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鎮

港口鎮

港口鎮位於中山市北部,地接中山市城區,毗鄰香港、澳門,總面積70.5平方公里,人口逾7.2萬,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工業衛星和三高農業基地。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鎮內主要公路均與廣珠、番中公路相連,京珠、中江高速公路橫貫全鎮,並在鎮內設有出入口,小欖水道縱貫全境,可通達珠江三角洲各個口岸。

基本信息

廣東中山市港口鎮

港口鎮港口鎮
港口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現有各類企業300多家,形成以加用電器、電子電路、紡織服裝、塑膠製品、家具等為主體的外向型工業經濟體系。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各國。建成了木河逕、穗安、石特、鋪錦、大豐5個工業區(總面積約5000畝),尤其是新規劃的港口南區,座落於中山城區東明大橋北岸,地處城鄉結合部,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工農業概況
港口鎮港口鎮
工業基礎日益雄厚,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以家電、紡織、機械、電子、化工、包裝印刷、食品等為主的20多個骨幹支柱產業,港口風扇廠、崇高玩具廠等名牌產品家喻戶曉,目前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3家,超千萬元企業23家,稅收超百萬元企業11家,創匯超千萬美元的企業2家,外經貿易迅速發展,從1990年至2000年實際利用外資0.51億美元,先後批准成立了外商投資企業24家,興辦“三來一補”企業30多家,擁有各類外經貿易企業56家,出口產品遠銷歐共體,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農業建立起水產、養殖、畜牧、果菜、優質稻穀、花卉及農副產品加工七大基地,三高農業迅速發展,產值占純農業產值的一半。著名的水產品脆肉鯇、羅氏沼蝦、甲魚及四大家魚等不但滿足本地市民的需要,還大量供應廣州、珠海和港澳市場。全市唯一的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就座落在港口,並擁有中山市最大的畜牧產品出口基地。
港口鎮港口鎮
農業方面,以三高農業為主,盛產優質大米、四大家魚、羅氏沼蝦、甲草菇和香蕉等。全市唯一的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就座落在港口,並擁有中山市最大的畜牧產品出口基地。
全鎮基礎設施十分完善,水、電供應充足,郵電通訊暢順。外經、報關、銀行、醫療、保險、會計師時務所、技術監督等各項配套服務機構一應俱全。華麗優雅的星晨花園是全市港人入住率最高的安居之所。大型貿易市場、影劇院、健康桑拿中心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備,城鎮建設頗俱規模。
文化教育
該鎮已於1998年普及9年義務教育,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形成了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全鎮有中、國小校21所,中學學校4所,理工職中一所,有電影院等文化設施5間。
港口鎮港口鎮
政府機構
港口鎮人民政府是鎮一級政府機構,內設“十辦二司三所二部”等17個部門,分別為黨政辦、統計辦、審計辦、農林水辦、科技辦、計生辦、綜治、安全辦、社會事務辦、外經招商引資辦、村辦、經濟發展總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財政所、司法所、物價所、文化站、會計站。
港口鎮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具有鮮明的水鄉特色,是廣東省衛生鎮之一。

廣東惠東縣港口鎮

港口鎮港口鎮
港口鎮位於惠東縣境東部沿海。東為大星山和紅海灣,西臨大亞灣,南為南海,北為海灘、沙灘地帶,西北距縣城50公里。因地處大星山北側海港入口之處,取名港口。總面積21.8平方公里。明朝開始就有福建漳州漁民沿海南下捕魚至港口並定居下來。清朝屬平海古城管轄的軍事要塞。1959年,從平海公社分出成立港口公社,1983年改設區,1987年設鎮。2006年4月,撤消港口鎮,併入平海鎮
為稔平半島的最南端,屬半漁半鹽地區。海產資源豐富,盛產龍蝦、石斑魚、馬鮫魚、對蝦、蟹、鮑魚、紫菜等。
居民講福佬話。有華僑及港澳台胞1萬多人。

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該鎮鎮內。位於大星山西南面豬兜城的大星山炮台,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距大星山西南海面4.7公里的小星山島,是近海船隻航行目標,1962年10月7日,港口基幹民兵連在此島全殲美蔣武裝特務12名,被中共中央中南局、廣州軍區授予“港口英雄民兵連”光榮稱號。

