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布鎮

潭布鎮

潭布鎮位於廣寧縣東南部的一個轄鎮。民國時期曾稱荊平鄉、荊樂鄉、潭布鄉。建國初屬第一區潭布鄉,1958年與排沙、石澗合併置春水公社,1959年分設潭布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鎮。鎮府駐潭布圩,距縣城26公里。轄區總面積13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51畝,其中水田面積15556畝,山地面積146720畝。總人口35184人,其中勞動力18629人。轄13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潭布鎮位於廣寧縣東南部的一個轄鎮。民國時期曾稱荊平鄉、荊樂鄉潭布鄉建國初屬第一區潭布鄉,1958年與排沙、石澗合併置春水公社,1959年分設潭布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鎮。鎮府駐潭布圩,距縣城26公里。轄區總面積13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51畝,其中水田面積15556畝,山地面積146720畝。總人口35184人,其中勞動力18629人。轄13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

目前,我鎮共有基層黨組織29個,其中黨委1個,黨支部28個(民營企業黨支部1個、社區居委會黨支部1個、農村黨支部13個)。黨員總數1058人,其中農村黨員780人,占總數的74%;幹部及專業技術人員黨員208人,占總數的20%;非公有制經濟單位黨員8人,占總數的0.75 %。

壯觀的建築壯觀的建築

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960萬元。農業總產值8555萬元,農村人平收入4050元。工商稅收完成191.05萬元,其中完成國稅88.15萬元,地稅102.9萬元。

改革開放後,潭布人民發揚老區的光榮傳統,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添磚加瓦,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圩鎮城區由原來的1.5萬平方米擴展到10萬多平方米。鎮、村兩級集體經濟發展迅速,到目前,個體工商戶420戶,私營企業家23家,引進資金9690萬元。

社崗村委會是革命老區,當年陳百鍾、彭湃在這裡搞農民運動。我國早期農民運動傑出領導人之人(1924年11月26日至次年2月19日),彭湃曾居住在該村委,領導廣寧縣農民協會開展減租鬥爭和武裝鬥爭,並親自指揮囝攻打潭布地主民團炮樓的戰鬥,期間,縣農協、鐵甲車隊領導人也曾於此領導革命鬥爭。該舊居是彭湃革命英雄史跡和廣寧農民運動史發展的重要佐證物、歷史教育、革命紀念,1989年被列為廣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全鎮自然資源豐富,全鎮林木蓄積量為20多萬立方米,年可砍伐量為1萬多立方米;鎮內分別儲藏著黃金、石英石、瓷土、鉀長石、鉭鈮礦等多種礦產資源;全鎮有多個山泉水發源地,水源充足,水質上乘,開發利用前景無限。我鎮農副產品獨樹一幟。由於潭布海拔高、氣溫偏低、土壤肥沃等獨特自然條件,因而年年盛產清甜可口的優質番薯乾。潭布番薯乾具有糖份高、澱粉低、纖維少、味香濃、軟滑可口等特點。因此備受歡迎,在縣內外都頗有知名度。潭布鎮山清水秀,水質良好,用土生土長的優質黃豆作為製作原料,引用清洌山泉水為製作用水,整個製作過程,不添加任何其它材料,不含防腐劑。制出的腐竹富含高植物蛋白,油亮色鮮,清香,煮食爽滑,不糊,鮮美可口。另外種植的辣椒、龍鬚菜等作物產量高,質優價廉,具有無可估量的開發空間

經濟情況

工業

主要企業有:

①天佑玻璃工藝廠。主要產品鋼化玻璃(電飯煲)蓋。年生產1500萬隻。地址:廣寧縣潭布鎮工業開發區。

②天龍實業有限公司。屬下有潭嶺竹板廠、棉簽廠兩間企業,竹板廠主要產品是以茅竹等作原料,通過技木加工、生產竹製系列產品,主要產品有高級牆體裝飾板、高級餐檯、客車地板、竹家具等。地址:廣寧縣潭布圩鎮。

③陶瓷原料加工廠。年生產1.2萬噸,主要產品有鉀長石粉、瓷土,鉀長石粉含鉀在10%以上。地址:廣寧縣潭布鎮木古村。

④順源紙廠。年加工廢紙200噸。地址:廣寧縣潭布鎮工業開發區。

⑤永盛紙廠。年加工元寶紙250噸。地址:廣寧縣潭布鎮坑頭村。


農業

主要農產品有番薯、花生、木薯、茶葉、反季節蔬菜(辣椒、生薑等)。特色農產品是番薯、反季節蔬萊。年均種植面積分別在3000、2500畝以上。

第三產業

主要有運輸、飲食、建築等項業。本鎮有兩個個體客運隊、兩間農貿市場、20多間餐館,有一個首家農民股份旅遊區—一貝垌村旅遊開區,旅遊區主要景點有三門銃天然景觀、野生髮菜地、同安廟遺址以及白馬崗、石鴿涌、黑元頭等古代戰場和革命遺蹟。待開發的名勝古蹟有深山蛇影、大鼓山等。

農業

該鎮由於具備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陽光充沛,雨水充足等良好自然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具有發展“三高”農業的資源優勢。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民眾立足本地資源,依靠科技,大力發展“三高”農業,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3年,該鎮農業總產值達7712萬元,比前年增長10%,農村人平收入3730元,比前年增長2.3%。種植農業作物6.5萬畝,其中水稻2.3萬畝,沙糖桔1萬畝,龍鬚菜0.4萬畝,蕃薯0.3萬畝,辣椒0.2萬畝。農業招商引資達260萬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潭布番薯乾

潭布鎮由於海拔高、氣溫偏低、土壤肥沃等獨特自然條件,因而年年盛產清甜可口的優質番薯。潭布番薯具有糖份高、澱粉低、纖維少、味香濃、軟滑可口等特點。秋天,農民收穫番薯後大部分加工成番薯乾,製作方法原始簡單,採取天然日曬風乾的方式,不添加任何化學成份和人工色素。潭布番薯乾具有甜而不膩,白裡透紅,軟韌適中的美味口感和獨特風味,因此備受歡迎,在縣內外都頗有知名度,成為人們喜歡品嘗和饋贈親友的風味特產

潭布山水腐竹

潭布鎮山清水秀,水質良好,這裡出產的山水腐竹質優味美,遠近馳名。這裡的腐竹用土生土長的優質黃豆作為製作原料,引用清洌山泉水為製作用水,整個製作過程,每個程式不添加任何其它材料,不含防腐劑。制出的腐竹富含高植物蛋白,油亮色鮮,清香,煮食爽滑,不糊,鮮美可口,常食有益身體健康。潭布山水腐竹備受顧客青睞,訂貨者眾,供不應求。[1]

潭布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總人口19674
男9865
女9809
家庭戶戶數6455
家庭戶總人口(總)19647
家庭戶男9847
家庭戶女9800
0-14歲(總)6921
0-14歲男3736
0-14歲女3185
15-64歲(總)10139
15-64歲男4974
15-64歲女5165
65歲及以上(總)2614
65歲及以上男1155
65歲及以上女145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203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