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寨村

下寨村

村名,多個不同地區有重名。

基本信息

1、廣東省普寧市占隴鎮下寨村

下寨村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占隴鎮西北部練江南岸,南鄰國道324線,交通比較便利,該村面積約5平方公里,人口約7900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107人,“兩委”幹部10人。2007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為2—3萬元,經濟收入以土地出租為主。該村南部靠近國道324線,經濟基礎比較好,有高樂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工商企業和占隴西市場等集貿市場,商貿比較活躍,為占隴鎮最主要的商業地帶之一。該村北部仍以農業為主,除了村民家庭分散種植自留地,近來出現一批外地人租種該村耕地用於發展水稻,玉米,西瓜等規模化種植。

2、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下寨村

下寨村在廣東省澄海區城北16公里。是蓮華鎮與潮州市鐵鋪接壤的一個偏僻小村寨。明天啟元年(1621)福建莆田人來此建村。名為霞寨。因“霞”與“下”諧音,故名。下寨村村前有三棵古榕樹,樹齡都達到380年以上,是澄海區內現存較為少見的古老大榕樹。60年前,一棵古榕樹被強颱風颳倒,村民把大榕樹扶正,但由於樹體龐大,只能用四根長短不一的石柱分別支撐著榕樹的主幹,維持其繼續生長,才變成現在的“駝背樹”。當時,還多次在石柱之間,嘗試用裝上土的竹筒,包裹著從樹幹長出來垂下的氣根,想引氣根入地,待長大後以根代乾支撐傾斜的樹體,結果沒有成功。而四根石柱從那以後就一直支撐著“駝背”的榕樹,經歷了60多年風風雨雨依然枝繁葉茂。2003年澄海區綠化委員會給三棵古榕樹頒發了“身份證”。

3、青海省樂都縣碾伯鎮下寨村

青海省樂都縣碾伯鎮下寨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擴大洋芋種植面積,擴大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下寨村曾是聞名全省的“沙果之鄉”,近幾年由於果樹老化,果品質量和數量急劇下降,切斷了下寨人主要的收入來源。面對這種局面,下寨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今年洋芋種植面積達到37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5.2%。從7月中旬開始,全村洋芋陸續收穫,每畝洋芋產量在2500—3000公斤,總產量預計達100多萬公斤。今年推廣種植的雙膜洋芋比露地地膜洋芋早上市20天左右,已全部以每公斤不低於0.30元的價格銷售一空,露地地膜洋芋銷往西寧、湟中、大通等地。由於下寨村洋芋種植已形成規模,且交通便捷,洋芋銷售都在田間地頭進行交易,極大地方便了銷售商和民眾。到8月初,全村已銷售洋芋75萬公斤。
村莊村莊

4、河南省商河縣鄭路鎮下寨村

下寨村位於商河縣鄭路鎮南部,南靠徒駭河,西依環縣路,全村136戶554口人,6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803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該村有棉花加工企業一處、養殖專業戶25戶,畜牧小區3處,笤帚苗加工102戶。大石家村笤帚苗加工已有十餘年的歷史,逐步發展成了全村的主導產業,有80%的農戶從事笤帚苗加工,戶均收入20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458元,是鄭路鎮首富村。笤帚苗的加工帶動了購、運、銷等相關行業,其產品也遠銷濟南、張店、邯鄲等地,是遠近聞名的笤帚苗收購、加工、運銷的專業村。

5、福建省漳浦縣沙西鎮下寨村

下寨村位於沙西鎮西南部,北鄰庵兜村,西鄰白衣村,東鄰塗樓村,南臨漳江入海口,面對下寨碼頭及石礬塔。省道漳東線公路和漳詔高速公路從村北通過。

政區沿革

清代屬白衣保所轄。民國時期屬塗樓鄉(後合併於嶼頭鄉)的下寨保。新中國初期屬十二區(沙西區)的下寨鄉,1955年十二區合併於杜潯區,1958年9月屬杜潯公社的下寨大隊,1961年改屬沙西公社,今屬沙西鎮的下寨村。村轄下寨、潘寮二社(自然村),有603戶,2493人。其中下寨村485戶,2023人,潘寮118戶,470人。

