。建國後全部就學徐隴國小。1956年徐隴國小分設教處於田墩。1978年自辦“三村國小。 華僑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區,計120多人。 1934年冬,曾葛村曾建革命游擊隊組織。1935年4月30日,國民黨張瑞貴部包圍該 村,當場槍殺隊員1人,被捕18人,後10人越獄逃回,曾太金等8人先後於潮州南校場,大寨,梅縣等地被槍殺。1935年6月1日,參加游擊隊的佃厝村佃春喜(化名佃春南)被捕,就義於潮州。此後,鄧龍光部又包圍曾葛村,燒焚民房24問,遭燒民房占全村住房的一半,村民無家可歸,流亡異鄉。 田墩村,距鎮政府西北1公里。 曾葛村,距鎮政府西北1.5公里。 佃厝村,距鎮政府西北近2公里,村面東向潮汕公路。[7]

茂名行政區劃百科(二)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