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帶

落帶

洛帶鎮位於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北部。西距成都市區18公里,南距龍泉城區和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11公里,距離成渝高速陽光城入口4.3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43公里,北距洪安火車站8公里。已開通的219路市區大公車將洛帶與成都市連成一體,30分鐘就可到達市中心。全鎮轄8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30479人其中非農業人5249人。洛帶古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即成街,名“萬景街”。

古鎮介紹

洛帶鎮位於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北部。西距成都市區18公里,南距龍泉城區和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11公

落帶洛帶

里,距離成渝高速陽光城入口4.3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43公里,北距洪安火車站8公里。已開通的219路市區大公車將洛帶與成都市連成一體,30分鐘就可到達市中心。全鎮轄8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30479人其中非農業人5249人。洛帶古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即成街,名“萬景街”。全鎮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後裔,主要來自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留下眾多民間傳說、歷史遺留、古老建築、客家會館。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會館建築群和金龍寺等眾多歷史古蹟,一年一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更是幾百年來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洛帶鎮是全國首批重點小城鎮、省級著名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鎮,因此又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2005年世界客屬第20屆懇親大會在洛帶的成功舉行,進一步確定了洛帶在世界客家文化中的地位。
洛帶鎮資源豐富。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古鎮客家文化旅遊區和金龍湖旅遊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呈現出“走進歷史—回歸自然—體驗山水”的文化生態旅遊格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可開發成都市區近郊大型天然溫泉;有豐富的頁岩礦產資源,可發展新型建材業;天然氣儲藏量大,可提供豐富能源;湖泊、河流等水系完整,生態保持完好,綠化率高,是國家綠化之鄉。水、電、氣、路、通訊、教育、醫院、郵政等基礎和市政設施配套。產業發展方向:實施“文化興鎮、產業強鎮”戰略,打響“西部客家第一鎮”品牌,建設成為全國歷史文化古鎮。發展多元化產業,將古鎮修復保護與開發並舉,發展旅遊業;開發以旅遊產品製作、加工、展覽為一體,建成成都唯一的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以生產、加工、儲藏、銷售優質水果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基地;發展現代物流業。形成以“客家文化”和“花果生態”兩大亮點為主,以文化旅遊產業為支撐,以加強古鎮保護為重點的文化興鎮、產業強鎮的產業格局。

客家方言

四川客家以廣東嘉應五屬的客家為最多,因此,洛帶人又稱其所講的客家方言為“土廣東話”,屬北方語音體

落帶客家方言
系,至今仍與中國客家方言標準音——廣東梅州一致,如稱穿衣為“著衫”,下雨為“落水”等。以洛帶為中心的周邊近十個鄉鎮居民皆說一口客家話,在說四川話的成都郊效形成一個奇特的“方言島”。
但由於受巴蜀文化的包圍,加之歷代官府揚北抑客,致使四川客家話某些辭彙的讀音以及對事物的冠名同梅州話有所不同,顯示其辭彙的獨特性。

古鎮風光

北會館

景點介紹: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原位於成都市臥龍橋街,2000年5月,由人民日報社出資180萬,

落帶川北會館
遷建至龍泉驛區洛帶鎮,工程占地5畝。作為洛帶“四大會館”之一的川北會館,著重反映了川北移民在成都遺留的歷史文化,其建築風格獨特精巧,豐富了洛帶的會館文化。在其中舉辦的川戲表演、客家姓氏展覽等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嘉賓。現該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會館

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供奉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六祖慧能(被譽為“南華道人”),名曰“南華宮”。會館座北向南,主體建築由戲台、樂樓、耳樓及前中後殿組成,呈中軸線對稱排列,復四合院結構,總建築面積331

