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村

該村發揮“三大優勢”,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民發展經濟得來的。 二是交通優勢。 三是品牌優勢。

基本信息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坳仔鎮仙溪村

仙溪村是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坳仔鎮數一數二的“厘竹村”。仙溪村位於坳仔鎮西南部,與廣寧縣古水鎮隔山相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該村總農戶330多戶,人口1900多人,分10個經濟合作社。該村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調整林種結構,做好做活“竹”字文章,增加農民經濟收入,走出了一條靠山吃山的致富路子。2007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多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200多元。村委會建起了三層辦公樓,80%的農戶建了“小洋樓”,機車、彩色電視機進村入戶,成為農民的家庭“弄俏兒”,村里還建起了移動通信發射塔,農民裝電話、裝手機已不是一件新鮮事。該村發揮“三大優勢”,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民發展經濟得來的。一是資源優勢。仙溪村山地眾多,土地肥沃,發展經濟得天獨厚。全村有山地面積1.5萬多畝,其中厘竹種植面積達1.1萬多畝。八十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村委會把山地全部承包給農戶,由農民自主經營,家家戶戶種植厘竹,這一歷史習慣已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近幾年,農戶由分散經營、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式經營,走基地化、產業化路子。二是交通優勢。仙溪村雖屬邊遠山區,但有著與其它山區村明顯不同的水陸交通優勢。陸上,村民投工投勞,修通了一條寬闊平坦的厘竹運輸公路;水上,通過厘江,把砍下的竹子直接運到圩鎮厘竹加工廠。三是品牌優勢。仙溪村的厘竹,以其竹桿通直、節平,厚度好、纖維豐富、堅韌耐用的優點而深得客戶的青睞,這是其它地方所生產的厘竹所無法比似的,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品牌優勢。目前,縣內外厘竹收購商獨具慧眼,紛紛前來仙溪村搶購厘竹,年銷量達4萬多擔,產品供不應求。仙溪村農民已經嘗到了竹子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富裕甜頭[1]。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