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鎮

中洲鎮

中洲鎮位於淳安縣西南部,與安徽省休寧、歙縣相毗鄰,境內交通便利,公路直達縣城及衢州、開化、安徽等地。1998年中洲鎮被評為縣級綜合治理先進鎮。中洲鎮位於國際花園城市千島湖西部,往西沿楊璜線至國家級風景區黃山1.5小時,往東沿千汾線距千島湖西南旅遊碼頭姜家旅遊休閒區塊30分鐘。可謂水陸交通便捷。絕佳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紅色等資源為中洲開放旅遊奠定資源優勢。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中洲鎮中洲鎮新建的綜合樓
中洲鎮:據縣誌載:遂安古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吳主孫權派遣威武中郎將賀齊平定黟歙,歙東葉鄉、歙南武強,賀齊上表孫權,分別將葉鄉、武強鄉改置為始新、新定二縣。始新就是後來的淳安。新定縣於晉太康元年改為遂安縣,直至1958年與淳安縣合併為止。

新定縣(即遂安縣),從明萬曆四十年到民國十九年的《遂安縣誌》均有明確且一致的記載:“縣治在木連村溪北,唐武德四年遷五獅山之簏(即後來的“獅城”) ”。木連村(今中洲鎮鄭月村,現調整為徐家村),《康塘洪氏宗譜》卷十二《兵部尚書紹公偕王夫人墓圖》提供了詳細的方點陣圖。 查民國十九年《遂安縣誌》,前面提到的木連村所在的湖邊,月山底(《遂安縣誌》作“別山府”)和木連村溪北的下童家塢都屬十三都。現在,當地民眾習慣把自鄭月至中洲一帶稱為十三都。由此可見,十三都在明朝萬曆以前稱古城裡。這個“古城”應當是三國、晉、隋時的遂安縣城。可見中洲歷史之久。

明代屬龍津鄉,清雍正六年(1728)為抒城鄉,民國時期為武強鄉,駐地中洲村。建國後分武強鄉為中洲、余家、樟村、葉村4鄉。1956年中洲、余家、樟村合併為余家鄉。1958年建立余家公社,1981年分余家公社為中洲、余家、樟村3個公社。1984年中洲公社更名為中洲鎮。1992年余家、中洲、樟村、葉村4鄉併入,鎮人民政府駐地中一村。

改革開放

中洲鎮恩美樓
1986~1996年,投資180萬元,建成機耕路6條共20公里,機耕橋7座。

1992年,投資56.96萬元,建成漿徹石砼防修面板堰壩一座,完成黃沙灘引水工程。

1993年,新建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總投資26.55萬元。

1994年,投資63萬元,完成10.4公里的樟璜公路。

1995年,首次引進外地資金257萬元,創辦百倍絲綢織造有限公司。

1996年,建成951米的陣頭山引水工程,建成100KVA變電工程,首次安裝路燈17隻。

1997年,投資85萬元,新建中心國小教學樓,取名恩美樓;第一批土地開發權轉讓,年底7389平方米商場建成,商業一條街初步形成。

經濟發展

中洲鎮毛竹基地
中洲鎮地處淳安西南一角,交通不便,工業發展基礎薄弱,但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幾年內,中洲鎮林木、毛竹、茶葉、蠶桑、果蔬等農業資源的發展十分迅猛,成為縣內有數的農業大鎮。為此中洲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農業強資源,積極發展竹木工業、鄉村旅遊、高科農產品服務業,在新一輪的招商經濟工作中尋找新亮點。

一是發展好環保型竹木工業經濟:由於中洲鎮竹木資源的豐富,歷史上的竹木加工企業就達到14家,但是傳統企業資源利用率低,經濟價值不高等情況造成了竹木資源的極大浪費。2007年在改革傳統工業的基礎上,中洲鎮的竹木行業的招商重點放在了節約資源、注重環保、廢物利用等企業的投資上,已經有3家相關類型的竹木資源加工企業落戶中洲。

二是抓好鄉村旅遊這一富農產業:隨著千島湖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逐漸上升,淳安各地區都積極開發鄉村旅遊景點,中洲鎮有深厚的札溪九相公歷史文化底蘊,絕佳的大東坑、龍洞生態環境,傳統的紅軍革命茶山遺址,在開發休閒型農家樂項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已經有開發商4家與該鎮簽訂旅遊開發協定,零散遊客達到500多人次。

