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位於廣東省台山市,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總人口17.6萬人,53026戶,城鎮居民人口13.2萬人,農村人口4.4萬人。下轄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26個村民委員會,社區下設43個居民小組。現有耕地面積23409畝,其中水田15803畝,旱地7606畝,淡水養殖面積7415畝,種水果面積3321畝。台城街道交通便利。毗鄰港澳,新台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貫越鎮境,陸路可直達港澳,往廣州、珠海僅需1.5小時左右的車程,水路有直航香港口岸的公益港碼頭。水電充裕,學校、銀行、賓館、酒店、食街、超級商場、通訊、醫院、農貿市場等生活設施配套完善,鎮內物品豐富,商業繁榮,購銷兩旺,工商戶達到6500戶。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台城(Taicheng)街道位於台山市的北部,是台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台山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交通的樞紐。東與四九鎮毗鄰,西與三八、白沙鎮接壤,南與三合、沖萎鎮相連,北與水步鎮相接。總面積159.7平方千米(一說142.4平方千米),總人口17.6萬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3.2萬人。轄10個社區、26個村委會:富誠社區、東雲社區、環南社區南塘社區園田社區、上朗社區、合新社區、新橋社區、橋湖社區、倉下社區、石花村、沙坑村、北坑村、東坑村、板崗村、河北村、南坑村、安步村、大亨村、長嶺村、香雁湖村廛溪村禮邊村橫湖村泡步村、筋坑村、朱洞村、水南村、嶺背村平崗村、淡村村、羅洞村、桂水村、元山村、白水村、三社村,下設43個居民小組,514條自然村。

歷史沿革

舊稱“新寧城”,建於1499年(明弘治十三年)。1938年新寧城改稱為縣城鎮。建國後改名為台城鎮。1958年稱台城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7年,台城鎮位於市境北部,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10萬,轄東雲、環南、南塘、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倉下、石花9個管理區(居委會),鎮府駐縣前路。2001年9月,台城鎮與原附城鎮合併,組建成新台城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富城大道3號。2006年,撤銷台城鎮,設立台城街道辦事處,8月11日掛牌成立。

幹部隊伍

鎮領導班子人數10人,平均年齡44歲,研究生學歷的4人,本科4人,大專2人。村兩委幹部人數150人,黨支部書記26人,併兼任村主任,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平均年齡52歲。中專學歷的有3人,高中學歷的有9人,國中學歷的有9人,國小學歷的有5人。社區“兩委”幹部70人,其中黨支部書記10人(全部兼任居委會主任)。

工業發展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積極實施市委市政府的工業強鎮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台城工業發展,營造工業發展的堅實平台,在新寧民營科技園內已先後開發建成了西湖區、北坑區和高新區,總開發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西湖區規劃面積3000畝,已開發面積2900畝;高新區規劃面積2000畝,已開發面積1500畝;北坑區規劃面積7500畝,已開發面積3500畝。台城鎮以優越的投資環境,良好的服務素質吸引眾多知名企業安家落戶,近幾年年均引入企業實際投資額保持5億元人民幣左右。三個工業園區落戶項目共有104家,其中西湖區落戶項目有28項、高新區落戶項目有9項、北坑區落戶項目67項。外資企業48家,民營企業56家。

台城街道有以汽車配件、燒烤爐具、鋁製品、電子電器、製藥、五金、塑膠、陶瓷等為主導產業的各類企業421家,其中外資企業97家(台資企業39家),民營企業324家。其中有全國燒烤爐產品出口量第一的冠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生產汽車輪轂的富誠鋁業有限公司、鋁型材產品出口銷售量名列全國第三的台澳鋁業(台山)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台城鎮已成為台山市工業發展的龍頭鎮。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瞄準國內外汽車行業發展形勢,積極打造汽車配件產業,先後引入了總投資1.05億美元的新興(台山)精工有限公司振昕(台山)齒輪變速箱有限公司車展(台山)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富誠鋁業有限公司國際交通器材廠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對全鎮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強。村(居)委員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100萬元以上的有7個,50~100萬元的有10個,20萬以上的有11個,10~20萬元的有8個。努力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民眾合法權益。加強群防群治,堅持經常排查與定期排查相結合,針對前一段時間搶奪、盜竊、販毒等刑事案件比較突出的情況,在市公安局的指導下,在台城分局的具體組織下,台城各派出所加大打防結合工作力度,使各類刑事案件不斷減少。

