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村

中南村系龍巖市 連城縣 四堡鄉第二大行政村之一,位於連城縣北部,距縣城25公理。境內東、北與清流縣接壤,西與長汀縣為鄰,南鄰霧各村。省道204建文線穿村而過。

基本信息

中南村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四堡鄉中南村

隸屬與位置

村落面積與村狀自然與四橋村交融錯落。 

村落與居民

村落面積3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3015人,868戶,轄2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中南村民風淳樸,勤勞節儉,熱情好客,尊師重教,鄰里團結,村風文明。 

歷史人文

 中南村與四橋村同為驪屋自然村,舊屬長汀縣管轄,1951年2月劃歸連城縣管轄。始祖七郎公於南宋時期自寧化遷入,至今30餘代,歷經800多年。歷史名人有十一世祖馬馴(1421-1497),為明正統九年舉人,次年中進士,經明代四朝,歷官湖廣巡撫、都察院、右都御史,已載入歷史《名人大辭典》。 

建築景觀

 中南村現留有明、清時期的建築古蹟,景觀資源尤其豐富,宏偉狀觀,有明代馬氏家廟、都憲牌坊等文化遺物;清康熙年間的玉砂橋,清雍正年間的忠轔王廟(即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廟),清乾隆年間的六祖廟等。由於當時印刷業盛興,為便於防火防風,村落所有古民居、書坊以及其它建築,都以耐火磚建成。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頗有特色。每年都有傳統節日和廟會,鬧元宵有搬龍、舞獅、游花燈、撐高腳、彩旗、踩街、擺鑾駕,都以“十番樂隊”伴奏,熱鬧非凡。 

物產經濟

 中南村經濟除村民種植水稻收入外,有傳統的金、銀、錫、鐵、木、篾手工製造工藝,所製作的銀首飾、錫器俱如酒壺、茶俱和木製家俱、篾制谷籮、糞箕等,造型美觀實用,深受人們喜愛。村民還種植水蜜桃、柑桔、油奈、芙蓉李、黃花梨水果,產量大,暢銷省內外,有的村民經營獨具美味的餡心悶豆腐、三角包、炒雪薯和傳統工藝製成的蕉芋粉條等,為當地風味小吃。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

江蘇省常熟市碧溪鎮中南村

為適應沿江開發大量動遷戶集中居住的需要,2003年9月15日經市政府批准,組建成立中南村(江楓苑社區居委會),動遷居民分別來自中南、白艾、東周、新閘、東江、長虹等村。中南村(江楓苑社區居委會)轄區總面積2.36平方公里,現有居民樓2686幢,住戶3062戶,村(居)民總數11000人,有3個村(居)民小區,48個村(居)民小組,村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其中2個非公經濟企業黨支部(失蠟鑄件廠、億通化纖),黨員362人。 村(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2186平方米,設有綜合辦公室、黨員服務中心、多功能活動中心、勞動保障服務站、職業介紹所、衛生服務站、閱覽室、警務室等,為村(居)民搭建就學、就業和文化娛樂平台。村(區)內還建有集貿市場、超市、老年活動中心、幼托中心、健身場所等生活配套項目,為村(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和健康向上的休閒活動。 幾年來,村(居)委會先後獲得了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信息技術套用典型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江蘇省綠色社區、蘇州市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蘇州市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先進村、蘇州市人口與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常熟市文明村、常熟市創建和諧社區工作先進單位、常熟市社區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村(居)委會將抓住新農村建設契機,緊緊圍繞“發展、穩定、文明、和諧”的目標,以抓好環境衛生為基礎,以繁榮農村文化為內涵,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以便民、利民為宗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切實為村(居)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努力為建成環境優美、秩序良好、服務便利、文化豐富、管理先進、鄰里和睦的現代化文明新村(社區)而奮鬥。

雲南省祿豐縣碧城鎮貓街村委會中南村

村情概況

村容村貌中南村[2]隸屬於碧城鎮貓街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 碧城鎮西邊,距離貓街村委會1.5 公里,距離碧城鎮7.5公里。國土面積有4.94平方公里,海拔1850 米,年平均氣溫16.5 ℃,年降水量900 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08畝,其中人均耕地1.49畝;有林地7000畝。全村轄1 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4 戶,有鄉村人口274 人,其中農業人口273人,勞動力17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8 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2790 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8畝 (其中:水田385 畝,旱地23 畝),人均耕地1.49 畝,主要種植水稻 等作物;擁有林地7000 畝;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4 戶飲用井水,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 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戶(分別占總數的81.25 %和73.44%)。 該村到碧城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公里。全村有汽4輛,拖拉機3 輛,機車4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8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1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士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磚混結構住房11戶;有5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 萬元,占總收入的49.15%;畜牧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39.29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0頭,肉牛3 頭,肉羊163頭,雞563隻);漁業收入2 萬元,占總收入的3.39%,林業收入2 萬元,占總收入的3.39%;第二、三產業收入2 萬元,占總收入的3.39 %;工資性收入1 萬元,占總收入的1.69 %。農民人均純收入2790 元,農民收入以種、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100 %),在省內務工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4戶,共鄉村人口274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32人。其中農業人口273人,勞動力176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 族14 人,苗族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5人,占人口總數的16.48%(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2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2.05%。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碧城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 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邑 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貓街 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2 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1人,其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94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基礎施設差,產業調整難以形成規模。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依靠農業科技,發展種養、殖業。[1]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縣太平鎮中南村

中南村全村人口有1900人,耕地面積有170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是糧食的主產區。水產面積有1000畝。以養桂花魚、生豬為主。交通暢順、水源充足、空氣清新,是養殖戶的一片好地方。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1人,其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4人。村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以創建高標準“五個好”村黨支部,建設小康文明新農村為目標,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積極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廣泛徵集意見和建議,探討新形勢下的新辦法,活動開展紮實有效取得了可喜成績,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