落帶廣東會館
0平方米。廣東會館大殿石柱上有楹聯多副,其中“雲水蒼茫,異地久棲巴子國;鄉關迢遞,歸舟欲上粵王台”最能反映出客家移民拓荒異鄉、艱苦創業和思念故土之情。而現代客家畫家(龍泉西河鎮人,國家一級畫師)邱笑秋為廣東會館創作並懸掛於中堂的一副對聯“叭葉子菸品西蜀土味,擺客家話溫中原古音”,更是以一個細節,傳神地刻畫出了客家人紮根四川後既溶於巴蜀文化,又以“寧賣祖宗田,不丟客家言”的祖訓頑強傳承自身國文化的精神特質。廣東會館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會館之一,其風火牆建築風格在四川絕無僅有。由於其氣勢巍峨,已成為洛帶古鎮的標誌性建築。現該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西會館

位於洛帶鎮老街中街,座北向南,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於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資興建,供奉

落帶江西會館

贛南鄉賢神祗“許真君",又名“萬壽宮”。主體建築由大戲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後三殿及一個小戲台構成,復四合院式。江西會館在整體布局和建築美學方面都頗有價值,特別是它在中後殿之間的天井裡還伸出一個小戲台,構思獨特,環境空間布局十分完美,為四川客家會館中所未曾見。現該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客家海外聯誼會、四川省攝影家協會在洛帶的基地就掛牌於該館內。

湖廣會館

為湖廣籍移民於清乾隆8年(1743年)捐資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稱“禹王宮”。會館座北朝南,依中軸線對稱布

落帶湖廣會館
局,由牌坊、戲台、耳樓、中後殿和左右廂房構成,全貼金裝飾,建築面積2480平方米。現該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廣會館較完整地反映了湖廣移民的艱苦創業和社會生活,為成都市旅遊區內保存完好的湖廣移民會館的典型建築。館內天井雖無下水道,但無論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漲,該處的水都不會淌水漫延,為該館的一大奇蹟,傳為大禹保佑之故。現該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客家博物館

四川客家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3月,是為全國唯一綜合性客家博物館。集中展示了四川客家人入川、安居、創業的

落帶四川客家博物館
歷程及成就,反映出客家人堅韌、勤奮的精神。館內陳列的文物多為龍泉驛區出土歷代銅器、陶器、鐵器、石刻、陶俑、鐵幣及燃燈寺部份文物。

客家公園

位於鳳儀巷北,占地10畝,為民國l7年(1928)時洛帶團總、袍哥舵把子劉惠安倡導地方民眾和碼頭袍哥集資修

落帶客家公園
建,是四川省最早的公署之一。公園主要建築為四館、三亭、一祠。最具特色和價值的是園內的“女茶社",是過去客家婦女集中休閒品敬聊天的地方,不納男賓。一副“塵世囂囂到厭煩時來暫歇,茶煙細細得清閒處且偷安"的對聯,恰如其分地刻畫出客家婦女與男人同等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是客家婦女生活的縮影。公園東郊的凝翠樓為小青瓦四合院,樓上曾是龍泉驛區第一座圖書館,曾藏有《萬有文庫》等書籍,峨山京劇社舊址也在該處。

玉帶湖

玉帶湖,儲水量達120萬立方米,常年被花與果環繞,環境幽靜,空氣清新。

落帶玉帶湖

巫氏大夫第

洛帶客家民居分為祖屋和普通民居兩大類,巫氏天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是洛帶鎮建築最早而又保存最完好

落帶巫氏大夫第
的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大夫第始建者為巫氏入川後第二代傳人巫作江,建築年代大至在乾隆末至嘉慶初,因巫作江曾被清廷誥贈為“奉直大夫”,故名“大夫第”。平面布局為復四合院式,以大門為中軸線對稱排列,譬鱗山式頂,木結構穿尊房,上蓋小青瓦,主體建築由大門、過廳、院壩、前中後三堂、東西花廳、廂房及通街廳道和一個附屬小四合院組成。大門外為竹林區、樹林和菜地。整個平面四橫二縱,天井復天井,小天井連著大天井,大院落連著小院落,民居特色甚濃。在前堂後天井的東西花廳,為卷棚式建築,花廳作南並向的廡廊形,做工考究的各式花格木窗雕琢的花鳥蟲魚形態逼真,是民居中的珍品。大夫第是客家移民在四川生產、生活的一部活字典,在今天的成都地區已不多見。

