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壓倒德國同類型戰艦為目的全新設計的戰列巡洋艦。

早期設計

大海戰2中的獅級大海戰2中的獅級

1937年開工的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按照1936年英國、美國和法國達成協定的"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要求設計的。在附加條款里規定,簽定條約的美英法三國可以在日本不簽約的情況下開建標準排水量不超過45000噸,裝備16英寸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英國人也意識到,如果日本不同意該條約,他們的新式戰列艦主炮口徑將會是列強新一代主力艦中最小的。而日本人很可能不會簽定條約。因此,1937年英國開始著手預研下一代戰列艦,由海軍建設局長斯坦利爵士負責。情報顯示美國和日本的新式戰列艦都將裝備16英寸火炮(日本的大和級是18英寸),因此斯坦利爵士和他的同僚們主要研究16英寸主炮的裝艦問題。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設計提案。研究表明9門主炮安裝在三聯裝炮塔的方案能夠在實現主炮數量最大化和重量、資金控制上達到最佳的平衡。並研究了35000噸的戰艦搭載9門16英寸火炮的可行性。結果顯示,排水量必須比喬治五世級(KGV)更大。在技術上排除了已開工的喬治五世級換裝或增加主炮的可能性。

1938年1月,英國確定日本不會簽定倫敦海軍條約。海軍部決心遵照"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附加條款造艦。3月31日,這幾個海軍大國發表公開聲明:將按該附加條款建造主力艦。英國還曾同美國表示希望把附加條款中的45000噸縮減成40000噸。這是英國人多方考慮的結果:首先,在先前的預研中表明標準排水量40000噸的級別自己能夠設計出達到火力、防護、速度三者較好平衡的16英寸戰艦。其次,將排水量限制在40000噸內可以避免其他沒有簽定條約的德、意等國建造超過KGV性能的戰艦。最後,這也是出於著政治和財政考慮。

1938年2月份,海軍參謀部就向設計部門發出了新艦的戰技總要求。其性能要求如下:

主炮:9門16英寸(406毫米)主炮

副炮:16門5.25英寸(133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

防空火炮:"砰砰"炮

最大航速:30節

防護要求

垂直防護: 能抵擋14000碼(12802米)外發射的16英寸炮彈

水平防護: 能抵擋從15000英尺高(4573米)扔下的1000磅(454kg)穿甲彈;30000碼(27432米)外發射的16英寸炮彈

獅級戰列艦獅級戰列艦

機爐艙外的防護可以低於彈藥艙的標準

水下防護: 能抵禦1000磅(454kg)TNT當量爆炸

在以上提出的研製要求中,防禦標準被定為能抵擋16英寸火炮(炮彈重量沒有規定)。但並沒有規定限制新艦的標準排水量。這給予了設計師較大餘地實現設計標準。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初步設計工作展開。4月份就出台了標準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16D-16G等4種方案。16D標準排水量42500噸,完全滿足海軍參謀部提出的要求。16E具有4座炮塔12門主炮。標準排水量為48500噸。不過主機輸出功率同其他方案一樣只有120000軸馬力。所以航速只有26節。如果要達到30節的要求的話,其標準排水量必須超過50000噸。雖然海軍部比較喜歡該方案。但它最大的缺點是其尺寸超過了羅賽斯和朴次茅斯船廠限制。並且裝備4座炮塔在設計上有難度。110英尺的寬度(超過巴拿馬運河限制)和35.17英尺的吃水(超過蘇伊士運河限制)也不能實現全球快速部署。39500噸的16F是為了回響政府意圖對附加條款中排水量限制在40000噸內而制定的。因此它的副炮數只有12門。16G是配備魚雷發射管的方案。標準排水量為43000噸。這4個方案的主要裝甲厚度和布置方式都同KGV的一樣。主要通過在重要區域增加額外防彈片裝甲實現抵擋16英寸炮彈的設計要求。以上設計均反映了當時新式戰列艦通過技術手段控制排水量下增加防護、火力、速度的潮流。此外,海軍部在設計要求中還提出了雷達的配備。

1938年5月26日召開的海軍大臣會議上,最後決定採用16F方案。但是需要增加其標準排水量以滿足16門副炮數的要求,並且增加主裝甲帶厚度和主機功率。基於這些指示的新方案16F改很快出台,7月就進入了契約設計期,並於9月結束。面對日益增加的空中威脅,軍方要求將原來的"砰砰"炮數從4座(八聯裝)增加到8座。然而,為這么多防空火炮找到不受主炮和副炮開炮時影響的合適位置很困難。這些防空火炮最佳位置是位於前後煙囪間的艦體中部。但英國人在這布置了水上飛機相關設備。最後方案是採取折中:"砰砰"炮為6座48門,而飛機數從4架減少到2架。

1938年9月15日海軍部通過了設計方案,並立刻向各大船廠招標,整個招標於第二年2月21日結束。如此迅速的行動正反映了海軍部期望新艦儘早建造的渴望。

開工建造時獅級的基本性能數據:

