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棒錘

鐵棒錘

鐵棒錘(學名:Aconitum pendulum N. Busch)又名鐵牛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倒圓錐形。藥源為毛茛科植物鐵棒錘和伏毛鐵棒錘的塊根。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及河南西部。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塊根倒圓錐形。生於海拔28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鐵棒錘鐵棒錘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塊根倒圓錐形。
莖高26-100厘米,無毛,只在上部疏被短柔毛,中部以上密生葉(間或葉較疏生),不分枝或分枝。莖下部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有短柄;葉片形狀似伏毛鐵棒錘,寬卵形,長3.4-5.5厘米,寬4.5-5.5厘米,小裂片線形,寬1-2.2毫米,兩面無毛;葉柄長約4-5毫米。頂生總狀花序長約為莖長度的1/4-1/5,有8-35朵花;軸和花梗密被伸展的黃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三裂,上部苞片線
形;花梗短而粗,長2-6毫米;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披針狀線形,長4-5毫米,疏被短柔毛;萼片黃色,常帶綠色,有時藍色,外面被近伸展的短柔毛,上萼片船狀鐮刀形或鐮刀形,具爪,下緣長1.6-2厘米,弧狀彎曲,外緣斜,側萼片圓倒卵形,長1.2-1.6厘米,下萼片斜長圓形;花瓣無毛或有疏毛,瓣片長約8毫米,唇長1.5-4毫米,距長不到1毫米,向後彎曲;花絲全緣,無毛或疏被短毛;心皮5,無毛或子房被伸展的短柔毛。
蓇葖長1.1-1.4厘米;種子倒卵狀三稜形,長約3毫米,光滑,沿棱具不明顯的狹翅。7-9月開花。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8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緣。

分布情況

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河南西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

近種區別

鐵棒錘的萼片通常為淡黃色,但在西藏和四川西部的居群則為藍色。與伏毛鐵棒錘近緣,區別點在於花序的毛開展,上萼片比較窄,常呈鐮刀形。
而伏毛鐵棒錘與上種相似,但花序上生緊貼的微柔毛,花藍紫色,上面萼片近盔形。

醫藥價值

性味

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熱,有大毒。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驅風除濕,止痛消腫。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牙痛,食積腹痛,婦女痛經,癰腫,凍瘡。
①《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止痛。治風濕關節痛,月經痛。
②《陝西中草藥》:活血祛瘀,祛風濕,止痛,消腫敗毒,去腐生肌,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勞傷,惡瘡癰腫,無名腫毒,凍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煎水洗或研末放於膏藥內敷貼,內服:煎湯,2~3厘;或研末。

注意

①《陝西中草藥》:服藥後忌熱飲食、煙、酒二小時。
②《陝甘寧青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附方

鐵棒錘鐵棒錘
①治風濕性關節痛:一鐵棒錘二至三錢。研粉,加白酒一兩,用火點著,蘸洗患部,每日一次。(《陝西中草藥》)二鐵棒錘三厘。水煎服或研末沖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牙痛:鐵棒錘研末,用牙籤棉花,在水中浸濕後蘸藥末五厘,塗患處,勿咽下。(《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痞塊,食積腹痛:鐵棒錘三分,天南星二分。研末撒在膏藥上,貼臍部。(《陝西草藥》)
④治瘰癧(未破者):鐵棒錘以醋磨汁,塗患處。
⑤治凍瘡:鐵棒錘以水磨汁,塗患處。
⑥治刀傷:鐵棒錘、芋兒七各三錢,冰片五分,麝香一分。共為細末,外敷傷處。(④方以下出《陝西中草藥》)

