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是納粹德國設計建造的一種大型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同級艦兩艘:沙恩霍斯特號(Scharnhorst)、格奈森瑙號(Gneisenau)。德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其海軍主力艦的建造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德國海軍打算突破限制,開始秘密設計大型戰艦。1935年德國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簽訂《英德海軍協定》之後,德國海軍停止建造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四、五號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沙恩霍斯特級。

基本信息

簡介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德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其海軍主力艦的建造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德國海軍打算突破限制,開始秘密設計大型戰艦。1935年德國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簽訂《英德海軍協定》之後,德國海軍停止建造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四、五號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沙恩霍斯特級。
沙恩霍斯特級開始計畫排水量為26000噸,主炮口徑380毫米。但因為政治原因(德國號稱是對抗法國正在進行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造艦計畫),最終採用3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曾計畫換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因故取消)。防禦性能較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由於修改裝甲防護的設計,使該級艦排水量大幅度增加到32000噸,導致乾舷高度較低,影響了航海性能,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最終權衡再三隻好放棄某些航海性能。

建造計畫

沙恩霍斯特號1935年5月開工,1936年10月下水,1939年1月服役;格奈森瑙號1935年5月開工,1936年12月下水,1938年5月服役。1938年沙恩霍斯特號在試航中發現艦艏乾舷不足,於1939年入塢改裝艦艏。格奈森瑙號在建造過程中改裝了艦艏,所以先於沙恩霍斯特號加入現役。

結構特點

沙恩霍斯特級開始計畫排水量為26000噸,主炮口徑380毫米。但因為政治原因(德國號稱是對抗法國正在進行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造艦計畫),最終採用3座三聯裝28厘米口徑主炮(曾計畫換裝380毫米口徑主炮,因故取消)。防禦性能較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
由於修改裝甲防護的設計,使該級艦排水量大幅度增加到32000噸,導致乾舷高度較低,影響了航海性能,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終權衡再三隻好放棄某些航海性能。

艦船特點

沙級艦有著適度的球鼻型艏,以減少高速時的興波阻力;加上艦體長度大、結構好,這對減少阻力也十分有利。沙級艦與德國一次大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和其他國家海軍的主力艦都大不相同。它們強調速度,“沙”號艦和“格”號艦都未裝備附加外板,從而使它們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經濟航速。
沙級艦的乾舷很低,因此同級兩艘艦的航海性能都相當差。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通過提供額外的艦體高度來增加艦舷高度,但這樣一來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權衡再三,最終只好將某些航海性能棄之不顧了。到沙級艦建造時,焊接技術已有很大發展。因此,它們的艦體除防魚雷艙壁的接合部和甲板結構外,均採用焊接技術。

裝甲防護

主舷側裝甲舯部為320毫米,首尾部170毫米,上甲板和下甲板裝甲50毫米。主炮裝甲正面360毫米,側面200毫米,頂部150毫米。副炮裝甲150毫米,指揮塔裝甲350毫米。由此可以看出,沙級艦在裝甲方面的主要弱點是水平防護弱、並缺乏強有力的上層裝甲列板。

推進裝置

沙級艦是在特彆強調軍艦速度的情況下設計的。因此,推進裝置的馬力是很大的。最初主張採用柴油機,柴油機耗油節省,並且續航力大;但是,柴油機卻難以獲得30節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艦上占的空間太大。在安裝何種動力裝置問題上,德國海軍內部意見分歧。最後,雷德爾出面干預,他決定採用高壓、高溫蒸汽輪機。每艦安裝3台蒸汽輪機,12台鍋爐。鍋爐效率較高,工作壓力為58公斤/平方厘米,濕度攝氏450度,設計出力為136000馬力,但是實際上兩艦的主機都能超載運行,沙能超過160000馬力極速接近32節,格艦超過150000馬力極速30.5節。艦上裝有6台460千瓦渦汽輪發電機和2台150千瓦柴油機發電機,總發電能力為4520千瓦,其中包括在戰鬥損傷時的900千瓦預備電力。

主炮

3座三聯裝54點5倍口徑身長283毫米炮。此型火炮和德意志級裝甲艦的火炮不同,主炮炮彈長度比德意志級的長,但裝藥卻比德意志級的少。沙級艦採用三種炮彈:穿甲型-主要用於對付高強度的裝甲目標;普通型-炮彈裝有較多的炸藥,並能增加殺傷力;高爆型-增強彈片殺傷效果,主要用於對付暴露的人員、高射炮炮位、火控裝置、按照燈等,還用來對付裝甲防護較弱的驅逐艦以下的艦艇。炮彈重330公斤,初速890米/秒,最大射程為42500米,最大仰角40度。