姓氏源流

下寨以李姓為主,李姓有468戶,1941人。有祖祠紹光堂。開基於明代,其祖源自莊前,莊前之祖於元代自泉州雁塔山來開基。

下寨李姓於清代傳裔於台灣南投,族裔李瑞河為美國企業“天仁集團”總裁,20世紀90年代來尋根認祖,獻款10萬元修建祖祠。並創辦天福茶莊及茶博物院於盤陀鎮。下寨村吳姓,開基於明代,分傳於雲霄御史嶺、陳岱等處。現下寨吳姓17戶,82人。其祖遜琪,是平和壺嗣始祖文應的第五代孫(文應是由莆田來漳浦馬口開基的吳強老後裔)。

潘寮社,有鄭、李、蔡、王等姓,鄭姓、李姓從庵兜來。

經濟設施

下寨村有耕地475畝,其中水田385畝,農地95畝。山地和灘涂各一千多畝,經濟支柱是漁業,有近海捕撈和灘涂養殖業。主要產品魚、蝦、蟲尋、蚝、貽貝。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大有發展,村民生活普遍提高,電話機普及率85%、電視機普及率90%、機車普及率40%,液化氣普及率90%。村自辦自來水設備,村民普遍飲用自來水。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1958年12月建成辦口水庫(小二型),總庫容21萬立方米。

下寨國小為完全國小,有8個班級,附設幼兒班1班,學生317人,教師14人。


文物古蹟

下寨,明代建造,尚存部分寨牆和寨門。城隍廟,建於清代,是村中一位秀才赴省城鄉試攜福州城隍“香火”回來建廟塑像崇祀的。存有石碑一通。現已被拆。有古榕二棵。

華僑港台人物

李瑞河,中國天福集團總裁,台灣天仁集團總裁,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永久名譽理事長。

新中國人物

李裕成,杜潯公社管委會副主任、下蔡林場黨支部書記。

李志龍,漳浦縣公安局副主任科員。 

吳森明,漳浦縣良種場場長。

李春躍,盤陀鎮人大主席。

李旺萬,漳浦縣教育局副局長。

李大琛,漳浦縣公安局治安科長。

吳國豪,漳浦縣糧食局副局長。

李利益,廈門港務局工會主席。

李水平,福建省公安廳一處正處級調研員。

李飛躍,漳浦縣商會副會長,漳浦盈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6、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下寨村

定安縣定城鎮下寨村,該村農戶人均水田0.7畝,戶均3.5畝,近年有商人引入"聖女"小西紅柿在該村試種獲得成功。即以每市斤5~6元的價格銷售給內地客商。農民看到了希望,全村出租給投資者種植"聖女"果240畝,每畝得租金350元,戶均租地收入1200餘元。種植一季"聖女"果,投資者每畝需投入勞動日100個以上,這樣農民每戶可獲得打工機會在150個左右,按每天工資15元計,每戶可得工錢2200多元。再加上土地出租所得,平均每戶收入在3400元以上。該村姓氏源有,陳姓始於明未清初遷往,祖籍福建,王姓一樣於明未清初年遷往祖派山東。

7、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下寨村

倚象鎮竜竜村下寨村民小組有農戶45戶、186人,是一個民居相對集中的綠色生態小組。近年來,倚象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營盤山——菜陽河旅遊環線打造契機,藉助恢復重建工作的開展,制定了把該小組打造成一個集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原生態綠色文化小組的發展策略。主要做法有以下四點:一是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統一層高、統一面積,統一外裝修,突出彝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統一建房45間,平均面積達150平方,新居簡樸大方,寬敞明亮,牢固適用。二是村組班子帶領民眾自力更生,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不斷加大道路、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和廚房、廁所等配套設備的建設力度,力爭做到道路寬敞平坦,村組衛生整潔有序。三是在體現綠色生態的基礎上不斷美化村容村貌。目前,已建成中心花園一座。現階段,村組幹部正帶領村民沿進出小組道路、組內公共沿線種植具有當地特色的櫻桃樹、棕樹、石榴樹等原生態綠色植物,並將從實用、美化、綠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各戶實際美化庭院,努力達到“戶戶皆風景,家家有特色”的整體效果。四是結合當地“小姑娘塘”、“小伙子塘”、“竜井”、“定情橋”等古老文化傳說加大旅遊產業打造力度。逐漸形成以品茶、賞茶、觀竹為特色,集農家樂、茶家樂、舂耙耙、垂釣於一體的餐飲、旅遊、娛樂村組。

