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化同步”是中國共產黨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而提出的“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要求和歷史任務。“三化同步”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發展任務的科學把握,是對新形勢下工農城鄉關係的深刻認識;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最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重中之重”,“兩個趨向”,統籌城鄉等重要思想,對推動“三農”科學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內涵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都要求,“十二五”要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因此,“三化同步”不是某地區的“創造”,而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具有深刻內涵和背景:第一、“三化同步”是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客觀規律。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深刻揭示,“三化同步”是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是現代化建設必須遵循的普遍準則。從世界現代化發展規律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必須統籌發展,同步推進;否則,現代化就會走彎路,甚至停滯不前。縱觀各國發展進程,一些國家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及時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較快地邁進了現代化國家行列,但也有一些國家沒有處理好“三化”關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農業萎縮、農村凋敝、農民貧困,導致經濟發展停滯、社會局面動盪,現代化進程嚴重受阻。
第二、“三化同步”是國家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的必然要求。我國農業目前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近年來,糧食生產實現了連續增產,農民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持續向好,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明顯滯後於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基礎薄弱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瓶頸,農產品供求進入緊平衡階段,農業生產進入了高成本階段。沒有農業的現代化是殘缺不全的現代化,就不能確保糧食和其它農產品供給的可持續發展,是潛藏著巨大風險的現代化、不可持續的現代化。
第三、“三化同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明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產業發展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儘快解決這些問題,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2011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與互動百科日前發起2011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四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1》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1漢語新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