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村

群力村

群力村是一個村落的名稱,在我國,不同的省市地區有同名分布,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經濟、資源分布也不同。

基本信息

1、黑龍江肇東市太平鄉群力村

群力村位於黑龍江省肇東市太平鄉東部,總人口2038人,總耕地面積11808畝,戶數570戶,機電井14眼,單井覆蓋面積843.4畝,2個自然屯。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3858元,糧食平均畝產達1300斤/畝,其中種植玉米面積10000畝,其餘為瓜菜等經濟作物,所有耕地均採用坐水種方式。群力村肉牛養殖業發達,全村牧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群力村在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指引下,在鄉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向著全面小康社會加速前進。

鮮花盛開鮮花盛開

2、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屏鎮群力村

群力村委會是由原群力、河南兩個行政村及夏家邊居委會合併而成。位於溧水縣城北二乾河旁。易旱易澇屬典型的丘陵地區。距南京45公里.祿口機場15公里,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經濟開發區6公里。是原溧水縣群力鄉政府所在地,交通十分便捷。

遠景遠景

全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28個村民小組.1292戶居民,總人口3880人.勞動力2319人.外出務工500人。村兩委幹部5人,村隊組幹部9人。低保戶28戶計58人.五保戶9戶計9人,低收入農戶82戶計194人。村黨總支下設三個黨支部.黨員97名。有線電視入戶850戶。2005年村級集體經濟可分配收入1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就業人員1500多人。耕地4470畝,水面1200畝(其中精養漁池150畝),山林面積800多畝。落戶企業5家,生態旅遊企業一家。新建工業園區17畝,標準廠房1300平方米。

3、黑龍江海林市柴河鎮群力村

海林市柴河鎮群力村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牡丹江市級文明村、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群力村全村有506戶,1512口人,耕地面積9168畝。群力村人文歷史悠久,該村地處省級風景名勝區---蓮花湖風景區的群力灣畔,村域內山水環繞,水陸兼通,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群力村及周邊區域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的商周時期群力古岩畫、唐代薛仁貴飲馬古井、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文化遺址,是黑龍江省具有較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區域之一。

4、江蘇省無錫市梅村鎮群力村

無錫新區梅村鎮群力村,位於錫滬路與滬寧高速東亭段周邊,占地1.58平方公里,下設18個村民小組,地域內有常住人口近1500人,流動人口近400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創建活動中,群力村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社區整潔、管理民主”的工作要求,以富民強村為目標,紮實推進村級各項工作,全村呈現出經濟全面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面。2006年群力村度完成技工總收入達11.3億元,實現村級可支配收入28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2057元,經濟發展、村級收入和村民收入水平居全鎮前列。

大力發展經濟,夯實富民強村基礎。營造環境,構建載體,積極開展招商選資,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全村擁有各類企業50餘家,其中民營企業45家,外商投資企業4家,企業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得到不斷加強。

堅持富民優先,積極拓展增收渠道。發展經濟的同時,群力村堅持把維護和發展民眾的切身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村民就業安置工作;通過制訂落實優惠政府,鼓勵和支持村民自主創業、從商經營;通過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村民大病醫療保險和小病醫療門診參保全覆蓋;通過黨員幹部與困難民眾結對幫扶,使他們得到了黨和政府更直接的體貼幫助。群力村還專門設立教育獎勵基金,對考取大學和高中的學生給予獎金的獎勵。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切實推進文明社區建設。積極開展“四尊四創”主題培訓活動和“知榮辱、塑形象、創和諧、促發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實踐活動,認真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在做好普法工作使廣大村民自覺守法、互助友愛的同時,針對外來人口不斷增多的新情況,通過集中教育和科學管理,使他們文明務工、誠實經營。全村優生優育措施得到全面落實,平安社區創建成效明顯。

以依法行政為方向,不斷強化村務民主管理。堅持依法行政、村務公開,村民委員會管理實行公開監督制度,全年召開二次以上村民組長、代表大會,涉及村的集體資產等重大經濟活動,由村民組長、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對征土拆遷資金、安居房分配、村委幹部工資、困難戶補助、低保戶對象設立、村招待費支出等定期在村務公開欄公布,時間在半個月以上。村委還專門設立意見箱,徵求民眾的意見,一星期開箱一次。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任重而道遠,年年須有新精神、新思路和新成效,村將繼續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深入紮實地開展建設活動,全面推進該村社會主義建設上檔次、上水平、上新的台階,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5、黑龍江青岡縣昌盛鄉群力村

1、人口與資源狀況

群力村位於昌盛鄉西南部,南臨蘭西縣,西接蘆河鎮,屬半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2.3℃,無霜期125天,年均降水量486毫米,全村有7個自然屯,總戶數560戶,人口2670人,其中:貧困戶224戶,貧困人口980人,勞動力121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94人、幅員總面積22,306畝、耕地16,333畝、均為旱田、林地1,760畝、草原164畝、水面面積11畝;大牲畜飼養量362頭、其中黃牛242頭、馬120匹、生豬飼養量502頭、羊602隻、家禽4082隻。

2、經濟狀況

該村人口多,土地面積少,人均占有耕地只有5.2畝,人均占有糧食466公斤,農業總產值474.30萬元。其中:牧業產值80.10萬元.農業總收入283.7萬元。其中:牧業收入56萬元,人均純收入812元,村級債務318萬元,村級債權267萬元。