休閒娛樂

博瑞花園酒店

尊敬的賓客,歡迎您選擇本酒店;為賓客提供主動、熱情、細緻、周到的服務是我們的宗旨,友誼、友好、相助

落帶博瑞花園酒店

是我們的特色。為此我代表博瑞花園酒店作出以下承諾:
質量承諾:
誠信為本,以服務贏賓客。
持續創新,以管理爭效益。
環境承諾:
遵守環保法規,保護自然資源。
持續防污節能,締造綠色酒店。
質量目標:
1.賓客滿意度高於:90%
2.顧客投訴率低於:2%
3.設備故障率低於:2%
4.重大安全事故:0
環境目標:1.廢水排放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並通過水處理設施回收利用;
2.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通過宣傳引導賓客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3.對危險廢棄物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減少環境污染;
4.對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5.對餐飲廢氣進行治理,排放符合國家標準;
6.節約能源,減少資源消耗;
7.提供和推廣綠色、安全食品。
 博瑞花園酒店總經理:蔣林燕

地址:中國成都龍泉同安鎮陽光城 郵編:610108
電話:86-28-84839888 傳真:86-28-84839666
E-mail:[email protected]

廣東會館酒店

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供奉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六祖慧能(被譽為“南華道人”),名曰“南

落帶廣東會館酒店
華宮”。會館座北向南,主體建築由戲台、樂樓、耳樓及前中後殿組成,呈中軸線對稱排列,復四合院結構,總建築面積3310平方米。廣東會館大殿石柱上有楹聯多副,其中“雲水蒼茫,異地久棲巴子國;鄉關迢遞,歸舟欲上粵王台”最能反映出客家移民拓荒異鄉、艱苦創業和思念故土之情。而現代客家畫家(龍泉西河鎮人,國家一級畫師)邱笑秋為廣東會館創作並懸掛於中堂的一副對聯“叭葉子菸品西蜀土味,擺客家話溫中原古音”,更是以一個細節,傳神地刻畫出了客家人紮根四川後既溶於巴蜀文化,又以“寧賣祖宗田,不丟客家言”的祖訓頑強傳承自身國文化的精神特質。廣東會館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會館之一,其風火牆建築風格在四川絕無僅有。由於其氣勢巍峨,已成為洛帶古鎮的標誌性建築。現該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西會館

位於洛帶鎮老街中街,座北向南,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於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資興建,供奉

落帶江西會館
贛南鄉賢神祗“許真君",又名“萬壽宮”。主體建築由大戲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後三殿及一個小戲台構成,復四合院式。江西會館在整體布局和建築美學方面都頗有價值,特別是它在中後殿之間的天井裡還伸出一個小戲台,構思獨特,環境空間布局十分完美,為四川客家會館中所未曾見。現該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客家海外聯誼會、四川省攝影家協會在洛帶的基地就掛牌於該館內。

東山別院

介紹:
外間門面40平方米為水酒吧,後院有一小天井,典型客家民居,環境幽靜,共有四個房間,兩個單間、兩個雙人

落帶東山別院
間。
地址:洛帶鎮上街54號(廣東會館斜對面)
電話:028-84893186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
帳號:9559980461377188119
聯繫人:劉前軍身份證號:510112196412129811

