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巡洋艦即青葉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巡洋艦,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定之後第一型裝備二十厘米口徑主炮的古鷹級重巡洋艦的改進型。青葉級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艦:青葉號(Aoba)、衣笠號(Kinugasa)。兩艦於1927年完工服役。根據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青葉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簡介

青葉級重型巡洋艦青葉級重型巡洋艦
1922年日本海軍率先開始建造2艘古鷹級(於1926年完工)。後續艦設計經過大幅改進,於1922年7月批准建造2艘古鷹級改進型:青葉號與衣笠號,屬於補充計畫中的第四甲級巡洋艦,是八八艦隊造艦計畫中8000噸級偵察巡洋艦,1924年開始建造。青葉級與古鷹級基本設計相同,在艦形、結構等方面相似,力圖在有限艦艇噸位下儘可能確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優勢。最大的改進是主炮以及炮塔的配置,由古鷹級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單裝炮塔6座變更設計為3座雙聯裝炮塔,在艦橋之前甲板呈背負式配置2座炮塔,艦體後部布置1座主炮塔(古鷹級在現代化改裝中主炮塔改裝為與青葉級相同形式),新型雙聯裝炮塔採用新的揚彈裝置以及自動化裝填機構,改進炮彈裝填方式使得主炮裝填時間縮短。青葉級用彈射器替代古鷹級裝備的水上飛機滑台,衣笠號還是第一艘安裝飛機彈射器的日本軍艦。改進了艦首舷弧改善適航性,艦橋結構也進行改動,航速達到36節。由於改動幅度大,因此一般將古鷹級改進型單獨劃分成青葉級。青葉級雖然較古鷹級進行較大改進,但基本設計相同,艦體相對較小,基準排水量八千噸級,青葉級火力及防護都與後期建造的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有較大的差距。
青葉級重型巡洋艦青葉級重型巡洋艦
1937年(昭和十二年)開始,青葉級重巡洋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強化船體強度,降低船體重心提高復原性。主炮口徑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威力增強(最大射程29700米,初速835米/秒,射速5發/分鐘,仰角55度,使用九一式穿甲彈,射程20000米可穿透144毫米裝甲,每門主炮備彈320發)。魚雷發射管由中甲板固定式修改為上甲板迴旋式,由12個發射管減少到8個,2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布置在後部上層建築兩側各一座,加強了防空火力,改進了動力系統,更新了指揮設備。改裝後青葉級重巡洋艦排水量增加,航速下降。經過現代化改裝後,青葉級與古鷹級很相似(古鷹級現代化改裝中改裝3座雙聯裝主炮塔,與青葉級的配置相同。有資料將古鷹級、青葉級歸為一個型級,統稱古鷹級)。外觀上最顯著的區別是後桅的位置,青葉級置於彈射器和後部炮塔之前,古鷹級則是布置在彈射器和後部炮塔之間。煙囪的樣式也有不同,而且青葉級的艦橋結構更大。另外,古鷹級、青葉級的前桅均為單柱桅,青葉號後來在維修中前桅改為輕型三腳桅

各艦概況

青葉艦名以山名來命名,取自舞鶴軍港的青葉山。青葉號1924年1月23日開工,由長崎三菱造船廠建造,1926年9月25日下水,於1927年9月20日完工。1937年10月完成現代化改裝。太平洋戰爭中,1945年7月28日,青葉號在吳港遭到美軍空襲,遭到重創擱淺,戰後打撈解體。
衣笠艦名以山名來命名,取自橫須賀軍港舊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別稱。衣笠號1924年10月24日開工,由神戶川崎造船廠建造,1926年10月24日下水,於1927年9月30日完工。1940年10月完成現代化改裝。太平洋戰爭中,1942年11月14日在薩沃島海域被美軍艦載機炸沉。

戰爭經歷

坐沉狀態的青葉號坐沉狀態的青葉號
太平洋戰爭開戰前,青葉級重巡洋艦與古鷹級均編入第6戰隊,青葉號作為旗艦。太平洋戰爭初期,青葉級屬於進藤信竹中將率領的南洋部隊(第四艦隊),參加進攻關島及威克島的作戰。1942年1月隨艦隊轉戰索羅門群島作戰,1942年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6月編為中途島作戰的支持部隊。
中途島海戰後,青葉級與古鷹級四艦均編入屬於三川軍一中將率領的第八艦隊中。1942年8月7日,美軍登入瓜達卡納爾島,三川軍一率領鳥海、古鷹、加古、衣笠、青葉、天龍、夕張等艦,計畫趁夜炮轟美軍登入場配合日軍反攻,1942年8月8日午夜,日本艦隊突襲在薩沃島海域水域的盟軍警戒艦隊,四艘巡洋艦被日艦擊沉,一艘巡洋艦重傷,日軍僅旗艦鳥海號受輕傷,回程途中加古號被美軍潛艇擊沉。
942年11月11日午夜,日本派出艦隊計畫趁夜炮擊瓜達卡納爾島上美軍機場,在薩沃島附近海域,美軍艦隊依靠雷達方面的優勢炮擊日艦,古鷹號沉沒,青葉號嚴重受損,艦橋中彈,第六戰隊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將陣亡,在衣笠號等艦掩護下,退出戰場。1942年11月14日,在炮擊瓜島機場後回航時,在薩沃島外海遭到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艦載機及陸基戰機的攻擊,衣笠號被擊沉。至此第六戰隊青葉級及古鷹級四艦損失三艘,僅存青葉號一艘。
1943年4月青葉號在新愛爾蘭島的停泊補給時,遭到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攻擊而受傷。
1944年9月,"捷一號"作戰前夕,青葉號在馬尼拉灣附近被美國潛艇發射魚雷命中,喪失動力無法自航,由拖船拖回日本本土吳港修理。
1945年7月24日及28日,停泊在吳港的青葉號遭到美軍飛機空襲,艦艉被炸彈擊中嚴重破損,最後坐沉狀態,直到戰爭結束,1946年被打撈出水後解體。

基本數據

衣笠號巡洋艦衣笠號巡洋艦
標準排水量(改裝前)8300噸;(改裝後)9100噸
滿載排水量(改裝前)8900噸;(改裝後)10822噸
全長(改裝前)185.17米;(改裝後)183.7米
最大寬度(改裝前)15.8米;(改裝後)16.93米
動力裝置:艦本式専焼鍋爐10座、混焼鍋爐2座,改裝後艦本式専焼鍋爐12座;主機4台,4軸
主機輸出功率(改裝前)102,000hp;(改裝後)104,200hp
航速(改裝前)36節;(改裝後)33.4節
續航力(改裝前)7000海里/14節;(改裝後)8200海里/14節
武備:
(改裝前)6門200毫米/50倍口徑主炮;4門120毫米/45倍口徑高平兩用炮;2門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12門雙聯裝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
(改裝後)6門雙聯裝203毫米/50倍口徑主炮;4門120毫米/45倍口徑高平兩用炮;8門雙聯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青葉號1944年裝42門),4門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8門四聯裝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
裝甲:舷側水線主裝甲帶76mm;裝甲甲板32-35mm;主炮炮塔25mm
艦載水上偵察機1架╱2架
人員編制625人╱657人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