副炮

55倍口徑身長150毫米單管炮和雙聯裝炮各4座。4座單管炮裝在煙囪兩側,兩舷各有2座,由位於艦中部的彈藥艙供彈,裝甲防護弱,有25毫米裝甲,僅可防護彈片殺傷。4座雙聯裝炮平均配置在上層建築兩側,炮的裝甲防護能力較150毫米單管炮強,從而給炮手較好的裝甲防護。炮彈重量45點3公斤,初速為8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單管炮仰角為35度,雙聯裝炮仰角為40度。

高射炮

7座65倍口徑身長量15點1公斤,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17700米,仰角85度,俯角8度,射速15發/分,對近距離目標相當有效,但不能提供遠程防護。

機關炮

8座83倍口徑身長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炮彈重0點745公斤,初速1000米/秒,最大身程6750米,射速30-40發/分,用於近程防護。至於兩艦(“沙”號和“格”號艦)上的20毫米機關炮的數量,在戰爭期間均在不斷增加。“沙”號艦上裝有38門20毫米機關炮,而“格”號艦上則裝有16門機關炮,火炮呈單管或四聯裝配置。

魚雷武器

1941年3月當“沙”號艦和“格”號艦從大西洋返回基地時,指揮這次作戰的呂特晏斯海軍上將在他的報告中建議給這兩艘艦裝上魚雷武器。後來,沙級艦在法國布勒期特期間,均裝上了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服役歷史

沙級戰列艦共建2艘,即“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沙”號艦是二次大戰中德國最著名的水面艦隻之一。它是於1935年5月16日在威廉港始建的,1936年10月3日下水。它的下水曾轟動一時,納粹頭子希特勒曾親自參加了下水儀式。1939年1月7日,“沙”號艦服役。
“格”號艦於1935年5月6日在基爾的一個造船廠始建,1936年12月8日下水,1938年5月21日服役。入役後主要進行試航和訓練,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航行表明,由於艦首乾舷不足,在洶湧的海況下會遇到麻煩,遂於這年冬入塢改裝。
1939年11月21日,“沙”號艦、“格”號艦、“萊比錫”號和“科隆”號巡洋艦以及3艘驅逐艦結伴駛入冰島-法羅群島水域。這次出擊,“沙”、“格”兩艦共同擊沉了英國“拉瓦爾品第”號輔助巡洋艦。
1940年1月,“沙”號艦前往波羅的海進行火炮射擊訓練。同年2月7日,它返回威廉港準備前往北海作戰。4月7日,它與“格”號艦一起駛離威廉港,擔任入侵挪威納爾維克和特隆赫姆部隊的主要掩護兵力。6月4日,兩艦在“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和4艘驅逐的陪同下,在挪威的哈爾斯塔附近向盟國海軍部隊和運輸船隊發動了攻擊,擊沉盟國油船和運兵船(19500噸)各1艘。6月8日16時45分,“沙”號艦和“格”號艦發現了英航空母艦“光榮”號,“沙”號艦遂即開火。經過一番火力交鋒,“沙”號艦和“格”號艦擊沉“光榮”號和2艘擔任護航的驅逐艦。在戰鬥中,“沙”號艦遭受重創,隨後入塢進行為期6個月的修理工作。
從1940年12月28日至1941年3月22日,“沙”號艦和“格”號艦連續數次駛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活動。1941年2月22日,在紐芬蘭以東約500海里處,“沙”號艦和“格”號艦發現了一支西行的空載運輸船隊,並擊沉其中4艘運輸船,總計25784噸。3月15日,兩艦截獲了幾艘油船。“格”號艦俘獲了3艘船隻,計20139噸,並擊沉了第4艘。16日,兩艦發現了一些掉隊的運輸船隻,“沙”號艦擊沉其中6艘,計35088噸,“格”號艦擊沉7艘,計26693噸。22日,這2艘戰列巡洋艦駛入德占法國港口布勒斯特。
兩艦在布勒斯特虎視大西洋,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眼中釘、肉中刺,遂頻頻出動飛機對兩艦進行持續不斷的空襲,並使用了227公斤穿甲彈。1941年7月24日,皇家空軍派出數箇中隊的B-17和B-24轟炸機進行轟炸。“沙”號艦中5顆炸彈,遭重傷後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修理。
這年12月11日,德、意向美國宣戰。懾於盟國海軍的龐大實力,納粹海軍意識到再用水面艦隻在大西洋上進行破交戰已非上策,希特勒也不想冒險派大型軍艦進行大西洋傷戰,因為這些大艦對挪威的防禦猶為重要。為此,德國海軍司令部命令“沙”號艦、“格”號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水面艦艇和航空兵力的密切配合下,穿過多佛爾海峽,返回了德國本土。
在“格”號艦檢修期間,希特勒對德國大型軍艦的戰果極為不滿,這年年底,他氣急敗壞地揚言要拆毀德國所有的大型軍艦和巡洋艦。“格”號艦的檢修和改裝隨之停止,檢修用的材料被轉用於其他急需工程。1943年2月2日,鄧尼茨下令擱置德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此後,“格”號艦上的火炮和裝備也被陸續拆除了。1943年下半年,德國在蘇聯已陷入困境。在這種背景下,盟國前往蘇聯摩爾曼斯克的護航運輸隊又重新恢復。為了切斷這條海上補給線。
12月22日,一架德軍的偵察機在北海上空發現了由英國艦隊護航的編號為JW.55B-19的商船隊。海軍元帥鄧尼茨通過無線電報向前線指揮作戰的海軍少將埃里希·貝下達了作戰命令;“敵人試圖通過為俄國人提供糧食和武器的重要商船隊為我們的東線聖戰增加困難。為此,我們必須向我們的東線部隊提供幫助。我們寄希望於‘沙恩霍斯特’號上的無敵重炮群。我相信你們的進攻意志。”並稱:“一旦英軍主力出現,便立即撤出戰鬥。”

