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

古稱“椎”,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在戰鬥中用錘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掛、砸、擂、沖、雲、蓋等。練子錘,近年來多用繩子縛鐵錘,練法與“繩鏢”相似(見流星錘),是吸收軟鞭的動作演進而成的。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錘

錘、鎚
chuí

1.(形聲。從金,垂聲。本義:古代重量單位)同本義[ancientweightunit]
2.八銖
錘,八銖也。——《說文》
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淮南子·詮言》
3.十二兩
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淮南子·詮言》
4.六銖
銖六則錘。——《風俗通義》

詞形變化
1.槌子,俗稱榔頭[hammer]。如:鐵錘;釘錘;錘骨(內耳聽骨之一;形狀似錘子)
2.古兵器名。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mallet]。如:銅錘
3.秤砣[weight]。如:秤錘;錘鉤(指衡器。鉤指秤鉤)
4.錘形物[sth.shapedlikeamallet]

錘

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唐·陸龜蒙《頃自桐江得一釣車》

1.打;擊[hit;strike]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于謙《石灰吟》
2.又如:錘鍛(錘擊;鍛造);錘淬(錘擊並淬火);錘爐(鍛打)

方言
陝西方言中錘子指男性生殖器。
在四川重慶等地也說“錘子”,但是意思是“你胡說”的意思。最開始錘子是拳頭的意思。由於每次人們表示“你胡說”的時候都會揮拳頭,因此演變成了現在錘子的說法。
例如:甲:我是遊戲高手。
乙:錘子,你是高手,我就去死。

現代工具

錘
錘子是敲打物體使其移動或變形的工具。最常用來敲釘子,矯正或是將物件敲開。

錘子有著各式各樣的形式,常見的形式是一柄把手以及頂部。頂部的一面是平坦的以便敲擊,另一面則是錘頭。

錘頭的形狀可以像羊角,也可以是楔形,其功能為拉出釘子。另外也有著圓頭形的釘子。

古代兵器

屬雙器械之一,

錘
其形狀有金爪、四方、八楞等,屬重器械之一,習者需要有較大的力量,因錘法能硬砸,硬架,故有「錘,棍將不可力敵」之說,主要技法有涮、曳、掛、砸、蓋、擂、雲、沖等。今香港有七星螳螂傳習此技。

特點:
1,錘比較重,舞動比較困難。即使是有大力士,馬也難禁得住
2,錘短,只能近戰,比起槍、長刀等其實並不占便宜
3,錘只能鈍擊,遠不如槍、長刀等造成的創傷更加致命

名錘:

方鐵錘
錘頭呈方形,錘身、錘柄皆為精鐵鑄成,重四十八斤,較短鐵錐為大,為巨力者所喜用。

烏鐵錘
烏鐵鑄就,錘身沉重,約五十餘斤,錘長三尺余,始於戰國時期,多用於個人防身和突襲。在史書中,多將其記為"長椎"。

銅錘

錘銅錘

赤銅所鑄,重五十餘斤,錘身雕鏤花印,甚為精美。一般為勇力之士所持用。

混元錘
精鋼所鑄,屬於比較常見的錘身形狀,類似於西瓜,錘柄較短,錘長三尺四,為大力之士所喜用。

四楞錘
短錘的一種。因錘呈四棱形,故名。其柄約四尺,主要擊法有涮、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臥瓜
短鐵錘的一種,其柄短,錘頭形狀如橫臥之瓜,故得名。可用來硬砸硬架。主要擊法有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錘

混鐵錘
混鐵、精鋼打就,長四尺有餘,重九十二斤,雙手各持其一,揮舞時虎虎生風,兇猛異常。為金國猛將金蟬子所用。

博浪錘
此錘因刺秦而聞名。張良為刺殺秦始皇,派大力士懷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錐埋伏路旁,秦始皇巡遊至博浪沙時,擲錘偷襲,可惜誤中副車而告失敗。自此,許多異士都紛紛訪求名匠,模仿打造此錘。

