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英文:North Carolina Class Battleship ),是20世紀30至40年代美國建造的第一種快速戰列艦。 該級艦標準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4800噸,主炮為3座三聯裝45倍口徑406毫米主炮,艦橋前部2座,後部1座。主炮可發射重型穿甲彈。副炮為10座雙聯裝38倍口徑127毫米高平兩用炮。高炮最初採用28毫米和12.7毫米機槍,但在建成後隨即換成盟軍制式的20毫米及40毫米機關炮 。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首艦於1937年開始建造,該級艦一共兩艘,分別為“北卡羅來納”號(編號:BB-55)和“華盛頓”號(編號:BB-56) 。兩艦均在1947年退役,華盛頓號在1961年被拆卸,而北卡羅來納號則被當地一些知名人士花費33萬美元購置,修整後停泊在北卡羅來納州維爾明頓費爾角河的一個永久錨泊地,供遊人參觀 。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於1919-1921年曾計畫建造10艘戰列艦,但由於受華盛頓條約(1922年2月6日簽訂)的限制,又於1922年2月8日取消了其中7艘戰列艦的建造,結果只有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建成服役。

193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考慮到其在亞洲和歐洲的潛在敵國日本和德國正在積極擴軍備戰,於是根據英、美、法三國簽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1937年開始建造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於1939年7月至1942年2月始建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又於1940年6月至1941年1月始建4艘依阿華級戰列艦。這三個級別的10艘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最後一代戰列艦,它們建成後相繼投入了戰爭 。

建造試航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線圖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線圖

美國海軍建造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 BB-55) 、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56) ,被定為“1937型戰列艦”。2艘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5000噸,最大艦寬32.92米(受巴拿馬運河的限制),滿載吃水定為11.58米,以便能使用更多的泊地和海軍船廠。美國海軍在設計方案中,對武備、防護和推進裝置重點進行了研究。在條約期間積累的大量技術成果成功運用到北卡羅來納級的設計中。

“北卡羅來納”號於1936年6月3日由美國國會批准建造,1937年10月27日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始建造,1941年4月9日建成服役。第一任艦長為O.M.赫斯特維德特海軍上校 。

入役後,“北卡羅來納”號開始了海上試驗和訓練。由於在試驗期間頻繁進出紐約港,人們便給了它個“演戲船”的綽號。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它正停靠在紐約港內。赫斯特維德特艦長接受了珍珠港事件中戰列艦易遭受空中攻擊的教訓,立即要求在他的艦上加裝20毫米高射炮。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滿足。“北卡羅來納”號在開赴戰場之前,便加裝了40門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1942年上半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橫行無忌,日、美雙方戰鬥激烈,它本應早日開赴遠東戰場,但當時由於害怕北大西洋運輸線遭受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襲擊,致使它在北大西洋海域作為威懾力量又呆了數月之久,於1942年6月10日駛入太平洋 。

華盛頓號戰列艦屬於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北卡羅來納級的二號艦。於1938年6月14日在費城海軍港開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開始服役。排水量達38000噸,最高航速每小時28海里。裝有9門406毫米主炮,20門127毫米副炮,特別是該艦裝有先進的雷達,夜戰能力很強。在瓜島海戰中,該艦在夜間利用雷達瞄準,一舉擊沉日本戰列艦“霧島”號,名聲大噪 。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首艦BB-55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首艦BB-55

早在1929年,美國海軍就開始考慮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建造戰列艦的問題。當時的美國海軍部長曾對擬建的戰列艦的性能作了概略性的指示:標準排水量為35000噸,艦寬30.48米,主炮為9門406毫米炮,最大航速23節,舷側防護為5艙壁的防護系統。據此,美國海軍先後於1931年、1933年和1934年就擬建戰列艦的設計方案進行了研究,1935-1936年,又先後制訂出多個可供選擇的設計方案。不過,這些設計在當時仍受制於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後來的倫敦海軍條約的有關規定。