3、社會基礎狀況

村裡有國小校2所、5個年級,在校學生212名,教師18名,學齡兒童入學率占87%。全村磚瓦房136戶,占房屋總數的22%,其它多為土房和草房,有電視戶490戶,其中:彩電戶263戶,擁有電話6戶,有小型拖拉機107台,牛馬車267戶,有飲水小井462眼,村級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薄弱,無村級畜牧獸醫服務站。

6、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群力村

群力村地處紹興市嵊州市長樂鎮開元片,前有長樂江,後有西京江繞村而過,百年古樟樹傲然屹立,它傾訴著群力村幾年來的巨大變化。全村有100戶,262人口,人均收入7300元,現有水田240畝,旱地70畝,園地14畝,山林40畝,個私企業6家,是一個以發展農業和工業致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村黨支部靠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鼓勵興辦個私企業項目,以增強村級實力著手,重新規劃新村建設。從2002年以來投入資金40萬元,拆除舊房13965平方米,65戶村民得到補助。新規劃村內主次幹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總計改造路基8000多平方米,硬化路面10000多平方米;新安裝了村內道路路燈22根盞,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出行;新建了垃圾房6座,衛生公廁1座;完成了村標建設和村內主次幹道及宅前屋後的綠化,面積3000多平方米;並完成了村中和村前太平塘改造,合計共投入建設資金90多萬元。2007年,為改善飲用水質量,保障民眾的身體健康,村里新投入6萬元對現有自來水進行改造;鼓勵村民利用太陽能,減少對其他能源的使用量。

7、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黨山鎮群力村

基本概況

群力村位於黨山鎮東側,有13個村民小組,共626戶農戶,全村常住人口2013人,外來人口2000多人,總面積近1.7平方公里,內外耕地1841畝。[1]

經濟發展

2008年農民人均淨收入由2007年的11588元增加到2008年的12789元,增長9.28%。1—12月份全村實現工業總產值50088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0.18%,工業銷售47584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0.18%,工業利潤3388萬元,完成鎮年初下達指標的107%,稅金2658萬元,完成年初下達指標134.92%,工業增加值9097萬元,完成年初下達指標的114.86%,全村1—12月技改投入4600萬。

一角一角

基礎設施

2008年該村紮實做好“最清潔城鄉工程”認真開展環境整治、村莊整治、道路庭院綠化,文化創建等多項活動,加強了主幹道路保潔,實施了長效管理,著力鞏固整治村的成績的同時,抓好企業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和部分硬體設施的配套工作,使全村的發展軟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

社會事業

順利推進企業職工工傷,養老保險工作進一步鞏固,截止2008年底,全村累計社保激費人員到308人,土地農轉非54人,積極引導村民參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全村參加人員已有183人。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弱勢群體生活得到進一步關注,低保及殘疾人工作進一步得到落實。[2]

所獲榮譽

群力村在村三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後被評為“蕭山區文明村”、“蕭山區信用村“、“杭州市政治村”、“杭州市衛生村”、等多項榮譽。[1]

8、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南詔鎮群力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巍山縣南詔鎮,地處南詔鎮西邊,距南詔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0.2公里。東鄰日升,南鄰北街,西鄰河西,北鄰開南。轄八街、七街等14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2602畝,海拔1720米,年平均氣溫16.3℃,年降水量735.7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40畝,人均耕地0.43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水面面積35畝,其中養殖面積20畝;草地2畝;其他面積132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46戶通自來水,有114戶飲用井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860戶通電,有51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7戶(分別占總數的60%和30%)。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機車6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8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0萬元,占總收入的15%;畜牧業收入242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17頭,肉牛513頭,肉羊10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260萬元,占總收入的69.3%;工資性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2963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人(占勞動力的1.8%),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60戶,共鄉村人口2872人,其中男性1335人,女性153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2人,勞動力192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51人,彝族78人,其他民族2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3人,參合率97%;享受低保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該村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86戶,占農戶總數的33%。

文化教育

該村在校學生244人,距離南詔鎮中學0.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4人,其中小學生123人,中學生12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6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3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7萬元,有固定資產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7萬元,已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頂目有土地、計生、財務等項目。[3]

9、福建省惠安縣張坂鎮群力村

地名含義

群力村取名源自解放前,由玉田村(洋宅)東園鎮崎仔,坑內外及塘邊,塘南,東園的上侖後山村等多個自然村組成,當時取名“群力”,寓意是“民眾的力量大”,直至如今“群力”一直延用。

歷史沿革

解放前,含東元的崎仔、坑內外、後山、玉田的洋宅,塘南塘邊七個自然村的群力鄉(保),建國後為張坂群力鄉。1958年9月改為上游公社群力大隊,1961年10月改為張坂公社群力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張坂鄉(後改鎮)群力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群力村位於張坂鎮西大門,南北兩面依山,北面、東面均由後溪溪水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大海,305縣道由村中通過。東由東垵溪畔隔開與下宮近鄰,南與群賢侖山頭、竹仔坑相近,北由後溪隔開距玉田玉塘相近2公里,西與東元鎮上侖村毗鄰。

人口

2508人

域內設施

域內有群力國小、群力衛生所和多家超市,域內且有聖莎拉製衣集團公司,榮安製衣有限公司和與洋森製衣有限公司及鞋底廠和老人門球場、地擲球場和氣排球場。

下級組織

下轄:塘南、塘邊、店仔、杏坑、山仔邊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

郵政編碼

362123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