獅級 性能數據/1938年

標準排水量:40550噸

滿載排水量:46400噸

水線長度:237.74米(780英尺)

水線寬度:32米(105英尺)

吃水:9.15米(30.02英尺)

武備:3座三聯裝406毫米(16英寸)45倍徑主炮

8座雙聯裝133毫米(5.25英寸)50倍徑副炮

6座八聯裝40毫米2-pdr"砰砰"炮

2架飛機

主裝甲帶厚度:374毫米(14.71英寸)/彈藥艙&機艙

水平裝甲厚度:148毫米(5.88英寸)/彈藥艙;124毫米(4.90英寸)/機艙

軸馬力:120000/正常;130000/過載

航速:30節

續航力:14000海里/10節

載油量:3720噸

獅級屬於喬治五世級的改進型。不但在外觀上保留了KGV的基本特點,其內部布置也可以說是KGV的翻版。是一種典型的快速戰列艦,也寄託了英國人保持自己在戰列艦領域領先地位的期望。

建造概況

獅級首批兩艘:獅號(Lion)和蠻勇號(Temeraire)分別於1939年7月4日和6月1日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紐卡斯爾的船廠和位於伯肯黑德的凱莫爾·萊爾德船廠開工建造。英國人寄希望於這兩艘船趕在1942年內完工。第三艘征服者號(Conqueror)定於8月份在克萊德班克開建,第四艘怒喝者號(Thunderer)雖然定在格拉斯哥的費爾菲爾德造船廠建造,但事實上從沒下過定單。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獅號和蠻勇號仍然按計畫建造。但10月下達命令兩艘戰艦停建一年。這樣,船體已完成的部分鋼結構擱置在船台上。

1940年底11月時軍方決定繼續延長停工時間。根據海軍部的規定,41年將不會建造那些在43年前無法完工的重型艦隻(前衛號除外),但需繼續開展所有延期建造艦船的製圖和設計工作。此外,準備在這一年9月份再根據大西洋的戰場形勢和美國與戰爭的關係重新考慮這些重型艦隻的建造計畫。

改進設計

雖然兩艘獅級已停工,但設計改進工作依舊開展,並在設計中不斷反映戰時經驗。1940年間的改進方向主要圍繞著以下幾點:

·為提供更有效的水下防護需要適當增大船體的寬度

·副炮的防護明顯不足需要增加防破片裝甲

·增加防空火炮的數量,並為其找到具備良好射界的位置

·提高艏部乾舷高度以改善適航性

·增加搭載的原油量,提高續航力。

1941年末,獅級的新設計工作再次上馬。設計人員將把喬治五世級在俾斯麥號殲滅戰中以及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沉沒等事件中英國戰艦反映出的問題反饋到設計中。隨著1941年12月份英國失去了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兩艘主力艦以及大量海外領地,英國人深感主力艦數量的不足。雖然美國已經參戰,但其主要海軍力量都集中在太平洋方面,加上法國海軍的不可預知性,有必要重新開工建造獅級。

在整個從1941年9月到1942年1月的新設計中,設計人員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著克服原來設計的不足展開。海軍行動處長特別指出:“關於這些戰艦的續航力的問題應該重新認真審視,KGV在這個方面上的問題被證明是不滿意的。”鑒於獅級將使用在太平洋上,他提出以下建議:能在25節航行100小時,再維持8小時30節/全速航行。或200小時/16節再提速到20節後能有35%的盈餘。

1942年1月獅級的改進設計完成,性能如下:

獅級 性能數據/1942年

標準排水量: 42550噸

滿載排水量: 47650噸

水線長度: 238米(780英尺)

水線寬度: 32.92米(108英尺)

吃水: 9.20米(30.17英尺)

武備: 3座三聯裝406毫米(16英寸)45倍徑主炮

8座雙聯裝133毫米(5.25英寸)50倍徑副炮

9座八聯裝﹢1座四聯裝40毫米2-pdr“砰砰”炮

主裝甲帶厚度: 374毫米(14.71英寸)/彈藥艙

349毫米(13.73英寸)/機艙

水平裝甲厚度: 149毫米(5.88英寸)/彈藥艙

124毫米(4.90英寸)/機艙

軸馬力: 120000/正常;130000/過載

航速: 28.25節

續航力: 16500海里/10節

載油量: 4800噸

與38年設計方案的性能數據相比較,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增大的艦寬和減少的舷側裝甲。威爾斯親王號的沉沒證明了喬治五世級在水下防禦的嚴重不足,特別是過窄的船體,造成船體後部的防護缺陷。將寬度增加到108英尺緩解了這個問題。但是為了避免整個重量的過度變化,設計人員只能減少機艙側面的裝甲防護厚度。另外一處明顯變化就是設計續航力從14000海里增到16500海里。在圍剿俾斯麥的戰鬥中,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號差點因為燃料不足讓俾斯麥號逃跑。鑒於空中威脅與日巨增,新設計中的“砰砰”炮數也從48門增加到76門。為了讓出空間和重量,載機設施被刪除。