美國海軍在華盛頓條約期間積累的大量技術成果被運用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設計中。北卡羅來納級採用平甲板船型、塔式主桅,在最初的設計方案確定採用12門356毫米(14英寸)口徑主炮(3座四聯裝炮塔),但是考慮到倫敦海軍條約實際上有可能被修改或廢除,在主炮選擇上留有選擇餘地(該條約於1936年簽訂時規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大於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1938年,將上述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不得大於4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406毫米),兩艦的主炮口徑和數量在開建後作了變更(這種鑽條約空子的設計方法被“條約時代”的各國海軍廣泛採用)。

該級艦的裝甲甲板和舷側傾斜裝甲將整個軍艦構成類似“裝甲圍艙”的匣式結構,由1號主炮塔前方縱向延伸至3號主炮塔後,舷側裝甲帶按照抗禦356毫米口徑炮彈的標準設計,舷側水下防護能抵禦700磅TNT爆炸當量,舷側水下防護系統包括五層隔艙,艦底採用三層艦底結構,考慮到空中威脅日益增強以及遠距離炮戰呈大落角炮彈,特別加強了水平防禦裝甲,水平防護系統要求能抵禦2700米以下高度投下的1600磅穿甲炸彈的攻擊。北卡羅來納級增強了續航能力,裝備了當時比較先進的雷達 。

火力配備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艦艏火炮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艦艏火炮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原先計畫安裝3座四聯裝12門356毫米口徑主炮,始建後又改用3座三聯裝9門406毫米/45倍口徑主炮。每座炮塔的鏇轉重量為1437噸。副炮為10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每舷安裝5座),其中6座配置在主甲板上,另4座配置在上層建築甲板上。防空武器最初為4座四聯裝28毫米主炮和12挺單管12.7毫米機槍。但實踐證明,這兩種輕型防空武器對高速飛機效率不高。從1942年夏天起,該艦開始陸續改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1945年,艦上共裝有15座四聯裝(60門)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艦上的28毫米高炮和12.7毫米機槍全部拆除。“博福斯”高炮炮彈發射後通常可在大約5000碼距離上自爆,最大射速每門炮約為120發/分鐘。“厄利孔”高炮的射速為450發/分鐘,最大射程4800碼 。

裝甲防護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在海戰中開炮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在海戰中開炮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裝甲區仍然按照可抗禦356毫米口徑炮彈的標準建造,裝甲總重14,350噸。艦上的裝甲甲板和舷側裝甲將整個軍艦構成一個類似“裝甲圍艙”的匣式結構。它從1號炮塔前方縱向延伸至3號炮塔後面。

舷側防護:舷側主裝甲帶水線處最大厚度305毫米;該艦的舷側防護系統是一種艦腹結構。根據設計要求,它能經受700磅TNT炸藥的爆炸力。在舯部,舷側防護系統包括五層隔艙,其中最外側二層隔艙是空艙,其次二層隔艙裝有液體,鄰近耐壓艙壁的一層隔艙也是空艙。在彈藥艙上方的耐壓艙壁是由厚達93.76毫米的裝甲鋼板製成。

OS2U “翠鳥”艦上偵察機 OS2U “翠鳥”艦上偵察機

甲板裝甲:舯部中線處為179毫米,舯部舷邊處為196毫米。下裝甲甲板從“匣式結構”向後延伸,防護著通向艙機艙的通道,舵機的正上方由152毫米裝甲列板防護著。裝甲區的兩端都由277.5毫米的裝甲橫艙壁防護,另有同樣厚度的重裝甲保護著舵機艙。

炮塔裝甲防護:主炮有著良好的裝甲防護,炮塔的面板為406毫米厚,側面為247.5毫米厚,後部為295毫米厚,頂部為175毫米厚。127毫米和彈藥艙均由48.75毫米的特製鋼板防護,可抗禦彈片和飛機的掃射。

指揮塔裝甲防護:其四周裝甲厚度為367.5毫米至406毫米,頂部裝甲厚度為175毫米,底部裝甲厚度為97.5毫米。

艦底防護:採用深達175.26毫米的三層艦底結構,三層艦底又廣泛地進行分離 。

推進裝置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艦用發動機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艦用發動機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裝有8台蒸汽鍋爐,它們分別安裝在4個艙室中;4軸;4台複式減速齒輪傳動渦輪機,輸出功率為121000軸馬力,最大航速為28節(1941年)。續航力通常為16230海里(15節航速)。

