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村

蟠龍村

蟠龍村位於德化縣東北部,土地面積21.48平方公里,距縣城48公里,海拔800米,東鄰水口鎮祥光、樟鏡村,西接梓坡,南連連山,北隔水口久住村。分蟠龍格、山後、太陽、龜洋、白荇、三板洋6個自然村落,16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427戶2001人。約450個勞動力從事林業生產、開採石材礦和農業生產,約380人到外地務工。

基本信息

簡介

蟠龍村蟠龍村
蟠龍村距德化縣城關48公里,居德化縣東北方向,海拔800米,丘陵地帶。毗鄰村落東與詳光湖村、樟鏡,西與梓安,南與連山,北與久住等村落多是隔山相望。

蟠龍梁族迄今概況

泉州十五惠泰四子文福,厭元之亂遷入永春隱居數代,至壽公始居四五都梁山之陽,為永德分派,永德修譜以壽公為始祖,長子進移永春榮來巷,次子曰和,自梁山移居德化東西里上涌鄉梁橋頭,建龍慶堂祠宇,傳至九公生三子,次子大六生二子,長曰伯十一,仍居上涌梁橋頭,次曰伯十二生九子,長子大一居東固修行成佛,成為蟠龍周圍五保景主,大二公視梁橋頭非聚族之地,遂遷擇蟠龍鄉開基,建大樓堂祠宇。信仰,梁公(乃東固成佛的)、孔聖、人主三位尊王。還有盧公祖師,今子孫繁榮昌盛。傳於廿八世。十五世惠泰四子文福派下,大三公由上涌梁橋頭,遷居嶺頭龜洋,生四子,次與四子夭亡,長子支派開基岐頭,三子支派則居嶺頭後分居龜洋,故大三公為開基之始祖以德高公為一世祖。建祠宇仁壽堂信仰佛祖,梁公正副身孔聖三位侯王,建鵬山宮奉敬,還有橋亭觀音佛母。居此後裔也發達興旺。傳於三十六世。龜洋與蟠龍一山相隔乃同祖裔孫團結和睦、自新中國成立後同一行政村——蟠龍村。今經濟、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蟠龍村距德化縣城關48公里,居德化縣東北方向,海拔800米,丘陵地帶。毗鄰村落東與詳光湖村、樟鏡,西與梓安,南與連山,北與久住等村落多是隔山相望。

分布

德化縣南埕鎮梁姓分布情況,主要聚居在蟠龍村,長期在此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遷移

梁氏分基情況:大二公蟠龍派下開基情況:第十世孫慶全派下為逃避當里長逃往尤溪二七都。至鄰今沒有聯繫。十四世梁玉生居住在台灣高雄市鼓山區裕民街172巷38號,子雅欽大學畢業。第二十世孫興鈺子交培於乾隆年間開基岐頭後居桉樟久住等處今人口60多人。大三公龜洋派下開基情況:二一世梁旺聯開基福州長樂,現沒有聯繫。二九世梁榮木開基水口鎮我所毛厝村,人口32人。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