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村鎮

莫村鎮

莫村鎮是肇慶市德慶縣北部重鎮,也是廣東省268箇中心鎮之一。全鎮幅員面積300多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總人口2.9萬人。位於美麗富饒的悅城河上游,西北與封開、懷集和廣寧縣接壤。鎮內交通發達,省道悅懷線貫穿全鎮;商貿繁榮,是周邊縣鎮物資重要集散地;資源豐富,以水電和瓷土為龍頭的資源成為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基本信息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17237
8913
8324
家庭戶戶數 4938
家庭戶總人口(總) 16698
家庭戶男 8537
家庭戶女 8161
0-14歲(總) 4946
0-14歲男 2651
0-14歲女 2295
15-64歲(總) 10795
15-64歲男 5642
15-64歲女 5153
65歲及以上(總) 1496
65歲及以上男 620
65歲及以上女 87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6232

區劃

大寧村 益村村 雙棟村 富源村 平崗村 雙樓村 扶賴村 古樓村 太憲村 大田村 光明村 古有村 曙光村 前鋒村 三聯村 車牛村

經濟

全鎮經濟基礎得到夯實,工業效益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濟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4億元,財政收入268.7萬元,人均收入4165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鎮正闊步朝寬裕小康鎮邁進。

至2009年6月全鎮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920萬元,比2008年增長7%,實現工業總產值7740萬元,比2008年增長9%,實現農業總產值7740萬元比2008年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116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鎮正闊步朝寬裕小康鎮邁進。

農業

莫村鎮 莫村鎮

積極實施“農業穩鎮”的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種植上突出效益,養殖上突出規模,花卉上突出檔次,進一步壓縮一批低效種養項目,2003年,全鎮共調整農田1300畝,大力發展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的沙糖桔、富貴竹的種植和金福山地雞、虎紋蛙的養殖等特色產品。發展了三個規模較大的“三高”農業示範基地:大田雲首村屬山場發展2460多畝綜合三高農業基地,主要種植柑、橙、南藥及養殖業;大燈籠山場、平崗山場發展6000多畝的白欖基地;大燈籠養雞走廊發展10萬隻金福山地雞基地。創辦了一批“短、平、快”種植示範點,在光明梅坑、古樓學唐等地創辦100畝以上的連片西瓜、蔬菜種植示範點,雙棟大碗垌100多畝的富貴竹基地,共發展“短、平、快”項目1350畝。積極發展農戶參與種養業,參與的農戶達1000多戶,扶持種養大戶20多戶。2003年,全鎮養殖金福山地雞18萬多隻,養殖優質鴨20000隻,養殖瘦肉型豬6500千頭。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圍繞巴戟,肉桂、佛手等農產品建立一批農產品的深加工業,提升了農產品的含金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全鎮從事巴戟加工戶數1500多戶,占全鎮總戶數38%,成為遠近聞名的巴戟加工之鄉,年加工銷售巴戟1000多噸,年產值20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工業

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營企業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幫助民營企業狠抓內部管理,擴大市場,促進民營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全鎮共有各類企業家,其中鎮辦企業200多家,形成以電力、塑膠、鑄造和木製品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47億元。 莫村充分利用山區資源豐富的優勢,全鎮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6000千瓦,瓷土儲藏量達1億噸以上。豐富的水電和瓷土能源,成為莫村推動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的助推器。積極實施“以電帶廠、以廠促電”的工業發展路子,採取“以商引商”的辦法和“讓利求發展”的雙贏思想,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降底投資成本,2003年共引進新項目7個,資金2800萬元,招商引資的突破性進展,成為莫村新的經濟成長點。同時,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有個體工商戶568家,從業人數958人,其中較具規模的私營企業有26家,工業產值達1.8萬元。

莫村鑄造業始於道光初年,具有160多年歷史,素有“鑄造之鄉”的美譽。莫村鑄造業通過合股、合資等多種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這一傳統產業成為莫村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到18家,從業人員達800多人,技工100多人,年產鑄件3000多萬件,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產品馳名內外,遠銷廣州、開平及全省各地。

招商引資

莫村鎮 莫村鎮

2009年莫村鎮堅持把招商引資放在經濟工作首位。工作中,首先,突出兩個“大”字,一是突出上大項目;二是突出大員上前線,由書記、鎮長親自掛帥,拉項目,跑資金。 其次,發揮“優勢”搞突破,一是發揮資源優勢;二是發揮區位優勢;三是發揮鄉情、親情網路優勢。2009年初,引進投資500多萬元的太憲環保新型的砂磚廠。2009年我鎮貢柑、砂糖桔種植面積已達到25133萬畝,預計產量高達6437萬斤,生豬養殖大戶也達到了150多戶等可喜的場面,年加工銷售巴戟4500多噸,年產值45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特色資源