該鎮特產有:大園蘿蔔、海膽、石斑魚、鮑魚。大園管理區出產的蘿蔔清甜、爽口、無渣,銷港澳地區。大星山、小星山海底礁石生長的海膽,體大肉肥,是海味佳品,出口香港、日本等地。港口鮑魚,肉大鮮甜,營養價值高,出口至香港。港口石斑魚,肉嫩、味鮮,出口香港等地。

該鎮水陸交通便利。稔山至大星山公路橫貫全鎮,北與廣州至汕頭公路相接。海運可達惠州港、汕頭、汕尾、福建、廣州、香港等地。

江西弋陽縣港口鎮

港口鎮港口鎮
港口鎮位於弋陽縣西南42公里處,地處弋陽、貴溪交界處,東連疊山鎮,北與箭竹相鄰,西南與貴溪市流口鎮和金屯鎮相接,是弋陽縣南鄉一個古鎮,明朝正德年間建村,是宋代宰相陳康伯的故里。建國後,歷為區、鄉政府駐地。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現集鎮區域面積達0.7平方公里,人口4100人;全鎮轄區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885畝,山地面積12萬畝,轄上坊、港口、東源、仙台、小店、園竹、丈山、上坑八個村委會,共196個村小組,全鎮人口總數17801人,(派出所戶籍室數字,農經站數字16570人),4159戶,05年人均純收入為2647元。
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隨著農業結構調整,興起了以種植蘑菇絲瓜絡等中藥材生產為主的新型產業,工業以瓷土開採加工、石灰石開採、木竹加工、糧食加工、金橋水電站為主;另外有已落戶縣工業園區的的企業是祥健藥用包裝有限責任公司、天峰藥用包裝有限責任公司、圭峰明膠有限責任公司、榕鑫鐵廠、上海天一鴿業有限責任公司。06年引進浙江義烏客商500萬元中煉裝飾材料廠、福建客商投資500萬元的浩瀚實業有限公司、鷹潭客商投資1500萬元的鷹潭信江農機公司弋陽分公司,貴溪客商投資1500萬元的金鼎實業有限公司,完成契約引資任務數3000萬元。水利資源豐富,鎮區東邊有全縣最大水電站方團發電站;礦藏主要有瓷土、石英、石灰石、白雲母、煤等。有港口中學、港口中心國小、上坊完小、東源完小、仙台完小、小店完小、園竹完小、上坑完小等八所中國小校。
農田主要靠南北乾渠灌溉上坊村有農田2478畝、510戶、2115人;港口村有農田3394畝、617戶、2483人;東源村有農田1538畝、337戶、1481人;仙台村有農田2146畝、607戶、2417人;小店村有農田3467畝、629戶、2542人;園竹村有農田2994畝、624戶、2522人;丈山有農田1802畝、351戶、1352人;上坑村有農田2066畝、380戶、1658人。其中上坊村下坊、港口村符家、仙台村王源已列入全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江西修水縣港口鎮

港口鎮港口鎮
港口鎮位於兩省(江西、湖北)三縣(修水、崇陽、通山)六鄉(港口、布甲、溪口、大源、塘山、山界)的交接點,面積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萬畝,轄行政村12個,有人口2.1萬。大革命時期,港口是湘、鄂、贛根據地之一,161名英烈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今天,港口人民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譜寫出又一首壯麗的詩篇。
該鎮近年經濟發展較快,工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000萬元。財政收入300萬元,上交稅收10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500元。連續六年榮獲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

江蘇泰州市港口鎮

港口鎮港口鎮
港口鎮是泰州的重要集鎮。臨近寧啟鐵路江海高速興泰公路,瀂汀河航道穿越集鎮。1962年前,是泰州市所屬10個鄉鎮中的唯一建制鎮。62年後劃歸泰縣。港口是泰縣的7個區之一,管轄港口鎮及朱莊、里華、罡揚、馬莊、葉甸、淤溪等8個鄉鎮。當時港口鎮有泰縣西北部唯一的完全中學、最好的中心國小、最多的工業設施、最大的市場、最大的影劇院以及最大的集鎮等等。一直到90年代中期,港口都是泰州北門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和商業中心。
2000年鄉鎮合併,港口鎮與相鄰的里華合併成成“華港鎮”。1999年港口鎮土地面積28平方公里,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0235人,生產總值1.09億元。里華鎮1999年土地面積43平方公里,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2799人,生產總值1.91億元。因鄉鎮村量多、規模小,不能集中財力和資源,使工業和市場建設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因此,2000年兩鎮合併為華港鎮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