參加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入侵挪威的戰役中,1940年6月8日沙恩霍斯特級兩艦在北海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光榮號航空母艦。1941年兩艦數次結伴突入大西洋進行對盟國運輸船隻的破交作戰。隨著美國的參戰,德國大型軍艦在大西洋作戰時要面對強大的同盟國海軍,同時為加強挪威的防禦以及切斷同盟國北極航線,1942年2月12日沙恩霍斯特級兩艦駛入英吉利海峽通過多佛爾海峽返回德國(突圍行動代號“雷霆—瑟布魯斯”),但安全突出英軍封鎖的兩艦卻相繼被水雷炸傷。1942年2月26日至2月27日,英國皇家空軍對基爾港—格奈森瑙號因觸雷而維修的港口浮動船塢發動空襲,出動了178架轟炸機,並打到了它的船頭。與平時修理不同,由於原本就預計2星期內就會修完,所以沒有卸載彈藥,因為這次的攻擊而被引爆,格奈森瑙號的整個船頭部份因為爆炸而被毀。經過緊急搶修後,格奈森瑙號卸下它的火藥和炮管于格丁尼亞,並轉入後備役大修。沙恩霍斯特號修復後北上挪威海域,1942年沙恩霍斯特號進入挪威海域嗣機破壞同盟國的北極航線,1943年12月25日沙恩霍斯特號從阿爾塔峽灣出航對JW-55B船隊實施攻擊,遭遇到以戰列艦約克公爵號為首的英國艦隊攔截,被英艦擊沉。格奈森瑙號修理完畢,準備出海前往挪威,英國轟炸機使其再次受創,該艦隻好長時間呆在船廠,最後變成了一艘毫無用處的廢船,被作為障礙船沉沒于格丁尼亞港。
英軍方面在挪威海域配備了以3艘巡洋艦為主力的“1號戰鬥編隊”,但它們對德艦構不成嚴重威脅。德艦真正的剋星是沒有列入編隊、在目前的危急時刻不知去向的英國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它配備的10門356毫米的火炮足以對付“沙恩霍斯特”號上的9門280毫米的加農炮。對德國元帥鄧尼茨此次下賭注最不利的一個因素是,英國方面已經破獲了敵人的通信密碼。1941年5月,一支英國艦隊在格陵蘭島附近將德國的U110號潛艇逼出水面。英國人在潛艇的電報櫃中找到了密碼電報。英國幾百名數學專家利用這些電報順利破譯了德軍使用的“恩尼格馬”密碼系統。從此,英國人可以接收和破譯德軍總部發往艦船的大部分電報內容。“沙恩霍斯特”號剛一出動,英國方面就已獲得了準確的情報。英軍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和它的姊妹艦組成“2號戰鬥編隊”向挪威海域全速前進。艦上官兵都意識到,這是全殲德國海軍的重要一役,也許是二戰結束前與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此時,英國海軍已穩操勝券。掩護Jw—55—B護航運輸隊東進的“1號戰鬥編隊”伯內特巡洋艦艦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15.5海里,方位75°。1分鐘後“貝爾法斯特”號向“約克公爵”號拍發了發現敵艦的緊急電報。根據目標的航向和航速,Jw—55—B護航運輸隊迅速改向東南行駛,伯內特仍向東北航進,插到了Jw—55—B和德艦之間。26日7時30分,德國艦隊駛抵熊島東南約40海里洋面,“沙恩霍斯特”號在航行中雷達損壞,成為了一隻冰海的瞎蝙蝠,為英國戰艦的提供了極佳的機會,“沙恩霍斯特”號沒有找到護航運輸隊,遂掉頭南下。9時許,英國“1號戰鬥編隊”攔住了去路,並遭到首次攻擊,“沙”號艦被命中2發炮彈。9時40分,德艦再次北進,去搜尋護航運輸隊。12時20分,“沙”號艦發現英艦。雙方進行了短暫的交火,“沙”號艦被命數發炮彈。此時,海軍少將埃里希.貝犯了一個致命的判斷性錯誤。二戰史學家至今也不能理解,德軍指揮官為什麼誤認為英軍巡洋艦的炮火是從與德艦實力相當的一艘戰列艦上發出的。為保存實力,埃里希.貝緊急下令撤出戰鬥。14時30分,德國下達返航命令。“沙恩霍斯特”號隨即轉向到155”,航速增至28節。回程不到200海里,20時許,它就可以返抵挪威侮岸,於夜間進入阿爾滕峽灣。這是德艦犯下的第二個錯誤,因為以“約克公爵”號為旗艦的英軍“2號戰鬥編隊”的炮口正在迎接它的到來。英國“
