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江鎮[重慶市潼南縣]

雙江鎮[重慶市潼南縣]

雙江鎮距離潼南縣城10公里,與四川省遂寧市相鄰,轄區共有20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4000餘人,幅員面積119.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8530畝。2006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5.6億元,財政收入654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產值4.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62億元,實際利潤904萬元,入庫稅金10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2元,城鎮面積3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達2萬餘人。雙江是渝西農業大鎮、工業強鎮、旅遊名鎮,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首批中心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之一,也是尚昆主席故里,還納入了重慶市紅色旅遊線,隨著渝遂高速公路雙江互通口的建成,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只要發揮好名人名鎮的品牌優勢,作為山城“後花園”的雙江的未來將更加值得期待。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地圖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地圖

雙江鎮位於涪江下游的重慶潼南縣,是重慶十大歷史名鎮之一。古鎮建於明末清初,有400餘年歷史。鎮外浮溪、猴溪環繞,鎮內古街石板鋪路。現存有中街、東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興隆街、水巷子、老豬巷9條街道。

古鎮有“禹王宮”、“清代民居”、“興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郵政局大院”(即楊尚昆、楊闇公舊居)、“長灘四知堂”、“惠民宮”等規模大、頗具清代民居建築風格的大型古民居20餘座,被專家們譽為“難得的清代民居建築群”。

在長約700米的“清代一條街”上,樓台錯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韻。尤其是“楊氏民居”在眾多古民居中獨具特色。

四知堂”距今有13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這座位於猴溪上游,依山臨壩而建的四合院,為木結構懸山頂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占地1290平方米。其建築設計採用“步步遞進,層層升高”的傳統習俗,建築布局更獨具匠心。“四知堂”之名取於楊氏先祖東漢太守楊震“夜拒賄金”的典故。該室以“四知”的“四”字作為建築布局的組合形式,前後廳面闊五間,之間於東西兩側建廂房,面闊四間,形成一個大四合院;東西廂房外側,又各建一通外廂房,皆面闊八間,內外廂房之間建有天井和信道。

主導產業

工業方面

四知堂四知堂

以“紙業、機械加工業、建築建材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現有非公有制企業41個,其中:紙業4個,(重慶市簡氏紙業包裝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富發紙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第一造紙廠、重慶市偉傑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45億元,2006年總產值達到2.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元,入庫稅金610萬元,實現利潤460萬元。

機械加業

機械加企工9個,總投資2100萬元,2006年總產值達到41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3900萬元,入庫稅金150萬元,實現利潤145萬元;建築建材企業6個,總投資5690萬元,2006年總產值1.54億元,入庫稅金24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10個,總投資320萬元,2006年總產值410萬元,實現利稅42萬元。

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充分利用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尚昆主席故里等品牌優勢、名人優勢,傾力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培育經濟新的增長方式。

主要優勢

區位優勢

菊石化石菊石化石

隨著渝遂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我鎮轄區內(五里村)設立互通口,區位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為鎮域經濟發展開闢了新空間,注入了新動力,創造了新優勢。

品牌優勢

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尚昆主席故里等眾多品牌,為全面推動旅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旅遊資源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擁有楊闇公舊居、楊尚昆舊居等紅色旅遊資源,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群等眾多景點,豐富的古 鎮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獨特風土人情、田園風光、人文精神,形成了瞻偉人、觀古建、游古道的紅色、古色旅遊氛圍。

古鎮景點

禹王宮禹王宮

古鎮有“禹王宮”、“清代民居”、“興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郵政局大院”(即楊尚昆、楊闇公舊居)、“長灘四知堂”、“惠民宮”等規模大、頗具清代民居建築風格的大型古民居20餘座,被專家們譽為“難得的清代民居建築群”。
清代一條街
在長約700米的“清代一條街”上,樓台錯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韻。尤其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楊氏民居”(即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出生地“長灘四知堂”和“禹王宮”),在眾多古民居中獨具特色。
楊氏民居

楊氏民居楊氏民居

占地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060平方米的“楊氏民居”,布局靈活,不拘一格,建築風格極具變化,層次豐富。外虛內實的建築效果,無不顯現出古鎮特有的歷史風貌和巴渝遺韻。院中有大小房廳51間共108門,由七間三進組成。每進均有天井、欄桿、迴廊、花台,宅後還有花園。建築雖有明顯的中軸線,但並不受中軸線的束縛,而是根據地處的條件富於變化,空間組織靈活緊湊。院落中以抬梁式與穿逗式相結合的手法設計敞廳。宅外的風火磚牆逞駝峰形,線型優美簡潔。宅內各進既獨自成院,又能通過廊道與其餘各進相通。建築設計科學,規模宏大,工藝精湛,雕琢精美,栩栩如生。隔扇、漏窗形式多樣,柱礎、斜撐、運托、掛落、垂柱等圖案精美,門窗、隔扇做工考究。尤以高浮雕,透雕手法雕刻的歷史戲劇人物、花卉圖案最為精緻。
四知堂