取得榮譽

台城街道多年被江門市評為“強鎮富民”先進鎮和“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鎮。2000年被江門市評為“計畫生育工作三為主”工作先進鎮。2002年鎮黨委被評為廣東省“模範鄉鎮黨委”、多年被評為“台山市文明鎮”和獲得台山市委市政府的“鎮級財政收入增幅獎”和“鎮級財政收入達標獎”。台城街道是廣東省、江門市固本強基示範點,2005年6月被評為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6月被評為“廣東省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

第三產業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充分發揮中心城鎮的地緣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積極引導僑資、外資、民資,向第三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或自籌資金等多種方式,抓好流通設施建設,近年來,先後興辦了城西食街、新橋水果副食品批發市場、美琴肉菜市場、北郊農貿綜合市場、東門副食品批發市場、水產品交易市場和擴建了富城、茂林市場,農村圩區的板崗南坑大亨、白水、水西、水南等村也先後完善市場配套,在解決民眾擺賣難問題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了物流中心的作用。目前該鎮的個體、集體、私營、外資等各種經濟成分的工商戶達7500多戶,呈現一派購銷兩旺繁榮景象。

旅遊資源

台城街道園林高爾夫球
園林高爾夫球:台山園林酒店現由知名的專業人士經營及管理,經已全面裝修及擴充,以殷勤熱誠款待每位賓客,為來賓提供舒適安逸休憩之所及賓至如歸的感受。酒店位於台山市中心的台城人工湖畔,依山面湖,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占地面積100多畝,擁有140多間豪華、寬敞的客房及套房,包括4幢高標準帶花園、游泳池的獨立別墅;富麗堂皇的高雅大酒樓,包括宴會廳桃園廳,可延開150多席,附設大小貴賓房20多間;酒店大堂附設高雅寧靜的咖啡廳;豪華的大都會卡拉OK附設貴賓廳房20多間;可同時容納200多人、配套齊備、豪華寬敞的會議中心;碧綠廣闊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帶桑拿、蒸氣浴草藥浴足浴和美容美髮的健康中心;英、美式桌球、棋牌麻將康樂室、交通票務等一應俱全,是台山市目前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高級酒店。無論商務或休閒度假,都會感受到家一樣的溫馨。

石花文化廣場:選址在石花公園東湖內,緊靠石花山風景區,依山傍水,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主廣場2.5萬平方米,湖面4萬平方米,分三期工程建成。廣場內設有表演台、畫廊、音樂噴泉、雕塑、涼亭、九曲橋及旅遊娛樂設施。廣場配套齊全,設計新穎,層次分明,集娛樂休閒於一體,石花文化廣場建成後將成為台城主要風景旅遊區之一。中秋佳節這裡的夜景也是非常吸引的!

台城街道台城石花山
石花山:座落於台城東北,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玲瓏,而下半部則是綠樹成蔭,谷涌蔥綠,山含黛墨,遠望如綠蔭中盛開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此山高雖僅300餘米,卻融奇、秀、幽於一山,台山古八景之一的"石人聳翠"就在其中。風景區範圍200公頃,山間有一面積約15公頃的石花水庫,庫中有一綠島,構成一派山依水、水環山的迷人景色。

石花山風景區內有眾多的古建築和摩崖石刻,如西岩寺石花亭九孔橋飛虎亭石花樓等。石花山內著名的摩崖古刻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刻"石花山"三字,每字為75厘米乘75厘米;清道光年間的"含輝四照"四字,每字為76厘米╳76厘米,字型蒼勁雄渾。山上石頭多,且形彩各異,有仙人屋、仙人床、仙人樓、石轎、石櫃、織麻盆、梳妝檯等美稱,民間傳說這些是古時候一位仙女羨慕凡間一位勤勞青年而留下的嫁妝。而山腰上的西岩寺,更是由於仙人住地令人神往,吸引著眾多的華僑及僑眷,香火不斷。山上樹木鬱鬱蔥蔥,山腰果樹山茶流芳溢香,山下水庫湛藍如鏡,構成一幅秀麗的風景,是鬧市中的最佳休閒去處,每天早晚到這裡健身活動的人流如織。