1號戰鬥編隊”不斷向“2號戰鬥編隊”“約克公爵”號報告著德艦的位置。英國弗雷澤海軍上將不用打破無線電靜默,就能在海圖上準確無誤地找到德艦。16時17分鐘,雷達兵果然在20”方位發現了“沙恩霍斯特”號,距離22海里。而沙恩霍斯特”號因為雷達損壞,正在黑夜中摸索前進,3座炮塔均處於靜止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到前方英艦的存在。此時“沙”號艦正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處向東高速前進;在它的北面大約10海里處是英國的巡洋艦隊(3艘巡洋艦),正與“沙”號艦向東平行航行;在“沙”號艦的艦尾偏南方向是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英艦正在對“沙”號艦形成包圍之勢。下午四時五十四分,一顆照明彈從皇家海軍輕巡洋艦貝爾法斯特號上呼嘯著鑽入夜空,轉瞬間漆黑的天空變得如同白晝一般,孤獨的沙艦在茫茫大海上露出了它巍峨的身軀。許多從未見識過沙艦威顏的英國水兵不禁嘖嘖稱奇。而沙艦官兵也仿佛魔法般地一下子涌到了甲板上。“準備戰鬥!”拜中將聲嘶力竭地咆哮道。身陷絕境的他知道此時此刻只有虎口拔牙般地拚命了。素質優良的德國水兵們在戰鬥警報聲中快速進入戰位,只等那決定生死的時刻到來。當兩艦的距離只剩下14海里時,弗雷澤莊嚴地命令開炮。英國炮手好像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不等司令官的話音落地,一發360毫米炮彈已經向德艦射來,雙方鏇即轉入了最重量級的死拼。沙艦此時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比它更奘更猛的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只有背水一戰消滅這艘皇家海軍的新型戰列艦才有可能改變自己垂死的命運。於是280毫米巨炮直指約艦。首先被對手擊中的正是約艦,此時交戰雙方的作戰經驗與技術顯得格外重要。沙艦還擊的炮火準確命中了約艦的桅桿,這使得英艦隊上下嚇出了一身冷汗,但是至今也無人清楚,為什麼這發炮彈沒有炸開?只是將約艦桅桿上的雷達天線砸斷。一名英勇的英國軍官頂著狂風冒死攀上桅桿將天線修好。而沙艦趁機趕快逃跑。雙方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儘管沙艦具備航速上的優勢,可是仍然無法逃脫約艦火炮的射程。356毫米巨炮炮彈不斷地在沙艦周圍爆炸,被擊起的水柱將沙艦牢牢罩住。沙艦自然不會坐以待斃,280毫米巨炮對約艦還以顏色。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殘暴、最激烈的海戰之一,交戰雙方中的任何一次準確的命中都可以導致對手的徹底毀滅。英艦的立世之本是更為有力的炮火及更為強壯的艦體;而德艦所能依賴的是更高的機動性能和日爾曼士兵高超的戰鬥技能。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成功地兩次命中英艦諾福克號、一次擊中約克公爵號。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素有優良傳統的皇家海軍愈發表現出驍勇善戰的本色,英艦隊上下都明白今天將是改變歷史的一天。一發緊似一發的炮彈向著沙艦衝去,突然從沙艦上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接著一團濃密的黑煙從沙艦艦艏的主炮炮台上騰起,並在幾十米的高空中幻化為明亮的橙色火光。沙艦終於被擊中了!英艦官兵深受鼓舞,命中率也不斷升高。又一發炮彈準確地擊中沙艦艦艏的另一個主炮炮台,第三發炮彈則擊中了沙艦位於吃水線上的鍋爐房,炮彈擊穿了一根通向輪機的重要的蒸汽管道。沙艦的航速一下子從30節降到了10節。面色鐵青的拜中將望了望同樣面色鐵青的欣策,然後一邊命令輪機兵進行緊急搶修,一邊準備給鄧尼茨及“元首”發電。他的電文如下:“只要我們還有最後一發炮彈,我們都將堅持戰鬥!”這句帶有悲觀色彩的電文傳達了一個準確的訊息,即拜與欣策的要實現他們的老上級雷德爾元帥的誓言:“或是全體官兵眾志成城奪取勝利;或是高高揚起戰棋沒入大洋。”