毛婆婆涼粉

一百多年前,毛氏前人已在簡陽平窩,撐棚擺攤,夜制日鬻,以賣涼粉養家餬口,天長日久摸得其中秘竅,以味厚香濃為人稱道,遂代代相承流傳至今。而今毛氏後人在古鎮

落帶毛婆婆涼粉
洛帶將毛婆婆涼粉推陳出新,製作更精細、用料更講究、味型更豐富:不僅有醬香、紅味、椒麻、糖醋、鮮椒等多種味型,又獨創一款白味涼粉,看似平淡,入口生香,頗得食客青睞。同時就地取材,開發其他小吃品種,尤以艾蒿饃饃最受歡迎,用采自龍泉山脈的新鮮野生艾蒿,和入糯米粉,入籠蒸熟,馨香糯軟,回味悠長,其餡多種多樣,有肉餡、芝麻花生核桃餡(用小碓窩手工舂制)、玫瑰餡、喜沙餡,口感舒適,不粘牙、不膩嘴。在首屆客家美食節上“毛婆婆涼粉”被評為“客家名小吃”。
如今,這家名動成都的特色小店,引得八方食客聞香而來,終日絡繹不絕。很多好吃嘴不但滿足了自己的食慾,還不忘捎回一些饋贈同好。位於洛帶古鎮下街167號的毛婆婆涼粉,專營涼粉及其他系列小吃,以貨真、味美、價實、環境整潔和服務熱情,贏得了新老顧客的稱讚。當您走進洛帶古鎮時,一定別忘了光顧毛婆婆涼粉店,親口領略一下這傳承了百年的美食。

地方特產

水果

以草莓、葡萄、梨、枇杷、桃子、精細蔬菜和禽蓄生產為主,現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種養格局。1993年被

落帶草莓
劃為龍泉驛區“優質、高產、高效”的“三高”農業重點鎮,1994年被確定為省近郊型立體農業種養試范基地,目前以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旅遊業也正在蓬勃發展,是大都市旁一個難得的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尋古探幽的好地方。現有客家農莊、古井大院、桃花園等特色農樂家近10處,具有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的獨特優勢。

草鞋

價廉、製作方便,宜走山路,具有吸漢的功能;是由客家人從江西帶入川,客家婦女用山上的蓑草加麻繩在草鞋

落帶草鞋
機上編織而成,是客家漢子勞作的服飾,根據腳大小有不同規格。

飲食

風味獨特的客家菜有九斗碗--客家品碗

是客家人傳統九斗碗中的一道名菜:用料精選、講究,主要原材料:豬心、利、肚、響皮、臘肉、門板酥、黃

落帶風味獨特的客家菜有九斗碗--客家品碗
花、耳子、老薑、蔥段、土雞湯,做工精細,味鮮美、清淡、營養。
(九斗碗全席:帶骨肘子、豆瓣魚、涼拌雞、品碗、夾沙肉、鹹燒白、熱汁湯、木耳肉片、花生米)

雞肉菌全席

洛帶地處龍泉山脈,盛產野生雞肉菌。山菌系列包括素山菌、軟炸山菌、清蒸山菌、山菌鵝掌、山菌麵皮等二十多個品種,在營養豐富、口感鮮美的雞肉菌系列中又因山菌面

落帶雞肉菌全席
皮湯味鮮香、麵皮細膩,而受到了食客的喜愛。

傷心涼粉

客家人是一支發源於中原漢民族支系的東方遊民。經過幾百年背井離鄉的滄桑、生活,將農耕、農作技術傳遍江南大地,甚至海外。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辛

落帶傷心涼粉
苦了一天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折飯”(客家語是“吃飯”的意思)的時候,因思念遠方的親人而倍感傷心。
客家人在製作“客家傷心粉”的時候,採用原始的傳統手工藝,將豌豆磨成漿、糙製成黃亮亮、柔嫩而化渣的傷心粉。磨的累,做得很傷心。
客家“傷心涼粉”的口感:一是純豌豆粉柔嫩而化渣,有一道清香的豌豆味;二是調製的天然佐料口感特別,吃到嘴裡,海椒(客家人叫它芥椒)辣得嘴巴翹、花椒麻得舌尖木,頭頂冒煙,額頭出汗,清鼻子長流,眼淚花直滾,叫你吃得好“傷心”。

區點陣圖

落帶洛帶區點陣圖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