8、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篆角鄉下寨村

該行政村隸屬廣南縣篆角鄉,地處篆角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9.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84公里。東鄰曙光鄉、黑支果鄉,南鄰本鄉阿渺村民委員會、壩熬村民委員會,西鄰本鄉紅岩村民委員會,北鄰珠街鎮。轄小篆角、新寨、小白路、瑤仁寨、下寨、沙牛、者黑、高城子、肖家灣、硝廠、良上老寨、良上新寨、麻力山、挖都等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17戶,有鄉村人口4452人,其中農業人口4448人,勞動力208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79人。 全村國土面積31.64平方公里,海拔1,135.00米,年平均氣溫24.00℃,年降水量1,020.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07.00畝,人均耕地0.6畝,林地23,752.00畝。

9、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馬白鎮下寨村

行政村隸屬馬關縣馬白鎮,地處馬白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6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26戶,有鄉村人口2473人,其中農業人口2447人,勞動力151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52人。 

全村國土面積9.4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氣溫17℃,適合種植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407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9260畝。

10、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錦屏鎮下寨村

該行政村隸屬丘北縣錦屏鎮,地處錦屏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路,交通方便,距縣1公里。東鄰碧松就村民委,南鄰密納村民委,西鄰東湖社區,北鄰祥啟村民委。所轄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483戶,有鄉村人口6752人,其中農業人口6752人,勞動力361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67人。 全村國土面積52.62平方公里,海拔1451米,年平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155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488畝,人均耕地0.96畝,林地56884畝。

11、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右水鄉下寨村

下寨村北與高排鄉上寨村相連,人口1160人,237戶,耕地853畝,轄11個村民小組,村小、幼稚園各1所,主要產業為臍橙和西瓜。

村兩委班子

支部書記:吳良平

村主任:孫興有

村委委員:吳名金

特色產業:臍橙、西瓜

12、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下寨村

下寨村位於運城地區較北地區,全村居民500多戶1800多口,以旱地為主,全年降水量較少。

13、廣東省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下寨村

下寨村位於揭陽市區,全村姓“許”;全村水域生命安全輔助裝備實水演練
居民有1500多人,村民主要從事家庭小工業生產。下寨村村道
位於下寨村的揭陽市良潤製衣有限公司近年來與解放軍水上救生隊聯合研發的[水域生命安全保障輔助裝備]作為軍民兩用裝備,

14、雲南省怒江市瀘水縣魯掌鎮下寨村

下寨村隸屬於魯掌鎮魯掌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魯掌鎮東邊,距離魯掌村委會1公里,距離魯掌鎮1公里。國土面積19.56畝,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968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988畝,其中人均耕地1.26畝;有林地765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5戶,有鄉村人口787人,其中農業人口787人,勞動力5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1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0.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1]

15、雲南省紅河縣開遠市下寨村

村情概況

下寨村隸屬於中和營鎮響水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中和營鎮北邊,距離響水村委會1.2公里,距離中和營鎮2.8公里。國土面積有2.22平方公里,海拔1454米,年平均氣溫16.6℃,年降水量972毫米,適宜種植烤菸、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635畝,其中人均耕地2.28畝;有林地8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7戶,有鄉村人口718人,其中農業人口718人,勞動力49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78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9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67戶通自來水,有16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7戶通電,有1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7.84%和77.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1戶(分別占總數的86.83%和60.48%)。

該村到鎮道路及進村道路均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30輛,機車5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6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16畝,有效灌溉率為31.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6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7戶,共鄉村人口167人,其中男性362人,女性350人。其中農業人口718人,勞動力496人。該村以漢、壯族為主(是漢、壯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50人,壯族36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1.92%;享受低保10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農村五保戶待遇2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8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41戶,占農戶總數的24.55%。[2]

16、 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金河鎮下寨村

該村隸屬於金河鎮板板橋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鎮南部,距離板板橋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7公里。國土面積有2.2平方公里,海拔1665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24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有耕地410畝,其中人均耕地0.9畝;有林地2170畝,其中用材林187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9戶,有鄉村人口460人,其中農業人口460人,勞動力2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9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3]

17、雲南省普義鄉下寨村

村容村貌

下寨村隸屬於普義鄉普治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普義鄉東北邊,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鄉政府18公里。國土面積5.1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68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872.6畝,其中人均耕地1.91畝;有林地4182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戶,有鄉村人口457人,其中農業人口457人,勞動力24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4]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82戶通水。有82戶通電,有71戶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3.15%、79.78%和79.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公里,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鄉政府18公里。全村共擁汽車1輛,有農用車1輛,有機車3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4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65%(其中經濟作物收入5.7萬元,占總收入的13%);畜牧業收入10.7萬元,占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0頭,肉牛3頭);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53%,農民外出務工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9%,常年在外務工14人。其它收入0.46萬元,占總收入1.47%。農民人均純收入7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村貌村貌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