欣策艦長更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沙艦作為帝國海軍的象徵始終北榮譽伴隨著,作為沙艦最後的一任艦長,他要將這一傳統推向極至。4艘英國驅逐艦將魚雷一條條地投入冰冷的海洋,遠處的爆炸聲此起彼伏,沙艦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天空,這艘巨艦如今已是傷痕累累、一片狼籍再也不能動彈了。弗雷澤立即率領約艦及3艘巡洋艦再度出場。此時他的獵物仍在做最後的掙扎,但是已經無法對英艦構成任何威脅了。貝爾法斯特號繼續將炮彈不斷地拋投到沙艦的身體上,突然沙艦身子一歪向南方發生了傾斜。晚上七時十二分,貝爾法斯特號終於敲掉了沙艦最後一座主炮炮塔。令弗雷澤感動的是,僅剩下2門150毫米副炮的沙艦還在繼續戰鬥。四十五分鐘後,沙艦艦艏猛地向下一沉,整條船筆直地沒入了大洋,只有3個巨大的
推進器還在無助地鏇轉著。事後通過統計來自各方面的資料發現沙艦遭受的打擊是令人震驚的——數百發炮彈在沙艦上爆炸,在對沙艦進行攻擊的55條魚雷中至少有17條直接命中!伴隨沙艦一起沉入北方冬海的共有1968名德國官兵,幾百人在沙艦沉沒時跳進了大海,冰冷刺骨的海水使得落水官兵在幾分鐘內便失去了知覺,接著便溺水而亡。英國驅逐艦天蠍座號在茫茫冰海上全力搜尋倖存德軍,最終只有36人獲救。德國官兵的勇氣深深地震撼了弗雷澤中將,這位將軍在當天晚上動情地對手下官兵說道:“先生們,如一天你們被派遣到這樣一艘軍艦上,參加這么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我希望在場諸君能向沙艦官兵那樣轟轟烈烈地作戰!”幾天后,約艦返航英國時,當途經沙艦沉沒的海域時,弗雷澤中將親率全艦軍官及儀仗隊,列隊在甲板上,目送著一個象徵緬懷的花環拋入海中。此次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德英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
殘骸考察情況
挪威電視台的記者阿爾夫和有關專家翻遍了國家檔案館和國防部的所有檔案,並尋訪了當年死裡逃生的艦上水兵。挪威海軍派出海洋考察船在二戰中這場海上惡戰的發生地進行仔細搜尋,今年10月初終於在東經28.16度、北緯72.3度探測到了“沙恩霍斯特”號殘骸的準確位置。它艦底朝天,靜靜地躺在290米的海底深處,距挪威北角約66海里,比戰史學家此前估計的位置向北偏移了14海里。在照明燈的照射下,技術人員看到,“艦艇損壞非常嚴重,看來德艦指揮官真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性能數據

排水量(括弧內是格奈森諾號):標準排水量,31,053噸(31,132),設計排水量,35540噸,滿載排水量37,224噸(37,303噸)
尺寸:全長230.96米,艦寬30米,吃水8.68米
動力:主機功率166000馬力;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9020海里/15節
武備:3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4座雙聯裝,4座單裝);14門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16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沙恩霍斯特號)
裝甲:主舷側裝甲36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6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1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正面)39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3架
艦員:1629人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