震山錘
玄鐵、精鋼鑄就,其形由博浪錘改良而來,錘身沉重,狀如斗大,渾體漆黑,所擊之物無不粉碎。

骷髏錘
崑崙寒鐵鑄就,錘身造型怪異,其形如骷髏頭,間有罅隙,揮舞之時,可發出猙獰之聲,擾人心神。其所張巨口,可鎖定對方兵刃,十分難纏。

雷公錘

錘雷公錘

錘身形如圓柱形,端柄有一尖頭。傳說里的雷公所持之錘就是此類形狀。其用法與金瓜錘相同。

破天錘
玄鐵所鑄,沉重異常。錘頭有刺,利可破天。中錘者不僅要受到錘子帶來的威猛絕倫的傷害,還要受到錘刺之苦。

梅花錘
為岳飛帳下“八大錘四大將”之一的嚴成方的掌中寶錘。錘身呈瓣狀,錘頂為一朵鐵鑄梅花。

流銀錘
為岳飛帳下“八大錘四大將”之一的何元慶的掌中寶錘。外漆銀粉,揮舞之時,銀光流采,頗為雄美。

青龍錘
青龍錘是岳飛帳下“八大錘四大將”之一的狄雷的掌中神兵,傳言二錘舞圓之時,錘中會飛出青龍兩條,金人近者皆死,直如天神下凡。

爛銀錘

錘岳雲

單錘重八十六斤,為岳飛之子、“八大錘四大將”之一的岳雲的掌中寶錘。牛頭山嶽雲大戰金蟬子的渾鐵錘,最後巧用智謀,一式"落馬分鬃錘"將之擊斃。

斗銀錘
純銀打造,錘大如斗。傳說為《封神演義》中的少年英雄黃天化所用。他手使一對斗大銀錘,座下玉麒鱗,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立下赫赫戰功。

滅地錘
此錘單重九十四斤,外漆銀粉。為《說唐》中“天下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的掌中神兵,是瓦崗山頭號猛將。

金瓜霹靂錘
此錘單重一百單八斤,外漆金水。為《說唐》中“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的掌中神兵。他少年英雄,眉橫一字,貌似雷公,板肋虬筋,力能舉鼎。手使一對金錘,無人能敵。

使用高手

1、朱亥

錘李元霸

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過人,被信陵君聘為食客,以後曾在退秦、救趙、存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詳細記載: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訊息後,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己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如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

2、傳說中的李元霸
由歷史人物演義而來,但完全背離史實(一說是由歷史人物李元吉-李淵的另一個兒子演義的)。他是隋唐第一條好漢,“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雲,天下無敵。”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四明山李元霸擊敗反王二十三萬大軍;先後殺死名將伍天錫宇文成都,在紫金山面對一百多萬軍隊,一對金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迫使李密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然而在回家路上被“老天爺”幹掉了——“只見風雲四起,細雨霏霏,少頃虹電閃爍,靂靂交加。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落落落地響,猶如打下來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呔!你天為何這般可惡,照少爺的頭響?也罷!’把錘往空中一撩。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掉將下來,‘撲’地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翻身跌下馬來。”這么一位無敵凶神後被雷劈死了。

神秘的格鬥世界

在這個火器所統治的世界,為什麼卻有成千上萬的格鬥運動愛好者樂此不疲、世代相傳?到底是“四兩撥千斤”還是“一力降十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格鬥世界,一覽那些古老或年輕的各種格鬥技法、器械。

古代兵器

拼音是chui的漢字

拼音是chui的漢字共有22個,如下:

|||||||||||||||||||||

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1
槍在古代稱作矛,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1
劍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
1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1
由一根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所構成。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工具之一,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
1
鉞是中國古代一種兩角上翹、具有弧形闊刃的劈砍兵器。先秦時期也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物,並用於刑殺。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戈、鉤、戟並用。從衛墓出土的銅鉤看,鉤的形狀似戟,只是戟上邊為利刃,而鉤上邊為一線鉤形,故名鉤。
1
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1
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1
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
1
即是撾,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1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1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
1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1
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製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1
流星多指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個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