三是做好高科農產品服務業文章:繼續做好效益農業的重要一環便是發展高科農業服務,中洲鎮在茶葉新老品種的移植栽培和無公害化基地建設,高山蔬菜基地培育,新型果樹種植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只生產農產品,而沒有知名度的打響和企業的運作,農產品的價值得不到體現。為此,中洲鎮在深化高科農產品服務的同時,積極引進農場機制和企業效應,激勵開發商打響中洲農產品品牌,續黃金茶之後,毛山崗高山蔬菜、千禾稻米、樟村竹筍等一系列農產品正悄然走進各大消費市場。

中洲鎮有茶園6120畝。1997年,鎮委、人民政府組織民眾調整茶葉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千島玉葉、毛峰等地方名茶,提高茶葉生產效益。1998年,在完善5878畝茶園責任制的基礎上,舉辦名茶採制培訓班5期,並制定購買名茶炒制機、鍋的補助政策。全鎮名茶鍋增至255隻,名茶機23台。全年生產名茶37噸,產值296萬元。

鎮委把開發利用毛竹資源作為特色農業化建設的重頭戲來抓,先後制定一系列關於毛竹培管、採伐、銷售等環節的政策措施,並與竹農簽訂毛竹生產責任狀。1998年完成毛竹墾撫5000畝,建立毛竹基地800畝;發展竹製品加工企業8家,總產值60萬元。鎮人民政府還制定今後3年竹業規劃,要求毛竹綜合效益每年達800萬元以上,使毛竹生產真正成為中洲鎮的特色農業產品。

旅遊資源

中洲鎮茶山會議
資源一:據《康塘洪氏宗譜》載,其祖洪紹乃東晉名將,隨劉裕征討有功,封為明威將軍,後升兵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原配夫人王氏、繼配陶氏,乃晉朝著名征西大將軍陶侃孫女。由於這層關係,洪紹死後,陶侃曾孫陶淵明為其寫了墓志銘。從墓志銘便知,洪紹由於不滿劉裕(後篡奪東晉皇位,成為南朝之首宋的開國皇帝),於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由京口掛冠隱於新定郡武強之木連村,紹公享年八十有三。卒,偕王夫人同葬武強山腳洪塘塢。(今中洲鎮霞童村林家塢自然村對面的山坡上)。

資源二:中洲札溪村有傳承千年的“九相公”像。據札溪吳氏宗譜記載,“九相公”乃唐代越國汪華第九子汪憲,是宋室內府之福德,與天竺大士共一本,沉香琢成。南宋札溪村十七世祖思義公於鹹淳八年,尚度宗皇帝,下次妹淑貞公主為駙馬都尉。敬信神明、疏請再三、蒙賜迎歸札水。因“九相公”在民間祈福必應,每年前往參拜的不下三萬餘人,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該村有保存完整的《吳氏家寶》長卷,長卷有歷代名人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的題跋,令文人墨客欣賞。

資源三:中洲是全縣重點林業大鎮,以札溪萬畝灌葉林和原始生態溝、瀑布成群,國家級二棲保護動物娃娃魚山龜等在山澗嬉戲。清澈見底的千島湖武強溪源頭山水,為人文歷史、整合利用奠定良好的生態休閒資源。

資源四:中洲是革命老區,《茶山會議》已被縣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託方誌敏粟裕、劉英等在茶山召開紅十軍團軍政會議的舊址,為中洲做強紅色人文歷史,整合生態資源和紅色旅遊休閒文章增加新的亮點。

諸如:通往浙皖的廈山村“古道山門”,“千年的古樟群”,洄溪村保存完好的“越國流芳”宗祠、“72陣亡軍士”的“紅兵”墳,葉村的“燕塔”、“老虎溶洞”、“余崇道尚義之門”皇帝賜的石碑,紅軍時期國民黨在余家村、雙許村的壘設的碉堡,霞童村的童氏宗祠和村內的“荷花塘”都有一定的歷史典故和人文歷史價值,有待開發和利用。

