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天城級戰鬥巡洋艦(日語:天城型巡洋戦艦、あまぎがたじゅんようせんかん)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畫的主力之一。也是在長門級戰列艦的艦體基礎上加裝一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布置與加賀級戰列艦相似,可以說是加賀級的輕裝甲快速型,減簿裝甲,舷側裝甲帶採用傾斜式設計,取消了以往日本戰艦水平裝甲延伸到舷側水線以下的“穹甲結構”。副炮全部都在同一層甲板。天城級的假想對手是美國海軍的6艘列剋星頓級戰列巡洋艦。

基本信息

簡述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加賀“級的戰列巡洋艦版本,航速由於被安裝了更多的鍋爐而大為提高,最高航速為30節。火力上“天城級”同先前開工的“加賀級”戰列艦是完全相同的,同為五座雙聯裝“40公分”炮塔。兩型戰列艦的區別在於裝甲設計,“天城級”在裝甲防護上要明顯弱於“加賀級”,不僅沒有後者所擁有的主裝甲帶後直接鋪設在輪機艙壁上的3英寸裝甲而且水平裝甲的最大厚度也僅為4英寸,炮座、炮塔上的防護也比之後者要弱許多。更重要的是在最大厚度裝甲帶的復蓋面積和裝甲總質量上“天城級”也明顯遜於“加賀級”,不過日本海軍對“天城級”的定位本就是戰列巡洋艦,所以這些忽視生存能力的設計也並沒有招致太大的非議

。1920年12月6日,“天城級”的首艦和二號艦“赤城號”同時在橫須賀和吳港海軍工廠鋪設龍骨;但是三號艦“愛宕”號以及四號艦“高雄”號則拖到次年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才開工建造。

技術數據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該級艦性能數據:

滿載排水量:47000噸

全長:251.8米

水線長度:234.7米

最大舷寬:30.8米

最大吃水:9.4米

主機最大輸出:131200馬力

最大設計航速:30節、14節航速下航程8000海里

防 護:舷側主裝甲帶10英寸、艏艉1.85英寸到3英寸英寸、主水平裝甲1.3英寸到3.9英寸、主炮塔正面9英寸四周6英寸、炮座11英寸到9英寸、指揮塔14英寸

武備:主炮:雙聯裝410毫米45倍徑主炮五座

副炮:140毫米50倍徑舷側炮廓式副炮二十門

高炮:80毫米40倍徑高射炮四門

雷擊: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八管

艦船情況

“天城”號:1920年12月16日開工,橫須賀造船廠。1922年12月15日按照《華盛頓條約》的許可決定以航空母艦的最終面貌被恢復建造。1923年1月8日開始航母改建。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發生船體遭到徹底破壞。1924年4月14日,經過堪察證實已無修復價值於是被廢棄。1924年解體。

“赤城”號:1920年12月16日開工,吳港海軍造船廠。1923年因為《華盛頓條約》的緣故改建成航母。1927年3月25日一一艘航母的面貌完成。1942年6月6日於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1942年9月25日除籍。

“高雄”號:1921年11月底開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計畫。1925年解體。

“愛宕”號:1921年12月初開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計畫。1925年解體。

《華盛頓條約》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1920年華盛頓裁軍會議召開,對美、英、日、法、意五個主要海軍國家的戰艦噸位、火力和總噸位進行

了限制。以英美海軍的525000噸為標準,五國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艦和巡洋艦。戰列艦噸位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356mm)。按照這個標準,長門級戰列艦屬於被條約禁止的艦型。列強要求日本終止該級戰列艦的建造,並銷毀已下水但未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日本藉口國內的小學生已為建造該艦捐款並且該艦已經建成,如果廢棄將引起國民的不滿,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美英最終同意日本將陸奧號建成,天城級已接近完工的頭兩艘(天城、赤城)可以改裝為航母,但是加賀級戰列艦必須銷毀。作為補償,日本同意美英也建造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科羅拉多級和納爾遜級)。

920年的八八艦隊

1907年由當時海軍大臣提出海軍軍備擴充的構想,簡稱“八八艦隊”,通常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由艦齢在8年以內的主力戰艦充當。但是其預算一直沒有被批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海軍擴張計畫改為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戰列巡洋艦組成。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最先出台的是1915年制訂的“八四艦隊計畫”,即到1923年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八艘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包括已經建成的以及接近完工的戰列艦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戰列巡洋艦金剛級4艘。計畫撥款建造戰列艦長門、陸奧(長門級戰列艦)、加賀、土佐(加賀級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天城、赤城(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艘天城級是該計畫執行期間屆時艦齡即將滿8年的2艘金剛級的替代艦。1918年擴充為“八六艦隊計畫”,計畫撥款建造戰列巡洋艦愛宕、高雄(天城級)。最後到1920年形成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

”,到計畫完成時的1927年,屆時扶桑級、伊勢級、金剛級的艦齡將滿8年,該計畫在戰列艦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的基礎上,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艦:1號艦長門(服役)、2號艦陸奧(服役)、3號艦加賀(接替天城改建成航空母艦)、4號艦土佐(終止)、5號艦天城(計畫改建成航空母艦,在大地震中損壞後拆毀)、6號艦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艦)、7號艦愛宕(終止)、8號艦高雄(終止)、9號艦紀伊、10號艦尾張、11號艦駿河?、12號艦近江?、13號艦~16號艦未命名。八八艦隊計畫除主力艦的建造計畫以外還包括巡洋艦等 輔助艦艇的建造計畫。

該計畫1920年7月由日本國會批准,預計到1927年完成。如此浩大的海軍軍備擴充對當時的日本經濟形成嚴重的負擔,1921年日本只能回響美國方面的倡議,在華盛頓召開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 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定,終止了締約國新的主力艦的建造,使該計畫被終止執行。八八艦隊計畫艦僅長門級戰列艦2艘建成。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以及尚未開工的戰列艦紀伊級都被中止建造。天城級已開工進度最快的兩艘艦天城、赤城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準許被改裝成航空母艦。華盛頓會議中,美國、英國要求日本銷毀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但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最終陸奧得以建成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