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村

宮裡村

宮裡村位於浙江省臨安縣東端,臨安縣與餘杭縣交界處。北與研里村接壤,西與岳山村相連,南依橋頭村,東鄰餘杭縣中橋鄉九鋒村。由洞霄宮裡、馮家廟、白鹿庵、方丈寺4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洞霄宮裡,村名因境內有洞霄宮而來。宮裡村歷史文化積澱豐富,資源廣闊、發展顯著,成為了建設新農村的代表和榜樣。

基本信息

概況

宮裡村宮裡村的公路
宮裡村是浙江省的名村,在村委書記許茂盛的帶領下實現了脫貧和發展。村莊分布在杭(州)昱(嶺關)線南側,為杭州通往安徽的交通要道。東距杭州市區37公里、餘杭縣餘杭鎮11公里;西距臨安縣城錦城鎮13公里;南距富陽縣新登鎮30公里;北距餘杭縣瓶窯鎮26公里。村境地勢平坦,屬南苕溪下游沖積平原,水源豐沛,土地肥沃,以種植水稻為主。1956年建宮裡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為宮裡大隊,1966年改稱公利大隊,1981年5月5日復稱宮裡大隊,1983年改稱宮裡村,隸屬於青山鎮。1992年底,全村有130戶、423人。耕地282畝。

毛竹是宮裡村發展效益農業的希望所在。原先獨家獨戶種毛竹,每人每月平均也就百把元的收入。2002年許茂盛當選村委會主任後,四處學習取經,還找農業部門專家諮詢,然後以以組為單位將毛竹山林集中後再分包的形式經營,實行規模生產。村民該項收入每月人均提高到200元。

歷史

宮裡村宮裡村概貌
宮裡村歷史悠久,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向被人尊為道教聖地,史籍記載頗多,民間傳說亦眾。

早在漢代,境內就建有道教宮觀,據文獻記載,臨安大滌山(今宮裡村內)為道家洞霄福地,列為第三十四"大滌元蓋之天"。在大滌山附近有天柱山,道家稱天有八柱,在中國有三,其一即臨安天柱山。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即建宮於大滌洞前。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在大滌洞前建天柱觀,始為南向,中宗賜觀莊一所,後改北向。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吳越國錢與閭邱方遠相度山勢,復改南向。閭邱方遠,字大方,原在廬山、天台學道,“景福中(公元892年)居大滌洞,武肅王師事之,號元同先生”。南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所建元同橋,保存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該橋為現臨安縣境內建築最早、保存完好的古橋,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漕臣堯佐奏稱大滌洞有"三異",即"地泉涌、祥光現、枯木榮",真宗遂賜額為洞霄宮,自此天柱觀便改稱洞霄宮。真宗賜田15頃,悉免租稅,一時道教活動頗為壯觀。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定天下名山洞府,大滌山被列為第五。著名道者唐子霞,號鐵冠道人,熙寧年間(公元1068至1077年)在天目山著《天目山真鏡錄》後,於政和間(公元1111至1118年)主洞霄宮。其後,方臘起義,洞霄宮毀於戰火。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至1162年)重建洞霄宮,並給幣給書額,極為重視,盛極一時,成為南宋宮廷盛夏避暑的行宮,顯仁皇太后及高宗等曾多次到此。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洞霄宮再建宮宇,規模愈壯,元末又毀於戰亂。明洪武初年復建洞霄宮。清以後,道教開始衰落,洞霄宮也歷經風雨,屢建屢毀。昔日洞霄宮規模宏大,宮外21里即立通直門,共有五門、三大殿、三院、十八齋,內設南陵道觀,並附開山祖師朱法師閭邱先生祠及郭文舉、錢、蘇軾等祠,現均廢,僅存少數遺址。進九鎖山第一道山門原有一跨路石坊,系宋宮都監陳宗器、徐道宏等12人募立,“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今只存題額“九峰拱秀”。

資源

宮裡村宮裡村
洞霄宮地處杭州西郊,交通稱便,成為歷代名人墨客交遊之所,迄今留下不少名人與洞霄宮的遺蹟和傳說故事。據載,蘇東坡居杭州時常偕友人吳天常樂國富聞人安道俞康直張日華等郊游洞霄宮,並有詩“上帝高居憫世頑,故留瓊館在人間。青山九鎖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對閒。庭下流泉翠姣舞,洞中飛鼠白雅翻。蒼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後人遂取詩意建翠姣亭、宜霜亭等,並奉蘇東坡像於祠內,今存兩亭遺址和來賢岩等古蹟。

另外尚有大滌洞、棲真洞歸雲洞等保存尚好的古蹟可供旅遊開發。村民在天柱嶺下開石放炮興辦石灰窯時,無意中炸開了一個新洞口,洞勢險峻。據地勢走向初步勘測,此洞有可能與山頂上的棲真、歸雲兩洞相通。現村民以巨石封洞等待有關部門勘探。

宮裡村西距臨安縣的風景旅遊開發區青山湖僅5公里,並已被納入旅遊開發區範圍,隨著整個青山湖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作為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業績的道教聖地、名勝故里、洞霄宮所在--宮裡村,其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深層的人文景觀資源十分難得,有待進一步開發,以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

建設

宮裡村宮裡村的建設
宮裡村的道路建設,是許茂盛生前記掛的一件大事,雖然已經“通村”,但尚未完全“達戶”。臨安市已讓街道和村里拿出建設方案,由交通局審核後付諸建設,費用全部由交通局承擔。對於許茂盛生前尚未做完的亮燈工程,供電局表示,馬上可以動工。但由於此工程涉及毗鄰的餘杭南峰村。宮裡村改廁一事,臨安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就會動工,無須多久,三格式化糞池將使村莊裡的污水“有處可遁”。

洞霄宮的開發,許茂盛生前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事關400多位村民的民生大計,是他生前最關注的一件事。目前臨安旅遊局已組織力量派駐洞霄宮,並在網上發布旅遊招商信息,等與原開發商的官司一了結,即可著手對洞霄宮實施新一輪的開發。

宮裡村的用水用電問題的解決:

第一種將宮裡村的管網納入毗鄰餘杭的供水體系,讓村民吃上杭州的水。此方案建設成本較低,且工期短,但涉及餘杭、臨安兩個地方之間的政府磋商,談判成本會比較高。

第二種思路是鋪設一條由青山湖臨安經濟開發區通往宮裡村的水管,讓村民吃臨安的水。此方案易於啟動,但建設周期和成本都會較高。

第三套方案是將現有的蓄水池進行擴容,但無法徹底根除村民的用水之憂。具體的建設方案將由青山湖街道商定,建設資金由水利局全額承攬。

傑出人物

宮裡村許茂盛帶來宮裡村的大發展
許茂盛1965年7月出生於臨安縣青山鎮宮裡村,200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起任宮裡村會計,1999年開始擔任村委會委員,2002年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在2005年村兩委會換屆選舉中,他高票當選為臨安市青山湖街道宮裡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2007年3月3日,因積勞成疾,患肝癌醫治無效去世,年僅42歲。

許茂盛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基層幹部。他為人厚道,襟懷坦蕩,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恪守黨的宗旨信念。許茂盛、擔任村幹部近20年,尤其是擔任村主要幹部以來,時時處處為村里民眾著想,始終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埋頭苦幹,紮實工作,盡心盡力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帶來了宮裡村的巨大發展和變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先進性。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工作作風,堅持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的原則,將宮裡村的建設向著新農村的方向發展。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