二戰期間由於當時有效的途中加油和補給技術,其續航能力得到了極大加強。艦上油箱裝載能力:燃料油為7167.2噸(1945年),柴油677.1噸,汽油22.1噸 。

性能數據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222米
最大艦寬 33米
平均吃水 9.6米
最大吃水 10.5米
標準排水量 36600噸(1942年)
滿載排水量 46700噸(1945年)
動力裝置
戰艦動力 8台鍋爐,4台複式減速齒輪傳動蒸汽輪機
主機功率 121,000軸馬力
最大航速 28節
續航力 16450海里/15節,5560海里/25節
武器裝備
主炮 三座三聯裝406毫米/45倍徑主炮
副炮 十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每舷五座)
防空火炮 原28毫米機關炮16門; 1942年改裝為40毫米“博福斯”高炮30門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門。
裝甲防護
炮塔正面 406mm
炮塔側面 247.5mm
炮塔頂部 97.5mm;
司令塔正面 406mm
司令塔其他 367.5mm
司令塔頂部 175mm
艦體底部 97.5mm;
艦體舯部 179mm
艦體兩端 277.5mm
副炮炮塔 48.75mm
裝甲總重 14,350噸。
艦員配備
設計編制 1885人(其中軍官108人,士兵1777人)
戰時編制 2339人

該級各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共建造兩艘,各艦概況如下:

艦名 舷號 訂單日期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入役日期 退役日期
北卡羅來納 North Carolina BB-55 1937年5月4日 1937年10月27日 1940年6月13日 1941年4月9日 1947年6月27日
華盛頓 Washington BB-56 1937年6月24日 1938年6月14日 1940年6月1日 1941年5月15日 1947年6月27日

服役動態

參戰亞太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二號艦華盛頓號BB-56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二號艦華盛頓號BB-56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相繼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1942年8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入,“北卡羅來納”號成為當時為航空母艦護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戰列艦。在這次戰鬥中卓有成效的表現,為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奠定了它們的主要任務:為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對空掩護。1942年11月14日“華盛頓”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夜戰中,利用雷達的引導擊沉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1944年“華盛頓”號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艦艏撞毀並更換了新艦艏。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北卡羅來納級兩艦參加了大部分重大戰鬥活動,主要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與支援兩棲登入作戰,參加了進攻吉爾貝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硫磺島、日本本土諸島的戰役。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費爾角河作為一艘戰爭紀念艦供人參觀。“華盛頓”號於1960年拆毀 。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巡航油畫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巡航油畫

“北卡羅來納”號在太平洋戰場長達3年的戰爭歲月里,共航行30餘萬海里,參加過15次戰役和重大戰鬥活動,榮獲多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戰爭期間,它進行過9次對岸炮擊,擊沉1艘運兵船,擊落擊毀24架敵機,營救過墜落在海上的美國飛行員,而它自己僅有10名艦員陣亡,67人負傷,可謂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戰績 。

戰後結局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首艦展出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首艦展出

1947年6月27日,“北卡羅來納”號退役,在新澤西州被編入後備役。1954年7月26日,美國艦船性能委員會曾考慮對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進行改裝,後經反覆研究,最終放棄了改裝計畫。

1961年6月1日,“北卡羅來納”號在被冷落7年之久後,正式從美國海軍艦艇序列中除名。北卡羅來納州和維爾明頓的一些知名人士花33萬美元買下了這艘艦。1961年10月2日,“北卡羅來納”號被拖至北卡羅來納州維爾明頓費爾角河的一個永性泊地,並被正式作為一艘戰爭紀念艦供人參觀。艦上陳列著大量有關該艦艦史的視聽資料,展示著昔日的戰績和風姿 。

1960年,二號艦華盛頓號退出海軍現役。1961年被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拆毀。作為美軍戰列艦勛最為卓著的一艘名艦卻沒有保留而被拆毀 。

總體評價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模型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模型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作為美國快速戰列艦的開端,套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美國海軍的實踐結晶,是末代戰列艦中最有技術含量的戰列艦之一,從後世的眼光來看,這一級戰列艦是絕對有實力被稱為一流的末代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2艘艦,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作戰,並取得不俗戰績,展示了強大的火力打擊性能,是美國海軍的優秀戰列艦之一 。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