莫村鎮 莫村鎮

莫村充分利用山區資源豐富的優勢,採取“以商引商”的辦法和“讓利求發展”的雙贏思想,2008年我鎮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發展主導產業,最佳化種植結構,繼續發展壯大沙糖桔、貢柑優勢,實行連片種植,到2009年6月止,全鎮已種植柑桔2萬多畝,新發展貢柑超過4000畝;二是搞好高產優質蔬菜示範點(光明種植黑皮冬瓜28畝,古樓、光明、雙棟種植茄瓜60畝)三是搞好農產品流通與銷售,積極引進訂單農業,確保農民利益,解決農民後顧之憂;四是農技推廣力度加大,漁業、畜牧業、副業全面發展;五是抓好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做好農業諮詢服務,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抓好農作物的栽培及病蟲的防治。共印發資料8500多份,開展農業技術講座18期,參培人次達4700多次。

2008年莫村鎮繼續實施“工業強鎮”的戰略,狠抓民營企業的發展,鼓勵民營企業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幫助和引導民營企業狠抓內部管理,擴大市場,促進民營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抓好我鎮瓷土開發、鑄造業、塑膠業、等特色產業為龍頭,重點抓瓷土礦開發,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作為我鎮支柱產業的地位。利用礦山瓷土的優勢,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擴大對巴戟、肉桂、佛手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含金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年加工銷售巴戟4500多噸,年產值45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城鎮建設

莫村鎮抓住被列為省中心鎮這一歷史機遇,成立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結合莫村實際,精心繪製藍圖,按照“小城鎮,高品位”原則,加快中心鎮規劃建設,推進莫村城市化進程。已建成三大開發商住區、三個住宅小區和一個教師村、三個集貿市場、一個教育區,面積由1997年的0.28平方公里擴增到2.8平方公里。

現已聘請肇慶市規劃設計院對圩鎮進行總體規劃修編,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力爭30年不落後。按照“拓新改舊,西工東政,南居北商”的布局,將在圩鎮西部建工業區,東部建行政區,北部建商貿區,南部建住宅區。

積極爭取各機關單位參與城鎮化建設步伐,像工商、財政、國稅、地稅、中心國小等單位,都在省道莫悅線兩旁新建了高標準辦公樓或教學樓,以新的集貿市場為中心的第三開發區建設初具規模。同時加快基礎及配套設施和舊城區改造,建成高標準的莫村文化廣場,合理調整了原來不規範的小區布局,對圩鎮內的殘舊、違規建築等按總體規划進行改建,使圩鎮內的建築物能達到布局合理,整齊美觀的效果,整個圩鎮面貌煥然一新。抓好美化亮化綠化工作,對鎮容鎮貌進行大整治,加強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和工業廢渣的處理,初步建成高品位的小城鎮。

文化教育

莫村鎮 莫村鎮

莫村中學創辦於1940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歷史的鄉鎮完全中學。 面積2.4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古木參天;教室寬暢明亮,書聲朗朗;教學樓、實驗樓、教師宿舍樓整潔漂亮。

莫村鎮黨委、鎮政府十分重視抓教育,堅持"科教興鎮"戰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師待遇。莫村中學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國中升高中考入重點中學人數歷年來名列鄉鎮中學第一;高考連續五年創新高。莫村中學多年被縣評為“優美環境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2年被授“肇慶市高考先進單位、高考培優先進單位”。 總資380多萬元中心國小在9月底已投入使用,並對學校周圍的環境也進行了綠化、美化,進一步完善其他配套設施的建設。

進入肇慶市一級中學莫村中學又加足馬力,力爭再創佳績。莫村鎮委鎮府對莫村中學旁的糧所征地工作正在緊鑼密鼓之中,進一步擴大莫村中學的面積,各種配套設施也在完善,莫村教育正在崛起之中。

著名人物

劉植卿,號昔川,又號季立、行三,莫村平岡人。

•本名劉植卿字號字培祥

•出生時間1853去世時間1920

光緒十二年(1886),乙酉科拔貢(朝考一等第二名),光緒辛卯年(1891)舉人,曾任七品小京官。其曾祖劉然藜為國學生、奉直大夫,建“然藜書室”,門額擘窠書為清朝大學士湯金釗筆:其祖劉富成為恩貢生、中憲大夫;父劉志高,道光舉人,誥贈中憲大夫刑部主事。劉植卿家學淵源,學識淹博,兼善書法。且為人平易,有求必應,故民間留下不少手跡,被譽為“書法大家”。學者論其書法謂:紮根傳統,筆力蒼勁;取法魏晉,又不失明清氣息;明麗中見秀逸,秀逸中更透風骨;浸淫文化,心栽獨出,更顯其文人所有的書卷氣息;詩情洋溢於字裡行間,畫意飄灑布局之中。而且對文房四寶了如指掌,論書亦是高手。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