中洲鎮黨委、政府將依託建縣1800年紀念活動為契機,抓住全國文物普查的有利契機,加大力度,積極挖掘整合中洲的人文、歷史和古蹟保護,做大做強千島湖西部中洲“老城區”文章,逐步形成西部南連開化,三清山,北連黃山,東臨千島湖姜家旅遊休閒區塊的“金三角”。以人文、自然、民俗為一體的千島湖西部鄉村休閒旅遊區塊。

地方特色

中洲鎮中洲黃金茶
一方特產黃金茶

在中洲一帶,出產一種略含清香,苦中帶甘,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養胃功效的黃金茶。據傳,唐黃巢起義軍轉戰浙西,許多將士因中暑腹瀉,鄉民奉獻此茶,喝後病痛立愈,義軍便以黃金換之,由此得名黃金茶。此茶以野生植物馬鞭草科豆腐柴葉為原料,採摘於穀雨前後,以往農家採摘此茶只供自己飲用,或作藥品備急,或作禮品分送親友。據說長期飲用此茶能夠延年益壽,因此深受人們喜愛。該茶由中洲茶廠開發後推向市場,銷往杭州、北京、上海、新疆等地,贏得消費者讚譽。

一方聞人念四鬍子

念四鬍子,中洲葉村人。是一位阿凡提式的機智人物,關於他的故事流傳甚廣。念四鬍子生於清未民初,本名念仕,此人談吐風趣,足智多謀,同情窮苦百姓,敢於戲弄嘲諷地主官僚,常憑自己超常的智慧與地主老財、地痞流氓封建惡勢力鬥智鬥勇,為百姓伸張正義。他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精神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和敬佩。

一方名村

中洲鎮大東坑
在淳安縣西部革命老區中洲鎮札源村是一處融民俗、人文、生態自然景光於一村的觀光景區。該村沿楊璜公路向西1.5小時是國家級旅遊景區安徽黃山。向東沿即將通車的千汾公路1.5小時至美麗的國際花園城千島湖,是一處交通便捷的有待整合資源開發的好景區。

該村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吳氏家寶》長約10餘米,家寶上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民族英雄文天祥、理學家朱熹等名人題跋。有相偉傳800餘年的《九相公》,每年的10月份是《九相公》的民俗節,來自江、浙、皖、滬的香客、商賈雲集於此,祈求平安。給中洲鎮札源帶來財富、民俗文化,給當地經濟發展奠定的基礎。

《九相公》是唐代越國公汪華的第九個兒子,名叫汪獻,汪獻自小聰穎,詩書過目成誦。有一天他同皇帝下棋,幾局下來全勝,次日,皇帝和汪獻的父親越國公開玩笑說:“你的兒子這樣聰明,以後天下要歸你家所有了。”當時時任宰相的越國公汪華謹小慎微,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他越想越害怕,怕皇帝起疑心要滿門抄斬,並回家痛責兒子。憤恨之餘一腳踢死九相公汪獻。汪獻死後,皇帝覺得愧疚,一句玩笑話枉送一條命,就賜汪獻像供家裡祭祀。到了南宋,奸臣上書說祭祀汪獻(九相公)屬犯上,不應供奉。皇帝就下令查抄《九相公》像。萬分危急之時,該村的吳思義(附馬爺)(鹹淳八年度宗皇帝次妹淑貞奉旨招吳思義為附馬)就拿了《九相公》像回家藏了起來。因吳思義是皇親又是附馬不敢查抄。後來,吳思義奉旨回鄉看望父母親人,就偷偷地把九相公像帶回了札源村,從此,札源人(吳姓)就奉汪獻(九相公)為“老爺”供奉祭祀,世代相傳,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了,也許是祈福靈驗,自古至今香客不斷,現在由於交通的便捷,每年到該村祈福經商做生意的香客、商賈不少三萬餘人,傳統民俗的文化,給古老的札源村人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札源村不僅民俗、人文資源稱絕,且生態保護絕佳,也許是由於地勢偏遠、交通不便的因素,錯位的給札源村保存一處近萬畝的原始闊葉林區——大東坑闊葉林區。距村5里路程的大東坑在萬畝闊葉林的環繞中有兩條融峽谷、瀑布成群的自然景觀,在讓遊客在觀光諸多珍貴野生植物的同時,還可以攀岩、觀瀑、戲魚的妙趣。是一處難得的融民俗文化、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為一體絕佳旅遊景區。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