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村

三坑村

三坑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江西、福建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1、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周田鎮三坑村

三坑村是周田鎮最邊遠的山區村。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524人,常住人口不足200人,耕地380畝,林業、水利資源豐富,現有私人投資的水電站兩座。該村山林面積多,適宜油茶、毛竹林種植開發。

村莊村莊

2、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金井鎮三坑村

地理位置及組成

三坑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金井鎮東側,泉公路從村西邊通過,金深公路從村前通過。因所轄曾坑、坑園、潯坑寮3個自然村,村以“坑”為名,故取名“三坑”。明、清時屬十六都。民國33年(1994)屬金井鎮海邊保。建國後,1956年屬金井區埔坑鄉;1961年屬金井公社曾坑大隊;1982年改為金井公社三坑大隊;1984年改為金井鎮三坑村委會。

三坑村由曾坑、坑園、潯坑寮三個自然村組成。現全村人口達1037人,283戶,而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人口遠遠超過本村人口的三倍。

氣候條件

該村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0—30℃,村中以農業為主,產有地瓜、花生以及龍眼、柚子等農作物和水果。工業產品有服裝和商標等。在新村建設的大形勢驅動下,該村作為晉江市新村建設,百村示範村之一,村中道路鋪設完成。

三坑村東面的塔山,海拔91米,為花崗岩石,山頂有烽火後遺址。塔山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流——澄溪蜿蜓流過坑園和曾坑村村前。村後有6棵數百年的古榕樹組成,夾雜20多種珍稀樹木的小林子,目前正建設:“古榕樹原生態公園”。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是泉州南門外著名的僑鄉。華僑建了不少中西結合的老房子,在舊村改造中,除了拆除已經破損不堪的古僑居外,還有6座值得保護的古僑居,其中應詮樓、崇德樓和克聚別墅最有特色。特別應詮樓,其構造更具一格,建築材料---鋼筋和上好的楠木均來自菲律賓。村前的小溪上建有慈壽等8座小橋,形成小橋流水的幽雅景觀。此外,村里還建設了宏偉壯觀的半封閉式的文化廣場大樓等。

域內設有老人健身活動設施、文化廣場、國小一所(包括幼稚園)即毓英國小、毓英幼稚園。村中企業6家。[1]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