見證了喬治五世級在1941-1942年的表現,英國人放棄了“A”炮塔需要0角度向前射擊的思想。獅級的首部乾舷高度也從原來的28.25英尺提高到37.0英尺。

設計中新增加的還有雷達設備和彈片防護,但最大的改進處還是在發電系統。更好的聯絡系統也提供到發電部門中。種種此類都是避免威爾斯親王號式的悲劇再次發生。

性能

從1937年到1942年獅級的設計經歷了不斷的變遷,性能也存在差異。以下的性能數據主要以1942年的設計為標準。

獅級戰列艦線圖獅級戰列艦線圖

武備系統

為獅級英國發展了總共3種型號的主炮。與納爾遜級戰列艦裝備的MarkⅠ16英寸主炮相比,為獅級發展的16英寸/45倍徑火炮配備了更重的炮彈。

最初的兩種是MarkⅡ型和MarkⅢ 型。這兩種16英寸45倍徑火炮基本相同,兩者只是在後膛存在結構上的差異。海軍方面共定製了28門兩型火炮。最後生產出了5門(3門MarkⅡ型和2門MarkⅢ 型)。這幾門火炮主要用來進行炮口初速測試。並沒有實施彈道射擊試驗。其配備的彈丸重2375磅,由於炮座的限制炮彈的全長小於73英寸。炮塔的設計是從KGV的14英寸炮塔發展而來。

在戰爭結束前重新設計獅級的過程中,新設計了MarkⅣ型16英寸/45倍徑主炮。該主炮能夠使用無煙火藥,最小出膛速度達2450英尺/秒。新炮塔的設計能夠發射長達78英寸的炮彈。這種新式的炮彈據推測重量達2540磅。不過以上這些都只是停留在設計階段,從來沒有開工生產過。

獅級的8座兩聯裝5.25英尺/50倍徑高平兩用副炮,在結構上同喬治五世級一樣。

近程防空火炮在38年方案中只配備了6門“砰砰”炮。在42年的設計中取消了飛機和相關設備。所以多增了4座額外的“砰砰”炮(3座MarkⅥ型和1座MarkⅦ四聯裝型)。在早期設計方案中出現的0.5英寸機槍也取消。此外,UP火箭炮因為在與俾斯麥的實戰中表現不佳。從此從英國現役戰艦和設計的方案中取消。當然,從前衛號戰列艦的情況來看獅級如果完工的話,它最終將裝備博福斯高炮。

早期設計階段,獅級在甲板上將配備2座21英寸四聯裝魚雷發射管。軍方認為,魚雷在近距離的夜戰中非常有效----這種思想在炮瞄雷達投入實戰前的確有道理。在胡德號沉沒後英國人意識到暴露在甲板上的魚雷是爆炸的隱患,除非採用額外的裝甲施加保護。這在後期獅級設計由於控制重量問題情況下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後來取消的魚雷發射管也是理所當然。

從最初設計開始對於配備偵察機的問題也是存在爭議,一些人認為戰列艦的航空偵察任務應該由協同的戰列艦執行,而且去除航空設施可以節省可觀的重量。在38年的方案中獅級只配備2架水上飛機。隨著防空形勢日益嚴峻,刪除中部的航空設施能夠為防空火炮提供更佳的位置。在威爾斯親王號悲劇後英國人決定戰列艦將不會脫離航空母艦單獨行動。所以在42年的設計中飛機設施被刪除。

防護系統

防護系統的設計性能是必須滿足以下3種要求:能抵禦16英寸炮彈的攻擊;抵擋1000磅TNT的水下爆炸;經受住從15000英尺高空投擲下的1000磅穿甲彈的攻擊。

獅級的舷側主裝甲延續了KGV的垂直布置方式。在彈藥艙外厚14.71英寸,機艙外為13.73英寸。整個主裝甲帶長度為433英尺,從“A”炮塔基座前面一直延伸到“Y”炮塔基座後面。舷側主裝甲寬15英尺,其中延伸至水線下6英尺。厚度也逐步遞減至5.18英寸。

結局

然而英國在原材料和工人上的缺乏限制了獅號和蠻勇號的重建。建造主炮的工廠需要生產海岸防護火炮和坦克裝甲;造船廠的工人門忙著修建航空母艦和商船。雖然海軍參謀們急切地期盼獅級重新上馬。但是已無法同那些更緊迫的戰爭物資相比。特別是在中途島海戰後,敏銳的人們都覺察到戰列艦時代的終結和航空母艦主宰海洋時代的來臨。隨著1943年安森和豪號的服役,英國戰列艦大軍的數量達到了15艘。海軍部再次擱置了兩艘戰艦的重建計畫,而是全力建造航空母艦(計畫建造的數量多達62艘)。無限期的推遲其實意味工程下馬,將其保留在建造計畫中不過只是以邱吉爾為首的大炮巨艦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些將領及其幕僚們聊以自慰。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