四知堂四知堂

是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四知堂”的建築。雖距今有130多年的歷史,仍保存完好。這座位於猴溪上游,依山臨壩而建的四合院,為木結構懸山頂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占地1290平方米。其建築設計採用“步步遞進,層層升高”的傳統習俗,建築布局更獨具匠心。“四知堂”之名取於楊氏先祖東漢太守楊震“夜拒賄金”的典故。該室以“四知”的“四”字作為建築布局的組合形式,前後廳面闊五間,長27米,深8.4米,之間於東西兩側建廂房,面闊四間,長17米,深5.3米,形成一個大四合院﹔東西廂房外側,又各建一通外廂房,皆面闊八間,長32.5米,深7.4米,內外廂房之間建有天井和信道,甚為壯觀。
“四知堂”建築用材十分考究,筆直圓木為柱,上下大小一致,雕樑畫棟,脊檁點金,門簪以金形裝飾,屋脊磚雕灰刻,皆為仙人、金童、花卉、瓊閣,其顏色艷麗,燦爛奪目,門窗裝飾尤為精緻,檐下及柱間雕刻精細,均用多線雕或透雕雕刻出蝙蝠、牡丹、仙桃、喜鵲,表現出主人對福祿壽喜的祈望,其雕琢技藝精妙絕倫,堪稱古民居建築的奇葩。
禹王宮

還有那距今200多年的“禹王宮”內的古戲台,雖經歷史滄桑而留下斑駁烙印,依然飛檐翹角,高大恢宏,古樸蒼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走進這古民居,恍若走進時間隧道,讓你感嘆這歷史文化的悠久與多彩。它與雙江那溪流環繞,翠竹掩映下的古街石橋老榕樹的小橋流水風光,構成了渝西北古鎮自然與人文相輝映的獨特文化景觀。
河街丁字口茶樓

位於古鎮繁華的丁字路口,是一棟典型的清代商業建築,木構件有很強的裝飾性,斜撐、走廊、垂花柱、窗欞、門楣,都有精美的花紋圖案。底樓過去是“堂廂”,樓上是“雅座”。
菊石化石

位於鎮內增坑村,經專家鑑定,系拉丁期(中三疊世晚期)菊石化石,是2400萬多年前活躍在地球上的海底生物,在地球已經滅絕的一個特種。這發現不僅豐富中國對菊石化石群的研究內容,而且對區域地層的劃分,對古環境,在地理的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地方特產

陳涼

陳涼粉陳涼粉

在中國美食節暨首屆重慶國際火鍋文化節上,潼南名小吃陳涼粉榮獲“消費者最喜愛的特色小吃”稱號。在這個文化節上,陳涼粉的傳人陳中貴,真是名利雙收,他製作的陳涼粉大出風頭,獲得5位國家級專家一致好評,獲得消費者特別青睞,10天的銷售額達到10萬多元。
素有製作涼粉的悠久歷史,在嘉陵江、涪江流域享有盛譽,常常吸引途經潼南的旅客停車品嘗,甚至重慶市、成都市的居民也常常委託熟人或親戚捎帶潼南涼粉
潼南涼粉又數雙江陳涼粉最具特色,它起源於雙江鎮。陳涼粉已有100多年的製作歷史,陳家後人陳中貴充分繼承和發揚了祖傳工藝,其製作的涼粉因其味道鮮美深受民眾和遊客喜愛。
陳涼粉的製作以優質白豌豆為主料,以菜油、紅辣椒、豆、醬、花椒粉、大蒜泥、小蔥、芝麻、花生、醬油、醋、香菜等為輔料。將白豌豆用井水浸泡,磨製成漿,用祖傳工藝加工成涼粉狀,切絲裝盤。用菜油和紅辣椒製成辣椒油,配以豆、醬、花椒粉、大蒜泥、小蔥、芝麻、花生、香菜、醬油、醋、味素等製成調料淋入切好的涼粉中而成。
此外柑桔、板栗、蜂蜜、大紅西瓜等都是此地特產。

旅遊指南

氣候游季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適合春秋前往。

停留住宿
一般回縣城住宿,潼南縣有電力大廈等星級賓館,也有滿足一般旅行者的政府招待所。
進出交通
重慶菜園壩長途車站坐班車2個多小時就到潼南縣,再轉乘中巴車到雙江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