藥理作用

鎮痛作用
本品總鹼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其鎮痛強度為嗎啡的43.7倍,其主要有效鎮痛成分為烏頭鹼、3-乙醯烏頭鹼、去氧烏頭鹼等。烏頭鹼的作用見附子及川烏頭條下。3-乙醯烏頭鹼、去氧烏頭鹼均具有顯著外地人痛活性。醋酸扭體法去氧烏頭鹼皮下注射的抑制小鼠扭體反應50%的劑量ID50為0.22±0.06mg/kg,3-乙醯烏頭鹼為0.13±0.03mg/kg;而熱板法測得腹腔注射的小鼠鎮痛ED50則分別為0.41±0.10mg/kg和0.24±0.05mg/kg,鎮痛治療指數分別為6.37及4.60。
抗炎作用
本品總鹼以及烏頭鹼、3-乙醯烏頭鹼、去氧烏頭鹼均具有顯著抗炎活性。總鹼0.15mg/kg、烏頭鹼和3-乙醯烏頭鹼0.05mg/kg對大鼠蛋清性及甲醛性足跖腫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棉球性肉芽組織增生無明顯影響。去氧烏頭鹼對多種急性滲出水腫性炎症也具有顯著抑制作用,0.2mg/kg腹腔或皮下注射均能顯著抑制角叉菜膠、甲醛等所致大鼠足跖腫脹,抑制組胺所致大鼠皮膚或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0.8mg/kg還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但其對巴豆油性肉芽囊腫或棉球性組織增生均無明顯影響。對於角叉菜膠性大鼠足跖腫,去氧烏頭鹼腹腔注射的ED50為0.42±0.06mg/kg,治療指數為6.38,而同法測得3-乙醯烏頭鹼的ED50為0.12±0.02mg/kg,治療指數為5.92。
局部麻醉作用
本品總鹼、烏頭鹼、3-乙醯烏頭鹼均有顯著局部麻醉效果,肌注或皮內注射均有效。總鹼的局麻強度為的卡因的14倍,鹽酸普魯卡因的159倍。
解熱作用
傷寒菌苗發熱家兔腹腔注射3-乙醯烏頭鹼0.04mg/kg或去氧烏頭鹼0.24mg/kg均有顯著解熱效果,於注射後30min起效,維持3h以上。
致心律失常作用
與烏頭鹼相似,3-乙醯烏頭鹼及去氧烏頭鹼也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但小鼠靜注誘發心律失常的劑量卻較烏頭鹼為高,3-乙醯烏頭鹼為烏頭鹼的2.85倍,去氧烏頭鹼則為烏頭鹼的7.2倍,且誘發成功率也遠較之為低,且呼吸抑制輕,僅為烏頭鹼的38%,3-乙醯烏頭鹼靜注對大鼠的致心律失常劑量為0.097mg/kg。
6.體內過程3-乙醯烏頭鹼血藥時間曲線符合開放型三室模型。各組織中分布以膽囊含量最高,肝、腎和肺次之。少量藥物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靜脈注射後主要由尿排出,大部分以代謝產物形式排出,部分以原形物排出。

毒性

3-乙醯烏頭鹼對小鼠的LD50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靜注時分別為2.5mg/kg,0.7mg/kg和0.47mg/kg,大鼠靜注的絕對致死量為0.41mg/kg;另報告大鼠腹腔注射為0.71±0.17mg/kg,小鼠為1.10±0.12mg/kg;還有報告小鼠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及靜注的LD50分別為3.09mg/kg,0.70mg/kg,0.58-0.62mg/kg及0.40mg/kg,大鼠灌胃、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為2.30mg/kg,0.49mg/kg及0.31mg/kg。中毒表現為於5-15min出現流涎,淚水分泌增多,類似嘔吐的反應,共濟失調,四肢無力,爬臥、呼吸減速慢等,死前有陣發性抽搐,多於15h內窒息而死。靜注的安全量家兔為10μg/kg,麻醉犬為10μg/kg肌注兔為20μg/kg,清醒犬為22μg/kg,劑量加大可出現流涎、呼吸抑制、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致死量家兔靜注為30μg/kg未見死亡。3-乙醯烏頭鹼有蓄積性,連續給藥毒性加大。大鼠、兔、犬的亞急性毒性3-乙醯烏頭鹼主要損傷心肌,引起心肌細胞變性,肝細胞輕度損傷,部分大鼠精細胞發育受阻,但小鼠、家兔均未見致畸作用,但有一定胚胎毒性。阿托品及阿托品加人工呼吸對於-乙醯烏頭鹼中毒有明顯的解救作用。去氧烏頭鹼腹腔注射的LD50小鼠為2.61±0.30mg/kg,大鼠為2.68±0.75mg/kg。

性狀

性狀鑑別

鐵棒錘塊根圓錐狀或圓柱形,長2-5cm,直徑0.5-1.5cm。表面灰棕色或黑棕色。母根有時有縱皺紋;子根表面近於光滑,少數有側根痕。斷面白色粗糙。氣微,味辛苦麻,有毒。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
鐵棒錘後生皮層為1-2列金黃色細胞。皮層為6-7列切向延長的細胞。形成層為五邊或多邊的星狀,有時環形。維管束排成U字形或輻射狀。
粉末特徵:
鐵棒錘復粒澱粉粒為2-5分粒,直徑4-6μm,臍點V形或點狀。

化學成份

塊根含雪烏鹼(pendul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3-乙醯烏頭鹼(3-acetyl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

採收和儲藏

7-8月間採集。除去莖苗,洗淨曬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