地方特產

台城街道塔腳生菜
塔腳生菜:享有盛名的塔腳生菜原出名於台城城西富國莊長盛兩村村前的三分多的土地上。居住在這裡的農民,祖祖輩輩經過長期經營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生菜經驗。“塔腳生菜”發展到三十多畝,統稱為“塔腳生菜”塔腳生菜與眾有何不同呢?它具有清甜、爽脆的特點,稍一不慎掉在地上,就象摔碎了一支玻璃燈筒一樣,故人們又稱之曰“玻璃生菜”。據此間的老菜農說:兩村周圍都是一大片沙質半潮田,生菜的種植方法很講究,每年陰曆九月初九日前後的一個星期內播種,約一個月後便有菜苗移植了;行距約丁方一尺左右,種下一星期後應薄施人尿一次,以後每星期薄而勻施人尿二次,一般不採用化肥,因恐成熟後易於霉爛。另外,要勤澆水,水要清而不渾,土質忌鹹,否則,儘管菜身壯大,也免不了味道苦澀。如果氣溫暖和,六十天左右可結苞,趕在大年初一上市。
台城街道北坑草蓆
雞爪芋,顧名思義,其形似雞爪:一個芋頭,周圍有彎長的芋仔,一般重量有二至四斤。雞爪芋是生長期較長的作物,農曆正月,農戶便把雞爪仔種下田裡,年底才收穫。雞爪芋雖不可口,但對健身治病,效果很好,故有“本地人參”之稱。其性微溫,味微甘,有小毒。有的人食後喉嚨癢,有的人則沒有這種感覺。據一些有名的老中醫介紹,常食雞爪芋可使人開胃健脾,對盜汗、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肝炎、腰痛等病患者和體弱身衰,病後欠補的人,長期食雞爪芋有一定療效。無病食之,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補氣補血;有病食之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為輔助治療疾病的佳品;其葉和莖,洗淨曬乾備下,煎服可解勞倦,消食滯飽脹。

北坑草蓆:是台城附近北坑盤屋地方的特產。這地區的人,多數是姓盤的人聚族而居。每年秋分至晚造收割前的空閒時間,勤勞的人家,多數兼織草蓆以為副業。織好之後,挑往集市或過村售賣,頑皮的兒童見他們到來,玩笑之為“盤古皇賣席”。北坑草蓆所用的草是當地的特產,圓身而細軟耐用,因其內中空有如燈芯草,所以夏天可以隔熱,冬天加床墊,窮人則加糯稻草,又可以貯熱。一般人認為它也是台山的一種寶。

教育事業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台城街道是台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台山市教育的龍頭鎮。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學校1所,獨立國中5所,國小30所,幼稚園2所;中、小學生21000多人,在園幼兒近2400人;教職工1100人。

台城街道教育事業與經濟建設一樣民飛速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台城街道和僑胞撥出(捐出)巨資,新建或重建學校22所,擴建維修學校17所,實現了校舍樓房化,校園園林化。經大力調整,學校布局合理,在城內每個區和北門、東門、西湖3個工業區均設有學校,且正朝著規範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省一級學校、江門市一級學校和台山市一級學校分別有1所、3所和6所;李樹

台城街道台城街道
芬紀念中學、台城鎮中心國小、台城鎮第二國小、馬健威幼稚園等校(園)以校舍靚、環境美、質量高享譽市內外,是鎮教育的視窗;座落在北門工業區的日新國小獲江門市美麗校園稱號。各校設施設備齊全,普遍配備十室一場(課室、辦公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團隊室、體育室、接待室、國情教育室、檔案室200米或400米環跑運動場),不少學校有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電教室、美術室、音樂舞蹈室等。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100%,並有70%以上達到大專學歷;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96%,並有25%以上達到本科學歷;中級職稱教師占40%。1990年鎮“兩基”工作通過了省的評估驗收,後又連年通過省、地、市的複評。教學質量,包括中考成績,市質檢成績,參加各級組織的學科競賽成績均名列全市前茅,並有不少的項目獲得省和全國的獎勵;教研成果豐碩,每年都有不少的論文在全國、省、江門市獲獎或發表;教育辦連年獲市教育辦領導抓教學成績優良一等獎。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